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博士简讲孝经

出版时间:2010-10  出版社:中国华侨  作者:口述:钟茂森  
Tag标签:无  

前言

《孝经》确实是一部非常重要的经典,中国古人没有不读《孝经》的。《孝经》里面所讲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早在儿时,我母亲就教导我念这部《孝经》。我翻出以前儿时的记录,偶尔发现,我在十一岁的时候(那是一九八四年)就曾经在我们家族的聚会当中,为外公、外婆、父母、长辈们表演节目。我当时表演的节目,就是分享了一段《孝经》的学习心得。我想先把这个心得给大家读一读,这是十一岁的小茂森当时的体会。我当时发言的题目叫做“怎样孝敬父母”,“《孝经》里有这样一段话:‘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敬父母,一方面是物质上的孝敬,要让他们丰衣足食,按时给他们一些零用钱,经常给他们买一些可口的食品。尤其当父母患病时,子女应尽全力照顾好老人,也为自己的子女树立好榜样。更为重要的就是精神上的孝敬,我们要关心老人,要尊重他们,有事同他们商量,尊重他们的意见,使他们精神上感到愉快。”这是当时一九八四年末学的发言。非常感谢我母亲对我从小的培养。从儿时到现在,可以说是一个不断的学习和力行《孝经》的过程。今年我已经37岁了,整整25年,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了。今天再来给大家分享《孝经》的学习心得,当然比11岁的时候,体会更深了。但是我分享的心情依然是一样的,还是把在座各位当做自己父母、长辈一样,向你们报告自己的学习心得。大家看看这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以后,茂森有没有白活,希望也有所长进。今天我们开始学《孝经》,第一讲先给大家报告一个概要。这个概要,也就是末学读《孝经》,行《孝经》的心得概括的分享。总是要按一个条理,那我们就借助佛经分析的体例,用五重玄义,就是五个方面来分析这部经典。我们就把它称为五重分析,也就是解释这个《孝经》义理的五个方面,我们从第一释名,就是解释本经的题目;第二辨体,就是辨明本经所依据的原理,这个叫辨体;第三明宗,就是明了学习这部经典的方法;第四是论用,就是学习这部经到底有什么用,有什么利益;第五叫判教,就是判定这部经,在我们这个课程里面是什么样的地位,这也是说明在一个课程当中它是一个什么样的课目。我们这个方法是借助佛家天台宗的判教方法,很有用处。其实中国古代儒释道三家都是相通的,不仅是义理上相通,学习的方法上都是相通的。所以见好的我们就用,用佛法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加深入地体会这部经典。

内容概要

古人云“忠臣必出自孝子之门”,孔老夫子志在《春秋》,行在《孝经》。唐玄宗亲自注解《孝经》。曾国藩把《孝经》下发到每一位士兵的手里。李嘉诚用《孝经》的思想做企业管理.《孝经》虽篇幅简短,然字字珠玑,旨趣深远,义理宏深,而圣德无出其右,明王以其治则天下和平.以孝治身、治家、治国、平天下,则宇清、国安、家和、人乐。

作者简介

  钟茂森教授,197S年出生于中国广州。1995年毕业于中国广州中山大学,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7年获美国路易斯安娜州理工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该校金融博士学位。先后在美国德州大学及肯萨斯州1州立大学任教四年;2003年移居澳洲,在澳洲著名的昆士兰大学商学院任

书籍目录

本经概要第一章 开宗明义章	第二章 天子章第三章 诸侯章第四章 卿大夫章第五章 士章第六章 庶人章第七章 三才章第八章 孝治章第九章 圣治章第十章 纪孝行章第十一章 五刑章第十二章 广要道章第十三章 广至德章第十四章 广扬名章第十五章 谏诤章第十六章 感应章第十七章 事君章第十八章 丧亲章

