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奶的傻瓜相机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海豚出版社  作者:林海音  页数:232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从《城南旧事》里走来的小英子有一个特大的癖好,那就是拍照。
  半世纪以来,“奶奶的傻瓜相机”早已中外驰名。只要是奶奶的朋友,很少“逃”得过她眼明手快的“快镜头”。奶奶不仅会拍照,还有一枝生花妙笔,为照片写下幽默、平实、亲切的文章,写人叙事,堪称作文典范。
  本书收录了林海音亲自拍摄的200多幅从五岁到八十多岁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和生活照片,配以精心撰写的小短文,让我们透过照片,更加直观地了解林海音奶奶的生活,而更多像冰心、余光中、舒乙、萧乾、洪汛涛、梁实秋等名家也纷纷进入了奶奶的镜头,林海音和他们之间的故事,也将在文中有体现……翻开《奶奶的傻瓜相机》我们不仅能感受这位作家最真实的生活环境,更能感受到作家寄予青少年读者的希望与爱,这本书与其说是一部生活散文,倒不如说是一本作文典范,希望读者能感受到作家的气息,学习这样一种写作的技巧,养成勤于练笔的良好习惯。

作者简介

  林海音原名林含英,著名女作家。一生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提携了大量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作品包括散文集《窗》(与何凡合作)《两地》《做客美国》《芸窗夜读》《剪影话文坛》《一家之主》《家住书坊边》,散文小说合集《冬青树》;短篇小说集《烛心》《婚姻的故事》《城南旧事》《绿藻与咸蛋》;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孟珠的旅程》;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林海音自选集》《林海音童话集》;编选《中国近代作家与作品》等。
   林海音作品与中小学生
  《城南旧事》教育部推荐图书、中小学生必读书
  《窃读记》被选为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课和鲁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
  《冬阳·童年·骆驼队》被选为人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课
  《爸爸的花儿落了》被选为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课文
  《迟到》被选为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二课

书籍目录

【序】 说自己的话 
“狮母”的美姿 
奶奶和E.T. 
这道围墙没有啦!
打哟!
是大人国还是小人国?
羊口比人口多 
牧场表演剪羊毛 
给牧羊犬立铜像 
和平鸽和油淋鸽 
骑车要戴安全帽 
作家爬大树 
半个世纪以后 
丛林中的射箭场 
一片旗海 
无意集象象成千 
不如像袋鼠一样 
昙花一现 
大厦群中的小砖房 
长安城上的厕所文学 
金缕衣和木乃伊 
