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史话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杜瑜  页数:183  

内容概要

  中国古代地理学方面的成就是举世瞩目的。美国著名地理学家詹姆斯在杜瑜编著的《地理学思想史》中也承认“古代中国对地理学的研究是很重视的”,中世纪“中国人的成就最为重要”,并认为:“中国地理学的研究作为其广博学术传统的一部分,那时就有了长足进步,超过基督教欧洲所知道的任何东西。”的确,我国古代地理学的发展源远流长,形成于先秦,成熟于秦汉,发展于唐宋,辉煌于明清。无论是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还是对域外的地理认识,不管是自然地理,还是人文地理,都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即使在科学地理方面,早在北宋时,沈括就在地理学的很多领域探寻自然规律,已见科学地理学说的端倪。本书就对中国古代地理学所取得的这些辉煌成就——作了叙说。

作者简介

  杜瑜,祖籍江苏江都市,1941年10月出生于上海市。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历史地理专业,师承谭其骧教授。毕业后一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历史地理室工作,现为研究员。参加过《中国历史地图集》《中国史稿地图集》、《国家大地图集·城市图·战争图》等的编绘工作,与同人合编过《中国历史地理学论著索引》、《中国历史地名大辞典》等工具书,著有《中国经济重心南移--唐宋间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中国人人格地图》等,发表了数十篇历史地理专业论文。

书籍目录

引言
一 先秦时期地理知识的形成
 1.远古时地理认识的萌芽
 2.夏商时地理认识的进步
 3.周代地理知识的发展
 4.早期的水利工程
 5.最早的地图
二 秦汉时期地理知识的成熟
 1.《史记》中地理知识的发展
 2.沿革地理的先河——《汉书地理志》
 3.域外地理知识的发展
 4.长沙马王堆的西汉帛画地图
三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地理成就
 1.裴秀的制图六体
 2.法显的《佛国记》
 3.郦道元的《水经注》
四 唐宋时期地理学的大发展
 1.玄奘的《大唐西域记》
 2.世界领先的子午线测量
 3.沧海桑田——海陆变迁观
 4.地理总志的繁荣
 5.方志的发展
 6.唐宋地图业绩
 7.沈括在地理学方面的贡献
 8.海外地理知识的发展
五 元明时期地理学的大繁荣
 1.对世界的新认识
 2.河源考察与治河理论
 3.地图大发展
 4.杨慎与王士性的地理学成就
 5.《徐霞客游记》的贡献
六 清代地理学的辉煌成就
 1.大地测量与地图方面成就
 2.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
 3.顾祖禹的《读史方舆纪要》
 4.近代地理学的萌芽
 5.对地理古籍的整理
 6.集总志大成——《大清一统志》
七 我国地理科学的创立
 1.张相文与地理科学的创立
 2.竺可桢对地理学的贡献
 3.顾颉刚与禹贡学会
结束语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受朱思本地图影响较大,并对《舆地图》、《广舆图》有突出贡献的是明末由陈祖绶主持绘制的《皇明职方地图》。该图绘于崇祯九年(1636年),用了1年零4个月即完成,除陈祖绶主持外,尚有46人参加。该图又在《广舆图》的基础上大大提高了一步,《广舆图》虽克服了朱思本图中表示郡县不够准确之误,注意了省府州县名的记载,又“注以前代郡县之名”,但忽略了山川险阻的表示,所以他在这方面有所加强。同时指出《广舆图》多忽略边塞要素,不利于战争指挥参考,他主张“九边之要,全在谨备于外,故外夷出没,不可不详”。在边镇方面,《广舆图》把明朝丢失的太宁(今辽宁宁城西)、开平(今内蒙古正蓝旗东)、兴和(今河北张北)、东胜(今内蒙古东胜)等镇未绘人图内,欠妥。他主张陷于他乡的边镇绝不可“弃而不问”,大明国土,虽暂时失陷他乡,也应绘入图内,有利光复。再有《广舆图》虽绘有黄河、漕河,但太简略,他又增补了《江山图》、《弱水图》、《黑水图》、《海防图》、《太仆牧马图》等,认为河流水道表示要详尽,凡漏掉的或改道的都应补人。又因嘉靖以后倭寇问题严重,便把原《日本图》代为《日本人寇图》。总的来说,该图比较重视军事要素,突出军事用途。除此之外,在绘制方法上也有改进,在地名注记上一律按万历以后地名沿革注记,反映明代后期地名变化。注记文字也改得较小,使图面更清晰;图例符号设计美观大方,绘制严整,镌刻精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地理学史话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看看我们生活的这片土地。
  •   科普好书
  •   质朴,清晰,当做普及读物,不错
  •   读了让人耳目一新,增长见识。此书系统介绍了中国古代地理学所取得的成就。对地理学学者和地理专著也有恰当的评价和介绍。这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史话丛书,确实不错,纸质好,字迹清晰。值得大家购买和阅读。可惜财力有限,不然可多多收藏
  •   没有内容,只有罗列的索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