力量与克制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美) 罗斯克兰斯,顾国良  页数:207  译者:中美交流基金会组织  
Tag标签:无  

前言

如果说,20世纪是一个列强争霸的世纪,那么21世纪则是一个我们人类如何成功应对能源安全、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以及自然资源短缺等攸关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各种挑战的世纪。除了上述挑战之外,世界还面临着核武器扩散、国际恐怖主义和地区冲突的威胁,还要刻不容缓地在全球范围内应对大规模传染病和毒品交易。最后,我们还要共同努力推动进一步的国际金融全球化和建立一个国际金融系统。当今的世界渴望和平、稳定和持续发展,但同时也前所未有地面对着如此多的跨国的挑战。要战胜这些挑战,国际社会的共同合作,特别是主要大国间的合作,至关重要。美国是世界最发达、最强大的国家。中国则是最大和发展最快的发展中国家。要共同合作克服上述挑战,一个良好和建设性的中美关系是基础。事实上,今天,就塑造国际秩序与议程而言,没有哪个双边关系比中美关系更重要了。尽管许多学者和政治家对中美关系的重要性都有共识,但对这一关系在未来是会更加和谐还是会趋于冲突,则看法不尽相同。

内容概要

中国的崛起是否一定会威胁到美国?两个大国能否实现和平共处?带着这两个问题,中美两国几位知名学者展开了共同研究,勾画出中美关系的蓝图。    过去几年来,这些学者就两个国家所面临的一些主要的双边问题和全球问题进行了探讨。由政治学家,经济学家、国际安全专家和环境问题专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就两国可能容易引发争论的话题与敏感区域展开共同研究,探讨实现共同目标需要达成的共识。    通过对全球变暖、贸易关系、台湾问题、民主问题、大规模杀伤性武器问题等的探讨,本书认为,中美两国可以实现共存,能够为了应对共同的挑战而达成相互谅解。

作者简介

译者:中美交流基金会组织 编者:(美国)理查德·罗斯克兰斯(Richard Rosecrance) 顾国良理查德·罗斯克兰斯,1957年在哈佛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在康奈尔大学卡彭特国际和比较政治学系担任教授多年,现为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政治学教授。顾国良,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研究所研究员、原副所长。1990~1995年在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代表团裁军团任参赞;1998年创建“军备控制与不扩散研究中心”,任中心主任。

书籍目录

序言 中美关系的未来导言 保持中美合作第一部分 达成的共识  第1章 力量转移及其影响    一 中美关系的基石    二 英、德、美关系的先例    三 今日中美关系    四 结论  第2章 中国软实力的兴起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一 软实力    二 中国的软实力    三 中国国内关于软实力的探讨    四 中美软实力之间的互动    五 结语  第3章 美中经济交往:贸易、金融和经济现代化    一 中国和全球化的世界经济    二 当前的失衡    三 未来的平衡?    四 长远来看走向互惠?    五 总结  第4章 塑造中美军事关系    一 中美军事关系是件大事    二 回到常识    三 其他国家眼中的中美军事关系    四 同情地换位思考    五 中美军事关系是可以塑造的    六 高瞻远瞩地共同开辟未来的新边疆    附 评陈知涯《中美军事关系的稳定》    一 理性防范    二 台湾问题    三 合作    四 结论  第5章 中国的自由化与民主化及其对美国的影响    一 简介    二 国际化与民主和平    三 向市场和民主转变    四 内部转型和外部行为    五 结论  第6章 中国与美国:两个互动的社会    一 人口变化的趋势:带来新挑战    二 中国经济的前景与中美关系    三 政治发展:融入的要求    四 结语  第7章 加强中美政治对话,共同建设和谐世界第二部分 存在的分歧  第8章 熄灭台湾起火点    一 中国对台政策演变    二 美国对台政策演变    三 中美对台政策比较    四 政策建议  第9章 全球变暖——呼唤节制之路    一 导言    二 中国与美国未来温室气体的排放    三 分析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驱动因素    四 气候保护与能源安全及发展目标的兼容性    五 中美合作的途径    六 结论  第10章 中美关系中的危机管理    一 当代国际体系的和平转型    二 危机管理和机制建设    三 变化与调整    四 战略视野与实施的紧迫性    五 结论    附 从危机管理到战略合作——评杨洁勉《中美关系中的危机管理》  第11章 军备控制与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扩散    一 中国参与进来    二 推进合作的因素    三 潜在的摩擦与合作的障碍    四 结论  第12章 治理上的合作:中美未来共同憧憬的地区含义    一 中国的崛起    二 全球问题治理的均衡式    三 地区问题的治理    四 结语  第13章 中美互动    一 关系的发展    二 走向平衡的两国关系    三 中美不断扩大和深化的接触能确保两国和平相处吗    四 现实主义和平    五 博弈-理论上的互动    六 结论结论 中美并肩?

