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教我们学管理

出版时间:2009-5  出版社:中共党史  作者:张勇//刘启明//莫志斌  页数:35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毛泽东全面而出色的管理素质和才干,不是与生俱来或偶然顿悟的。而是他一生逐渐锻炼和铸造自我的结果。是他自觉把管理素质的提升与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相结合,不断完善自我的结果。    毛泽东管理方法的最大特点就是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还是在和平稳定的建设时期,他始终重视身体力行,进行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调查研究,在对客观事实进行深入细致分析之后,作出正确的管理决策。    毛泽东管理方法的另一个特点就是善于分清主次。抓住主要矛盾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他把主要矛盾的原理运用到管理实践中,形成了抓重点、抓中心工作与抓一般工作相结合的管理艺术。    毛泽东管理方法还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非常重视把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原则许可的范围内,因时而异,因地制宜,灵活机动,使毛泽东的管理更具有高度的艺术性。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管理者的素质  一、博览群书勤学不辍  二、胸怀坦荡虚怀若谷  三、深沉的忧患意识  四、出色的组织才能  五、目光远大见识卓越  六、严于律己廉洁奉公  七、俯首甘为孺子牛  八、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九、求真务实  十、恪守信用绝不食言第二章  管理中的决策艺术  一、趋利避害科学决策  二、集思广益民主决策  三、抓住时机果断决策  四、力排众议明智决策  五、把握原则灵活决策  六、环环相扣缜密决策  七、不畏强暴大胆决策  八、尊重事实的有效决策  九、军事史上的奇妙决策  十、决策实施中的高超艺术第三章  党内管理的艺术  一、思想人党最重要  二、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啊  三、整风不整人  四、最好的办法还是自己来批评自己  五、以邻为鉴多设几道“防风林”  六、不管什么人对事不对人  七、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八、教条主义真害死人  九、治病救人仁至义尽  十、批评也得讲方式第四章  管理干部的艺术  一、必须善于识别干部  二、精挑慎选用当其材  三、要自觉地造就成万数的干部  四、反对论资排辈大胆起用年轻干部  五、任人唯贤不任人唯亲  六、充分信任干部放心放手放权  七、必须团结干部  八、深切关爱情深意重  九、批评、教育、鼓励相结合  十、挥泪斩“马谡”第五章  管理政权的艺术  一、如果不给人家饭吃人家就要“另起炉灶”  二、打得稳打得准打得狠  三、搞宪法是搞科学  四、三个三分之一  五、“无产阶级、共产党也要搞阶级独裁”  六、典型是一种政治力量  七、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  八、政协的作用可大啦  九、“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  十、爱国一家革命不分先后第六章  管理经济的艺术  一、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二、又一场“淮海战役”  三、以政治手段巩固经济秩序  四、一笔划算的买卖  五、过渡时期像坐船过江一样  六、精心筹划不断探索  七、调查研究结硕果  八、两条腿走路  九、价值规律是“一个伟大的学校”  十、吸收外资促发展第七章  外交管理的艺术  一、我们反对大国主义  二、要斗就斗奉陪到底边斗边建设  三、和平为上  四、我们支持你们你们支持我们  五、这个庄则栋不但球打得好还会办外交  六、主动的倒免得将来被动的倒  七、革命不能输出  八、打而不登断而不死  九、我们同戴高乐有共同点  十、不怕压不怕“鬼”走自己的路第八章  管理教育、科技、文艺等的艺术  一、教育强国教育是立国之本  二、倡导“双百方针”  三、百花齐放推陈出新  四、人的知识面要宽些  五、知识分子要从世界观上解决问题  六、文艺界应多歌颂光明  七、保护文物当作一项纪律去执行  八、一定要把遗传学搞上去  九、古为今用  十、召唤“三千毛瑟精兵”第九章  军队管理艺术  一、决不允许枪指挥党  二、军队也需要民主  三、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  四、能用人者  可以无敌于天下  五、走革新之路增强部队战斗力  六、培养人才刻不容缓  七、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  八、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  九、军民鱼水情意深第十章  管理亲人和身边人的艺术  一、等你“劳动大学”毕业了再上“延安大学”  二、法律是不允许有特殊人物不遵守的  三、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  四、要知难而进  五、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  六、要尊敬长辈尊重他人  七、你要好好继承父志  八、不要搞特殊化更不能贪污腐化  