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

出版时间:2012-7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作者:李仲生  页数:377  字数:585000  

内容概要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编著者李仲生。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作为国家重点学科劳动经济学专项资金出版资助的研究成果,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为题,论述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和“金砖四国”(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和人口增长的波动过程、经济增长过程中的人口因素以及人口增加对经济发展的影响,并从人日经济学角度考察了发展中国家经济结构与就业结构、人口迁移与城市化、工业发展与劳动力以及农业发展与剩余劳动力等人口经济问题,探讨其历史的推移、存在的问题点及其对策。就方法论而言,《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在分析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经济问题上采用了从微观到宏观、从短期到长期、从静态到动态、从统计的实证分析到计量的经济分析方法。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内容丰富,结构严谨,力求创新,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世界人口经济学领域的某些空白,促进了人口经济方面的研究,在理论与实践上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和创新性。

作者简介

  李仲生,男,1951年出生平北京。日本千叶大学经济学博士,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博士后。现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教授、日本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兼任致公党中央经济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管理科学院学术委员会特约研究员、中国人生科学讲演团副团长、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商业经济应用与管理研究分会理事、中国经济专家网理事、日本国际亚洲文化学会亚洲经济研究会副会长、日本早稻田大学经济学研究科特约研究员。长期从事新兴边缘学科人口经济学研究,出版专著7部、合著2部,日文专著《中国的人口变动——从人口经济学角度分析》在2002年荣获首届日本“华人学术奖”。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人口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等140余篇,总研究成果达600多万字。传略和学术贡献被《世界名人录》、《世界专家人名词典》以及《伟大的复兴:中国优秀经济学家篇》(收录全国88名优秀经济学家,人民画报社2003年出版)等30余部辞书收集入典。

书籍目录

第1章 中国的人口经济发展
1.1 近代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1.2 建国后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3 改革后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1.3.1 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1.3.2 经济增长的因素分析
1.4 经济开放与人口迁移
1.4.1 对外经济发展的变化
1.4.2 经济开放和经济圈的发展
1.4.3 人口迁移
1.4.4 经济因素的人口迁移
1.4.5 经济开放与农村城市间人口流动
1.5 经济结构、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1.5.1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多元化Ⅰ
1.5.2 经济结构的变化与多元化Ⅱ
1.5.3 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
1.6 劳动人口就业与经济转型
1.6.1 劳动就业人口的变化
1.6.2 劳动力参与率
1.6.3 就业制度的变化
1.6.4 经济转型与失业
1.7 经济体制改革与人口控制政策
1.7.1 计划经济体制的变革与人口政策
1.7.2 经济体制改革与人口控制政策
1.7.3 深化经济改革和人口体制改革
1.8 农村改革、发展与剩余劳动力
1.8.1 改革前的农村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
1.8.2 乡镇企业的发展
1.8.3 农村的经济发展、体制改革与就业结构
1.8.4 乡镇企业的就业与农村剩余劳动力
1.8.5 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1.9 人口控制的经济效益
1.9.1 人口控制的人口效果
1.9.2 人口控制的经济效益
1.10 当代的经济发展与劳动力因素
1.10.1 当代的中国经济发展
1.10.2 经济增长的劳动力因素
第2章 印度的人口变动与经济发展
2.1 殖民时期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变动
2.2 独立后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2.3 调整时期的经济与人口变动
2.4 人口增长与人口分布
2.4.1 人口增长
2.4.2 人口分布
2.5 出生率及其转变的经济因素
2.5.1 出生率的变化
2.5.2 影响生育率的经济因素理论假说
2.5.3 出生率转变的经济因素
2.6 死亡率及其转换的经济因素
2.6.1 死亡率的变化
2.6.2 死亡率转变的经济因素
2.7 绿色革命、农业发展与农村劳动力
2.7.1 绿色革命与农业发展
2.7.2 农业生产与劳动力
2.8 工业发展与人口城市化
2.8.1 民族工业的转变过程
2.8.2 独立后的工业发展
2.8.3 工业化与人口城市化
2.9 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就业结构
2.10 改革时期的经济与人口增长
第3章 东亚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3.1 殖民地时期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
3.2 战后的经济发展与人口增长
……
第4章 西亚的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
第5章 非洲的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
第6章 拉丁美洲的人口与经济发展
第7章 巴西的人口增加、外国移民与经济发展
第8章 俄罗斯的人口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对外开放后,为了适应扩大出口的需要,在继续坚持内外销售统筹兼顾的同时,大力加强出口商品生产基地的建设;在国民经济调整和发展的基础上,采用了灵活的贸易做法,改革了贸易体制,调动了各方面经营贸易的积极性,使中国对外贸易获得大幅度的增长,进出口总额在1980年增至381.4美元,1985年增至696亿美元,比1978年增长了2.4倍,对外贸易增长率平均每年递增20.5%,这个速度不仅高于同期中国工农业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也高于同期世界贸易的平均增长速度;进口增长率和出口增长率也显示了明显的上升趋势。这个时期的进口主要以汽车、家用电器等耐久性消费品为主,出口商品的扩大主要是石油、煤炭和纤维制品等。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逐步形成由经济特区到沿海开放城市和内地推进的对外开放格局。1987年,政府又提出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战略,要求沿海地区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竞争,加速发展外向型经济模式;扩大劳动密集型产品和劳动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出口,实行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两头在外”;并加强沿海地带与内地的横向联系,带动国民经济和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这一系列逐步扩大对外经济开放的经济政策使得中国的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地增长,1988年,进出口总额首次突破1000亿美元,到1989年进一步增至1116.8亿美元,跃居世界第十五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对外开放的加速和投资环境的改善,外商来华投资迅速增长,外商独资企业进出口贸易也随之迅猛增加,促进了中国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1995年进出口总额增至2808.5亿美元。中国对外贸易市场相对集中,中国内地与日本、美国、香港地区、欧盟国家、韩国、台湾地区、新加坡、澳大利亚、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的传统市场、重点市场的双边贸易继续获得稳定发展。1996年,中国对进出口税制进行了较大的改革,相继实施了调低出口退税率、降低进口关税税率、取消部分进口税收优惠政策等一系列措施,使外贸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1997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251.6亿美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20%,跃居世界第十位。1999年以后,对外经济贸易呈现上升势头,200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4742.9亿美元,中国在世界贸易中的位置升至第八位。2010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进一步达到29727.3亿美元,中国在世界贸易中跃居世界第二位。同时,出口发展战略也由主要依靠廉价商品扩大市场向“以质取胜”转变。在经营模式上,逐步改变外贸企业的分散经营模式,向集团化、跨国公司的方向发展。在开辟多元化国际市场上,逐步改变过于集中在美国、日本和欧洲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局面,开辟了发展中国家的新兴市场。  外贸发展的动力来源于外贸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体制初步形成。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加与经济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