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制度与大革命

出版时间:2012-12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作者:托克维尔  页数:172  字数:200000  译者:王千石  
Tag标签:无  

前言

我现在撰写的这部书绝非一部法国大革命史;之前已有人对这段历史进行过惟妙惟肖的描述,那么我不想再重复。本书是一部关于这场大革命的研究著作。1789年,法国人以任何其他国家的人民从未尝试过的最大努力,把自己的历史分为两段,用一道鸿沟将过去与将来隔绝开来。为此,他们极为警惕,唯恐他们的新世界中出现过去的旧东西;他们为自己制订了种种新的限制,力求塑造一个与父辈截然不同的自己;他们竭尽全力想要使自己焕然一新。我自始至终认为,他们在这项极为独特的事业中取得的成就,与外界普遍认为的、还有他们自己最初所想象的相比,都要小得多。我确信,他们从旧制度传承了许许多多的感情、习惯与思想,但他们却浑然不知,甚至可以说,他们依靠这旧的一切来领导这场消灭旧制度的大革命;尽管他们并不情愿,然而旧制度的许多碎片确实为他们所用,来建造新社会的高楼大厦;因此,如果要充分而深刻地理解大革命及其成就,我们必须暂时忘记这个在我们眼前的法国,而将目光投向那已经已经消逝的、坟墓中的法国。我在这里试图做的便是如此。但为了达成目的,我同样付出了超乎我想象的艰苦努力。关于君主制的最初几个世纪、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时期的历史,大量著作已经进行了深入研究;那些研究不但要了解当时发生的种种事件,并且要了解这些不同时期的习惯、法律、政府精神与民族精神。然而到现在为止仍未有人对18世纪进行过同样仔细的研究。我们自以为对18世纪的法国十分了解,因为我们清楚地看着它那表面上迷人的色彩,因为我们掌握着当时最卓越人物的诸多历史细节,因为我们在或机智或雄辩的评论家们的指导下已经熟悉了18世纪那些显赫大作家们的著作。但是,事务处理的方式、各种制度的真实实施情况、各阶级确切的地位及相互影响,还有那些被人漠视的阶级境遇、感情,乃至舆论导向,我们尚且只有一些模糊不清的,甚至常常是错误的认识。我试图深入到旧制度的最深处。从时间上来说,它与我们如此接近,只是大革命将它与我们隔离开来了。为此,我不仅重读了18世纪的名著,而且也进一步研究了许多并不知名且本身不值得知名的著作,这些著作不是精雕细琢之作,却可以更好地反映那个时代的真实精神。我仔细阅读所有的公共告示:大革命到来之前,法国人在这些公共告示中表达了自己的截然不同的见解与好恶取向。省三级会议以及后来的省议会的会议记录在这方面都提供了大量启示。除此之外,我特别对1789年三个等级阶层起草的请愿书进行了研究。这些请愿书的手稿长达数卷,它们是法国旧社会的遗嘱,是其愿望的最高体现,是其终极意志的真实反映。这些请愿书是历史上独一无二的文献。然而我觉得只有它们还远远不够。在一个行政机构极为强大的国家里,思想、愿望、苦难、利益与激情,按照常理,迟早都会暴露在政府的眼皮底下。通读政府档案不仅可以帮助我们对其统治手段建立清晰准确的概念,而且能使人一眼看到整个国家的状况。如果把政府中充斥在内务部和各省案卷中的各项密件统统拿给一个外国人翻阅,他很快便可以了解我们,甚至比我们更了解自己。读者通过这本书可以发现,18世纪的法国,政府权力已经十分集中与强大,并且表现出让人吃惊的活跃,它不停地赞助、批准或阻止某项事业。它许下很多承诺,同时也给予很多。它以各种方式施加影响:不仅主持大政方针,而且干涉每家每户,甚至每一个人的私生活。同时,由于政务不公开,因而人们并不恐惧向它诉说自己最私密的缺陷。有鉴于此,我花了很长时间呆在巴黎,与一些省政府留下的档案共度时光。果真如我所料,我在那里发现了活灵活现的旧制度,我看到了它的思想与激情,它的偏见与行动。每个人都在随心所欲地运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诉说他们从未对外展示的最私密的想法。我因此获得了当代人不曾有过的关于旧社会的许多观念与想法,因为我见到了他们从未见到的历史资料。随着这项研究的不断深入与发展,我惊奇地发现,过去的法国处处有今日法国的许多突出特点。出人意料的是,其中包括许多我原以为源自大革命的感情,许多我一直认为只可能来自大革命的思想,以及只可能产生于大革命的习惯;我不时触碰到扎根于那片古旧土壤中的当代社会的根系。越接近1789年,我就越能清晰地看到产生大革命的那种精神是如何诞生、形成和壮大的。这场革命的面目逐渐完整而清楚地展现在我眼前。它已经对它的性格和特点作出预告,这就是它本身。在这里,我不仅发现了革命在其最初阶段的努力中那些所作所为的原因,也许更有甚者,发现了其即将长期建立的目标的某些兆头;因为大革命有两个极为不相同的阶段:在第一阶段,过去的一切似乎将被法国人全盘摧毁;而在第二阶段,一部分已被丢弃的东西却又被他们重新捡起来。旧制度中的大量法律和政治习惯在1789年突然消失不见,然而,几年后它们又重新出现,好像是一些河流曾一度沉没地下,无迹可寻,却又在不太遥远的地方重新冒出来,人们会在新的河岸看到那同一水流。我献给公众的这本著作的目的是试图阐明,这场在几乎整个欧洲同时酝酿的伟大革命缘何最终爆发于法国而非别处,为什么看上去它似乎是自然而然地产生于那个它即将毁灭的旧社会,最后,旧君主制为何会如此彻底而突然地垮台。从思想上说,我已着手的这部著作不应至此告终。倘若拥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我想试着穿过这场漫长革命的高低起伏与兴衰荣辱,追踪这些法国人——就在不久之前我还和这些由旧制度一手造就的人们在旧制度下密切相处——审视着他们随着种种历史事件的不断发生而不断变化、发展,但他们的本质却没有丝毫改变,他们在我们面前不停地重现,尽管面貌稍有差异,但自始至终是可以辨别的。首先,我要和他们共同度过1789年的最初时期,对平等和自由的狂热追求在那个时候占据了他们的心灵;他们不仅要建立民主的制度,而且要建立自由的制度;不仅要摧毁各种既定的特权,而且要确立各种新兴的权力,使之神圣化;这是一个青春、热情、骄傲、大方、真诚的时代,尽管它并非完美无缺,它曾出现各种错误,人们仍然会千秋万代地纪念它,并且,在很长时期内,它还将使所有渴望以及想要腐蚀或奴役他人的那类人不得安睡。在简要回顾与回溯这场大革命时,我将试图说明:同样的这些法国人,究竟是由于哪些事件、错误或者是失策,最终放弃了他们的原始目的,把自由抛在脑后,一心只想成为世界霸主的平等仆役;一个比大革命曾推翻的政府更为强大、专制的政府,如何重新摄取并将这所有政治权力集于一身,它撤销了曾以如此高昂代价换来的一切自由,只剩下一片空虚的自由外表;这个政府如何将选举人的选举权鼓吹为人民主权,而选举人既对真相一无所知,无法共同商议,又不能进行忠实于自己内心的选择;它又如何将议会的默认、屈从和无行动鼓吹为表决捐税权;除此之外,它甚至是取消了国民自治权,乃至于取消了权利的种种主要保障,思想自由、言论自由、写作自由一去不复返——这些正是1789年取得的最珍贵崇高的成果——而它居然还用这个大革命的名义标榜自己。