章节摘录

插图:中美关系的第二个特点是,中国经常会尽力试探美国政府的极限,揣摩它能否制定和执行一套一以贯之的外交政策。美国从来都不是一个西方政治哲学家——无论是马基雅维利、霍布斯还是当代的“新现实义者”——眼中的民族国家。美利坚合众国始自那些互不往来的英国前殖民地之间的松散联盟。它逐渐发展成为一个共和国,一个时常充满活力的整体。然而,在美国内部,主权仍然由各州政府和联邦政府分享;在联邦政府内部,无论怎样,行政权力和立法权力之间也截然分立,且常常处于相互冲突之中。在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方面,正如法学家爱德华·考文(Edward Corwin)所说,美国宪法是“对斗争的公开邀请”(“open invitation to struggle”)。①由于联邦各州和联邦政府各部分的集体情感的力量,这种斗争经常关系到美国与中国的关系。第三个特点与众所周知的美英特殊关系相关,这不是因为美英关系提供了一个可类比的参照物或可效仿的样板,而是因为美英关系显示,一个霸权国和一个崛起中的竞争者之间既可能发生冲突,也可能形成妥协和融合。大约在1890-1910年,随着英国和德国之间的关系从合作转向敌视,英国和美国的关系从冲突转向友好。在1920-1930年,美国成为霸权国,而此时导致两国之间敌对和冲突的因素完全被协商合作所代替,在这种协商合作之中,美英两国以及其他国家追求共同利益而非各自国家利益的最大化。这个例子给中美两国走出现在的关系状态,寻找替代关系模式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编辑推荐