九、勤俭节约好  十、要做一个有文化的人第十一章  管理社会事务的艺术  一、精心绘制精美画卷  二、把房子打扫干净  三、铲除毒品祸患净化社会风气  四、颁布新《婚姻法》  五、送瘟神第十二章  管理风格  一、乐观坚定精神聚众  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  三、虚怀纳言从善如流  四、情动于衷以情感人  五、树立靶子以破促立  六、见微知著明察秋毫  七、洞察古今以史为鉴  八、全面规划巧作安排  九、适时顺势灵活善变  十、坚持真理实事求是主要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第一章 管理者的素质一、博览群书勤学不辍学习是提高管理素质的一条重要途径,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才能积累知识,增长才干。如果不去学习,则很难胜任管理工作,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毛泽东一贯都很重视学习,从少年时代起,他就坚持每天在油灯下勤学苦读,博览群书。他读书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古今中外的帝王将相、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等人的人物传记到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著作;从《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等历史书籍到《西游记》、《红楼梦》等文学作品;从人文科学到自然科学包罗万象,无所不有毛泽东青少年时期养成的这种良好的读书习惯,一直伴随了他整个一生。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他都是书不离人,手不释卷。不管工作多么繁忙,他总要抽出时间每晚夜读。毛泽东晚年时,视力下降得很快,身体也大不如前,但他仍然坚持自学苏联政治经济学和英语。在他弥留之际,仍坚持看书毛泽东一生酷爱读书,并非只是作为消遣,而是带有明确的目的,根据不同时期的需要,选择看不同的书籍。他像安排打仗的战略那样仔细地安排着对知识的占有。正是由于对知识孜孜不倦的追求,加上对中国国情的深入了解,使得他能够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在管理有着6亿人口的东方大国中得心应手,驾轻就熟1902年至1906年,毛泽东在韶山南岸私塾读书,所学课本为中国传统基础教育必读的经书,如《三字经》、《诗经》、《论语》等。对于其中的精彩段落,他能背诵如流,这令他受益匪浅,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兴趣有增无减,到老不衰。以至于在他的报告和写作中以对《诗经》、《论语》等经书中的名言警句信手拈来、出口成章1906年至1909年,毛泽东停学在家,除白天参加繁重的体力劳动外,晚上还要帮父亲记账。但他仍然坚持自学,经常晚上在小油灯下勤奋读书至天亮。毛泽东的父亲是个精明而较为吝啬的人,认为毛泽东晚上读书浪费了灯油,经常训斥他。但毛泽东等父亲睡着了之后,偷偷地再起床看书。在此期间,他阅读了大量当时被认为是旁门左道的杂书,如《精忠传》、《西游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常常看得如痴如醉。在这些传奇小说和神话故事中,少年毛泽东逐渐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书中叙述的都是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而农民却当不了书中的主人翁呢?他带着这个看似简单,其实又难于解释的问题,询问了韶山冲里的很多人,但都未得到答案。为此,他纳闷了两年,最后还是自己找出了答案。农民终年劳作,却无钱读书,自然写书的人都不是农民,写书人也瞧不起农民,当然不会写关于农民的书。毛泽东深深地热爱着和他朝夕相处的农民,他对周围的小朋友说:等我们长大了,也要写书,写农民的书,写穷苦人的书1910年秋,毛泽东考入湖南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期间他经常到学堂藏书阁借阅中外历史、地理书籍,了解尧、舜、秦始皇、汉武帝等中国古代帝王的事迹,对他们大为仰慕。他从一本世界英杰传里,读到了拿破仑、叶卡捷琳娜、彼得大帝、惠灵顿、卢梭、林肯等人的事迹,对他们的历史功绩深表钦佩。在这里,他还接触到了早期资产阶级及维新派代表人物郑观应的《盛世危言》,对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深为痛恨,对民族危亡忧心如焚1913年春,毛泽东考入湖南四师,次年进入一师。在长沙,毛泽东的眼界大大开阔了。为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他又对哲学、伦理学、法律等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饥似渴地研读亚当.斯密的《原富》、达尔文的《物种起源》、斯宾塞的《逻辑》和孟德斯鸠的《法意》等书籍。此外,报刊室也是他每天必去的地方。毛泽东读报刊非常认真,常常随身带着地图、字典和笔记本,报刊上提到的地名,就查看地图,找出位置,疑难字则查查字典,凡重要消息、文章、资料,不论长短,他总是从头到尾认真读完,并做摘记,写出心得。对于自己订阅的报纸中的重要资料,则剪下来积攒装订成册1918年秋,毛泽东来到北京,在北京大学图书馆当助理员。他利用管理报刊之便,阅读了大量新出版的报纸杂志,汲取了许多新知识,对政治的兴趣不断增长。