我一直写到大革命貌似几乎完成了它的功业、新社会已诞生时,然后,我将对这个社会进行考察,想要努力辨别出它与以前的旧社会在哪些地方有相似点,在哪些方面又有所不同,我们在这场天地翻覆的变化中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最后,我将对我们的未来进行预测。第二部著作已经有一部分完成了草稿,但尚不成熟,无法公之于世。我是否有精力完成它?谁又能说得准呢?与民族的命运相比较,个人命运更为晦暗不定。我希望不带偏见地写作此书,但是我不敢确定我写作时毫无激情。一个法国人在谈及他的祖国、回忆他的时代时,竟然无动于衷,缺乏发自内心的激情,这简直是无法容忍的。我承认在对旧社会的每个部分进行研究时,我从未将新社会完全放在一边。我不仅要把病人死于何病弄清楚,而且要将当初他如何可以免于一死弄清楚。我如同一个医生,试图在每个已经坏死的器官内发现生命的规律。我的目的是要绘制一幅极其准确而又具有教育作用的图画。因此,每当我在先辈身上察觉到那些我们几乎丧失却又十分必要的刚强品质——对伟大事物的热爱、真正的独立精神、对我们自身及事业的不朽信仰——时,我便使其突出;同样,当我在那个时代的法律、思想、风气中遇见侵蚀过旧社会,如今还没有消失甚至仍在折磨我们的某些弊病的苗头时,我也会特地将它们揭露出来,以便让人们能够把这些东西在我们身上产生的恶劣结果看个仔细,从而懂得它们继续在我们身上作恶的可能性。我声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我不畏惧得罪任何一个人,不管是个人或者是阶级,还是舆论或是回忆,也不理会他们是多么令人敬畏。虽然我从不感到内疚,但我这样做时确实常常带着歉意。但愿那些由于我而觉得不愉快的人,能够考虑到我那正直无私的出发点而宽恕我。不少人可能会责怪我在本书中表达了一种完全不合时宜的对自由的酷爱,他们试图使我相信,在法国,已经没有人还在关心自由是什么。我只是恳切地希望那些如此责怪我的人不妨想想,我对自由的热爱并非无中生有,也并非自今日始,相反的是,它已经存在许久。20多年以前,当谈论到另一个社会时,我就已经可以说是逐字逐句地写下这些人们现在即将读到的内容。在未来的黑暗中,人们已经能够洞察三条已经确定而明显的真理。第一条是,今天,全世界人都被一种无可名状的力量所役使,人们可能控制或减缓它的速度,但无法打败它,它时而猛烈、时而轻巧地推动人们去摧毁既定的贵族制度;第二条是,世界上所有的社会中,贵族制已经不复存在和无法继续存在的社会,却往往正是那些最难摆脱专制政府的社会;最后,第三条是,专制制度产生在任何地方的后果都要比在上述社会中的害处更大,因为专制制度最能助长这种社会本身就特有的种种弊端,进而促使它们随着原来的自然趋势,朝着那个方向继续发展下去。在这种社会中,人们之间不再有家庭、行会、种姓、阶级的种种联系,他们内心只有个人利益,他们所考虑的也只有自己,隐藏在狭隘的个人主义之中,连公共道德也完全禁锢于极端个人主义中。专制制度非但没有与这种倾向作斗争,反而使之畅行无阻,更加猖獗;因为专制制度将公民身上一切共同的感情、相互的需求、和睦相处的必要,还有一切共同行动的机会全部剥夺;专制制度用一堵墙将人们禁闭在极狭窄的私人生活中。人们原本就倾向于各扫门前雪,专制制度现在使他们更加不管他人瓦上霜;人与人之间原本就非常冷漠,专制制度现在将他们的关系冻结成冰。在这样的社会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一成不变的,每个人都苦心谋划,焦虑非常,害怕地位下降,并拼命不断向上爬。金钱成为了区分人们尊卑贵贱的主要标志,并且具有一种独特的流动性,金钱不断转换它的主人,它改变着个人的处境,使家庭的社会地位升高或降低,所以几乎无人不拼命地赚钱或攒钱。不计代价发家致富的欲望、对商业的偏执嗜好、对物质利益和享受的不懈追求,反而成为最容易被接受的感情。这种感情轻而易举地在所有阶级中散布传递,乃至于深入到一向与之没有关系的其他阶级中,如果不使用人力对它加以阻止,它很快便会使整个民族堕落消沉,沉沦在物质与个人的深沟里。然而,专制制度却在本质上支持甚至于助长了这种感情:这些使人消沉的感情对专制制度充满益处;它将人们的思想聚焦从公共事务上转移,使他们一想到革命,就浑身发抖,只有专制制度能给这种感情提供壮大的秘诀和强大的保护,使贪婪之心肆无忌惮地膨胀,听任人们以不义之行获取不义之财。如果缺乏专制制度,这类感情或许也会日渐强烈;然而一旦有了专制制度,它们便牢牢占据了统治地位。反之,除了自由之外,别无他物能在这样的社会中与社会固有的种种弊病进行顽强的斗争,使社会不至于沿着一条斜坡滑行到毫无退路。事实上,唯有自由才能使公民摆脱孤立无援,促使他们接近彼此从而更加亲密,因为独立的公民地位使他们不得不生活在孤立状态中。能使他们感到温暖的仅有自由,他们可以一天天逐渐走向联合,因为在公共事务中,人们必须相互理解,说服对方,友善相处。可以使他们摆脱金钱崇拜的只有自由,自由能够让他们得以摆脱日常生活中那些私人琐事的烦恼,使他们每时每刻都感受和意识到祖国不仅高于一切而且近在身边。没有什么比自由更能随时以更加强烈而高尚的激情取代人类对幸福无限的追求;使人们拥有比发财致富更伟大的事业心,并且不断创造知识;使人们能够对人类之真善美假恶丑进行识别和判断。缺乏自由的民主社会有变得富丽堂皇、雅致乃至辉煌的可能,也会因其普通百姓的地位同样举足轻重而显得强大;高尚的个人、家庭的严父、真诚商人与值得尊敬的产业所有者是同时存在的;我们甚至可以看到优秀的基督徒,因为他们的祖国不在人间,然而宗教的光芒即使在最腐朽的时代风气中,在最恶劣的政府体制下,同样能缔造出优秀的基督徒:优秀的基督徒曾遍布在罗马帝国最腐朽的时代;然而我敢说,在此类社会中绝对见不到伟大公民,并且我敢肯定,一旦平等与专制相结合,心灵与精神的普遍水准肯定会持续下降。20多年前我所想所说的就是这些。我以为,从那时候到现在,世界上还没有发生任何事能使我改变当时的想法和说法。当自由受欢迎时,我表达了对自由的热切赞美;当自由遭抛弃时,我却仍旧矢志不渝,对此人们不会无动于衷。此外,请大家仔细思考,即便在这个问题上,我与我的大多数反对者的分歧,可能也要比他们所认为的要小。一个人,如若其民族拥有善于享受自由所必需的品质,却在一开始便谄媚地依赖某个同类的喜恶,而不去遵循他亲身参与制定的法律,试问这样的人算是什么?我认为这种人并不存在。就连专制者自己也并不否认自由的美好,只不过唯独他拥有享受自由的资格;对此大家并没有不认同,分歧在于对人的尊重程度;因而严格说来,人们对专制政府的喜爱一直与他们对国家的蔑视是完全一致的。如若试图使我顺应风潮,恐怕尚须时日。毫不夸张地说,现在我发表的这本书是过去一段时间的繁杂工作的成果。部分章节不长,却花费了我一年多的时间去研究。

