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

出版时间:2012-11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王如平  页数:321  字数:252000  

内容概要

创造性思维是思维科学和创造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改革创新的时代对促进个人和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王如平编写的《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围绕“如何开发和培养创造性思维”这个核心内容,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创造性思维的特点、形成机制、形成过程;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条件及其原则、作用;创造性思维的主体与客体;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主要形式;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的方法和途径;营造创造性思维的环境;破除创造性思维障碍的方法和途径;创造性思维的训练目标和技巧等。
《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以教材体例编写,并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案例,适合于大、中专院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也可作为社会大众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读物。

作者简介

王如平,男,汉族,1968年3月出生,福建省惠安人,经济学硕士,福建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高职教育、民营经济、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近年来,主编教材5部,出版个人专著2部,在各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在报刊发表杂文60余篇。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创造性思维概述
第一节 思维与思维科学
一、思维
二、思维科学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及其特点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
二、创造性思维的分类
三、创造性思维的特点
第三节 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制
一、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过程
二、创造性思维的形成机制
第四节 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条件及其原则、作用
一、创造性思维产生的条件
二、创造性思维的原则
三、创造性思维的作用
第二章 创造性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主体与客体
一、创造性思维主体
二、创造性思维客体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的关系
一、创造性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认识关系
二、创造性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间的认识与被认识的辩证关系
三、创造性思维主体与思维客体间的改造与被改造的实践关系
四、创造性思维主体对客体的需要与客体满足主体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
五、创造性思维主体对审美的需要与客体对主体美感的满足之间的审美关系
第三章 创造性思维的基础和主要形式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一、创造性思维的生理基础
二、创造性思维的心理基础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形式
一、系统思维
二、超前思维
三、求同思维
四、求异思维
五、发散思维
六、收敛思维(收束思维)
七、变通思维
八、联想思维
九、灵感思维
十、形象思维
十一、模仿思维
十二、简单思维
十三、快乐思维
十四、换位思维
十五、逆向思维
十六、原点思维
十七、均衡思维
十八、细节思维
十九、放弃思维
二十、空间思维
第四章 创造性思维的激发与培养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的激发
一、激发创造性思维的因素
二、激发创造性思维潜能的方法和途径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一、加强学习
二、注重实践
三、掌握创造原理
四、注重创造技法
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六、独立思考(思想自由)
七、善于提问
八、敢于质疑
九、磨炼意志
十、培养兴趣
十一、善于激励
十二、善于合作
第五章 营造创造性思维产生的环境
第一节 营造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微观环境
一、家庭环境
二、工作环境
第二节 营造创造性思维产生的宏观环境
一、自然环境
二、社会环境
第六章 破除创造性思维的障碍
一、习惯
二、经验
三、逻辑
四、从众
五、迷信
六、自卑(或胆怯)
七、自满
八、偏见(固执)
九、求稳
十、麻木
第七章 创造性思维的训练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训练所需的基本素质
一、知识素质
二、心理素质
三、创新素质
第二节 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原则、目标和技巧
一、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原则
二、创造性思维训练的目标
三、创造性思维训练的技巧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正因为上述两方面的原因,人们在思维活动和实践活动中,就不能满足于现状,或满足于某一方面的长足发展,而要在现状和单方面发展基础上寻求新的发展,寻求不同于现状的新的方面和关系,这种新的方面或关系对于现状来说,既是新,又是异。所以,求异原则在一定意义上,就是求新原则或求多样性原则。 但是求新、求异不是单纯为了求新、求异而做,即不是为了出风头,突出自己或引起别人的注意。如果一个人,不论是普通群众还是领导者,不在工作中动脑筋,进行创造性思维,而在个人得失、名声等方面做出了许多新颖、奇特的事情,这不是创造性思维中的求异性,而是对求异性原则的误用和歪曲。如此这般,只会闭塞自己的创新思路。 (三)跳跃性原则 跳跃性原则是指我们在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中,要善于省略事物的次要步骤,抓住事物的本质和结论,或是善于超越思维的时间跨度,抓住不同时期事物的相同处,从而以最快的思维速度去揭示未知。 跳跃性原则的客观依据是事物发展连续性和跳跃性特征。任何事物都有产生、发展到衰亡的过程,事物与事物之间又是因转化而生成的。比如美国作为一个独立国家有一个形成、发展过程,美国今天的民主是从过去的种族歧视和黑奴制发展而来的。过去与现在虽在时间上相隔若干年,但在源流上有一致之处。另一方面,事物的发展并非都是循序渐进的,有时以跳跃的方式进行,但跳跃的两端尽管时间跨度大,却有一定的联系。事物的连续和跳跃,使思维的跳跃成为可能。 正确运用思维的跳跃性原则,不仅能提高思维功率和思维速度,更能够攻克思维堡垒,能够指导我们的实践取得创造性的成就。我们不妨先看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这一实例。谁都知道,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得益于一个苹果落地这一最最平常而又不平常的事件。说它平常,是因为在一般人看来,高处的东西若没有东西支撑,肯定是要下落的;人也总是行走于地球表面的。说它不平常,是因为苹果下落、人行走于地面是有其更深刻的原因。这两个方面就体现出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前一种是常规思维,即考虑的是,苹果落地可能是瓜熟蒂落,可能是什么东西碰掉的,等等;后一种是创造性思维,即牛顿想到的是,苹果落地可能同物理学领域一个堡垒有关,以跳跃的方式,把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而省掉了一些次要步骤和方面。正是借助于创造性思维的跳跃性,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攻击了思维堡垒。这就显示了跳跃性原则在实践中的魔力。

编辑推荐

《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融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于一体,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以教材体例编写,并引用了大量古今中外的案例,适合于大、中专院校公共选修课的教学,也可作为社会大众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读物。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创造性思维的开发与培养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内容还行,可以做参考书
  •   包装有点差,打开包裹,上面太多灰土,还不好擦~
  •   同一订单买了两本书,下单时显示有货,过了四天才告诉我没货,后来又重新下的订单,当当网的服务越为越不如以前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