章节摘录

插图:这一章为我们介绍了一经宗旨。它的开头是孔老夫子自己假借曾子这样一个教学的情形,来引出《孝经》。“仲尼居”,仲尼是孔老夫子的字号,他有一天在家闲居。曾子,是孔老夫子的一位弟子,他侍奉在旁边。你看前面六个字,很简单地就勾勒出师生之谊,过去学生都侍奉在老师身边。文字虽然简单,可是我们已经能够想象出这样的画面,曾子确实尊师重道。孔老夫子有七十二贤,三千弟子,为什么不对其他的弟子讲《孝经》,而偏偏对曾子讲?孔老夫子这个里面也是有很深的含义,所以曾子是《孝经》的当机众。把当机众点出来,必定有他的意思。曾子是什么人?他是个大孝子,《二十四孝》里我们也都读过他的故事。它里面记载着,曾子有一天上山砍柴,结果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一个人在家,不知道怎么照顾、接待。大概也是急中生智,就咬自己的手指,因为过去没有手机,怎么打Call回来?所以她就咬自己的手指。结果她这一咬,在山上砍柴的曾子心里就觉得痛,家里是不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赶紧就赶回家里。回到家里一看,家里来了客人,他母亲告诉他,说:“儿子,我不知道怎么Call你,只好咬手指,我想十指连心,你一定能够感通到。”所以你看看,曾子纯孝就有这样的感应。我们就觉得好像不可思议,怎么他妈妈咬手指,在那么远的距离,他居然能够有这个感应。现在你给儿子打手机,也许打多少回,还唤不回来。这是什么原因?因为曾子心地纯孝,心里没有其他的妄念,只有孝亲这个念头,念念想到自己的父母,才有这样的感应。可能我们当中也有人有这样的经历,如果年纪比较长的,可能父母要过世了,父母过世之前,可能你几天之前就梦到父母,往往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经历。他可能在远地,他的父母要过世,就跟他父母有这样的感应,这是什么?心灵的感应。能够这样感应的人,多半都是比较孝顺的孩子,如果从来想不到父母的这种人,他肯定不会有这种感应。所以这说明“道”就是我们宇宙的本体,它的作用是见闻觉知,那边人起一个念头,我们都能够感知。为什么我们现在这么麻木,感知不到?这是因为我们平时的欲望、烦恼太重,把我们自性本有的能力给障住了,不能够显发出来。所以儒家教人,欲治国平天下,欲明德止至善者,必先从格物开始。什么叫格物?格除你的物欲,这叫格物。这个欲望是让人麻木,让人愚痴的,很不好的一种习气,把它格除干净。但是格除物欲也不是简单的事情,要跟自己的欲望做斗争,这是真刀、真枪、真干。一开始是很苦的事情,特别对于欲望浓厚的,就像一个人对千军万马,你不用勇猛大无畏的精神,就不能够克住它,你克不住它就被它克住了。所以心为欲转,人就成为欲望的奴隶了。所以修行不外乎就是克制欲望,成圣成贤也就是放下妄念而已。儒家所谓的克念作圣,克服你的妄念,首先从克服欲念开始,才有可能成为圣人。换句话说,圣人心地清净光明,欲望的灰尘已经扫得干干净净。所以我们从哪里学起?从心里尽孝开始,像曾子那样,他心里没有其他欲望,他即使是上山砍柴,也是为他的父母、为家人,没有自己的念头,所以他有这样的感应。因为曾子是这样的大孝子,当然孔老夫子要选择他来作为《孝经》的当机众,要对他来讲,这个人才能够堪受大法。一个人能够孝亲,他自然就能够尊师,这个师道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他在家能够这样的孝事父母,他在老师麾下,就能够侍奉老师。所以孝亲尊师,这个是连在一起的,没有孝心就不可能尊师,那不尊师怎能重道?不重道怎么能成就?所以我们学习,首先第一个要孝亲尊师,这是大根、大本。曾子在老师旁边侍奉,老师看到今天因缘成熟了,特别的欢喜,为什么?今天可以传大法了,这么好的弟子,尊师又重道,又这么有孝心。所以孔老夫子就没给他讲那些绕弯子的话,直截了当就跟他说,“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这是单刀直入,一下就问到了根本。先王是古圣先王(圣人),“有至德要道”,至高无上的品德,最为重要的道德和方法能够干什么?顺天下,让天下都和顺,让人民都和睦,过上快乐的日子,让上下、尊卑没有怨恨、没有对立、没有矛盾、没有冲突,更没有战争、没有恐怖,这样的至德要道,“汝知之乎?”你知道吗?这是直接说,根本不绕弯子。

编辑推荐

《钟博士简讲孝经(古代帝王和谐世界的法宝)》:传统文化学者钟茂森博士详细解读《孝经》企业、学校、机关学习《孝经》的优秀教材古圣先贤孝为宗,万善之门孝为基求忠臣于孝子之门,古代很多帝王都重视《孝经》人生五伦孝为先,自古孝是百行原。为人子女应孝顺,不孝之人罪滔天《钟博士简讲孝经(古代帝王和谐世界的法宝)》是钟茂森博士的12集《孝经简讲》的文字结集,其讲座广受听众好评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钟博士简讲孝经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7条)