内容概要

  《旧制度与大革命》公认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一部经典之作。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法国大革命似乎要摧毁一切旧制度,然而大革命却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情感、习惯、思想,一些原以为是大革命成就的制度其实是旧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在本书中,作者除了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后果提出了一种开创性的解释之外,还提出了许多引发后来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思考与探索的现象与问题,例如,何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等等。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作者阅读和利用了大量前人从未接触过的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等。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作者简介

  托克维尔(Tocqueville,1805-1859),法国政治思想家、历史学家、社会学家。出身贵族世家,一生经历过五个“朝代”(法兰西第一帝国、波旁复辟王朝、七月王朝、法兰西第二共和国、法兰西第二帝国)。1838年出任众议院议员,1848年二月革命后参与制订第二共和国宪法,1849年出任立宪大会副主席何外交部长。1851年路易·波拿巴建立第二帝国,托克维尔对政治日益失望,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主要从事历史研究和著述。
  托克维尔的成名作是1835年问世的《论美国的民主》第一卷,第二卷出版于1840年,次年他就荣膺法兰西学院院士。此后15年他没有发表什么重要著作,只在从政之余思索新著的主题。在1956年出版《旧制度与大革命》后,托克维尔计划续写第二卷,然而1959年因病去世未能完成。

书籍目录

第一编
第一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大革命的认识五花八门
第二章 大革命的根本与最终目的并不是要摧毁宗教权力和削弱政治权力,这与过去人们认为的有差别
第三章 作为一场以宗教革命形式展开的政治革命,大革命的原因何在
第四章 为什么全欧洲都有完全相同的制度,为什么它们又都处于崩溃的边缘
第五章 法国大革命有哪些特有的成就
第二编
第一章 封建权利为什么在法国比在其他任何国家更让人民感到憎恶
第二章 中央集权制并不是像人们说的那样是大革命和帝国的产物,它其实是旧制度的一种表现
第三章 现在的政府管理监督乃是旧制度的一种体制
第四章 行政法院和官员负责制是旧制度的体制
第五章 中央集权制如何进入旧政治权力并取而代之,而不被摧毁
第六章 行政风格在旧制度下的体现
第七章 法国如何成为在欧洲各国中,其首都取得压倒外省的重要地位,并吸取全帝国的精华的国家的
第八章 在法国人们彼此变得极为相似
第九章 彼此极为相似的人为什么比以往更加分割成一个个陌生的小团体,并互相漠不关心
第十章 政治自由的毁灭与各阶级的分离,以怎样的弊病导致了几乎所有旧制度的灭亡
第十一章 旧制度下自由的分类及其对大革命的影响
第十二章 在文明各方面的进步中,为何18世纪法国农民的处境有时竟比13世纪还差劲
第三编
第一章 18世纪中期,文人为何变为国家的首要政治家,其后果如何
第二章 非宗教倾向为什么在18世纪的法国人身上成为流行时尚的激情,它对大革命的特点有何影响
第三章 法国人为什么先要求改革,后要求自由
第四章 路易十六统治时期是旧君主制最繁荣的时期,那为何繁荣却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第五章 减轻人民负担却成了激怒了人民的缘由
第六章 政府对人民的革命教育的几条措施
第七章 一次巨大的行政革命成为政治革命的先导的成因及结果
第八章 大革命从既在事物中自动产生的原因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一编 第一章 大革命爆发之际,人们对大革命的认识五花八门 法国大革命比世界历史上任何一件事情都能提醒哲学家、政治家们要谦虚谨慎;它比历史上所有的事情都更伟大、影响力更深远、更酝酿成熟却无法让人提前明了。 就连伟大的天才弗里德里希,也没能提前感知到这场即将到来的革命。他之前虽然接触到了,但却视而不见。不仅如此,他在没有预感到大革命时,就是遵照大革命精神行事的;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他是大革命的先行者,甚至已经成为大革命的代言人;在大革命迫近时,他依然没有看出任何蛛丝马迹;而当大革命终于爆发的时候,人们才发现它与历史上其他的所有革命完全不同,它表现出了崭新而独特的面目,人们在此之前几乎没有察觉。 