他认真阅读了李大钊发表的《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歌颂俄国十月革命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逐渐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在艰苦的革命战争环境里,毛泽东依然保持着每日读书看报的习惯。每到一地,他都派人四处收集书报。1932年红军打下漳州后,他找到一本《反杜林论》译本,如获至宝。在长征途中,他一直把这本书带在身边,因病躺在担架上行军时仍反复研读建国后,为探索适合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毛泽东更是急于弥补自己知识结构上的缺陷。他曾对旧友说:我很想请两三年假学习自然科学,可惜,可能不容许我有这样长的假期。尽管如此,他还是尽可能地挤出时间阅读自然科学书籍,钻研天文学、物理学、土壤学、化学、地质等方面的自然科学知识。到了晚年他还雄心勃勃地计划带队骑马去黄河源头考察。此外,他还坚持自学英语和苏联政治经济学教材对于现代管理者来说,经常学习,尽可能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是非常必要的。通过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体系更加完善,从而能够把实践经验上升到理论高度,这样在从事管理工作时才能得心应手。然而,我们现在有些管理者常以工作忙为由,不重视学习相关科学知识,在工作中完全凭经验办事,往往会导致严重的经验主义和教条主义错误,造成管理失败。因此,我们要学习毛泽东同志博览群书、勤学不辍的进取精神,储备知识,增长才干,真正成为一名合格的管理者二、胸怀坦荡虚怀若谷要想管理好一项事业,必须要有广阔的胸襟、坦荡的胸怀,有容人之量。只有这样,才能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凝聚人心,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推动各项事业和工作的顺利发展。毛泽东一生胸怀坦荡、虚怀若谷。对于和自己政见不一,甚至蓄意伤害过自己的人,他从不斤斤计较,耿耿于怀,反而主动地加以团结,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化干戈为玉帛。同时,他也很善于听取各种不同意见,从谏如流,采百家之长,明治国之理。这些良好品质,是他能成为一个伟大管理者的重要因素1934年1月,中共六届五中全会使王明“左”倾错误发展到顶点,张闻天被“左”倾的苏区中央局安排为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则只留任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实质上被完全剥夺了对军队和政府的领导权。在这种情况下,毛泽东不但对张闻天毫无敌意,反而主动与他接近,多次与他彻夜长谈,交换对时局的看法。张闻天在毛泽东耐心的说服帮助下,开始与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决裂。在广昌战役后的一次军委会议上,他公开站在毛泽东一边,同博古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在1935年1月召开的遵义会议上,张闻天和王稼祥等人极力支持毛泽东的意见,对实现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起了良好的作用。对于张闻天的转变,毛泽东后来多次赞不绝口。在中共七大上,毛泽东说,如果没有洛甫(张闻天)、王稼祥两位同志从第三次“左”倾路线中分化出来,就不可能开好遵义会议。同志们把账记在我的名下,但我不能忘记这两个人毛泽东还很善于听取不同意见,对于不同方面的意见他都能凭着广阔的胸襟妥善处理1945年,黄炎培等6位国民党参政员应毛泽东之邀,飞赴延安访问。毛泽东邀,黄炎培等人到他家,谈了整整一下午。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到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何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60多年,耳闻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有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

编辑推荐

《毛泽东教我们学管理》介绍了:毛泽东作为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党和国家的最高管理者,其管理活动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事务也相当庞杂。但也站得高、看得远,总是能提纲挈领,抓住要害。毛泽东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上的一位卓越的管理家。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毛泽东教我们学管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跟伟人学管理,更好地为活着的人服务,写得很好,一本好书!
  •   我们要相信群众,我们要相信党,这是我们工作的基本原则。
    主席的方法寓大师之法与实践,值得我们好好借鉴与学习
  •   本书实用,可以学到伟人的中国式管理方法.
  •   买的一套书,关于毛主席的
  •   书的质量不错,内容还没看完~
  •   说得很泛泛
  •   总体来讲,还行,但是有系列书,为了系列话,挣钱的痕迹
  •   一次在机场,看到这本书,很特别的名字就翻来看看,里面有案例、分析、讲解、总结,既展现了我们伟人的智慧,又通俗易懂。不错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