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变化与叙事转换

出版时间:2011-11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马军英  页数:171  

内容概要

《媒介变化与叙事转换——以陈凯歌电影改编为例》由马军英著,收入作者的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
在博士论文《媒介变化与叙事转换——以陈凯歌电影改编为例》中,作者借助于符号学、叙事学等理论,以陈凯歌的电影与其据以改编的文学文本作为个案,从叙事客体、叙述、意义表达和媒体传播等方面探讨了电影文本和文学文本之间的差异与表现形式,以期在接近电影本质的基础上切入电影叙事理论。在硕士论文《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中,作者比较了三个理论家的美学思想,认为康德美学对王国维和巴赫金具有极大的影响:王国维的境界说主要是将康德的一些美学思想用中国古典语言进行表述的结果,而巴赫金的一些观点则导源于康德思想。

作者简介

马军英,河南新野人,文学博士,中国中外文艺理论学会会员。2001年毕业于郑州大学,获文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上海大学,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做过小学、中学教师,后曾在河南师范大学担任文学理论教师,现在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工作。主要从事比较诗学和叙事学研究,发表过相关的学术论文多篇。

书籍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改编的研究及其路径
1.2 符号学及其意义
1.3 电影符号学的发展与理论价值
1.4 改编分析的框架
1.5 陈凯歌的几部改编电影
2 叙述客体的变异
2.1 话语的变化
2.2 声音:从间接出场到直接出场
2.3 时空:从间接到直接
2.4 非语言艺术成为电影直接对象
2.5 电影叙事超越文学叙事的局限
3 叙述的变异
3.1 画面叙事中的历时与共时
3.2 叙述视角的构成差异
3.3 时间的历时性(一)
3.4 时间的历时性(二):频率
3.5 电影中的共时叙事
4 意义的表达转换与变化
4.1 意义在符号层面上的转换
4.2 意义在画面层次上的转换
4.3 改编中意义与情节的转换
4.4 故事意义与媒介
5 物质载体对故事转换的制约
5.1 媒介载体对叙事时间之影响
5.2 欲望的叙述
5.3 票房追求
5.4 权力话语的变化
5.5 身份认同的变化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试论康德对王国维和巴赫金美学思想的影响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在这场对话冲突中,翠巧和她的弟弟憨憨也参与了进来。我们看到,顾青的目光不断游移,也不断地出现顾青的主观镜头,顾青看了几次翠巧,看了几次憨憨,当然,也同样看了几次翠巧的父亲。憨憨总是表情木然的直看着翠巧。到了后来,憨憨走向顾青,伸出手摩挲着顾青军帽上的红五星,这是一个具有象征意义的动作,憨憨已经为顾青所宣扬的那种理想的生活与制度所打动。电影给翠巧的父亲一个特写,正如许多评论家们所说,这个特写深受罗中立的油画《父亲》影响。这是陈凯歌眼中的陕北老一代农民,饱尝了生活的艰辛与苦难,被风霜过早地刻满了深深的皱纹。对话时,翠巧父亲总是眼睛半闭,不怎么看着对方,也不太在意对方。这种言说方式显示出他的固执与保守,也显示出他说话的真诚:这是一个言语与心灵高度一致的人。他终于睁开眼看顾青,却看到了顾青与他谈话的体态语,这是对着翠巧说的。这立刻引起了他的反感,并使这次谈话以不愉快结束。本来电影中,顾青和翠巧在那场婚礼上四目相遇的时候,已经相互被吸引了。所以这次谈话当中,顾青和翠巧总是有着一种潜在的思想交流。顾青的话,特别是那种对“南边”的描述,对翠巧有着巨大的诱惑。在顾青的潜意识中,他已经不自觉地向着翠巧所希望听到的那个方向言说。顾青不断地看着翠巧,而后者也听得仔细。这两个人不仅仅有着目光上的交流,看来还有着更多心灵沟通。我们看到,顾青在说话的时候,他的身体不断地向着左前方倾斜,朝向翠巧。翠巧也不会感受不到。在说话的过程中,翠巧将风箱拉得越来越响。这是一种心灵上的激动,不管她自觉不自觉,她的行为在客观上传达出了她内心深处的东西:对顾青有好感,对她父亲则有一种正在滋生的反抗与抵触。他们的表现使翠巧父亲产生了很大的反感,最后借着骂翠巧而结束了这场谈话。他嘴里骂的是翠巧,而实际的话头却未必不是指向顾青。 我们看到,实际的日常交流中会出现各种复杂的情况,线性的文字媒介无法适应这种复杂的身体与语言的交流、无法适应具有多重指向的交流。完整的呈现这种复杂多向的对话交流似乎只有在影视这种复杂的视听媒介下才能得以完成。只有借助于电影,我们才会突然感到文学诏言在这方面的欠缺。 2.1.4 内部语言的视听转化 电影理论家巴拉兹曾经比较了电影和小说对心理活动的再现,他说:“小说家在写一段对话时,当然可以插入一些关于人物内心活动的描写。但他在这样做的时候却破坏了外部语言和内心活动之间的那种有时很滑稽、有时很悲惨,但总是很使人吃惊的矛盾和统一;而只有电影才磁天荒第一次表现了这种矛盾和统一的无比丰富的内容,因为这一切都是出现在人的脸部的。”①显然,在电影中,通过体态语的再现也直接再现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可以说,将心灵作为电影的独特的表现领域在电影艺术的开端就受到了电影艺术家们的注意。早期的电影理论家卡努杜就指出:“电影所独有的表现领域之一将是非物质的领域,说得更确切些,也就是下意识状态。……我们已经可以通过巧妙的倾斜摄影、多次曝光、局部虚化等手法来改变画面形象的造型风格(舞台剧只能借助具体的话语)。

编辑推荐

《媒介变化与叙事转换:以陈凯歌电影改编为例》力图摆脱以往对改编问题的印象式评论或抽象式的理论演绎,尊重研究对象的有机性与完整性,通过研究改编以比较电影与文学在叙事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具体差异,审视建立在文学叙事基础上的叙事学理论,以超越其局限,摆脱电影叙事研究对文学叙事理论的机械套用。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媒介变化与叙事转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