在国外,大革命成为了举世瞩目的事件:它使得各国人民心中产生了一种模糊的“新时代处处存在并且即将来临”的观念,一种改良与变革的朦胧希望,只是谁也预测不出大革命究竟是什么样子。各国君主和大臣也缺乏这种使人民一见到大革命就骚动不安的模糊预感。最初,君主和大臣认为革命只不过像是一场周期性发作的疾病,每个民族都不具备抵御它的体质,它唯一的作用是能够为邻国的政治开辟出新的领域,再没有其他后果。如果他们偶然不小心说出了大革命的真谛,那也不是刻意那样做的。 1791年,德意志各国君主聚集在匹尔尼茨,公开宣称法国君主制面临的威胁确实是欧洲所有旧政权的共同威胁,它们与法国同样面临着危机。但是实际上,他们自己却丝毫不相信这番话,根据当时的秘密文件:他们这么说只不过是巧立名目以遮掩他们的意图或者是在众目睽睽之下粉饰自己而已。 对于他们来说,法国大革命不过是一次刻意从中渔利的地方性事件罢了。因而基于这种思想,他们全面准备,密谋策划,以至于结成秘密联盟。眼看着猎物近在咫尺,他们便争夺起来,既分裂,又接近。他们的准备不可谓不全面,却唯独没有料到即将发生的事。 英国人对本国的历史记忆十分深刻,他们长期实行自由的政治制度,因而有着丰富的见识和经验,透过厚厚的帷幕,他们的确看到了逼近的伟大革命的面目;然而他们也未能认清它的形势,不清除法国革命即将对世界的命运以及英国的命运产生怎样的影响。大革命快要爆发之时,阿瑟·扬正在法国游历,他认为这场革命已刻不容缓,对于这场革命的意义却同样一无所知,甚至认为大革命的后果会加强某些阶级的特权。他说道:“如果这场革命能够给予贵族更优越的地位,那么我想,它就弊大于利。” 自从法国革命爆发,辉格党的领袖伯克就开始敌视革命,可是在某些时刻连伯克对大革命也没有确定的认识。起初他认为,大革命将削弱法国,乃至灭亡。他甚至判定:“可以确信,法兰西人民那骁勇好战的能性格长久消失,甚至会永远消失,随后而来的一代会像一位古人所说的:‘我们曾听说,高卢人古时曾以武力著称。’”

媒体关注与评论

  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  ——王岐山  这部小书几经检验,自成一家,已成为研究法国18世纪、特别是大革命历史的必读著作,称之为一颗“史学珍珠”亦不为过。  ——张芝联  这本书分析了旧制度和大革命的关系,分析了在长期愚昧,实行愚民政策,或者极端制度的国家是如何产生大革命的。它分析了社会公众心理、大革命的原因以及大革命以后的破坏力。  ——易纲  托氏试图说明,为何大革命没有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先的英国爆发,也没在落后的普鲁士(德意志)爆发,而是出现在向现代社会转型半途中的法国。用今天的语言讲,若政治、法律、社会的改革不能同步跟进,中等收入陷阱很可能演变为中等收入危机。  ——许小年

编辑推荐

1.《旧制度与大革命》是不可不读的史学经典名著!书中随处可见精辟的论断与绝妙的分析。譬如: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于政治革命?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何以革命不是削弱了政府权力,而是极度加强了政府权力?2.法国大革命是一面镜子,从中可以洞察中国当下的困境,凝聚中国改革共识。每个人都可自行思考:托克维尔所描述的200多年前法国大革命前夜,与今天的中国是否相似?从法国大革命中,我们能够学到什么东西?3.《旧制度与大革命》对民主直通独裁的洞察,与古斯塔夫•勒庞的《乌合之众》有异曲同工之妙。《乌合之众》揭示了民主直通独裁的心理机制,而《旧制度与大革命》则提供了民主直通独裁的历史个案。4.继马可•奥勒留的《沉思录》、亚当•斯密《道德情操论》之后,又一本由高层发起的倡导阅读的西学经典。《旧制度与大革命》话题性更强、时政性更强,大革命的利弊引发人们思考革命与改革的关系。关心中国命运的人必读。5.易纲、许小年、任志强、雷颐、朱学勤、秦晖、何兵等强烈推荐,微博自发持续热议。中国政、商、学等各界精英热读。

名人推荐

我们现在很多的学者看的是后资本主义时期的书,应该看一下前期的东西,希望大家看一下《旧制度与大革命》。——王岐山这部小书几经检验,自成一家,已成为研究法国18世纪、特别是大革命历史的必读著作,称之为一颗“史学珍珠”亦不为过。 ——张芝联这本书分析了旧制度和大革命的关系,分析了在长期愚昧,实行愚民政策,或者极端制度的国家是如何产生大革命的。它分析了社会公众心理、大革命的原因以及大革命以后的破坏力。——易纲托氏试图说明,为何大革命没有在经济社会发展领先的英国爆发,也没在落后的普鲁士(德意志)爆发,而是出现在向现代社会转型半途中的法国。用今天的语言讲,若政治、法律、社会的改革不能同步跟进,中等收入陷阱很可能演变为中等收入危机。——许小年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旧制度与大革命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72条)

 
 