奶奶丢了 
林中迷途的男孩 
窗口的画 
最丑的和最美的 
波特童话的实景 
英雄长眠于此 
六百三十五条龙 
水上人家 
战争的教训 
废城的故事 
“沉思者”到东方来 
恐怖的娱乐 
盘成一个“寿”字 
他们都长大了 
洪水淹没了马克?吐温 
奶奶的早课 
猪的故事 
板门店和韩国泡菜 
在纽西兰看钟乳石 
伞上一片天 
围裙大展 
三峡风貌 
女大十八变 
上海走一趟 
走进林海音
林海音的私家相册 
他们眼中的林海音 
林海音笔下的大家 

章节摘录

  奶奶的早课  常常有人问奶奶:“奶奶,你每天的作息时间是怎么分配的?看您这么忙,家里家外都在管,又要写稿,又要拍照,又要看书、编书、出版等等,还有,您是这么大岁数了!”我笑笑说:“是嘛!是够忙的,但是奶奶总还算是个会安排时间和工作的人,而且,我能把事情样样安排好,也要感谢一些人呢!”又有人问我:“那么您几点起?几点睡?一天工作多少小时?”我说:“我今天就先谈谈我的早课好了。”  我每天早上四五点钟就醒了,那时天才濛濛亮(如果是冬天,还没亮呢!)。我因为每晚八九点就困得睁不开眼了,睡得早起得早嘛!起来后,先到正面窗前拉开窗帘,推开窗往下望去,我们的苏州式小庭园的鱼池展现眼下,那几十条锦鲤正扭着腰肢在水里悠哉游哉哪!我们住在正面二楼,是非常好的观景所在,水池四周是大湖石,花圃里又种植着绿竹、小树和花草,两旁是曲廊座亭,我们才搬来一年多,这房子是一位专门庭园设计的工程师所设计的,我们很喜欢,就从那已经变为色情、赌博、拥挤的老房子搬到这儿来了,虽然房子比以前小了一半。  鲤鱼,是一种体扁而肥的鱼类,鱼鳞大,鱼口的前端有触须二对,背部苍黑,腹部淡黄,产在淡水中,食水草,小鱼和蛤类,它的肉味鲜美。但是我们现在养在鱼池中的却是叫锦鲤,每条有一二尺长,浑身各种颜色,鲜艳而亮丽,有时从水中跳跃出水面,便是所谓鲤鱼跳龙门。它们是活泼的一群!我每天要在窗前向下观望好一阵子,有时也会想到鲤鱼也是书信的代称,就是因为古人有诗《饮马长城窟行》中那两句:“客从远方来,遗我双鲤鱼。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  我看了比我早起的鱼儿以后,就去随便擦把脸,换了轻便的运动衣鞋,开门下楼,弯弯曲曲走过曲廊,出门到国父纪念馆去。这时已经六点多了,国父纪念馆内许多组合各类运动者,韵律操、太极拳、外丹功、土风舞、交际舞,都已上场了。我则眼望着眼前升旗台四周的各色花圃,花色有鸡冠花、三色堇等,远方是一座座大楼,映照之下,令人心怡。我以快走之步(我不慢跑),绕花圃走两圈,又到湖边走一圈,找个椰树下做做立定运动,差不多一小时了,再回家来,可以赶上“可怕的”晨间新闻,如果是以立法院肢体动作为新闻,我就关上电视到我的小小厨房去。无论是泡牛奶,蒸包子,煮稀饭都方便极了,我说我要感谢一些人,就是发明各种家电用具的人,无论瓦斯炉、鸣叫壶、微波炉、电磁炉、电锅、烤面包机、洗碗机,都是举手按钮之劳,就做到了,我同时把午餐要吃的,也略做准备,中午返家也极方便。更方便的是我把要洗的衣袜扔到洗衣机里,三十分钟洗好后,再扔到烘干机里,也用不着一件件地去晒或晾。这一切都弄好了,才是我要到办公室去的时间。有时更有时间,也许也赶写个千把字交稿呢!——就比如我现在写本文。  奶奶的早课,便是如此的轻松而怡然自得写出来的。  他们都长大了  奶奶在整理照相簿的时候,旁边有友人参观。忽然有人拿起一张照片问:“这是谁?”“我儿子呀!”我说。又指一张照片说:“这是谁?”“我孙子呀!”我说。“都是你拍的?”“对呀!”  算算,那张儿子两岁时的照片,有半个世纪了,是在北平家院子里拍的。