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读点大师哲学大全集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华侨  作者:丁敏翔  页数:425  
Tag标签:无  

前言

哲学是对人生的经验做全面的反省,是启迪人生智慧的学科。人的一生中是否受到哲学的熏陶,智慧是否开启,结果大不一样。哲学在人生中的作用似乎看不见,摸不着,其实至大无比。有智慧的人,心是明白、欢欣、宁静的;反之,心是糊涂、烦恼、躁动的。人生最值得追求的东西,一是优秀,二是幸福,而这二者都离不开智慧。开启智慧,才会懂得如何做人,从而成为人性意义上真正优秀的人。也唯有这样,才能分辨人生中各种价值的主次,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从而真正获得和感受幸福。    “哲学”作为一门学问,原来只是一种生活态度,就是保持好奇的天性,探寻一切事物的真相。这种态度称为“爱智慧”。苏格拉底说:“没有经过检查的人生,是不值得活的。”因此,很多人开始觉醒,并且思考自己的人生应该何去何从。哲学脱离人生,将是空洞的;人生缺少哲学,将是盲目的。哲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我定位工具。可以说,但凡与人生有关的问题,从根本上而言,都可以也应该从哲学中寻得最根本的解决之道。    哲学代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一种试图超越平凡的现实生活的渴望,一种试图解答那些凭人类现有思维能力还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渴望,一种试图求得真善美获取智慧接近真理的渴望。这种渴望其实是根植于每一个人的内心深处。哲学对每个人都是必需的,因为人类天性之中就有一种哲学的倾向,每个人的内心都渴望自由,希望能够做自己、摆脱各种束缚与压力。那么如何才能达到这种境界呢?要爱智慧。哲学犹如人生的照明灯,给我们以人生的指引,告诉我们该向何处去。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能忍受任何一种生活的痛苦和磨难,就能以恬淡平和的心态迎接沉浮起落的人生。    然而,深奥玄妙而抽象的哲学理论经典常常让我们昏昏欲睡。即使勉强读完了,也是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以然。那些玄而又玄的理论究竟与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关系?对我们的现实生活又有什么意义呢?哲学不是学院的奢侈品,不是抽象烦琐的教条,更不是漫无边际的高谈阔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所以维特根斯说:“一部严肃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    《每天读点大师哲学大全集》集合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大师的作品,详细地解读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如罗素的道德哲学、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荣格的性格哲学、马斯洛的人本哲学、阿德勒的人格哲学、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卢梭的民主哲学,等等。本书在立足各哲学大师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其思想精髓,阐述深入浅出,明白晓畅。    当我们紧张的情绪需要释放时,当我们疲惫的身体需要放松时,当我们漂泊的心灵需要休憩时,我们拿什么来慰藉我们的心灵,拿什么来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呢?我们需要一个至死不渝的朋友给我们以方向的指导和教诲、慰藉和同情,那就是哲学。    读罗素的道德哲学,我们会明白幸福的到来不凭运气,而要努力追求。他对身心和谐的强调,对人类感情的宽容将为我们追求幸福人生提供有益的启发。读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我们可以最深地了解个体的潜意识,进而明白潜意识如何影响我们的梦,甚至影响我们的人生。读荣格的性格哲学,我们可以对自我的精神力量有更深刻的认识。他为我们剖析自我性格与心灵层次,提供了极好的理论依据;为我们面对强大的自然力,提供了乐观的理由。读马斯洛的人本哲学,我们将知道如何实现自己的价值,如何达到人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体会到他对人性的终极关怀。读阿德勒的人格哲学,我们将理解人性,知道个人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形成性格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懂得为什么自卑以及怎样超越自卑。读叔本华的人生哲学,我们将了解生命的性质与人生的智慧,得到一种对人性、生命、地位、爱与幸福的独特见解。读卢梭的民主哲学,我们将回归于澄明而朴质天性中,重新体验人性中本就存在的淳朴与完美。    希望通过阅读本书,你能领悟到哲学的智慧,获得启迪,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认识自己,体悟人生的真谛。

