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世价值"评析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汪亭友  页数:86  字数:44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普世价值评析》由汪亭友著。针对中国思想理论界出现的“普世价值
”思潮之争,《普世价值评析》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围绕“普世价值”的由来及内涵、与“普世价值”相关的理论问题、“普世价值”思潮中的重要观点,展开了较为系统和有说服力的说明、分析和论证,指出人们的价值认识总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是有阶级性的,根本不存在适合一切人、一切时代的“普世价值”,并进一步指出,社会政治领域的民主、自由、平等、公平、人权、和谐、宪政等价值观也不具有“普世性”;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孕育不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来;马克思主义也不是所有阶级都能认同的“普世价值”。

作者简介

汪亭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等。主要从事国外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运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及苏联剧变问题的研究。出版专著《克里姆林官的红旗因何坠地——苏联演变的根源探究》,参与李慎明主编的《居安思危:苏共亡党二十年的思考》以及六集电视专题片《苏联亡党亡国20年祭——俄罗斯人在诉说》解说词的撰写。

书籍目录

前言
一“普世价值”的由来及其内涵
1. “普世价值”的由来及其在中国的泛起
2. 关于“普世价值”
二 与“普世价值”论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
1. 价值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
2. “普世价值”论的理论基础
3. 不能把客观事物中的共性当做价值观念的“普世性”
三 对“普世价值”思潮中几个主要观点的评析
1. 西方民主、自由、平等、人权、和谐不是“普世价值”
2. 在阶级社会,全人类的共同利益不会孕育出全人类的“普世价值”
3. 西方宪政是“普世价值”吗?
四 一些人鼓吹“普世价值”论的政治意图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二 与“普世价值”论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 哲学上的价值是指客体对于主体的效用或意义。即说,某物(客体)能满足人(主体)的某种需要,则表明该物有价值,反之,便没有价值。满足人的需要的程度越高,则客体的价值就越大,反之就越小。人的需要是衡量有无价值及价值大小的尺度。 1.价值认识是具体的、历史的,在阶级社会有阶级性 第一,价值是具体的,因主体的不同、需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音乐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但音乐这种美的价值,只有那些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品味出来,所以,马克思说“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中国有句俗语,叫“对牛弹琴”,大体说的也是这个意思。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是宝贵的,因为生命只有一次,人们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在革命者眼里,不畏强权、践行真理却比生命更重要。像乔•布鲁诺那样为捍卫真理坦然登上火刑架的英雄壮举,像夏明翰那样“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若为自由故生命也可抛的可歌可泣的革命壮举,是不胜枚举的。 同样的客体也会因主体需求不同而有不同的价值。水是生命的源泉,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一刻也离不开水。然而水却因人类的需求不同而呈现不同的价值。当水用来解决日常生活需求时,水的价值体现在维持人的生存和生活上;当水用于灌溉、发电、运输,用于工矿企业生产时,水的价值体现为为人类从事工农业生产;而当水用来美化环境时,水满足了人们对美景的需求。 第二,价值具有历史性,因时间的改变、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变化。这是由人类活动的历史性决定的。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必须先要满足自己的衣、食、住、行、用等物质需要,然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满足自己的精神文化需要。人类的这些需求只有通过实践活动才能变为现实。而人类的实践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这就决定了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的的价值认识活动,也必然是一个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的历史过程。

编辑推荐

《"普世价值"评析》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普世价值"评析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既是学着,就要再多读点书再写。满篇胡搅蛮缠。4.4万字,订10元价格,过高地估计宣传品的吸引力了吧?
  •   书很薄,观点是关于普世价值中的一类,观点的归纳性挺好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