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探索2009(第二辑)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林莽、张洪波、 吴思敬 九州出版社 (2009-12出版)  作者:吴思敬 编  页数:42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在“诗学研究”栏目中,我们选发了张松建的《现代诗的再出发:中国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叙论》,此文从主体的历史性分裂、反讽意识的强化、语言的口语化与悖论性、张力的追求、新感性的发现、文体混杂这六个层面较为细致地描述了40年代现代主义诗歌的特征,对观察中国80年代以来的现代主义诗歌发展亦不无启示。毛靖宇的《当代先锋诗歌的“语言论转向”》一文,分析了西方哲学、诗学“语言论转向”思想对80年代中国先锋诗人的影响,对80年代先锋诗歌“语言论转向”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与梳理,是研究80年代先锋诗歌的一篇很有特色的文章。

书籍目录

《诗探索2009(第2辑):理论卷》目录:编者的话诗学研究现代诗的再出发:中国40年代现代主义诗潮叙论当代先锋诗歌的“语言论转向”由“山”到“海”的跋涉新诗发展问题探讨新诗身份辨析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论西方诗歌对中国新诗的影响一位物理学家眼里的当代新诗和旧体诗词鲁藜研究我与鲁藜从《延河散歌》到《第二代》——鲁藜延安时期的诗风变迁鲁藜的诗学思想沈泽宜研究在历史和诗神的祭坛上为永远的家园祈祷平安:沈泽宜诗歌解读——以《西塞娜十四行》为中心把一个少年时的约言信守到白头邰筐诗歌创作研讨会论文选辑时代的夜歌或浮世绘——关于邰筐诗歌的三言两语浓墨书写的疏削淡影——邰筐诗歌简论紧贴着大地的飞翔——邰筐诗歌印象黑冷城市里如火的金银木正在燃烧——邰筐近期诗作印象结识一位诗人明朗的冥想与倾听——论余禺的诗在自我与世界之间建立诗的“方程式”——小议余禺的诗关于诗生活的通讯诗论家研究陈良运与1980年代以来的当代诗歌,中韩诗歌比较研究中韩诗歌的对话可能性——以上世纪末、本世纪初为中心外国诗论译丛丁尼生诗中哀泣者的动机《诗探索2009(第2辑):作品卷》目录:编者的话2009年度“澄迈诗探索奖”专栏由此而出的诗歌影像——2009年度“澄迈诗探索奖”评委会综述让诗歌成为我们对外交流的美好语言——在“庆祝建国60周年,建设国际旅游岛”2009年度“澄迈诗探索奖”颁奖会上的致辞获杰出成就奖诗人王小妮诗歌作品三十首获年度诗人奖诗人 庞培诗歌作品三十首获新锐诗人奖诗人肖水诗歌作品三十首获新锐诗人奖诗人乌鸟鸟诗歌作品二十九首获评论奖青年批评家在尴尬中开始的必要旅程获翻译诗歌奖青年翻译查尔斯布可夫斯基诗选(三十首)作品与诗话潘洗尘近作十四首让诗歌承载生命的意义:潘洗尘诗歌论汉诗新作空出的场地(十首)考卷:沈泽宜诗选五味子小集

章节摘录

因此,在我们看来,余虹所说的西方诗学的“语言论(学)转向”,就是一种以意义的指称论为基础的诗学向一种以西方现代“语言论”哲学思想为基础的诗学的转向。本文认为,以索绪尔为例,西方哲学“语言论转向”反对了语言意义的指称理论,从而意识到词语的意义并不是来自于对某种事物的指称,而是来自于语言这个社会性的差异系统。根据凯瑟琳·贝尔西等结构主义、后结构主义者对索绪尔思想的阐发,人们对于自己的内在世界、外在世界的体验、感受、认识、交流与实践,等等,都是通过语言这个差异性系统的“有色透镜”而进行的。因此,语言不是一种简单的、透明的指示工具,而是一种深植于人类精神之中的,与人类的存在和命运息息相关,从而决定了“人之为人”的意义系统。没有语言,人们对世界就不能达成属人的感受和认知,而面对“同样”一个世界,使用不同语言的人类群体会产生不同的看法与意义。因此,正如那些流传甚广的命题、口号所揭示的那样:  “文本之外无世界”、“除了语言之外什么都没有”,那个客观的、真实的、唯一的世界到底是怎样的,这个问题是不能够被有意义地谈论的,人们对世界的谈论仅仅是在语言许可的范围内作出的。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语言本体论”。这就相当于用语言划定了一条界限,在界限之内的世界是可说的,因而是有意义的,在界限之外的世界则应该被悬置不论。这就是余虹所说的对语言和实在的关系的颠倒。从而建立在这种语言本体论基础上的诗学,必然如余虹所说:“有关‘诗’的提问与解答都只能在‘语言和语言现实的关系’中来进行。”

编辑推荐

《诗探索2009(第2辑)(套装全2册)》是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诗探索2009(第二辑)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