内容概要

哲学是启迪人生智慧的学科,它代表了人类内心深处的一种渴望,一种试图超越平凡的现实生活的渴望,一种试图解答那些凭人类现有思维能力还不能解决的问题的渴望,一种试图求得真善美获取智慧接近真理的渴望。
哲学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自我定位工具。可以说,但凡与人生有关的问题,从根本上而言,都可以也应该从哲学中寻得最根本的解决之道。然而,深奥而抽象的哲学理论经典常常让我们昏昏欲睡。即使勉强读完了,也是云里雾里,不知其所以然。哲学不是学院的奢侈品,不是抽象烦琐的教条,更不是漫无边际的高谈阔论。所有的哲学问题和哲学思考都源于人类的生活本身,所以维特根斯说:“一部严肃伟大的哲学著作,完全可以用笑话写成。”
丁敏翔编著的这本《每天读点大师哲学大全集》集合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大师的作品,详细地解读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如罗素的道德哲学、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荣格的性格哲学、马斯洛的人本哲学、阿德勒的人格哲学、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卢梭的民主哲学,等等。《每天读点大师哲学大全集》在立足各哲学大师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其思想精髓,阐述深入浅出,明白晓畅。希望通过阅读本书,你能够领悟到哲学的智慧,获得启迪,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生命,认识自己,体悟人生的真谛。

