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鸿章>>结论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光明日报出版社  作者:梁启超  页数:284  字数:30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序网络评论是互联网上最具活力的元素之一。优秀网络评论文章,是凝聚思想精华的公开表达,受到网民的普遍欢迎。加强网上舆论引导工作,需要源源不断的优秀网络评论文章。由于工作关系,我十分关注网络评论的情况,也喜欢阅读那些观点鲜明、风格明快、短小精干的网络评论文章。我注意到,2011年3月,光明网新开设了光明网评论员栏目,刊发原创新闻评论。该栏目一上线即受到网民的广泛关注,刊发的评论文章得到众多网络媒体的广泛转载。我感到,光明网评论员栏目有三个亮点:第一,光明网评论员栏目由光明网与光明日报评论部合办,这是该栏目成功的保证。作为光明网的主办单位,光明日报是与共和国同龄的中央级重要媒体,为我国新闻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评论工作,一直是光明日报的传统优势。几十年来,光明日报评论人才辈出,评论佳作不断,许多优秀评论文章载入我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册。1978年5月11日,光明日报发表特约评论员文章《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成为我国解放思想、开启改革开放之路的先声和重要标志之一。光明日报积极推进报网互动,努力把中央媒体的传统优势体现到网络上来;光明网是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光明网依托母体的政治优势、资源优势、人才优势,切实加强网络评论工作,积极开展网上舆论引导,从网上点击量、转载量来看,这个网络评论栏目是办得十分成功的。这一做法,也值得其他传统媒体和重点新闻网站学习借鉴。第二,光明网评论员栏目上线后,坚持围绕当天早晨新发新闻作出评论,上午定时发出。互联网环境下的评论话语竞争,要诀就是一个“快”字。慢一拍或者慢半拍,就会失去话语先机,几乎再无论说的必要。在我看到的去年以来的光明网评论员文章中,都是围绕当天上午见诸媒体的重大新闻事件而展开,第一时间亮明观点、抢先发声,并且天天如此、篇篇如此。做到这一点,难能可贵。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讲,光明网评论员栏目就是年度重大新闻的评论性历史记载,或者说是年度重大新闻的评论性日志。第三,光明网评论员栏目的评论文章出自专业评论工作者之手,有不少精品佳作。在博客、微博客等社会化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评论和发布评论已经不再是专业评论工作者的职业“特权”。在互联网上,许多网民贴发的简短、睿智的帖文,往往能够在网上广泛传播,影响网上舆论。如果专业评论工作者不能适应网络传播特点,评论文章冗长、说教,必然会湮没在无以计数的众说纷纭的信息海洋之中,也起不到引导作用。光明网评论员栏目的评论文章都不很长,每篇不到1300字(当然,还可以更短一些),简洁明快,一屏尽览,符合网络阅读习惯。不少文章言简意赅地就新闻事件阐明时代背景、追溯历史关联、评述事件得失,既有论点突出、论证严谨、条分缕析的专业评论优长,也不乏贴近网民、幽默诙谐的网络用语。光明网评论员的实践表明,在互联网时代,专业评论工作者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专业素养和学识水平,在网络的海量评论信息中脱颖而出,发挥很好的舆论引导作用。专业评论工作者既要坚持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又要向社会学习、向网络学习、向网民学习,适应网络传播特点,善用网言网语,不断提高网络评论的亲和力、感染力和引导力,发挥好新闻网站评论工作在浩如烟海、纷繁复杂、躁动不安的网络信息海洋中,帮助人们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分析思考的积极作用。以上是我浏览阅读光明网评论员文章的几点感受。近日,学习出版社精选了光明网评论员栏目去年发表的一百多篇评论文章,准备结集出版,书名定为《光明网评•第一季》。这对推进网络评论工作是很有意义之举。报社领导嘱我作序,我欣然应允,算是对新闻网站评论工作的倡导和支持。是为序。(作者为中央外宣办、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副主任——编者注)2012年3月 北京

内容概要

  《与大师一起读历史:<李鸿章>结论》从梁启超一生所著千余万字作品中,精选各个时期产生巨大社会影响的各类文章,从中可管窥中国近代史上这位百科全书式的伟人渊博的学问与卓越的贡献。
  梁启超的学术研究广涉哲学、文学、史学、经学、法学、伦理学、宗教学等领域,学贯中西,囊括古今。一生著述甚丰,影响不止一代人。

作者简介

  梁启超,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光绪举人等。汉族,广东新会人。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者,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
  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其著作编为《饮冰室合集》。

