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新论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王东 光明日报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王东  页数:340  

内容概要

中国向何处去,世界向何处去?这个重大问题日益引起人们广泛关注。《中国创新论》试图从世界历史高度与哲学深度,创造性地回答这个时代焦点问题。全书分上下两篇,集中阐明了中国创新的目标与道路。上篇提出了中国创新目标。通过宏观鸟瞰近代世界历史500年大国兴衰轨迹,该书提出中国改革开放新阶段、新目标,是开创人民主体、造福人民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道路、新模式,成为21世纪创新型国家。下篇提出,中国创新必由之路是综合创新。为了实现这个宏大目标,必须走“古今中外,综合创新”大道,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21世纪创新型国家的制度创新为主要支撑,建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教育创新--哲学创新”的四轮驱动、综合创新机制。

作者简介

王东,教授,1948年生于北京,1981年在中国人民大学获哲学硕士学位,从1982年起在北京大学师从我国著名马克思主义哲学家黄楠森教授,1985年6月成为新中国培养的最早哲学博士;1989年5月成为北大最早破格提拔的8个正教授之一;从1992年起享受政府津贴。全国重点学科、北大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研室主任;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北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辩证唯物主义研究会副会长;中国马克思恩格斯研究会副会长。

书籍目录

上篇 21世纪创新型国家--从近代世界历史500年看中国科学发展新目标 第一章 意大利城市共和国何以成为16世纪创新型国家--国家制度、大学教育、人文主义哲学的综合创新 第1节 意大利自治城市共和国、罗马法、中世纪大学--地中海周边世界近代资本主义起源的三足鼎立 第2节 波隆那法科大学和萨莱诺医科大学--最早起源于意大利的两所中世纪“母大学” 第3节 人文主义哲学创新是文艺复兴的时代潮头 第二章 荷兰何以成为17世纪创新型国家--国家制度、大学教育与唯理论哲学的综合创新 第1节 17世纪尼德兰革命使荷兰走向第一个创新型国家--四点主要创新 第2节 从中世纪大学走向近代大学的先驱--荷兰莱顿大学成为17世纪创新型大学 第3节 17世纪三大哲学家洛克、笛卡尔、斯宾诺莎都在荷兰完成哲学创新 第三章 英国何以成为18世纪创新型国家--国家制度、大学教育和经验论哲学的综合创新 第1节 17、18世纪英国成为近代首个创新型国家--四个阶段、四大支柱 第2节 牛津、剑桥:首创近代创新型大学--超越中世纪古典大学 第3节 从培根、霍布斯到洛克--近代哲学创新是牛津、剑桥的带头学科 第四章 德国何以一度成为19世纪创新型国家--国家制度、柏林大学、德国古典哲学的综合创新 第1节 19世纪初德国一度走向创新型国家的发端--施泰因、哈登贝格发起的现代化改革 第2节 洪堡、费希特等人创立的柏林大学--19世纪创新型大学 第3节 费希特、黑格尔、谢林领衔的柏林大学哲学创新--19世纪创新型大学创立中的带头学科 第五章 美国何以成为20世纪创新型国家--国家制度、大学教育、实用主义哲学的综合创新 第1节 不断革新的美国式发展道路--20世纪的创新型国家 第2节 从哈佛到斯坦福--20世纪美国创新型大学发展轨迹 第3节 实用主义的哲学创新与发展--从哈佛大学发起的美国式哲学创新 第六章 近现代世界历史500年的三大规律--创新领先律、综合创新律、百年周期律 第1节 创新领先律 第2节 综合创新律 第3节 百年周期律 第七章 21世纪创新型国家--中国改革开放新起点、新目标 第1节 世纪之交20年的“两个空前”--“空前加速”与“空前危机” 第2节 谁是21世纪创新型国家--日、欧、印、美、中比较研究 第3节 危机时代呼唤中国创新--危机创新时代主旋律与最强音 第4节 21世纪创新型国家--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新目标 第5节 中国创新的“两个突破”--国家主体论的苏联模式与资本主体论的西方模式 第6节 中国创新的深层实质--国家、资本、劳动三者关系的重新建构 第7节 中国创新的本质特征--从国家主体论、资本主体论到人民主体论 下篇 中国创新的六大支柱--综合创新大道论 第八章 中国科学创新之道--综合创新的理论基础 第1节 马克思的科学观 第2节 什么是科学创新 第3节 现代科学创新的两大阶段 第4节 科学创新实质与发展模式新探--综合创新论 第5节 两大先锋学科群的综合创新--现代科学创新走向 第6节 两大航程的综合创新--现代科学创新的新特点 第7节 国家重视,重点突破--中国科学创新之道的当务之急 第九章 中国技术创新之道--综合创新的动力源泉 第1节 当代技术创新新特点 第2节 当代技术创新新目标--必须根本超越资本垄断造成的“技术异化” 第3节 当代技术创新新路径 第4节 中国技术创新之新道路 第十章 中国制度创新之道--综合创新的制度保障是根本 第1节 现代西方制度创新理论轨迹 第2节 马克思制度创新论的重新发现 第3节 