那张孙子的,鼓鼓的小脸儿,和他爸爸当年一样大,一样可爱。因此给我一个特别而有趣的课题,何不找出我给儿女小时拍的,再配上我给他们的儿子拍的,这样父子俩、母子俩的照片,给读者欣赏欣赏,看看他们小时的面貌、神情是不是有相似之处?可是请编辑先生不要排配错误啊!我费了两天的工夫才找出来,现在分四组略加说明:  ①大儿子夏烈(夏祖焯)现在是个一嘴骚胡子的大男人,但两三岁时是个聪明伶俐的小男孩,住在大家庭里,很得祖父母、伯父母、叔婶的喜爱。大家庭不寂寞,堂兄弟姊妹特多,无论何时院子里都充满了嬉笑玩耍声。我那时用的不是傻瓜相机,可是世界名镜头蔡司相机,比现在阔气多了!下边那张是我拍的他的儿子夏泽龙的照片,父子俩挺像,浓长的眉毛,厚大的耳朵,现在泽龙也读高中了,小伙子越发的帅气了。  ②上面是大女儿夏祖美,只生一子名唤庄诚,这娘儿俩都是在他们四岁时我给拍的。祖美自小就很乖,庄诚也是。现在祖美四十几岁了,庄诚也大学快毕业了,他的父亲很得意此子,认为是个帅哥!祖美喜烹饪,是傅培梅的嫡传弟子,家里好摆桌请客,因为住在美国的门口旧金山,所以西东岸进出国客人特多,她做菜给人吃倒也不嫌麻烦。  ③唯一能编写拿笔杆儿的女儿夏祖丽三岁之照,下边小圆脸儿的儿子张佳安,现在也在墨尔本大学三年级了。佳安和弟弟佳康是读到高、初中才出国的,所以中文还算标准,阅读、写作不丢弃中文,还能写书(《哥儿俩在澳洲》当然母亲大笔润饰过)。请看小时候母子俩的小圆脸蛋和黑眼珠多么像。这两张当然都是出于奶奶之手。  ④这母子的个人照,连我看了都觉得奇怪,怎么脸蛋儿、龇牙咧嘴的神情一模一样哪!好像我是一天给两人拍的!其实相差三十年哪!现在钟典哲(下)这小子已经上小学四年级了,而他的母亲夏祖葳也将近四十岁了。  这四组照片,主要是趣味,而摆弄它们的时候,想到儿孙们都安分守己,让我这老奶奶也就心满意足了。  上海走一趟  1.华人与狗不得入内  一九九三年十月间奶奶去了一趟上海,上海我本已去过三次(三年间)了,但每次去都有不同的观和感。  上海是中国的第一大城,也是世界名城,和巴黎、纽约、伦敦一样的。她的地理环境非常优越,被称为长江口的明珠,是对外对内贸易的枢纽,自来她就兼具河港与海港的功能,所以上海曾经是繁华的。  自从开放以后,上海近年又渐渐恢复她的经济、金融的旧日繁荣,我每次去都看见高楼大厦建筑增多。记得第一次去看,旧楼都是灰暗的,好像无处伸展也拓宽不了似的;但今年去,到了上灯时也霓虹灯照得通明,马路上是行人拥挤,当然住家仍是地狭人稠,夏天的晚上不跑到街上,上哪儿去嘛?现在大上海的人口已经高达一千二百万,市区内也有八百万,是全台湾的一半了。  以前几次去,看过了市内名胜玉佛寺、豫园、城隍庙等处,这次我要求到外滩一游,那里有个黄浦公园,是个有名的公园。所谓外滩是黄浦江边的滩地,而黄浦江是通往富庶的江南的河道,早在鸦片战争之前,就被各国(尤其是英国)看上这块当时还是荒芜芦苇丛生的地方,所以鸦片战争后,西洋各国群来,就因此划定了所谓上海租界。  现在的外滩整理得有一副新面貌,黄浦江是靠渡轮和江底隧道穿越,所以外来的观光客等都要来此观光一游。在江边望着黄浦江水滔滔,也不禁想到她的历史和我们的第一大城,近百年是曾经有过怎样的国家恩怨和受侮辱与损害的啊!  我要求老同学白杨带我到现在称为“黄浦公园”——原来称为“外滩公园”——那儿去逛逛,凭吊一下。原来叫外滩公园的时代,在门口曾长久挂着一块牌子,上面写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公园曾经为英籍犹太商人哈同所有,(外滩公园和市区内还有个哈同花园,不是同一地方。)