《力量与克制:中美关系的共同愿景》:美国研究译丛。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力量与克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要说在这个世界上对中国影响最大的国家,倒并不是那几个和我们有很多故事的紧邻,比如日本、朝鲜和俄罗斯,而是一个远在大洋彼岸的国度——美国。美国对我们的影响来自方方面面:从美职篮到奥斯卡,从福特汽车到托福考试,从意识形态到美国总统是谁……等等等等,似乎都在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我们的理解、我们的思维和我们的心态。
       中国人对美国的感情总体来说是正面的居多一些。相比而言,中国人认为美国人可爱的要远远超过认为日本人可爱的——事实上,我们能够举出的“可爱的”日本人相当有限,而“可爱的”美国人则举不胜举。在文化方面,美国的文化自然是让世界倾倒,这当然也包括中国。而中国人对美国政府的感受也是千差万别,有的人会认为它是世界上政治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一直鼓吹的民主和人权在中国也是越来越有市场,不过,认为美国是一个霸权主义国家的中国人似乎更多。
       美国其实可以是一个世界上最美好也最友好的国家。他们经济最发达,他们的人民乐观向上,他们有好莱坞大片和NBA篮球。然而,如果让中国人说美国是一个“完美”的国家似乎非常困难。而让中国人最为愤愤不平的就是美国人喜欢管闲事。
       而在另一方面,在美国人对于中国的情感也是同样复杂的。中国正在迅速崛起——按照《力量与克制》一书中某些学者的说法,其实“崛起”这个词是值得商榷的,因为中国曾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现在只能说是重新找回本属于自己的地位。然而,正是这种找回自己地位的发展,让大洋彼岸的那个美丽的国家对中国感情复杂。美国似乎对中国越来越敬畏。奥巴马上台之后迅速访问中国,向中国投了无数的橄榄枝之后回到美国又进行了一系列的不友好的举动。这其实反应了美国对中国的复杂态度,也就是人们普遍所说的美国试图“两边下注”。而对于中国宣扬的“和平崛起”,美国人是既想信又不敢信,因为在中国的民间有很多民族主义者的声音非常高调。这样美国很担心。其实这也不难理解,玄冥二老欺负张无忌那么多年,突然发现张无忌已经武功盖世,他们当然是不敢掉以轻心的。
       于是,中国和美国就开始彼此忌惮,因此就急于彼此了解。《力量与克制》这本书里就收录了中美两国的学者关于中美关系的研究成果,倒是很值得一读。
       其实,中美之间的不信任和互相攻击,最主要还是来源于双方文化上的差异。非常可惜,《力量与克制》这本书里,中美的学者就两国的各个方面都进行了探讨,唯独没有提及文化。而中美的各种分歧和冲突——除了经济利益之外,都可以找到文化层面的解答。
       中美两国的文化,从根本上说,中国是儒学文化,美国是基督教文学。前者虽然也有以天下为己任的说法,但是它的表述却是“达则兼济天下”,这里的重点是“济”。与之对应的则是“穷则独善其身”。温家宝总理在多个场合强调,中国人要首先办好自己的事。这不是自私,而是一种自省。自己的国家还有很多人处在温饱线上下,美国就要求我们做什么世界的“利害攸关方”,这在某些领域还有可能,但是并不会在所有的领域都会这样。中国更不会去做世界的霸主。中国目前没有那个实力,即使有那个实力也没有那个兴趣,因为中国的文化里根本就没有那个取向。儒学是中国文化里最积极的一种了,但是也只不过说“达则兼济天下”,而不是“霸天下”。现在中国正在从“穷”而转向“达”,所以对内还是要“独善其身”,对外则在能力所及的范围内“济”天下,非洲是一个很好的例证。美国批评中国在非洲的行动,认为那是掠夺,其实他们这是用自己的文化模式来思考中国。可笑之处在于,美国一旦用他们的思维方式来思考中国的时候,中国就特别可怕,这也和美国文化的特点有关。
       美国文化的根本是基督教,基督教的主要教义当然是爱人,但是他们首先爱的是上帝的儿女。对于不承认是上帝的儿女的,那么就天然的属于魔鬼撒旦,对于这些人,要么争取到一个阵营来,同样变成上帝的儿女,那么就可以去“爱”;否则就是异己,要予以铲除。所以,美国文化有着很强的吞并性和排除异己性。从这个角度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美国不能接受一个社会主义的中国,最主要的一点,是中国和他们不一样。
       自诩为“上帝的儿女”的美国人对于不属于上帝的儿女的中国人有着一种莫名其妙的心理优势,他们认为自己永远是对的。在《力量与克制》这本书里有几篇文章是关于中国的民主建设的。中国要不要继续加强民主与法治建设,答案是肯定的。这对中国、对中国人民都是必需的。然而可笑的是,似乎从某种角度上看,美国人比中国人更关心中国的民主与人权问题。《力量》一书的第六章是美国的托尼·赛奇教授写的《中国与美国:两个互动的社会》,在这篇文章里有一句话“如果中美两国要避免冲突,那么,一个必要条件就是,中国日益兴起的中产阶级至少能够非正式地参与其领导层的决策过程”。这句话就很难理解,中国的中产阶级地位是否提高只会对中国的政治生活甚至是社会结构有所影响,关你美国什么事呢?中国中产阶级地位上不来,只会导致中国社会的贫富分化更加严重,中国会不太稳定,但是一个不稳定的中国就会和你美国冲突?还是你们容不下这样的中国来找我们冲突?
       还有,台湾问题。
       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的内政问题。美国有一个什么《对台关系法》,其实这个法律本身就莫名其妙。即使台湾地区发生战争,这个远在太平洋对面的地区和你美国又有什么关系呢?交战的双方也都是中国人,又不是你美国的公民,你又紧张什么呢?台湾问题从消极面来说和美国真的没有什么关系,中国即使真的统一两岸对美国也没有什么伤害,除了会伤害美国的既得利益。换句话说,美国是得利得惯了。而当有一天中国真的比美国更发达的时候,中国至少在台湾问题上不会看你美国的脸色,换句话说,美国的很多不合理的既得利益会消失。胡蜚要抢回本属于自己的东西,所以恶人会害怕。美国也是一样。
       美国真正担心的,是不断强大的中国会让它在这个世界上说了不算。对此温家宝总理在接见奥巴马总统的时候说得很清楚:各国的事情要由各国人民自己决定。美国在军事和经济上领先全球,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在道义上也应该说了算。美国不断地批评有些国家是独裁国家,而它自己却一直在扮演着世界的独裁者。对于美国来说,他们怕不断壮大的中国会和他们会权,这其实是他们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如果他们深入了解了中国文化之后,他们的结论会更可怕:强大起来的中国,会让世界上各个国家自己说了算。
       似乎全世界的人都知道这个地球上有个美国。而美国也担心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中国的强大,地球上的人会更多地记得这个世界上有个中国而忘了美国。其实美国也无需在此问题上多虑,因为世界上的人们对美国的态度,完全取决于美国自己。美国本应是一个非常完美的国家。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