 
 

  •   钟博士简讲孝经(钟茂森博士为您开解中国人必读的儒家经典)
  •   钟茂森博士讲的孝经比较透彻,受益良多
  •   看过钟博士的很多讲座,买过钟博士的《细讲弟子规》很好,这次想看看钟博士讲孝经,他本身就是孝子,所以孝经一定讲的很好。
  •   《孝经》在现在又非常现实的意义,现在我们国家提倡的和谐世界,从哪里做起?从尽孝下手,从我心做起,才能达到,自己以身作则,各自都能做到安亲,都能够使家庭和睦。家庭是构成社会的细胞,所有的细胞都能够和睦了,社会自然就能够和睦,天下就大治了。人能行孝,能够善行,那么天下自然是和气降生,一片吉祥。
  •   平时也知道要孝顺父母,但是对于《国学》的认知一直停留在中学课本上出现过的内容,今年五月偶然被国学亲子诵读班的老师发现,让我也当志愿者老师,仓促地走上讲台,发现自己对这方面的了解还非常浅薄,于是听从一位老师的推荐买了钟博士的这本《孝经》,读完以后发现“孝道”不仅仅是在家里要孝顺父母,而是它还延伸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积极的意义上说,一个讲究“孝道”的人,他将无往而不胜,因为宇宙间的法则就是“仁爱”与“孝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多行孝道则天必佑之!
  •   钟博士,定弘法师,悲心深切,娓娓开显《孝经》的深意,如理推行中华圣贤教育。此等善书一定要有更多的人有缘读到才好,无限赞叹!
  •   孝经是讲孝顺的道理,有小孝,中孝,大孝,至孝。小孝孝身,中孝孝心,大孝孝志
  •   学习钱博士讲孝经,受益匪浅。心怀感恩,才会充满激情和热情,才会收获人间的感动。
  •   人生也许总是在不停的犯错,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作为80后的一代是改革阶段的一代,诸多政策的变革让我们总是在不停变化中成长,新鲜事物的新奇诱惑,让我们迷失。父母辈的人们普遍达不到深度教化子女的能力。虽望子成龙望女成分之心犹在但教化不得其法者占大多数。
    此书个人认为能充分引导我们一代先从自我做起修身为先,以教子为己任发扬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底蕴的优势,弘扬国学无论儒术,道法,佛学均以尊师重道为先,导人向善为己任。如此书所述 《孝经》《弟子规》《了凡四训》等等诸多贤书我国人均应拜读以正言行、已修品德。
  •   深度诠释孝经!
  •   我们古代这些孝道的管理是最经济的管理、是最有效率的管理。我们现在企业讲效率,我们企业讲成本核算,我们去算一算成本。以前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成本?真的以前是一窝孩子,一双父母的收入可能很有限,养一窝孩子。现在我听说养一个孩子都养不起,为什么?因为成本太高了。为什么成本那么高?不敢欺跟不忍欺的差异就出来了,一想就出来了。请问一个家庭跟一个企业一不一样?一样,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家庭伦理的延伸就是企业伦理,就不用谈企业伦理了,把家庭伦理扩大就是企业伦理,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种管理高明,你不能不佩服这种管理。现在的人不了解,他不相信道德可以管理,他觉得制度才可以管理,他觉得赏罚才能管理。更甚者,现在的企业几乎没有一个企业不谈竞争的,竞争才能管理。

