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视域中的模糊语言学

出版时间:2010-4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鲁苓  页数:251  字数:179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模糊语言学作为语言学与模糊学之间的边缘学科,是近30年才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进入21世纪后,国外语言学界对语言模糊性的探讨开始从各个不同层面逐步深入。由于语言模糊性的讨论涉及诸多相关学科的理论和假说,所以本书是以一种多元融合的思路展开自己的思考与阐释的,其主要脉络就是从多个层面阐释语言模糊性的思想渊源、语义描述、语言功能等。    本书内容丰富,重点突出,逻辑严密,文字简练,读后定会有所裨益。

作者简介

鲁苓,女,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主要从事现代语言学与当代西方文化问题研究。著有《语言言语交往》、《跨文化语境中的阐释与对话》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第二章  语言模糊性的思想源流  第一节  西方哲学视野中的语言模糊问题  第二节  中西哲学思想碰撞中的语言模糊问题  第三节  符号学与语言模糊性  第四节  认知语用学框架下的语言模糊性问题第三章  认知科学——心理学框架中的语言模糊性  第一节  语言模糊性的心理学动因  第二节  语言模糊的认知科学阐释  第三节  “范畴论”与“原型理论”  第四章  语义模糊性的理据、描述方法与边界条件    第一节  语义范畴模糊性的产生  第二节  典型理论与语言模糊性  第三节  语言模糊性的语义学描述  第四节  模糊语义的弹性空间  第五章  模糊语用论的几个重要问题  第一节  基于语用学原理的语言模糊性讨论    第二节  自然语言模糊性和语用目的模糊性    第三节  格式塔理论与基于词义、句层、篇章若干层面的语言模糊性阐释第六章  后结构主义译学理论与语言模糊性  第一节  后结构主义译学理论  第二节  模糊性与不确定性辨析  第三节  语言模糊性所引发的有关不确定性的延伸解读第七章  模糊语言在日常交流与教学行为中的效用    第一节  日常交往行为中的模糊、隐含与关联  第二节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模糊容忍分析  第三节  数词、量词、颜色词、称谓语与语言模糊性  第四节  习语及其模糊性  第五节  语言的模糊性对英语教学的启示  第八章  社会生活中的语言模糊性问题  第一节  法律范畴的模糊语言问题  第二节  商务活动中的模糊语用问题  第三节  语言模糊性在外交话语中的功用    第四节  新闻语言及其模糊性后记

章节摘录

  充分证明了,在人的认知当中,不但有原型存在,而且相邻范畴之间,即不同成员之间的边界或界限也是模糊的,甚至是重叠的,因为原型成员拥有与其他成员最大的共同属性特征,但却拥有与相邻范畴成员较少的共有属性特征,而且原型成员与非原型成员之间还存在模糊的等级差别。而这些划分的属性显然都与人的认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毫无疑问,这也会进一步增加范畴化原型的模糊性。拉考夫、科尔曼和凯(Lakoff、Coleman&Kay)的相关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bachclor”(单身汉)、“mother”(母亲)和“lie”(谎言)三个范畴的原型性,而且也揭示了它们的边界模糊性及其成员资格上的级差性(gradience)。(转引自吴世雄、纪玉华,2004)这些理论为从范畴化原型理论的角度讨论语义范畴的模糊边界指明了方向。张敏(1998)指出,尽管原型有时用来指范畴内的最佳成员或典型代表,但更确切的意思则是指作为范畴核心的图式化的心理表征(mentalrepresentation),这样一来,一旦体现在语言上或是通过语言才能得以体现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地形成模糊语言及其相关模糊特性。  尽管对于原型理论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甚至是批评,但无论如何,原型理论为阐释语言模糊性提供了不同的视角,也从不同理论层面解释了语言模糊性的成因和特征。目前,一般认为原型理论的一些缺陷主要包括:没有充分考虑语境的影响,忽略了“偶数”等比较特殊的情况,以及原型理论对范畴边界问题关注不够等。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多元视域中的模糊语言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对做作业和学习模糊语言都很有帮助
  •   值得一读。。做做研究
  •   在阅读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