  •    《旧制度与大革命》公认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一部经典之作。在本书中,作者通过对大量史实的分析,揭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内在联系。法国大革命似乎要摧毁一切旧制度,然而大革命却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继承了大部分情感、习惯、思想,一些原以为是大革命成就的制度其实是旧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在本书中,作者除了对法国大革命的起因与后果提出了一种开创性的解释之外,还提出了许多引发后来史学家和政治学家思考与探索的现象与问题,例如,何以封建特权对法国人民比在其他地方变得更为可憎?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等等。
      尤为可贵的是,作者不是凭空“思考”法国革命,而是扎扎实实地依靠对原始材料的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作者阅读和利用了大量前人从未接触过的档案材料,包括古老的土地清册、赋税簿籍、地方与中央的奏章、指示和大臣间的通信、三级会议记录和1789年的陈情书等。根据这些史料,他得以深入了解、具体描绘旧制度下的土地、财产、教会、三级会议、中央与地方行政、农民生活、贵族地位、第三等级状况等,并阐发自己的论点。
  •   旧制度与大革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频繁推荐,易纲、许小年、任志强、雷颐、朱学勤、秦晖等强烈推荐。中国政商学界精英热读用书。为何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
  •   本书的作者托克维尔虽然出生组,但在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曾拒绝继承贵族头衔。在托克维尔看来,法国大革命是在特定历史结构下,由旧制度长期演化而形成的,甚至这场革命本身都只是旧制度演化的一个过程。同样革命所建立起来的新的机制只不过是旧有的萌芽的发展,而那些骤然建立起的制度却依然脆弱。托克维尔目睹了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二月革命又推翻七月王朝。路易波拿巴的1851年12月政变和第二帝国转自政府的建立令他悲观失望,迫使他成为“国内流亡者”。真是浸透着他对拿破仑第三专制制度的仇恨。
  •   很多具有现实意义的问题:为什么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封建权利为什么让人民憎恶?首都如何压倒外省吸取全国精华的?彼此相似的人们为什么互相漠不关心?政治自由的毁灭如何导致几乎所有旧制度的灭亡?在文明进步中,为什么18世纪的农民处境比13世纪还差劲?法国人为什么先要求改革,后要求自由?减轻人民负担为什么却激怒了人民?行政改革如何成为政治革命的原因和结果?——很恍惚,不知道是21世纪的中国还是18世纪的法国了!
  •   这本书很多具有现实意义:为什么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封建权利为什么让人民憎恶?首都如何压倒外省吸取全国精华的?彼此相似的人们为什么互相漠不关心?政治自由的毁灭如何导致几乎所有旧制度的灭亡?在文明进步中,为什么18世纪的农民处境比13世纪还差劲?法国人为什么先要求改革,后要求自由?减轻人民负担为什么却激怒了人民?行政改革如何成为政治革命的原因和结果?看了书后引发了长期的深入思考!
  •   法国大革命似乎要摧毁一切旧制度,然而大革命却在不知不觉中从旧制度里继承了大部分的情感、习惯、思想,一些原以为是大革命成就的制度,其实就是旧制度的继承和发展。——托克维尔的论断确实太精妙了!尤为可贵的是,他是扎扎实实依靠第一手素材进行史实分析,摒弃了不少传统史学旧念,一些史学观点非常独到,值得借鉴!
  •   旧制度与大革命(国务院副总理王岐山频繁推荐,易纲、许小年、任志强、雷颐、朱学勤、秦晖等强烈推荐。之所以推荐,肯定有道理。便宜就买。
  •   何以法国人宁愿先要改革,后要自由?何以行政革命先于政治革命?何以繁荣反而加速了大革命的到来?何以革命不是削弱了政府权力,而是极度加强了政府权力?
  •   这书实在是畅销,在同事的推荐下买了。书中随处可见精辟的论断与华丽的词句.在托克维尔看来,法国大革命是在特定历史结构下,旧制度长期演化的结果,甚至这场革命本身都只是旧制度演化的一个过程。同样革命所建立起来的新的机制只不过是旧有的萌芽的发展,而那些骤然建立起的制度却依然脆弱。
  •   记得当年在网上看贺卫方的文章,他说到,因为西方不同阶级不能流动,平民阶层永远是平民阶层,贵族阶层永远是贵族阶层,由于阶层之间没法流动,在经历你死我活之后,只好互相妥协,才有了民主;而在中国,由于科举制度的存在使得不同阶层之间是流动的,平民也可以成为贵族,因此两个阶层就失去了妥协、协商的机会了,永远都是那些进入贵族阶层的人说了算。但是《旧制度与大革命》中描述英国的平民和贵族阶层是可以相互流动的,而法国是不可以的;托克维尔认为正是因为英国的阶层间可以流动因此导致了渐进式的变革,而法国因为阶层间没有流动,只好爆发大革命。
    这么看来,社会科学太难了,同样的现象,背后的解释可以是完全相反的,而且大多数没法做实证检验,更不要说因果推断了。
  •   常人都以为是大革命推翻了旧制度,作者却在不动声色中,道破旧制度与大革命的奇特关系,对民主直通独裁进行深刻洞悉。书中随处可见精辟的论断与绝妙的分析,闯荡政坛的朋友应该好好读下
  •   这本书翻译很给力,适合学术使用,印刷装帧及版式也都挺好。法兰西的伟大,在于启蒙运动的光辉,在于大革命的火花,在于他们对自由的追求。托克维尔的这部著作会给中国的追梦人以深刻的启示。作者深刻揭示了法国革命的起因 大革命前的法国和我们今天的处境 有着太多的类似 所以对我们现在的社会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和反思作用 发人深省 值得思考
