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与胜迹

出版时间:2012-10  出版社:杨雨行 新世界出版社 (2012-10出版)  作者:杨雨行  页数:353  
Tag标签:无  

前言

  序言  平生所好,是京剧和旅游。  1949年我在北京直均小学读高小。校址在草厂胡同,距鼓楼近在咫尺。那时鼓楼后每到下午热闹非凡,有评书、西河大鼓、京剧清唱、摔跤等。下午放学很早,没有什么作业,我就去听书。那时的我们不像现在的孩子,很少有玩的时间。  初中我读的是北新桥二十二中,班上有位要好的叫张耀国的同学京剧唱得好,尤其打“哇呀呀”堪称一绝。受其影响我也喜欢上了京剧。开始是跟留声机学,学校附近二条每天下午有小市,物品多为“打鼓的”按旧物收购来的,其中就有唱片,价格很便宜。看到那些精美的片套就使人爱不释手。有钢针、钻石针唱片,但长城、国乐、大中华唱片较少,得到一张余叔岩《打渔杀家》能高兴好几天。因为听唱片我还闹出过笑话。有一次我把机头放在片头怎么也不出声,以为唱片有问题,后来偶然放在片中出声了,原来片芯标签上明白写着由里向外转,这才恍然大悟。为了收藏唱片我没少下功夫,先后去二条、后海、花市、东安市场,收集了数百张之多。可惜这些珍贵资料“文革”时毁于一旦。  我学京剧除了靠唱片就是看戏。我家离北京实验剧场较近,当时三四角钱一张票。我先是看猴戏、武戏,入门后则多看谭富英的戏,他嗓子好,坐后排听得清。  我的高中是在北京一中读的。班上有几位戏迷,说来好笑,喜爱马连良的贬谭富英是堂嗓子;喜谭的说马是大舌头;喜爱京朝派的说周信芳是叫街嗓子,争论不休。其实各家各有所长,艺术就应百花齐放,观众各有所好,很难用尺衡量。但至今有些人凭借自己的偏好,对演员褒贬不一,有的甚至还起了误导作用。  吵归吵,玩归玩。图书馆有位何绍武老师是铜锤名票,给我们排了《打龙袍》、《打渔杀家》,班主任王含光老师也很支持,通过学校在前门大栅栏租来行头,演了一出《打龙袍》。我饰包拯,过了一把戏瘾。这其间我对京剧简直入了迷,吃饭、做作业听戏,走路哼戏,气得老爸把收音机摔了几次。后来我们在学校又成立了剧团。最有意义的一次活动,是访问郝寿臣老先生。这是一位同学查电话簿打电话联系到的。郝老先生在寓所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他的屋里非常整洁,墙壁上挂着许多剧照和旗帐。老人和蔼地给我们讲了当年同杨小楼演戏,胖袄被汗水湿透贴在身上的艰辛,勉励我们好学上进。他还谈了对变声期的看法,他指着煤炉上擦得锃亮的铜壶说:好比这把壶,越擦越亮。  1956年在北京林学院上学期间,我组织了京剧团,为56届同学排演了《打龙袍》,我演小生赵帧。“反右”后剧团活动停止。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呼和浩特市内蒙古林学院教书,在此结识了孙昌祖先生。他毕业于南开大学,教植物生理,也是京剧爱好者,家又同在北京。我们常在一起调嗓、谈戏、看戏,成为莫逆之交。后来我又认识了内蒙古京剧团的李小春,经常看他的演出。  “文革”时我遭迫害,被关牛棚、住学习班、下放农村插队。