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道德伦理研究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柴文华 杨辉 康宇 李雪松 编著  页数:300  字数:321000  

内容概要

  从整个中国历史发展的途程来看,中国的现代社会(1919—1949)与近代社会(1840-1919)一样,都是一个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型的时代,经济、政治、文化上呈现出一种错综复杂的状态。这一时期道德变迁的主要内容有对近代道德的承续、奴化道德的推行、共产主义道德的传播等,也表现出一定的地区差异性。在理论层面上,出现了自由主义西化派、 “东方文化派”、“学衡派”、早期现代新儒家、 “战国策派”和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等。
  本书上篇“中国现代道德变迁”是对中国现代道德生活史的描述,侧重于史实;下篇“中国现代伦理学派及思想研究”是对不同学派伦理思想的研究,侧重于理论。两者结合起来,恰恰是从生活和理论的双重维度全幅展示中国现代伦理道德的图景。

作者简介

  柴文华,1956年6月出生于安徽省涡阳县。哲学博士。现任黑龙江大学中国近现代思想研究中心和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近代思想研究中心理事、中国哲学史学会理事、中华孔子学会理事、中国孔子基金会学术委员、中国现代哲学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冯友兰学术研究会理事、黑龙江省哲学学会副会长等。曾任日本新渴大学客座研究员。著作有《现代新儒家文化观研究》、《中国人伦学说研究》等近10部,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曾获黑龙江省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一等奖等多项科研奖励。还曾获全国模范教师、黑龙江学者特聘教授、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优秀研究生导师、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等称号或荣誉,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书籍目录

绪论:中国现代社会概况
上篇 中国现代道德变迁
 概 论
  一 对陋俗的革除
  二 破除迷信
  三 西俗的影响
  四 道德观念的变化
  五 爱国热情空前高涨
  六 奴化道德在部分地区的推行和共产主义道德的传播
  七 中国现代社会道德的地区差异性
 第一章 北洋军阀时期的道德冲突
  一 北洋军阀时期的政治、文化冲突
  二 妇女解放与传统女性伦理的冲突
  三 其他陋俗的逐步革除
 第二章 国民党统治区的道德状况及“新生活运动” 
  一 国民党统治区的道德状况
  二 “新生活运动”的缘起
  三 “新生活运动”对中国传统道德的提倡
  四 “新生活运动”对民俗和社会公德的改善
  五 “新生活运动”与抗战
  六 “新生活运动”的局限
 第三章 日本占领区的道德状况
  一 文化和道德方面的奴化教育
  二 对部分中国传统道德的歪曲利用
  三 “新国民运动” 
  四 日本侵略者奴化道德的失败
 第四章 红色政权区域的道德变化
  一 红色政权区域新道德的生成
  二 集体主义道德
  三 对传统陋俗和旧道德的破除
  四 以妇女解放为核心的两性伦理
下篇 中国现代伦理学派及其思想
 概 论
  一 不同伦理学派及思想产生的共同背景
  二 伦理领域的三大派别及思潮
  ……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伪华北政权还通过行政权力推进“新国民运动”。1944.年3月6日,伪华北政务委员会委员长王克敏颁布了《华北政务委员会训令》,云:“查励行新国民运动实践大东亚宣言,系属当前急务,自应一致协力,共策进行。”②同时还颁布了1944年《励行新国民运动实践大东亚宣言实施要纲》,称:“本年度本运动之实践,以自三月九日起至七月末止为第一期,自八月一日起至明年一月九日止为第二期,于每期中,各级总会应依据本要纲分别切实拟定实施方案,逐渐进行”,“本期运动应以大东亚共同宣言之精神灌输其中而在剿共建国,增产救民,肃正思想,革新生活之目标下,以育成民众自治、自卫、自给之力量为重点工作”。③此外,汪精卫在南京还仿效蒋介石发动新生活运动的办法,成立所谓“新国民运动促进委员会”。这个会先附设于伪行政院,后来从伪行政院分出,改隶伪国民政府,汪自兼委员长,各省市(当时伪国民政府只能管辖苏、浙、皖三省及南京、上海两市)设新运分会,由省市长兼任会长。④1942年1月16日,汪伪国民政府还制定了《新国民运动推进计划》,把“新国民运动”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普遍宣传,务使一般国民了解何以要做新国民之意义。第二期为实际训练,选择各学校、各机关团体优秀分子为集体训练,使接受如何做成一新国民。第三期为推广期,由经受训练分子扩充普遍于一般民众。”⑤1942年12月,为配合汪伪政府的“新国民运动”,华北地区成立了“中华民国新民青少年团中央统监部”,王揖唐任统监,周作人任副统监。周作人在成立大会上训词,并戴日本军帽,身着日本军装主持检阅式。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现代道德伦理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