书籍目录

导读梁启超——一部读不完的书
第一部分 政论
变法通议自序
论不变法之害
论变法不知本原之害
论中国积弱由于防弊
论公德
论自由
论政府与人民之权限
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
少年中国说
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
论正统
论君政民政相嬗之理
论中国人种之将来
论中国国民之品格
论报馆有益于国事
新民议
论进步
革命相续之原理及其恶果
吾今后所以报国者
痛定罪言
复古思潮平议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呵旁观者文
拟讨专制政体檄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义
人生观与科学
科学精神与东西文化
研究文化史的几个重要问题
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
第二部分 随感
成败
惟心
慧观
英雄与时势
文野三界之别
养心语录
国权与民权
破坏主义
善变之豪杰
豪杰之公脑
答客难
忧国与爱国
傀儡说
舆论之母与舆论之仆
文明与英雄之比例
倡设女学堂启
干涉与放任
中国之社会主义
三十自述
第三部分 亲历
戊戌六君子传
《李鸿章》结论
鄙人对于言论界之过去及将来
梁任公与英报记者之谈话
在中国公学之演说
辛亥革命之意义与十年双十节之乐观
人权与女权
梁任公对于时局之痛语
附录:梁启超生平大事记
编者说明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变法通议自序 (1896年8月9日) 法何以必变?凡在天地之间者,莫不变。昼夜变而成日,寒暑变而成岁;大地肇起,流质炎炎,热熔冰迁,累变而成地球;海草螺蛤,大木大鸟,飞鱼飞鼍,袋兽脊兽,彼生此灭,更代迭变,而成世界;紫血红血,流注体内,呼炭吸养,刻刻相续,一日千变,而成生人。藉曰不变,则天地人类,并时而息矣。故夫变者,古今之公理也。贡助之法变为租庸调,租庸调变为两税,两税变为一条鞭;并乘之法变为府兵,府兵变为彍骑,彍骑变为禁军;学校升造之法变为荐辟,荐辟变为九品中正,九品变为科目。上下千岁,无时不变,无事不变,公理有固然,非夫人之为也。为不变之说者,动曰守古守古,庸讵知自太古、上古、中古、近古以至今日,固已不知万百千变。今日所目为古法而守之者,其于古人之意,相去岂可以道里计哉! 今夫自然之变,天之道也,或变则善,或变则敝。有人道焉,则智者之所审也。语曰:“学者上达,不学下达。”惟治亦然:委心任运,听其流变,则日趋于敝;振刷整顿,斟酌通变,则日趋于善。吾揆之于古,一姓受命,创法立制,数叶以后,其子孙之所奉行,必有以异于其祖父矣。而彼君民上下,犹瞷焉以为吾今日之法吾祖,前者以之治天下而治,薾然守之,因循不察,渐移渐变,百事废驰,卒至疲敝,不可收拾。代兴者审其敝而变之,斯为新王矣。苟其子孙达于此义,自审其敝而自变之,斯号中兴矣。汉唐中兴,斯固然矣。 《诗》曰:“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言治旧国必用新法也。其事甚顺,其义至明,有可为之机,有可取之法,有不得不行之势,有不容少缓之故。为不变之说者,犹曰守古守古,坐视其因循废弛,而漠然无所动于中。呜呼!可不谓大惑不解者乎!《易》曰:“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伊尹曰:“用其新,去其陈。病乃不存。”夜不炳烛则昧,冬不御裘则寒,渡河而乘陆车者危,易证而尝旧方者死。今专标斯义,大声疾呼,上循土训诵训之遗,下依蒙讽鼓谏之义,言之无罪,闻者足兴。为六十篇,分类十二。知我罪我,其无辞焉。 论不变法之害 (1896年8月19日) 今有巨厦,更历千岁,瓦墁毁坏,榱栋崩折,非不枵然大也,风雨猝集,则倾圮必矣。而室中之人,犹然酣嬉鼾卧,漠然无所闻见;或则睹其危险,惟知痛哭,束手待毙,不思拯救;又其上者,补苴罅漏,弥缝蚁穴,苟安时日,以觊有功。此三人者,用心不同,漂摇一至,同归死亡。善居室者,去其废坏,廓清而更张之,鸠工庀材,以新厥构;图始虽艰,及其成也,轮焉奂焉,高枕无忧也。惟国亦然,由前之说罔不亡,由后之说罔不强。 印度,大地最古之国也,守旧不变,夷为英藩矣。突厥地跨三洲,立国历千年,而守旧不变,为六大国执其权、分其地矣。非洲广袤,三倍欧土,内地除沙漠一带外,皆植物饶衍,畜牧繁盛,土人不能开化,拱手以让强敌矣。波兰为欧西名国,政事不修,内订日起,俄、普、奥相约,择其肉而食矣。中亚洲回部,素号骁悍,善战斗,而守旧不变,俄人鲸吞蚕食,殆将尽之矣。越南、缅甸、高丽,服属中土,渐染习气,因仍弊政,薾蘼不变,汉官威仪,今无存矣。今夫俄宅苦寒之地,受蒙古钤辖,前皇残暴,民气凋丧,岌岌不可终日;自大彼得游历诸国,学习工艺,归而变政,后王受其方略,国势日盛,辟地数万里也。今夫德列国分治,无所统纪,为法所役,有若奴隶;普人发愤,兴学练兵,遂蹶强法,霸中原也。今夫日本幕府专政,诸藩力征,受俄、德、美大创,国几不国,自明治维新,改弦更张,不三十年,而夺我琉球,割我台湾也。又如西班牙、荷兰,三百年前,属地徧天下,而内治稍弛,遂即陵弱,国度夷为四等。暹罗处缅、越之间,同一绵薄,而稍自振厉,则岿然尚存。记曰:“不知来,视诸往。”又曰:“前车覆,后车戒。”大地万国,上下百年间,强盛弱亡之故,不爽累黍,盖其几之可畏如此也。