  •   法国大革命在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本书无疑是了解那段历史最好的明镜。读史可以明智啊。从法国大革命中找寻近代中国的影子,从中探索规律,了解事件来龙去脉,拓宽眼界,收获真理。 这是公认的研究法国大革命的经典之作,书中大量对史实的分析,具有许多开创性的见解,引发后世史学家和政治学家的无尽思考与探索,堪称一代经典!
  •   此书作者是托克维尔,他本人在政治上倾向于自由主义,曾拒绝继承贵族头衔。此书对于法国政治、文化、历史的剖析非常全面,浸透了作者对专制制度的刻骨铭心的仇恨。托克维尔目睹了七月革命推翻波旁王朝;二月革命又推翻七月王朝;路易波拿巴的1851年12月政变和第二帝国转自政府的建立令他悲观失望,迫使他成为“国内流亡者”。总之,一个动荡不安的混乱年代,早就了与众不同的伟大思想家!
  •   这本书详细描写了旧制度与改革的进程发展,看的时候对现在的政治结构可以衍生好多思考,法国大革命折射了中国现状,通过对大革命的了解,可以透析中国的当下,引起人们的反思,既得利益者应该多看看。书的印刷、翻译都很好,经典著作,要反复品读。
  •   《旧制度与大革命》一书,虽描述的是两百多年的法国大革命,但在今天却有某种程度的警醒。值得人们反思的是发生大革命的深层背景,为什么穷兵黩武的是路易十四,实施暴政的是路易十五,而经济发展最繁华而且本身也替民众考虑的路易十六却上断头台?作者试图用社会学和阶级分析的方法,对旧制度下各阶级的状况进行客观的描绘和研究,试图解释法国大革命发生的真正实质,能给今日的我们一些深刻的启示。
  •   人类历史上,大大小小的革命有许多历史背景因素,却是大同小异的,本书的作者托克维尔绝对是一个伟大的历史学家加政治学家,很佩服他居然有如此深的洞察力,能够运用独特的视角,诠释了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在法国最为繁盛的时期爆发的最为深层次的社会根源,非常值得一读。再次强烈推荐
  •   托克维尔是个精英主义分子,他的理想是精英贵族制,反对打着“民主”口号的集权体制,本书的论点即是大革命并不是推翻了专制制度,而是反过来重建了专制制度,这个和通说是大大抵触的。其实说到底,这是一本史学界的学术专著,只是目今由于高层的宣传一下火了起来,其实抛开政治因素不说,书本身是很不错的,研究历史很值得一读,但不要加入政治目的就更加本色了。
  •   “拜读”完仰慕已久的《旧制度与大革命.,感慨不已唏嘘良久,真不愧是世界级的世界名著呵。托克维尔犹如一位饱经世故饱读史书的老人讲故事拉家常般娓娓道来如数家珍,既生动有趣又别开生面。   更奇特的是,我似乎是在读一本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的著作,感觉非常亲切。不仅一般道理相同,就是许多“故事情节”也极其类似。
  •   这本书跟其简介相同,并不是在于一个法国革命的概论书,而是一个革命的指引书。客观、真实的评论了旧制度与大革命的相关关系。
  •   找了很久,这么经典的史学名著,总算在网上买到了。书中所述旧制度与革命的关系,是个热点:我们期盼改变旧制度,却不希望引发大革命,这很考验当代人的智慧,值得每位国人深思。
  •   书的内容很出众,全面分析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社会中隐现的很多历史遗留矛盾,以及国王、贵族、军队、资产阶级、农民等等各阶层与生俱来的妥协性与劣根性,有助于对政治史学感兴趣的朋友们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也可也当做历史系学生的课外拓展读物。托克维尔自身的从政经历并不成功,但他对大革命的看法以及对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却是入木三分,而我们的国民现在恰好缺少这些,值得关注。
  •   这本书写的很好,从多个角度深入分析了法国大革命,把常人误解的东西讲的很透彻。通读一遍,只觉法国大革命前社会秩序怎一个乱字了得,权力贪婪,贵族无能,社会失序,整个社会的整合能力已极差,从乱象中抽丝剥茧,得出深刻的教训,确实法国大革命对中国启发很大,中国最好走自上而下的强力改革而非自下而上的廉价革命。宜乎再读再思。
  •   总理推荐的书,怎么也要是好书,要用一个局外者的心态去看这本书,每个时代都存在着制度和革命,在未来,现在的制度就是旧的,为什么后来总会有大革命
  •   本书不仅是研究法国大革命的经典之作,由于当前的中国与大革命前夕的法国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它也成了研究当下中国的必备之书!
  •   托克维尔果然满腹才华,思维新奇、见解独到,研究大革命对他来说肯定是一种乐趣了,不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何以远在中国的读者都觉得兴趣盎然,灰常好看呢
  •   仔细对比之后选了这本,很喜欢,早就想收藏了,收到宝贝后如获至宝!我们期盼改变旧制度,却不希望引发大革命,这很考验当代人的智慧。书的装帧和印刷都很好,价格尤其给力,很满意。
  •   书到了,大致翻了翻,作者对旧制度和大革命的剖析之语,可谓一针见血。并且对当局政治的洞察力超乎常人,非常钦佩
  •   为什么法国大革命不是发生在很穷困的时代,而是在相对开始富裕起来的时代,跟中国目前情况很象,但革命的社会成本和代价太大,估计高层推荐就是希望用改革取代革命。
  •   法兰西的伟大,在于启蒙运动的光辉,在于大革命的火花,在于他们对自由的追求。托克维尔的这部著作给中国的追梦人以深刻的启示,因此绝对不能错过!
  •   刚才看到央视2台对话栏目,各界人士都在纷纷探讨对《旧制度与大革命》引发的思索,对此书的期待更深了一步,希望能对我有所裨益。
  •   旧制度与大革命是大家都在推荐的书,很好
  •   书中对法国大革命进行的剖析,各个阶层的民众在革命中的反应,以及革命本身的推动力量。我想之所王推荐这本书,是因为书中所描写的法国大革命前的社会状态和现今中国非常类似。但如果想继续研究大革命,这一本书的内容是不够的。书本身对于大革命的细节与流程还不如百度百科上写的,但对于当时的社会状态写的很多。总之,值得看一看。
  •   旧制度与大革命,了解下不曾了解的历史存在