哈同原来是在上海做警察的,娶了一个华妇为妻,发迹以后,财产多多。我们中国向他抗争多年,才在一九二八年开放让中国人入园,但是这在中国人自己的地方使中国人丧权辱国的历史却出了名了,小时我虽远在北平,却也都知道。这番特前来借观光之名实在是来凭吊,并且拍了照留念。  园内游人如织,他们会想到“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真实故事吗?  2.南浦大桥是上海人的最爱  奶奶第二个要去的地方,就是“南浦大桥”,它是第一座跨越黄浦江的大桥,座落在上海市南市区的南码头。  开工于一九八八年底的南浦大桥,到了三年整的一九九一年底正式通车,这座桥的主桥全长八四六公尺,是采用钢梁和钢筋混凝土预制板相结合的叠合梁结构。主孔的跨径有四二三公尺,一跨过江。主桥的桥塔为折线H型,猛望去,我看着很像美国旧金山的金门大桥,每座桥塔的两侧各以二十二对钢索连结主梁,索面呈扇形分布:主桥的桥面总宽三O点三五公尺,有六条机动车道,两侧还各设二公尺宽的观光人行道。全桥主桥和引桥盘旋而上,景观很美,上海市民盼望了多年,如今虽然已经建成快两年了,但是每天观光的人潮依旧不断,她实在是上海人的“最爱”,所以一个地方的建设是很要紧的。像这南浦大桥是多功能的,虽然以前可以轮渡和江底隧道通行,但是如何能比得上这座大桥,我们就看旧金山的金门大桥,除了通行的功能以外,不也是美西的一大景观吗?  上海的浦东地方,这几年发达极了,这座桥能增加隔江两地一跨而过的便利。说起浦东,我们也曾开车过桥,桥上大幅招牌写着——“振兴上海,开发浦东”,这是他们的口号。  到了浦东地带,喝!街道两旁全是栉比密排的商号,我曾问司机,浦东以何种工厂或贸易为重?司机毫不考虑地说:“加工业”,所以虽然此地略有工厂,但是并没有烟囱冒烟污染空气。  我们经过长长的南京路等大马路,看两旁人行道挤满了似乎是无所事事的行人,他们一路向外滩的桥边走去,难道跟我们这些外来客一样,都是等着看桥、过桥吗?到了桥下,购票上四层电梯就到了桥面,我侧倚观光道的栏杆,向桥面及桥塔望去,拍了一些照,然后下来,再开车上宽宽的桥面驶向过江的浦东,想到上海因为日日建设、扩展,金融种种的进步,能回到世界大城的旧观,未尝不是一件令人喜悦的事!  3.星光灿烂的国际电影节  奶奶这次到上海走一趟,说实在,不是去旅游,而是受邀去的。邀请者是上海首届国际电影节的举办人之一——上海电影局长吴贻弓先生,他原是改编我的小说“城南旧事”的导演。这出以我幼年在北京的生活为背景的电影,应当是由北京来拍,但是听说北京方面认为这小说的故事太平淡,所以无兴趣拍,而久在上海的吴贻弓却认为,这是一篇淡淡哀愁的散文诗,他有兴趣,便用心编排,拍成后参加菲律宾第二届国际影展,得了金鹰大奖——最佳电影奖。这是大陆电影第一次出国就得国际大奖,所以举国若狂,连带着我这原作者也跟着出了名,电影十年来不断在大陆或东西洋各国上映,我也和这位学者型的导演吴贻弓成了熟识的朋友。所以他邀我一定参与这次的国际电影节。  上海本是中国电影的发祥地,百年前(一八九六)上海第一次放映西洋影戏,一九一三年上海首次拍摄自己的电影,以后明星公司、联华公司陆续成立,陆续拍了许多有名的电影,如“歌女红牡丹”、“渔光曲”、“姊妹花”、“大路”、“人道”、“神女”、“十字街头”、“马路天使”、“假凤虚凰”、“小城之春”、“一江春水向东流”、“万家灯火”等,中年以上的人,该和我一样的记得。我少年时开始迷看电影,这些电影都看过。而造就了许多有名且受人喜爱的明星,如胡蝶、阮玲玉(后来因为“人言可畏”而自杀身亡)、王人美、黎莉莉、袁美云、陈燕燕、白杨、张瑞芳、黄宗英、刘琼、郑君里、赵丹等。