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蒙思潮史话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彭平一  页数:177  

内容概要

  17世纪中叶,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确立。为了自身统治的需要,清统治者采取了空前残酷的文化专制政策。在文化专制主义的淫威下,明末清初兴起的早期启蒙思潮夭折了。
正当整个思想文化界乃至整个中国社会陷入“万马齐喑”的困境而不能自拔时,西方殖民主义破门而入。伴随着民族危机的深化,中国思想界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一些敏感的知识分子开始把视野从科举场和故纸堆转向矛盾丛生、危机四伏的现实社会。他们一方面继承了17世纪早期启蒙思想家的思想资料,另一方面又接受了伴随着殖民者入侵而传人中国的两学思想,从而逐步形成了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近代启蒙思想,并逐步发展为一股社会思潮。
中国近代启蒙思潮在鸦片战争后开始萌芽,到戊戌维新时期兴起,经过辛亥革命时期的发展和新文化运动中的高涨,到五四运动后逐渐衰退。本书以此为线索,简要地勾勒了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从萌发到消亡的发展脉络。

作者简介

  彭平一,男,1953年生于湖南长沙,1982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学院历史系,毕业后长期从事中国近现代思想文化史研究。现为中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著作有《冲破思想的牢笼--中国近代启蒙思潮》、《从新民、新人到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中国化进程》、《社会结构变迁与近代文化转型》(合著)、《湘城教育纪胜》等;在各类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主持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

书籍目录

引言
一 鸦片战争后近代启蒙思潮的萌芽
1.道咸经世实学派对封建蒙昧主义的批判
2.洋务运动中自然科学的传播
3.早期资产阶级维新思想
二 戊戌维新运动期间近代启蒙思潮的兴起
1.维新派反旧学倡西学的文化思想
2.维新派反专制、倡民权的政治思想
3.维新派反封建纲常、倡人性解放的伦理思想
4.维新运动中的哲学启蒙
三 辛亥革命前后近代启蒙思潮的发展
1.资产阶级革命派对封建思想文化的批判
2.辛亥革命期间无神论和近代科学思想的传播
3.辛亥革命期间民主思潮的广泛传播
4.辛亥革命前的国民性改造思想
5.从章太炎到孙中山的哲学启蒙
四 新文化运动中启蒙思潮的高涨
1.新文化运动中的民主、自由、平等思想
2.新文化运动中提倡科学的思想
3.新文化运动中对孔学和封建礼教的批判
4.新文化运动中的国民性改造思潮
5.新文化运动中的东西文化论战
五 五四运动后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启蒙
1.五四运动后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逐渐衰退
2.中国近代启蒙运动中马克思主义的传人
3.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4.马克思主义者对封建传统思想文化的批判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郑观应也是议会制度的积极倡导者。在《盛世危言》中,他专门写了《议院》一篇,介绍了西方议会制度,强调中国必须实行议院制。他认为西方各国的“富强之本不尽在船坚炮利,而在议院上下用心,教养得法”。他指出议会制度可以“集众思,广众益,用人行政,一秉至公”;还可以“通达民情”,充分发挥老百姓的作用,使得“民志合,民气强”;还可以限制君权和官僚的权力,使“昏暴之君无所施其虐,跋扈之臣无所擅其权,大小官司无所卸其责,草野之民无所积其怨”。在对世界各国的政治制度进行了统计、对比和分析后,他得出结论:“君主者权偏于上,民主者权偏于下,君民共主者权得其平。”因此,他极力主张在中国实行议会制的君主立宪政治制度。  早期维新思想家提出的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的主张还带有很明显的局限性。他们所向往的议院一般不具有民选的性质,很大程度上还属于一种由封建官僚和一部分资产阶级上层人士所组成的咨议机构。他们主张君民共主,也主要注重于所谓“上下情通”,“君民一体”,而很少直接和公开地否认君主的专制权力,这反映出新生资产阶级在政治上的软弱性。然而,这些主张毕竟反映了他们对传统专制政体的不满和对西方民主政体的朦胧追求,对长期处于封建专制黑暗统治下的中国人民多少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在思想文化方面,早期维新思想家也对封建传统文化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批判并主张学习西方。他们认为那些“自命正人者”“以不谈洋务为高见”,一听到有人讲求西学,就斥之为名教罪人,士林败类,这是一种十分迂腐的成见。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启蒙思潮史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中国史话系列是一套很好的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