  •   法国大革命在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本书无疑是了解那段历史最好的明镜,该书回答了为何经济繁荣时期却引发了激烈的大革命的社会话题,其中关键的是正确处理社会矛盾,避免积累、激化。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建设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   这书现在很火爆,两个类似的国家,都需要寻找治理国家的奥秘。这书回答了诸如为何经济繁荣却反而引发了大革命等社会话题,其关键是正确处理自由、平等、民主、专制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各阶层的矛盾,避免矛盾积累、扩大、激化。这对当今中国的社会建设有一定借鉴意义。 此书译文读起来通俗顺畅,翻译比较靠谱,值得推荐!
  •   书的内容很出众,全面分析了法国大革命爆发前社会中隐现的很多历史遗留矛盾,以及国王、贵族、军队、资产阶级、农民等等各阶层与生俱来的妥协性与劣根性,有助于对政治史学感兴趣的朋友们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也可也当做历史系学生的课外拓展读物,受益匪浅
  •   大革命是旧制度催生的,但大革命本身也带有许多旧制度的烙印,只不过是需要时间的修补!
  •   好书,惊叹于托克维尔深刻的洞察力。看过这书,就像亲自经历了一番大革命,这书我已经看了第二遍了,还想看第三遍。本书的印刷很好,翻译也很棒,喜欢此类书籍的朋友不要错过!
  •   酝酿在社会各阶层的力量总是在不断涌动,那么多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呼唤着有志之士。想要更有尊严地活着,想要社会制度更趋人性化,或许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中能得到启示。
  •   书中阐释了法国大革命发生的深刻历史根源,引人思考。正处变革时期的中国究竟该何去何从……
  •   托克维尔自身的从政经历并不成功,但他对大革命的看法以及对早期社会主义运动的认识,却是入木三分,而我们的国民现在恰好缺少这些,值得关注
  •   这本书对于熟知法国大革命历史的人并不陌生。但在今天中国成为热门读物意味深长!
  •   本书是从政治学的角度解读法国大革命,大家不妨和《乌合之众》对照品读,后者是从群体心理学的角度解读法囯大革命的。
  •   您喜还只看了前言,以法国大革命为例,写为什么改朝换代都是经济繁荣时期。很抓人。
  •   性价比很高的一本书,很喜欢,内容句句发人深省,对法国大革命的本质探讨得很深入,是难得的雅俗共赏的历史经典著作
  •   法国大革命在历史上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这本书无疑是了解那段历史最好的明镜。读史可以明智啊。
  •   从法国大革命中找寻近代中国的影子,从中探索规律,了解事件来龙去脉,拓宽眼界,收获真理。
  •   此为探讨法国大革命核心的经典之作,虽然字数不是很多,但理论精辟,自成体系,看完会对大革命形成全新的认识,比较有学术价值
  •   托翁的书,反映了不少社会问题,虽然是在两百年前法国发生的,但很多地方却与中国当下相似或相通。法国当年的一系列矛盾问题在当今中国也存在,难怪是王岐山强烈推荐的必读书。现实中国有大量学者在推动改革,我对他们表示深深的敬佩,但是想要一个错综复杂的利益集团主动放弃他们的权力,而且这些权力又能带来巨额的金钱,决定了这样的放弃是几乎不可能的,这种放弃是要讲历史机缘的;另一方面,在野的有良知的人们,通过大量的维权事件来推对社会的变革,保障弱势群体的利益,这种非暴力合作的方式,采用宽容、妥协的大智慧,是我更加敬佩的。起码他们舒缓了民情,不至于让非理性的民众与政府直接对抗,进入以暴易暴的恶性循环之中,他们形成一些小共同体,起到了缓冲层的作用。中国从古至今,始终徘徊在治世和乱世之间。治世是假的,大多是专制独裁;乱世是真的,诸侯林立、刀兵相见。真心希望这条宽容、妥协的改革道路可以走得更通畅些。
  •   法国大革命与中国当下的社会现实几多相似?
  •   别人推荐的一本书。关于法国大革命。
  •   作者从独特的视角看法国大革命历史,看看。价格还算便宜,但是有些明显的勘校错误。
  •   单单一个前言就已经让我深深的爱上了这本书。书里写的都是大革命期间法国的思想状态,但是在我们的社会里面都能找到原型。感受颇多。
  •   关于法国大革命,也只限于历史课本的记载,这次可以深入的钻研了!很好
  •   没有读完还 建议如果对法国大革命历史不是很感兴趣的同学不要买 建议
  •   法国大革命一直以来的印象都是很乱很复杂,希望这本书能帮我理清一些思路
  •   是了解法国大革命很不错的一本书
  •   值得好好读的一本关于法国大革命的书
  •   托克维尔的观察独到而有见地,对于现在的中国可以说是十分有价值。我们会发现,十八世纪的法国跟今天的中国是多么的相似,本书内容对于中国的制度改革很有启发。
  •   法国大革命
  •   学生时代就拜读过一遍,现在读来,又有全新的感受。快200年了,世间有无如此分量的新作?此书基于对大革命时期大量史料的把握,意在折射现实,洞察政体,言浅意深,痛切本质,对世人的警示可谓振聋发聩。
  •   书里讲述了大革命期间,社会各阶层方方面面的矛盾与斗争,和当下中国有不少相似之处,教会我们读懂社会的本质,并总结提炼经验教训,十分难得!我们应该好好吸纳,潜心修习。
  •   书是好书,虽然字数不是很多,但内容精深,语言优美,看完会对大革命形成全新的认识,扫除很多误读。强烈推荐
  •   拿到手里第一感觉是:书籍质量非常好!托克维尔是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但却是不幸的外交家,天生勤于写作思考而拙于政治运动,所以留下这么多巨著给后人,自己却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引人深思。书中所写内容非常精彩,深深被这样有震撼力的文字所吸引,要走的路还很长,希望健全的政治体制来得不会太晚。
  •   我很惊讶于托克维尔超乎常人的深刻洞察力,书中有太多跟当今中国相合的地方。内容并非简单的历史情节复述,而是找出法国革命背后的深层社会原因,托克维尔纵谈法国的历史,以独到的笔法剖析了繁华背后的革命原因,建议认真读读!
