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口头文学论集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仁钦道尔吉  页数:393  
Tag标签:无  

前言

  我于1960年7月毕业于蒙古国立乔巴山大学,留学回国后,分配到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现已从事文学研究工作50年了。即将出版的《蒙古口头文学论集》,是粉碎“四人帮”以来30年间撰写的研究论文的汇集。1962年在内蒙古巴尔虎地区进行田野调查时,我收集到大量的古老英雄史诗,被神圣优雅的英雄史诗所吸引,越研究越有趣,于是投入到蒙古英雄史诗及其相关民族史诗的研究中去了。  英雄史诗是在史前时期产生的最古老的文学体裁。它在人类社会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在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不仅代表着人类童年时代的文学艺术成就,而且,成为在它之后的文学艺术发展的基础。英雄史诗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历史和意识形态,保留着在古籍中没有记载的珍贵资料,为研究古代社会的各门学科提供无穷的信息。然而,至今保存下来的英雄史诗并不多。世界著名的四大英雄史诗是古希腊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这些英雄史诗起初以口头产生和流传为主,但是早在公元前后已被记录成为书面史诗,并退出民间艺人的演唱舞台,后来逐步被后期的人们淡忘了。可是,蒙古英雄史诗则不同,尽管它们的产生晚于希腊史诗和印度史诗,但至今还有几百部英雄史诗流传在各国蒙古语族民众之中,而且其中有的史诗的篇幅远远超过希腊史诗而接近于印度的两大史诗。蒙古英雄史诗《江格尔》及蒙藏两个民族的《格斯尔》(或《格萨尔》)和柯尔克孜族的《玛纳斯》被誉为中国三大英雄史诗。此外,还有数百部篇幅较短(由数百至数千行诗所形成)的蒙古英雄史诗。研究欧洲史诗和印度史诗缺乏活的材料,不能了解到史诗的演唱和背诵活动,难以说明它们的产生和发展规律,因此近一二百年以来,俄罗斯和西方文化发达的国家的学者对活态蒙古英雄史诗及其演唱艺人的研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内容概要

  《蒙古口头文学论集》是改革开放以来作者先后发表的蒙古英雄史诗研究系列论文选,也是国内第一次较系统地探讨蒙古史诗的起源、产生、发展和演变规律的著作。蒙古英雄史诗分布于中、俄、蒙三国的蒙古语族人民中,作者经过田野调查和研究,将它们归纳为三大系统和七个流传中心,又将之划分为单篇型史诗、串联复合型史诗和并列复合型史诗三大类型,并说明了它们的发展传统和发展顺序。经几十年研究,作者发现了国内外学者从未接触到的抢婚型史诗、家庭斗争型史诗和独眼巨人斗争型史诗。总的来说,这是一部高层次的研究论文集,它与作者的几部专著一起对我国和国际史诗研究有具体的新的贡献。

作者简介

  仁钦道尔吉,男,1936年生,蒙古族,内蒙古巴林右旗人。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所研究员、国际蒙古学协会书记处书记,曾任中国蒙古文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江格尔》研究会副会长。历任文学所民间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家协会民族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少数民族文学所内蒙古东北室主任、副所长和学术委员会主任,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少数民族文学系主任等职。于1997年8月荣获国际蒙古学协会最高奖赏——国际蒙古学协会“荣誉会员”称号。主要著作有:《蒙古民间文学论文集》,专著《英雄史诗(江格尔)》、《(江格尔)论》、《蒙古英雄史诗源流》和《蒙古英雄史诗论》(台湾出版);在国内用蒙古文和汉文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国外用英文、德文、俄文和蒙古文发表论文近30篇和出版民间说书资料《西凉演义》(德国);编辑出版了《蒙古英雄史诗大系》另外,《蒙古民歌一千首》荣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第一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论》获该院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奖,《论》荣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