这次由上海主办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是理所当然的,出席的来宾有千人之多,所建立的电影城很有气魄,上海将恢复以前的电影繁华地,是无庸说的了。  这次的电影节共持续一周之久,参加的有三十多国,我觉得很荣幸的是,他们在这一天放映得奖影片,选了“城南旧事”为首映,而且是在电影城大放映场,其他都是在上海各电影院放映,大会要我在放映前上台讲几句话,我当然义不容辞了。  在会场我认识了主持人孙道临先生,他是燕京大学外文系毕业后,即从事电影业,已经有半个多世纪了,这次他是主持人,中英文一把抓。他们给我介绍的时候,他笑说:“夏承楹、夏承楣兄弟我都熟,我去美国也认识了你的儿子。”本来何凡兄弟和他的年纪差不多,是同时代的人。  白杨、张瑞芳是我已熟识的北平老友,而我也见到了当年的英俊小生刘琼,他年已八十,身体很硬朗,他说去年十月底他曾和一个篮球队在台湾赛球呢!我也见到了黄宗英、田华几位现仍在大陆工作的影星。  4.学者导演吴贻弓的新作  上海的邮票公司特为首届国际电影节制作四张纪念邮票,画面是四出近十年的名片,其中有一片就是以“城南旧事”为画面,我看了非常高兴,受到重视总是好的。  上海近年积极开发浦东,我在前一篇文中已提到了,他们连国际电影节都宏扬此点,在每份文宣都有类似这样的字样:“……首届上海国际电影节的举行顺应了‘开发浦东、开放上海’、‘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的需要,实现了中国几代电影工作者梦寐以求的夙愿,也标志着中国电影迈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而有趣的是,这首届的金爵奖影片大奖竟落到我们台湾王童导演的“无言的山丘”头上,评审团是由七个国家的评审委员组成的,可没有什么统战意义在内呵!可见两岸文化交流是这样的近乎了。  一直被我认为具学者气度的吴贻弓先生在“城南旧事”之后,又新导了一部以孔府五代同堂的哲理思想片“阙里人家”,也得了大陆的大奖,这影片本来是要在电影节的最后一天放映的,但我那时已提前复归,他知道我想看,便特在某晚于小放映室里放给少数几人看。这电影是描述五代孔姓人家的家庭伦理和社会思想剧,因五代人思想之不同而产生了代代不同遭遇和各代的想法。吴贻弓拍摄此片,是他有一次到孔庙浏览一遭,就给了他种种想法,不断蕴蓄的思索下,便引发了他拍摄此片,终于又一次成功。这电影没有一般的爱情、欲望画面,男演员多过女的,没有时装,没有胭脂口红,但它仍引发观众的思索,才是此剧成功之处也。  记得大前年我来上海初次和贻弓见面,他那时已做了上海电影局长,但言语间仍是热爱电影工作,果然是十年才拍一成功电影,但也一偿夙愿了。我临来上海前,他请副导演成家骥先生给我写信说,要我在台北给他找几本有关我国高僧弘一大师的书,他说某某几本在上海买不到,因为他下一部片子已决定拍弘一大师传。我临行虽在三民书局找了两本,但我忽然想起吾友丰一吟(丰子恺的女儿)手中必有一些资料,因为丰子恺是弘一大师的学生,而且是学佛的大弟子,一吟说她手中的资料敢说是台、沪两地都找不到的,她乐于贡献给贻弓。于是便在我临行时的宴会上,他俩面谈甚洽,而且他们一致认为这部片子不是要拍弘一大师凡俗时代的什么浪漫生活,他们的意见不谋而合。听说贻弓的父亲也是弘一大师的学生。我们饭后合拍一照以留纪念,希望他能再一次成功地拍摄此剧吧!  ……

编辑推荐