  •   “我这本书的思想不会讨好任何人:正统保皇派会在这里看到一幅旧制度和王室的糟糕画像,虔诚的教徒……会看到一幅不利于教会的画像,革命家会看到一幅对革命的华丽外衣不感兴趣的画像;只有自由的朋友们爱读这本书,但其人数屈指可数。”虽然两百多年过去了,但人们依然从中读到了现实的意义!
  •   这是公认的研究法国大革命的经典之作,书中大量对史实的分析,具有许多开创性的见解,引发后世史学家和政治学家的无尽思考与探索,堪称一代经典!
  •   一直以来就很喜欢这段历史,而且作者对于大革命的分析也很清晰,有条理。是我喜欢的类型。
  •   拿到手里第一感觉是:书籍质量非常好!托克维尔是法国伟大的思想家,但却是不幸的外交家,天生勤于写作思考而拙于政治运动,所以留下这么多巨著给后人,自己却从政治舞台上逐渐淡出,引人深思。
  •   懂字的人都应该来读一读,可以对大革命有更加客观的认识和理解,而非局限于简介中的只言片语
  •   当代的中国,与当时的欧洲,有着相同的选项,面临同样的困惑,这也许是一个较好的解决办法的考虑点。但,将来是没有标准答案,怎么选择未来,让大革命来得更早一点吧!!!
  •   一百多年的著作,虽然字数不是很多,但自成体系,理论精辟,看完会对大革命形成全新的认识
  •   似乎看见了大革命的狼烟四起,各阶层的暗藏杀机,好书啊好书!牛B闪闪,经久熠熠!
  •   大家近来都在看这个,看来它确实切合了中国实际,这么多棘手的社会问题,呼唤有志之士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我们想要更有尊严地活着,想要社会制度更趋人性化,或许从法国革命历史中能得到启示。
  •   有一种观点称,法国史学家托克维尔是一位杰出的跨界人物,从历史到政治,从法律到社会,牛B闪闪经久熠熠。他的作品确实好,观点独到,历久弥新,百看不厌。
  •   书质量很好,语言通俗精准,可读性很强,重要的是价格很便宜,并且还是全译本,非常划算。 此书是托克维尔思想的浓缩成果,虽依然带有贵族阶级的偏见与激情,却仍然饱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忧思,结合中国眼下的情景,令人体会到历史是如此的相似……
  •   托克维尔的书确实很经典,文笔优美,描述细致,理论精辟,政治视野很开阔,道理讲得又非常深刻,很多思考了很久的东西可以在这一刻豁然开朗。译文简洁通顺,翻译流畅,版本不错 :)
  •   托克维尔的书确实很经典,文笔优美,描述细致,理论精辟,政治视野很开阔,道理讲得又非常深刻,很多思考了很久的东西可以在这一刻豁然开朗
  •   这本书非常好,很长知识啊!书写的好,肉容也好,很有深度,读来发人深思,旧制度的摧毁,新制度的重建,都不易啊!
  •   托克维尔作为法国政治思想界的标杆人物,对政治思想感兴趣的可以细细品读,感受时代的故事,和大家跨时空的对话。
  •   托克维尔的又一部经典,王千石翻译的也不错,可能是有诸多译本在先。总理推荐,可能印刷匆忙,里面还有少许错字。24页第二行就有同音错字。是不错的历史学、政治学著作
  •   制度与革命,什么才是发展和民主
  •   旧制度的摧毁、新制度的重建,无论古今中外,都很不易啊
  •   通过史例揭示制度与革命的内在关系,适合耐心阅读。
  •   该书的思想比较深刻,作者以政治评论的角度在写。另外,此书的写作方式深入浅出,虽然作者翻阅了大量原始资料,但却很少出现枯燥的数字罗列和单调乏味的学术用语,因此,此书可读性较强,可以了解许多关于国外政治制度的发展历程。
  •   这本书是托克维尔的杰作,思想深刻,文笔优美,描述细致,理论精辟,政治视野很开阔,翻译也很不错,堪为经典!
  •   从来没有读到过像这本书所写的历史。当代人不修当代史,就是害怕看不清。这一本书,冷静理性,给我们学习历史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更像是社会调查报告,历史的现实感很强,可谓中国当前形势的最好分析,提出了革命原因的最深刻的分析。书的文字语言翻译得很好,值得强力推荐。
  •   引领世界人民对法国革命的全新解读,确为研究社会历史的经典著作,何遑多言?
  •   尽管十八世纪的法国是封建社会,不同于当今诸多国家的政体,但读完之后,感觉还是有一定相似之处的,例如对比韩国:都是行政集权的“官僚权威主义”;都是政府主导型的经济发展模式;意识形态多为实用主义。很多地方足以印证关于威权政体合法化的这个命题,也就是“还政于民”。还要深入研读。
  •   此书是托克维尔思想的浓缩成果,虽依然带有贵族阶级的偏见与激情,却仍然饱含着对国家命运的忧思,令人体会到历史是如此的相似啊!
  •   托克维尔的思想博大精深,要想深刻理解,需要一定文化水平和知识积累,任何经典的史学著作都是需要反复品读、细细揣摩的。水平一般般的或心情浮躁的人,怕是很难看懂,枉读了史书,建议去看历史小说或大众电影。
  •   书中反复比对法国和英国两大邻国,虽都是君主制,文化却如此迥异,对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起着这么重大的作用啊
  •   其中的思想据说在托克维尔20多岁时已形成雏形,作为贵族竟能如此清晰理性地分析各阶层间的冲突与妥协,是非常难得的,在今天的社会都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   托克维尔的这本书,实际上要比《美国的民主》要好看,关怀也更多一点。
  •   从头读到尾,系统性很强,针砭时弊,内容很精彩,托克维尔果真是一位政史学的集大成者,超值
  •   抱着读经典的心态开始读这本书,但是我对法国历史缺乏了解,读起来有点挑战。尽管如此,书中一些观点也令我受益匪浅。这本书在我学历史的朋友中口碑还是相当坚挺的。历史课教授在推荐,同学们在推荐,培训老师也在推荐,所以买来看看,确实能了解到很多。
  •   这是托克维尔的经典之作,作者的思想可以启迪心智,给世人以启发。这个版本的翻译比较通顺,语言精准深刻,没发现任何错别字,相当不错!
  •   书刚拿到手,就迫不及待读了几篇,内容很出众。一百五十年前的作品,至今仍很有参考借鉴意义。此君在评论美国政治制度方面,其深邃的历史眼光,迄今无人能及!
  •   谈政治谈法律,几乎绕不开托克维尔。他的书言之成理,很有现实意义,文笔优美,一点都没有学术论著的生涩,一口气读了百十页,译得真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