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5辑)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作者: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 编  页数:295  字数:323000  

内容概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主办。《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2年春季号总第5辑)》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路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式转换与发展主线,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观、辩证法、历史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人性自觉与人学,以及生态文明、社会正义、现代性、中国道路等问题,作了富有创造性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2年春季号总第5辑)》由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编写。

书籍目录

本期特稿
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在“中国哲学论坛(2011)”上的讲话王伟光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本路径庞元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现代科学的新探索与物质观的新发展孙伟平
论“真”的两重意蕴陈新汉
论发展马克思辩证法的两条逻辑路径陈慧平
重新思考马克思对黑格尔的“颠倒”问题崔唯航
走向历史深处的标志——马克思1847年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边立新
何谓“哲学科学”?——兼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与《费尔巴哈论》
中的“历史科学”概念臧峰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研究论评王南湜
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主线的一种描述侯才
论创新价值、创新边界和创新观陈中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层面——试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卫平
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及其实质安启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其价值意蕴刘进田
马克思哲学及其中国解读:四个问题单继刚
自觉树立唯物辩证的多样性思维方式黄书进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30年来我国的人性自觉与人学研究欧阳康
生态文明的人学思考丰子义
从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把握社会规律杨信礼
关于“中国道路”争论中的两个问题马俊峰
基于正义的批判与基于批判的正义——兼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文兵
世界视野与当代中国发展的辩证法毕京京
现代性问题与后儒学李佑新
民族发展的政治哲学思考贺金瑞
学会动态
哲学创新与当代中国发展——中国哲学论坛(2011)综述周广友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与改革开放理论
创新研讨会综述叶金宝
本期特稿
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之路——在“中国哲学论坛(2011)”上的讲话王伟光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的基本路径庞元正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现代科学的新探索与物质观的新发展孙伟平
论“真”的两重意蕴陈新汉
论发展马克思辩证法的两条逻辑路径陈慧平
重新思考马克思对黑格尔的“颠倒”问题崔唯航
走向历史深处的标志——马克思1847年对生产关系的研究边立新
何谓“哲学科学”?——兼论《德意志意识形态》与《费尔巴哈论》
中的“历史科学”概念臧峰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范式转换研究论评王南湜
对当代中国哲学发展主线的一种描述侯才
论创新价值、创新边界和创新观陈中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一个重要层面——试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毛卫平
东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区别及其实质安启念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及其价值意蕴刘进田
马克思哲学及其中国解读:四个问题单继刚
自觉树立唯物辩证的多样性思维方式黄书进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研究
30年来我国的人性自觉与人学研究欧阳康
生态文明的人学思考丰子义
从客观必然性与主体选择性的统一把握社会规律杨信礼
关于“中国道路”争论中的两个问题马俊峰
基于正义的批判与基于批判的正义——兼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维度与价值维度文兵
世界视野与当代中国发展的辩证法毕京京
现代性问题与后儒学李佑新
民族发展的政治哲学思考贺金瑞
学会动态
哲学创新与当代中国发展——中国哲学论坛(2011)综述周广友
纪念邓小平“南方谈话”发表20周年与改革开放理论
创新研讨会综述叶金宝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社会主体能动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关于实践活动的主体根据的制定上。前面说到,由于认识论意蕴的“真”是认知活动的“真”和评价活动的“真”的统一,因而“内蕴着目的、理想以及人们应该如此行为的规范”。理想作为目标也是目的,而行为的规范则与方法相联系,目的是实践活动的动力和方向,方法是实践活动中调节活动方式以达到目的的主观手段,于是目的和方法就成为实践活动的主体根据。通过方法的调节,主体在实践活动中使目的实现,于是作为实践结果的实存就与观念即认识论意蕴的“真”相符合,从而体现了本体论意蕴的“真”。 放眼我们所生活在其中的世界,小到一个具体器皿的制作,大到移山填海的自然改造和改天换地的社会改造,都体现着社会主体通过实践活动使认识论意蕴的“真”转化为体现本体论意蕴的“真”的社会现实的努力。这种社会主体的努力不仅体现在外部世界的改造上,而且体现在内部世界的改造上。社会主体用“人间(Mensch)最高贵的事就是成为人(Person)”的观念来指导、批判自己做人的行为,努力使自己做人行为所体现出来的“实存与观念一致”,从而使自己“成为人(Person)”,以体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真”。在外部世界体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真”与在内部世界体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真”是内在地联系在一起的,是人类改造世界的两个相互作用的方面,缺一不可。当这两方面的改造通过人的自觉性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时候,人们就会想到一句名言:“世界到了全人类都自觉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时候,那就是世界的共产主义时代。” 黑格尔在《历史哲学》里有一句常被误读的话:“太阳下面没有新的东西,而它的种种现象的五光十色也不过徒然使人感觉无聊。”有学者据此断言黑格尔在自然观上的形而上学。其实,黑格尔说这句话的原意是,自然界由因果系列严格地统治着,由于原因总包含着形成结果的根据,这就使得从原因中演绎出来的结果显得“没有新的东西”;而由于观念(理念)的存在,就使得世界不断地产生新的东西,从而日新月异。真不能理解,离开了体现本体论意蕴的“真”的世界会成为什么样子。 在中国的“文革”时代,人们把某一种思想予以绝对化,使之成为膜拜的对象,陷入了“拜观念教”;理所当然,人们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武器来批判之,标志着一个疯狂时代的结束。但由此产生了一种“感性实践崇拜论”倾向,即片面地理解“理论是灰色的,生活之树常青”,一切以现实为标准,理论必须跟着社会现实走,而否定了理论的相对独立性,否定了理论对于现实的批判作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而实践之所以能体现社会主体的能动性,就在于列宁所赞赏的它不仅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而且还具有“普遍性的品格”。这个“普遍性的品格”就是上面所分析的作为实践主体根据的目的与方法,从而与认识论意蕴的“真”联系在一起。这就是说,人们进行实践活动,内在地包含着作为“普遍性品格”的理论对于实践的指导乃至批判,就是在理论的指导乃至批判中改造现实世界,实现“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的社会运动,使之体现本体论意蕴中的“真”,由此就应该确立“思想”在社会中的权威性。

编辑推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2012年春季号总第5辑)》对于拓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路径,深化对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具有重要启发意义。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论丛(总第5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