书籍目录

前言一 蒙古英雄史诗总论中国蒙古族英雄史诗蒙古英雄史诗情节结构的发展蒙古英雄史诗的勇士及其类型的发展关于蒙古史诗的类型研究萨满教与蒙古英雄史诗论巴尔虎英雄史诗的产生、发展和演变关于巴尔虎英雄史诗和卫拉特英雄史诗论抢婚型英雄史诗论家庭斗争型英雄史诗略论勇士与独眼巨人斗争型英雄史诗《珠盖米吉德胡德尔阿尔泰汗》绪论《蒙古英雄史诗源流》内容提要关于波恩蒙古英雄史诗讨论会二 《江格尔》研究《江格尔》研究概况关于新疆的《江格尔》和江格尔奇《江格尔》与蒙古人民英雄史诗传统再论《江格尔》的产生时代关于《江格尔》的形成与发展略论《江格尔》的主题和人物评《江格尔》里的洪古尔形象关于国际“江格尔学”的形成世界诗歌名著——蒙古英雄史诗《江格尔》《(江格尔)论》简介三 史诗比较研究关于阿尔泰语系民族英雄史诗、英雄故事的共性蒙古-突厥英雄史诗情节结构类型的形成与发展蒙古-突厥英雄史诗形成和发展的三阶段蒙古-突厥英雄史诗考验方式的共同性略论《玛纳斯》与《江格尔》的共性《格斯尔》和《江格尔》的相似现象《格斯尔》文本的一项重大发现——被埋没的天才艺人金巴扎木苏新发现的蒙古《格斯尔》印度文学对蒙古文学的影响——以《罗摩衍那》为例四 蒙古文学、少数民族文学研究蒙古古代文学研究概况——台湾民族学年会上的报告关于1961年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史讨论会大力发展和繁荣少数民族文学事业——中国作家协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的发言《中国少数民族史诗研究》前言作者科研著作目录

章节摘录

  众所周知,科津院士分析的作品主要是19世纪中叶在伏尔加河一带卡尔梅克人中间记录的。远离新疆200年的卡尔梅克人演唱的作品里出现三分之一的阿尔泰山一带地名,只能说明史诗顽强地保留着它的诞生地的特征。此外,科津院士经过具体分析后还说,《江格尔》的词汇不可能属于伏尔加河的卡尔梅克人,但它属于中世纪准噶尔的卫拉特人的词汇之列。这些事实可以证明,《江格尔》17世纪以前已在新疆形成了。  第四,《江格尔》之所以成为长篇英雄史诗,是与卫拉特陶兀勒奇(史诗演唱艺人)的整理和加工分不开的。各国著名的长篇英雄史诗和历史传奇题材的长篇小说,大多经过了一个整理过程,完成这种历史使命的往往是天才的民间艺人或作家。中国14~15世纪的著名小说家罗贯中就是其中一位代表。长篇英雄史诗也是如此。学术界认为《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起初只是口头传说,是古希腊乐师们口头传诵流传下来的零散篇章,到公元前8~前7世纪盲艺人荷马把零散篇章加以改编,使它初步定型的。公元前6世纪开始出现了一些用文字记录的定本。现有研究还不能确定是什么人把民间传说、故事、古老小型史诗和其他零散材料改编为长篇英雄史诗《江格尔》。但是笔者推测应该有过蒙古一卫拉特的荷马式人物,而且这个“荷马”可能是卫拉特传统的史诗演唱艺人——陶兀勒奇。如前所述,和鄂尔勒克时代曾有过“达兰脱卜赤”土尔巴雅尔,他这样的民间陶兀勒奇难说不会起希腊荷马起过的作用。巨型史诗产生的社会背景和文化前提在当时的卫拉特社会业已具备。蒙古一卫拉特社会处于封建割据状态之中,小汗国之间内讧和外战,给人民群众带来了灾难。群众对当时社会不满,期望克服分裂割据和混战,建立和平统一的国家。在文化方面,卫拉特人已有数百年的英雄史诗传统,创作了数以百计的小型英雄史诗。随着史诗的迅速发展和人们对艺术生活的要求的增高,约从15世纪起卫拉特社会产生了职业的史诗演唱艺人——陶兀勒奇。其他蒙古地区则没有这种职业的陶兀勒奇,他们是卫拉特地区特有的。后来随着《江格尔》演唱的产生和发展,在新疆卫拉特人中陶兀勒奇被江格尔奇(《江格尔》演唱艺人)所代替。然而陶兀勒奇继续存在于蒙古人民共和国西部各省的卫拉特人民中间。俄罗斯著名蒙古学家符拉基米尔佐夫院士曾高度评价西蒙古陶兀勒奇及其演唱的英雄史诗。他说陶兀勒奇是“职业”歌手,他们了解本民族的艺术,经过一定的训练,并是被有名望的老歌手承认的艺人。他们演唱的英雄史诗不同于布利亚特英雄史诗,是经过“文学”加工的作品,其结构严谨和谐,优美雅致,比起布利亚特史诗向前发展了一步。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蒙古口头文学论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