要么自我毁灭,要么制度创新--命运攸关的人类抉择 第4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创新 第5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创新之路--建立权力运行的人民监督机制 第6节 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新选择、新道路 第十一章 中国文化创新之道--综合创新的精神支柱 第1节 文化模式与文化战略--国内外流行的六种观点辨析 第2节 走全球化与民族化统一的综合创新大道 第3节 中华文明综合创新与现代复兴的十大目标 第十二章 中国教育创新之道--综合创新的人才保证 第1节 以创新型教育、创新型人才为创新型国家奠基--“钱学森之问”的新解答 第2节 创新教育,减轻负担,解放孩子--中国中小学基础教育科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第3节 从研究型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到21世纪创新型大学--北京大学的五次历史定位与科学发展新目标 第十三章 中国哲学创新之道--综合创新的深层实质 第1节 解读模式创新 第2节 文本体系创新 第3节 文献资料创新 第4节 中西马综合创新 第5节 哲学问题创新 第6节 哲学体系创新 第7节 创造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现代新形态 第8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五个契合点 第9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实现--七个层次结合论 第10节 综合创新的根本是哲学创新 …… 第十四章 从单项创新走向综合创新之道 第十五章“中国创新”的科学内涵与历史定位--中国大历史、世界大历史的“长时段”、新判断 第十六章 人民主体,造福人民--中国创新的深层本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第3节 人文主义哲学创新是文艺复兴的时代潮头 在1500年前后,意大利波隆那大学、萨莱诺大学等中世纪古典大学兴起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带头创新学科,还是相当明显的:波隆那大学--法学,萨莱诺大学--医学,法国巴黎大学--神学、文学。 在这里,哲学起什么作用呢? 在这个时代,初看起来,似乎哲学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作用,远不像18-20世纪那样起了重要的带头作用。 然而,仔细分析起来,还是可以看出,哲学创新,特别是亚里士多德世间哲学的复兴、人文主义思潮的萌芽,还是在波隆那、萨莱诺、巴黎等中世纪大学起源发展过程中,起了重要的带头作用、铺垫作用、方法论奠基作用。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让我们借助于法学、医学专业的学术力作,来帮助我们回答这个问题。 (一)萨莱诺等中世纪医科大学的创立、发展,不仅借助于复兴从希坡克拉底到盖仑的古希腊的医学,而且借助于为其奠定哲学基础的古希腊哲学,尤其是古典人文主义哲学思潮,乃至后来发展起来的近代人文主义哲学思潮。 (二)从具有浓厚神学色彩的中世纪巫医、神殿,到萨莱诺开创的中世纪大学医学,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重大创新,就是借助于重建希坡克拉底、盖仑的古希腊医学传统,突出了医学理论及其哲学基础问题,并有成套教材,系统传授医学知识、医学理论,而不仅仅拘泥于个别病例、医疗实践。 从希坡克拉底至盖仑,希腊医学不同于其他文明、其他医学的显著特征,就在于其体现了三个层面的有机综合:医学理论--医疗经验--哲学基础,甚至认为医学理论比个别案例的治疗经验更为重要,更有价值。 公元前5至4世纪,希坡克拉底及其《希坡克拉底文集》,为古希腊医学奠定基础,很注意把恩培多克勒、柏拉图等古希腊哲学家的思想,引进希腊医学理论中,形成古典形态的系统平衡论。《文集》中还有《论人类的本质》等论文,更有古典人文主义的鲜明特色。 公元129~216年间,盖仑之所以能成为古希腊医学的集大成者,乃是因为他把希坡克拉底医学理论、古希腊人文主义哲学传统,加上那个时代的医学经验,全都系统综合起来。正如《剑桥医学史》指出的: 作为一个多产的作家和雄辩家,盖仑主宰了后来的医学史。他根据希氏文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人的思想,创立了一个医学综合体系。创造性地构筑了1700年间未受挑战的希氏医学的框架。他继承了柏拉图的心、肝、脑三大身体系统与精神状态相结合的观点;继承了亚里士多德实践研究与科学逻辑相统一的观点。从所有这些理论体系中,形成了做一个好医生必须学习哲学以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主张。他将他的许多文章中经常体现的这种思想讲授给他的助手,或在公开的辩论会或私人聚会中宣扬。

编辑推荐

《中国创新论》从世界历史高度与哲学深度,创造性地回答这个时代焦点问题。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创新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