  •   钟博士讲解入理透彻,一段一句讲解的非常明了。建议大家都来读,看看古人如何行孝。我们失掉根本太长时间了。感谢这些大德们教导我们
  •   好书,值得一看,钟博士书,没错,百善孝为先。
  •   钟博士现身说法,孝,大道也!
  •   钟博士讲得真好,透彻,值得学习
  •   钟博士的体悟孝道,似乎与现在格格不入。但是,他的真实体悟是当下我们最缺失的,他的一些道理还能在农村找到,孝道的真实意义。
    谁需要孝敬,谁最懂得孝道。
    今天,我作为儿女,以后我也会成为人父。
    今天,我是孝道的执行者,以后我是孝道的受益者。
  •   有空翻翻,真是受益,这本书的讲解者钟博士真是个好老师!
  •   用讲佛经的方法讲儒家经典,有些难接受。
  •   博士就是当今的普贤菩萨!
  •   儒家的核心思想。
  •   百善孝当先
  •   此书教你什么是孝,什么是大孝。收获很大
  •   现在才明白什么是孝啊
  •   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生动诠释着“孝”,小孝、大孝,受益匪浅。
  •   做人必读
  •   这本书很好,值得现在的人好好的去读!我要把这本书多推荐给我认识的朋友们也多看看。现在也不知道这是什么社会,我发现有的人根本不知道孝敬父母,只知道向家人要钱!更有甚者,结婚前要财礼!狂狮子口大开!这是什么社会啊??????
  •   喜欢,我一边学一边教,实用啊
  •   很好的书,喜欢!学国学就是好
  •   买来自己学习的,有时间随时翻翻,境化心灵.
  •   非常好的书,值得多次阅读。大人,小孩都适合。做人,一定要读的圣贤书。
  •   角度不同,洗涤心灵
  •   书很好 大家有机会看看
  •   喜欢这本书,这是送给同学的
  •   直指人心,读了很实用的书!
  •   同事推荐,封面不是很干净
  •   这个年级才看到这样的书,早看到人生也许就不一样了。
  •   好书,仔细阅读,修习
  •   诸事不顺因不孝
  •   真不错,可以快速的阅读,也值得多读几遍。
  •   国学成套的。多看无害。
  •   刚看了一个开头,准备最近看完。
  •   这类书,很适合送给现在80后的同事朋友们。
  •   正在阅读中,写的不错,一边看一边反省自己!很好!
  •   还没看呢,钟茂森博士非常精进,希望是本好书
  •   正宏法师的好书,深入浅出,让人易懂.
  •   百善孝为先。
  •   书刚到手,还没有读。书皮有些磨损,但作为经典来说,瑕不掩瑜!
  •   这本书还是不错的,很多地方可以点醒人
  •   我在当当买东西这就以来,这次是最快的3月14号下单。3月15号就到了。不知道当当抽哪条筋了,这么快,通常好几天的,这次竟然这么快。但愿坚持下去。
  •   一时冲动买的,还行吧!
  •   就是书皮脏了,像在地上蹭过的一样
  •   我记得过去看到《太上感应篇汇编》里面有一个故事,讲到一个书生去赶考。晚上做梦,就梦到自己去到文昌宫里面去了(文昌帝君是主管功名的),见到文昌帝君,他想知道自己考试考第几名,。文昌帝君看了他的功名录,皱着眉头。他想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榜上无名?这时候他马上就对文昌帝君说,「我还挺孝顺父母,我做人还是挺正直的。」但是文昌帝君说,「你犯了腹诽的罪过!」什么叫「腹诽」?「腹」就是腹部、肚子里,「诽」是诽谤,就是你对父母表面上是很孝敬,可是内心里不以为然,内心里有看父母过失,批评、诽谤父母的念头,这叫腹诽。所以你这功名也上不了。你想想,这个孝我们要看心!如果是没有这个真正至亲至爱的存心,没有对父母由衷至诚的恭敬,不管你做出什么样子来,那还不能称为孝。我记得我的母亲,过去常常也是为我做出好样子。记得在二十四孝里面,有一个老莱子,你看他七十多岁了,在他的父母面前,表现得像一个小孩子一样,在父母面前表演很多节目,甚至还翻筋斗,让父母高兴。这是让他的父母忘却了年老的忧虑,你看我儿子还是个小孩,那自己也不是很老!常常让自己父母欢心,这是对父母的恭敬,底下讲的『养则致其乐』。我母亲过去也是常常在我外公、外婆面前表现出一种很童真,像小孩子愉悦父母,承欢膝下的样子。因为我外公外婆比较喜欢热闹,喜欢享受一种天伦之乐,所以逢年过节,我母亲就主动的召集这些哥哥姐姐和他们的孩子们一起来到家里,给老人家表...演节目。譬如说唱首歌、读一首诗,献上一段朗诵的散文等等。或者是常常带着老人家去外面郊游,或者吃馆子,让他们能够高兴,享受这种人间天伦之乐。所以我们家庭里面就形成一种文化氛围,每逢像老人家的生日、过年过节、假日,我们统统会聚在一起,老人家这时候是最欢心的。