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检察制度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出版时间:2011-09-01  出版社:中国检察出版社  作者:刘建国 编  页数:19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人民检察的发展历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检察工作服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是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与中国检察工作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创立、形成、发展和不断完善的历史。

书籍目录

序言第一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建立第一节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与统一一、黄麻起义和鄂豫边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二、商南起义和豫东南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三、鄂豫边、豫东南两块革命根据地的发展与统一四、六霍起义和皖西革命根据地的形成五、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形成第二节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巩固与发展一、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错误的贯彻与纠正二、第一、第二次反“围剿”的胜利三、“左”倾冒险主义对鄂豫皖苏区的影响四、国民党第三次“围剿”计划的破产第三节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坚持与保卫一、第四次反“围剿”的失利和红四方面军西撤二、主力红军的重建,第四次反“围剿”的继续进行三、第五次反“围剿”初期的失利,省委斗争方针的转变四、打破敌人三个月“围剿”,红二十五军的战略转移第四节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三年游击战争一、红二十八军的重建,游击战争的开展二、便衣队运动和基层统一战线的发展三、反秘密“清剿”的斗争,停战谈判的实现第二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法律制度第一节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政权建设一、苏维埃政权概述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创建与发展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特征第二节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立法概述一、立法的指导思想二、立法的根本任务三、立法的发展阶段第三节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立法范畴一、具有宪法性质的立法二、刑事立法三、土地、劳动立法四、民事立法第四节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司法制度一、人民司法机关的萌芽二、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早期的司法机关三、鄂豫皖革命根据地司法制度的形成第三章 人民检察制度的发端第四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体现人民检察制度的法律机关第五章 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人民检察机的履行和人民检察制度的历史贡献

章节摘录

  二、便衣队运动和基层统一战线的发展  便衣队的组织形式,是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不断遭受敌人摧残的特定历史情况下产生的。从1933年8月开始,红安、河口等县部分县、区、乡、村干部携带武器,转入地下,继续坚持斗争。这样,就自然地产生和形成了穿着便衣的武装工作队,一面配合主力红军和地方武装作战,一面掌握政权。鄂豫皖省委对此十分重视,认为“要建立白旗下的群众工作与秘密组织工作,首先最有效的还是发展便衣队的组织”。  省委率红二十五军转移后,鄂东北道委、皖西北道委和红二十八军为了有效地保存革命力量,适应对敌斗争的需要,把发展便衣队提到战略地位,加以大力发展。到1937年春,共组建了八十二个队和二十个小队,六百余人,遍布于鄂豫皖边界的二十二个县境,分别在中共罗陂孝特委、光麻特委、红罗光中心县委、红安县委和皖西特委(后扩组为皖鄂特委)、黄冈中心县委、商南县委等具体领导下,紧紧协同红二十八军和游击师、独立团、战斗营坚持老区,建立新区。  便衣队在斗争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尤其是实行符合实际的政策和策略,分化敌人营垒,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各地便衣队为了打破国民党的统治,控制敌人后方,纠正了对国民党党政头目和地主豪绅不加区别一律处决的极“左”政策,采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打击少数最反动分子的方针,团结国民党爱国官兵,争取民团,建立“两面政权”,区别对待地主豪绅。结果,争取了东北军某部一些官兵起义,团结原国民党军旅长朱超云,组建了对外称“大中抗日救国军”的一支工农红军,不少敌军碉堡成为便衣队、游击队的暂时掩护所;一部分联保主任、保长表面上为敌人效劳,实际上按便衣队的意图办事,使他们所管辖的地区成为便衣队所控制的游击根据地或立足点;一些中小地主按照苏维埃政府的税收政策,按时向便衣队交粮交款。  建立便衣队,是鄂豫皖边区党和红军的一大创举,它很快成为坚持游击战争的一支坚强的重要力量。便衣队发展之快、作用之大,使敌人大为震惊,但又无可奈何,惊呼:“匪区日渐扩大,滋蔓难图。”  ……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人民检察制度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发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