  历史在镜头里,岁月在镜头里,欢乐的人生,也在镜头里。林海音奶奶以他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才情给我们带来了她镜头里的世界。用平平实实、朴朴素素的散文,配以其亲自挑选的各类照片,不说教,没有戏剧性的铺排,温馨而亲切。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奶奶的傻瓜相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3条)

 
 

  •   一直很喜欢林海音奶奶 我认为她就是台湾的冰心奶奶 她的关于细微的爱的发现和诠息一直是我喜欢的 知识一本无论大人还是小孩都适合一读的书
  •   从《城南旧事》认识“英子”,从这本让我认识“林奶奶”,这两个人就像我生活中的“亲人”。
  •   林海音的书女儿很喜欢,对培养孩子的文学素养很有益
  •   林海音的书是我的最爱之一。
  •   文字很少,相片多。真羡慕林海音丰富的人生。
  •   一直没看明白,书中写的奶奶是谁?呵呵,再仔细研读一下~但书还是不错的~就像看图说话一样,一张照片对应着一篇小文
  •   名家之作,推荐,很适合小学生看,家里的孩子赞不绝口,说说以前的童年,让孩子自己去感悟。
  •   帮朋友的孩子买的,他很喜欢,物流也很给力,作文订的货,今天中午就到了。
  •   很温馨的题目,写的不错,值得推荐
  •   太迟到了,等得人快发晕了
  •   确实不错的一本书,朋友爱不释手。
  •   很不错的书,买给小朋友看的
  •   非常不错的书,非常适合小孩看
  •   就是拿到书时间慢了点
  •   很好。。。。?。。。。。。。。。。。
  •   很好的纸质!喜欢!值得收藏~
  •   图文并茂,篇幅短小,有助于高年级小学生阅读
  •   一本好书,给女儿买的,她很喜欢
    送货很及时,态度也很好
  •   还不错`~
  •   有点失望,不是彩图,而是不清楚的黑白图片。图片并不老,大多数是90年代左右的,而且大都是林海音奶奶的旅行照片,很少有生活中和名人的合照。不过文笔很亲切,是林海音的范er。包装完整,发货和送货都快。希望大家参考购买
  •   林海音写的很有童真的一本书,里面配有很多自己拍的照片,写得很有孩子气,却让人动容,就像城南旧事给人的感觉一样,喜欢林海音的读者可以买来看看。
  •   我粗略的翻了一下,还行,肯定比不上《城南旧事》,但是小朋友很喜欢,觉得很有意思,特别是林海音收集大象的照片。
  •   因为城南旧事知道了林海音,所以这本书不能错过
  •   跟《城南旧事》一起买的,大体翻了翻,个人不喜欢。对了解林海音的生活倒是有用,没有太大意义,但是女儿喜欢。还是4星吧。
  •   把孩子带到了我们的那个年代,增加了很多的话题。
  •   随笔小文,随便看看,感慨不多。
  •   挺有趣的,不过只适合儿童看,大人看这个,有点侮辱智商。
  •   这是很朴实并且简单的书,主要是作者在晚年时对生活小乐趣和小事情的纪录。没什么文学价值,如果是冲着城南旧事的风格想读林海音的书的话,不推荐这本。这个更适合追随很久的书迷
  •   没有城南旧事好看,感觉是在趁着名气再赚一笔的感觉
  •   封面设计的非常有水准,我就是被封面骗到了。。。文字有点太简单,最让人接受不了的是明明是打图文牌的,但是图片质量太差,很模糊,还很小~真的是有点失望呢~
  •   智商掉线,,,
  •   ccvbnhmmmfhggn
  •   城南旧事的延续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