而我们家庭的凝聚力无形中也就生成了,一直到现在,虽然老人家不在了,但是我们家族的人,就是我母亲这边家族的人,都常常的聚会,一起交流,非常的团结、和谐。这都是长辈给我们做出一个对父母「居则致其敬,养则致其乐」的样子出来。「养则致其乐」,这个「乐」是父母的心要得到安慰,他心欢喜。当然让父母欢喜,不是说一天到晚就像老莱子这样,在父母面前翻筋斗,这个当然还不够,这老莱子这种示现是给我们说出一个例子。但是让父母真正的欢喜,我们必须要各方面做得好。世间人一般都说「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父母都希望自己儿女出人头地,都希望自己的儿女能够做出一番事业。读书的时候读得好,工作的时候工作得好。成了家以后,家庭也和谐、也幸福,教育后代?教育后代也像个样子。这些都是让父母欢心的事情。所以孝养,养不仅是养父母之身,要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养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往往都是要用一生去实践、去努力。在历史上我们都知道,有一部《汉书》,这是一个记述汉朝的断代史,这个作者他不是一个人,是父子三人。当时对这本《汉书》来说,别人以为作者是班固,实际上是班固的父亲跟班固,还有班固的妹妹三个人合写的。班固的父亲叫班彪,因为他读了《史记》,很仰慕司马迁,写出这么好的历史文学作品,自己也就发愿继续把这《史记》往下续,他就写汉朝的历史。他又搜集很多资料,努力的写作,很可惜他是英年早逝了。这部作品没有写完,他五十二岁就去世了,那班彪的儿子班固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熏陶,所以学识也都很渊博,就发愿继承他父亲的遗志,要把这本《汉书》写完。在这当中也是几经挫折,因为他不幸被朝廷里面的小人陷害,被判坐牢,但是班固在牢狱里面还继续的去写作。后来皇上就把他释放出来了,他就继续写。也是没写完,班固也去世了。没有办法,班固的妹妹班昭,她也是一位很有学识,很有见地的女子,她继承自己父兄的事业,继续的努力,最后终于完成了《汉书》,所以我们看到古人真是「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这是真正的孝。所以让父母欢喜,要想到不仅是让他生前欢喜,也要想到父母在天之灵也要欢喜。我自己很幸运,有一个很好的母亲,她的言传身教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她常常都写一些赞颂自己父母,表达自己志愿的这些贺卡、这些信,都是写给自己的父母。目的也就是为了让父母能够欢喜。我想这里抽取其中的一封。我母亲在早年,这是在三十年前,一九七九年,她给她的母亲写过的一张贺卡,这是我们家里的珍品。因为我的外婆已经去世有十五年了。这是我外婆六十九岁过生日的时候,当时正好是文化大革命之后,家里由于历史的原因,在文化大革命当中也遭到了一些挫折。因为我外公去了干校去劳动,我们都听过上山下乡,他在文革里面去劳动。他本来是大学的教授,所以家里就只是我外婆带着我母亲,很艰难的度过岁月了。 阅读更多 ›
  •   我们古代这些孝道的管理是最经济的管理、是最有效率的管理。我们现在企业讲效率,我们企业讲成本核算,我们去算一算成本。以前养一个孩子需要多少成本?真的以前是一窝孩子,一双父母的收入可能很有限,养一窝孩子。现在我听说养一个孩子都养不起,为什么?因为成本太高了。为什么成本那么高?不敢欺跟不忍欺的差异就出来了,一想就出来了。请问一个家庭跟一个企业一不一样?一样,道理是一样的。所以家庭伦理的延伸就是企业伦理,就不用谈企业伦理了,把家庭伦理扩大就是企业伦理,忠臣出于孝子之门。这种管理高明,你不能不佩服这种管理。现在的人不了解,他不相信道德可以管理,他觉得制度才可以管理,他觉得赏罚才能管理。更甚者,现在的企业几乎没有一个企业不谈竞争的,竞争才能管理。
  •   真的不错,书本纸质很好
  •   通俗易懂,深入浅出。是一本值得看的好书。
  •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这是孝子的第一件要事。孔子说过:“不亏其体,不辱其身,可谓全矣。”这种理念,曾子铭记在心,且一生遵行,甚至在临死之前,还自豪地让弟子们看看自己手、足,没有损伤的身体,作了又一次示范性的孝道的教化。... 阅读更多
  •   好的书,希望越来越多人能接触到这样的知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