后记

梁启超先生一生著述一千四百万字,融汇中西,出人经史,篇篇各呈异彩,令人爱不释手。黄遵宪曾评梁启超说,惊心动魄,一字千金,人人笔下所无,却为人人意中所有,虽铁石人亦应感动。从古至今,文字之力之大,无过于此者矣。    梁启超的学生吴其昌认为:“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绩”,他所创立的“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度一日千里。”    梁启超也曾自陈:“纵笔所至不检束,学者竞效之,号新文体。老辈则痛恨,诋为野狐禅。然其文条理明晰,笔锋常带情感,对于读者,别有一种’魔力焉。”抛开上述言论暂且不论,在近代中国历史上,梁启超是大家公认的一位产生过广泛影响的人物,也是海内外学术界研究较多的人物之一。    这是一部梁启超历史文集,之所以编写这样一本历史性读本,是因为考察出版界的情况,对于能够通过大家的作品了解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作品非常少,本书编者认为,梁启超先生的文章,多少年来广为流传,有些作品是介绍我国历史事件的经典之作,可以让读者更加全面地了解中国历史的真实面目。    由于梁启超一生著述宏富,研究涉猎广泛,编者在整理时对先生的作品难以割合,有“望洋向若”之感,但囿于篇幅有限,只能精选梁启超最有影响的文章,并按内容归类进行编排,分为政论、随感、亲历三个部分。这里收入的作品尽量保持原文原貌,我们在编辑过程中对当时的语言习惯等也不以今日的规范做改动,标点符号大体保持原样,对有些需要说明的问题,作了必要的注释。    我等才疏学浅,阅读范围有限,本书仅代表自己所学所思,恐难体现梁任公之万一。另因水平有限,孤陋寡闻,未敢妄自点评先生的经典文字,也难免有选取不当和遗珠之憾,讹误和欠妥之处也在所难免,敬请大家谅解和批评指正。    本书参考引用了《梁启超文集》中的部分注释,特此向编者致谢。

媒体关注与评论

●任公先生高文博学,近世所罕见。    ——陈寅-恪    ●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绩,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度一日千里。    ——吴其昌    ●他的势气的阔大,规模的弘博,却竟有点像李世民与忽必烈,虽未及建国立业,其气势与规模已足以骇人了。    ——郑振铎    ●在当下,学术分工越来越细,学科越来越繁杂,像黑格尔、马克思那样渊博的哲学家、思想家和学者,是难以再现了。在我们中国,像梁启超那样博学的思想家和学者也难再现了。    ——耿云志

编辑推荐

《与大师一起读历史:结论》介绍:他像利刃一样可以杀人的文字,为何慈禧太后读后愤而痛哭?孙中山、毛泽东、蒋介石读后为何击节赞赏?严复为何评价他是“以笔搅乱社会的罪魁”?看半个世纪的精神导师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的斗士梁启超,挟雷生电,恣肆汪洋,穿越百年中国,一支笔惊醒了长睡的人心!《与大师一起读历史:结论》由著名学者郭世佑导读!

名人推荐

任公先生高文博学,近世所罕见。 ——陈寅恪 文体的改革,是梁启超最伟大的功绩,杂以俚语的新文体(报章体),才使得国民阅读的程度一日千里。 ——吴其昌 他的势气的阔大,规模的弘博,却竟有点像李世民与忽必烈,虽未及建国立业,其气势与规模已足以骇人了。 ——郑振铎 在当下,学术分工越来越细,学科越来越繁杂,像黑格尔、马克思那样渊博的哲学家、思想家和学者,是难以再现了。在我们中国,像梁启超那样博学的思想家和学者也难再现了。 ——耿云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李鸿章>>结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4条)

 
 

  •   帮孩子买的,很好。下次还会来的。有优惠希望提前通知
  •   为什么他的文字,慈禧 读之泣血?
  •   这套借名人集集,有点看头。由于字太大,显得注水
  •   梁先生是民主与改革的先驱!终其一生都在不断探索!晚年实际上与其师傅康圣人的学说已经分道扬镳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