虽吃了些苦头,但也得到了锻炼,对农村、农民有所了解。在这样的境遇中,我也未忘哼几句《桑国寄子》,以泄心中压抑。在集宁、商都工作期间,我每次出差路经呼市,都到好友孙昌祖、同学薛学之处小住,他们给了我莫大安慰,使我毕生难忘。  1978年我奉调回京,后到母校教书搞科研。空闲时,四处购买录音带、录像带、CD、VCD、DVD,还购置了录音机、录像机、刻录机,称得上与时俱进。  由于工作之便,我走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接触了许多名胜古迹。始知关羽是“身在当阳,头葬洛阳,魂归故里”;张飞是“身在阆中,头在云阳”;赵云老死葬在四川大邑锦屏山;诸葛亮、马超则长眠定军山;王昭君诞生在美丽的香溪河畔兴山,归葬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郊的青冢;山西永济普救寺是《西厢记》故事发生地,那里还有奇妙的回音设施莺莺塔;站在波涛滚滚的长江岸边,看到醒目的“赤壁”石刻,遥望对岸曾驻曹军的乌林,怎不使人想起“樯橹灰飞烟灭”。这些故里、陵墓、寺庙、名园、古战场、纪念地很多都与京剧故事有关,使故事更生动、直观,便于观众接受,在娱乐中获得历史知识。此时我对旅游产生了浓厚兴趣,尤其到法门寺,在大佛殿前看到宋巧姣的跪石,虽是虚设仍使我流连忘返。  退休后,我萌发了写一部谈京剧话胜迹的书的想法,于是对与京剧有关的胜迹景点进行了梳理,举出200出戏、300余处景点并找出了有关珍藏照片100余幅,定书名《京剧与胜迹》。  动起笔来方知不易,戏文大部分是我根据音像资料编写的,尽量做到翔实。因为年老耳聋,有的字句听多次还听不清,只好请家人帮忙。家人不懂戏,只得等朋友。就这样写出了200余出戏的戏文。有时废寝忘食工作到深夜,加重了牛皮癣等病症。此时最使我舒心的是学会了使用电脑和拼音,写文章就方便多了。  戏剧在一定程度上起着普及历史知识、了解欣赏文学作品的作用。完全按照历史和原著改编或完全凭空捏造的剧目较少,后者脱离历史另起炉灶实不可取;大多数剧目是在历史和原著的基础上,加以夸张虚构的艺术创作,使其情节更加生动感人。大家熟知的《三国演义》就是七分实三分虚。而在三国戏中大部分是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至于《水浒传》,史料记载仅几处,多为文学创作。这就需要将史料与戏文对比,分清真假虚实,找出其异同,以对历史人物及相关的事件有一个正确认识,避免被误导、歪曲。  了解历史对于旅游景点也是一样需要的。由于年代久远、天灾人祸等原因,除了一些陵墓、祠庙、古战场外,现今人文旅游景点大多是根据传说和文学作品所设。对照历史,可提高人们的知识水平和欣赏能力,激发人们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  孙昌祖教授爱好、研究京剧已达70年之久,粉墨登场50余次,许多专业演员为之配戏。他为高校开素质教育选修课“京剧欣赏”,与刘曾复、李万春、李小春等都有深厚的交往,对京剧很有见解和造诣。烦其审稿、作序,并撰写了7出戏的观感,以斜体示之。他还提供了所有剧照。特表谢意。

内容概要

  《京剧与胜迹》由京剧和相关胜迹两部分构成。京剧部分介绍了200出剧目的剧情,多以音像资料和剧本为基础,并根据史籍对各剧目作了史实的叙述。胜迹部分介绍了300余处与京剧有关的景点。本书写作角度新颖,别开生面,将京剧与胜迹有机地联系起来,同时带给读者人文和自然两方面的精神愉悦。书中配了几十幅图片,使读者对胜迹有更直观的感受。

作者简介

杨雨行,1937年生于河北任丘,1960年毕业于北京林学院,中共党员、教授,享受政府津贴。自幼酷爱京剧,喜收藏唱片和印象,大中学期间组织社团,粉墨登场“打龙袍”等,晚年遍访祖国名山大川、名胜古迹。

书籍目录

《观音得道》 普陀山 《战蚩尤》 黄帝陵、炎帝陵、炎帝祠 《洗耳记》 尧庙、尧陵 《大舜耕田》 舜井、舜园、九疑山舜庙 《大禹治水》 禹陵、禹祠、禹庙、龙门、黄陵庙 《鹿台恨》 八伯诸侯会孟津、比干墓庙、殷墟 《渭水河》 磻溪钓鱼台、姜子牙墓 《褒姒》 烽火台、褒姒故里 《焚绵山》 绵山 《搜孤救孤》(附《赵氏孤儿》) 藏山、丛台 《楚宫恨》 城父故城址 《战樊城》、《长亭会》 伍奢冢 《伍子胥》(《文昭关》、《浣纱记》、《鱼肠剑》、《刺王僚》) 昭关、盘门、伍子胥墓 《西施》 西施殿、范蠡墓、灵岩山、虎丘、蠡园 《西门豹》 西门豹大夫祠碑 《孙庞斗智》 马陵古战场遗址 《火牛阵》 黄金台、田单墓、乐毅墓 《将相禾口》 秦赵会盟台、回车巷、廉颇墓 《窃符救赵》 相国寺 《屈原》 屈原祠、乐平里 《桑园会》 贞姑庙 《大劈棺》 庄周故里 《孟母三迁》 凫村、庙户营、学宫旁故居、孟母林 《伯牙摔琴》 古琴台(又名伯牙台) 《孟姜女》 孟姜女庙 《宇宙锋》 ……

章节摘录

版权页:   《苏武牧羊》 匈奴命大都督胡克丹夺取边关,汉彭殷镇守狭道,兵临城下。朝廷接告急本章,命中郎将苏武出使和番。汉降将卫律到金华馆劝苏武归降享荣华受富贵。苏武大骂卫律卖主求荣,臭名万载。单于慕苏武之才能,好言相劝,苏武则要番王归顺。番王怒,令其北海郡牧羊。 汉将李陵奉命带3千人马搭救苏武,不幸被俘,归降并招赘。苏武在北海牧公羊,食毡雪,夜无盖,要命丧北海。此时李陵来访,劝其归降同享荣华。苏武至死不放节杆。李陵同苏武到望乡台望家乡。苏武登台躬身下拜,拜主后又拜老娘。 匈奴新主登基,胡克丹、李陵献计,为苏武赐配,以打动于他。胡克丹爱忠良愿将爱女胡阿云许之。新主见其美貌即要纳为妃妾。胡阿云不从,乃配苏武,忠臣义女得配,妇随夫唱,成婚后一载生下一子。 汉皇闻知苏武尚在,命傅介子讨还苏武。单于放苏武回汉,不放胡阿云,胡阿云自刎。苏武在匈奴受困十九载,别李陵回汉。 马派名剧,马连良、张君秋有音配像,可称佳品。 马派的道自音乐感强,富于动感,从而塑造出人物鲜活的特色。该剧可称范例。例如苏武被番王逼降时的严词拒绝,对卫律的激愤、鄙视,对胡阿云说婚时的语气、态度渐变和调侃都绘声绘色。即使听录音,亦有身临其境之感。在唱腔方面更是脍炙人口。《望乡台》一场反二黄成套唱腔表述了苏武的艰难处境、思国思乡之情和威武不屈之义。唱段长达15分钟,酣畅淋漓感人至深。马派的反二黄仅有此段和《赵氏孤儿》一段。《赐婚》一场的二黄慢板也是马派名段。 《汉书》卷五十四 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律谓武日: “副有罪,当连坐。”武日:“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连坐?”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徒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中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尽落。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于是李陵置酒贺武。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牢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 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 苏武出使和番是因送匈奴使,苏武因下属参与谋反受牵连而被困匈奴。但史无苏武望家乡及胡阿云嫁苏武及临别自刎情节。苏武在匈奴有妻胡妇生一子名通国,后赎回。李陵与卫律有别,李陵有功有过。李陵非因救苏武而被俘。

编辑推荐

《京剧与胜迹》详尽地介绍了200出京剧剧情,以及与其有关的景点300处,珍贵照片100余幅。并对戏曲进行了扼要的评论。该文还引据史籍与戏文做了对照,已辨其虚实。《京剧与胜迹》可供戏剧工作者、京剧爱好者、旅游爱好者以及导游阅读参考。《京剧与胜迹》由杨雨行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京剧与胜迹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