书籍目录

罗素的道德哲学
 西方的智慧
  哲学家在做什么
  哲学谈什么
  我们应如何思考
 我的信仰
  科学与幸福
  美好的人生
  道德的准则
  性道德与个人幸福
  人生中爱的位置
  个人与社会的拯救
 幸福之路
  什么使人不快乐
  拜伦式的不快乐:悲观厌世
  拜伦式的不快乐:看透爱情
  生存竞争
  厌烦与兴奋
  疲劳
  嫉妒
  负罪感
  拜金
  舆论恐惧症
  幸福是可能的吗
  热情
  情爱
  家庭
  工作
  努力与放弃
 幸福的人
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
 精神分析
  精神人格剖析——本我、自我与超我
  两类本能
  个体暗示与力比多
  群居本能
  自我等级
  普通的神经质
  焦虑
  压抑
  感情转移
  女性气质
 梦的解析
  梦的解析方法
  梦的来源
  梦的运作
  梦的象征——典型的梦例分析
  梦是愿望的达成
  论梦过程的心理学
荣格的性格哲学
 对自我的探索
  本能与无意识
  现实与超现实
  集体无意识的概念
  潜在的意识
  刚柔特质
  性格哲学
  两种基本的性格(心理)类型
  四种心理功能
  外向性格的功能性分类
  内向性格的功能性分类
 个性化与人格培养
  人生的阶段
  人际关系与个性
  人格培养
  成功的象征物
 精神分析学
  分析心理学的基本假设
  精神分析与灵魂治疗
  人类心灵(心理治疗)
马斯洛的人本哲学
 人类动机理论
  整体的个人与典型动机的选择
  合理的动机
  欲望与文化
  复杂多样的动机
  促动状态
  动机之间的关系
  动机生活的分类
  以人为中心
 人类需求层级
  基本需要——生理需要
  安全需要
  归属和爱的需要
  自尊需要
  审美需要
  认识和理解的欲望
  高级需要与低级需要之间的各种差异
 人的潜能与人性境界
  需求与完美人格的形成
  健康的心理模式
  对文化适应的抵抗
  智力的羁绊
  如何成为一个人
  超然独立的特性
 自我实现的人
  自我实现的需要
  威胁:自我实现的妨碍
  审美情趣的时时常新
  倾听内部的声音——区分手段与目的、善与恶
  富于哲理的、善意的幽默感
  自我实现者的样子
  高峰体验论
 人本管理的艺术
  管理是一场微妙的人文艺术
  最理想的管理
  开明的必要
  人本主义管理技巧
阿德勒的人格哲学
 个体心理学
  对目标追求中的创造力量
  个性倾向
  心灵缺憾
  父母的影响
  感觉与梦
  辈分与早期回忆
 自卑及其超越
  自卑情结与优越感
  自卑与生活方式
  自卑与早期记忆
  自卑的各类影响
 理解人性
  灵魂
  心理现象
  恋爱与婚姻
  生活的意义
叔本华的人生哲学
 人生的智慧
  生命的性质
  人格——人的自身
  财产——人有些什么
  地位——人所展现的表象
  人的本性
 劝诫与格言
  人生的基本规则
  了解自己
  了解他人
 爱与生的苦恼
  性欲——生存意志的核心
  恋爱与结婚
  关于禁欲
  死亡
尼采的生存哲学
 快乐的智慧
  存在客体的导师
  知性的良知
  高贵和卑贱
  谁保存了人类
  绝对的责任
  尊严的失落
  意识
  学问的目的
  力量意识论
  什么是爱
  在距离之外的耐心
  越过木板
  致无私的教师
  知识并非先天注定
  商业与高尚
  灵魂的健康
  毋庸争执的生命
  知识并非只是工具
  公然的敌人
  跟随群众
  真正博学与故作博学
  美好的音乐
  正义
  问题
  个人之上帝
  死亡的沉思
  星一般的友谊
  男女双方对爱情的偏见
 道德的谱系与善恶的彼岸
  哲学中的“理性”
  “善与恶”、“好与坏”
  “负罪”与“良心谴责”
  自由精神
  什么是高贵
  自己尊重自己
  美德即热情
  每一种哲学都遮盖了另一种哲学
  人是不可思议的动物
  哲学家是怎样一个人
  同情心
  心灵的守护神
  作为反自然的道德
 人性的,太人性的
  心理观察的益处
  异议
  尽管
  有多少用
  纯概念性的自由的寓言
  超动物
  不变的性格
  善的等级与道德
  作为落后者的残酷之人
  感激与复仇
  善恶的双重来历
  同情比痛苦更痛苦
  善的经济学
  好意
  假象如何变成真实
  欺骗时的诚实瞬间
  所谓真理的几个阶段
  谎言
  知识对极端之恶的胜利
  人们可以许诺的东西
  理智与道德
  意欲复仇与复仇
  等待的能力
  沉湎于复仇
  暴跳如雷者
  诚实的下场
  道德与成功
  爱与正义
  处决
  希望
  道德可燃
  关于德行的误解
  老年与死亡
  受害者与施害者的错误
  虚荣
  正义的起源
  关于弱者的权利
  道德发展至今的三阶段
  成熟的个人道德
  习俗与合乎道德
  习惯中的快乐
  快乐与社会本能
  羞耻
  人的行为总是善的
  自卫
  行赏的正义
  在瀑布旁
  不负责任与无辜
 查拉斯图拉如是说
  我爱人类
  教你做个超人
  人类是一根系在兽与超人间的软索
  最后的人
  道德的讲座
  遁世者
  蔑视肉体者
  快乐与热情
  诵读与写作
  山旁的树
  战争与战士
  新偶像
  市场的苍蝇
  禁欲
  朋友
  一千零一个目标
  爱邻
  夜之歌
  舞之歌
  坟之歌
  自我超越
  高尚的人
  文化之邦
  学者
  诗人
  大事变
  人间的智慧
  最沉默的时刻
  旅行者
  在橄榄山上
  离开
  重力之精灵
  最丑陋的人
  自愿的乞丐
  日午
  致礼
  晚餐
  高人们
卢梭的民主哲学
 社会契约论
  强者权
  社会公约
  主权者
  财产权
  主权是不可转让的
  主权是不可分割的
  公共的意志是否可能错误
  生死权
  法律
 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
  人的知识是最有用的知识
  人类的两种不平等
  道德人
  第一个围起自己的土地
  新情况中的人类
  社会制度
  关于父权的讨论
  真正的契约
  名望与权威
  不平等的顶点
 论教育——爱弥儿
  关于童心
  感官的世界
  科学的教授法
  智的教育
  道德教育
 漫步遐想录
  幸福的境界
  善行的观点
  晚年反思

章节摘录

哲学家在做什么    哲学家做什么工作是一个怪问题。若想得到解答,或许要先清楚他们不做什么。在生活中,很多事情是不言而喻的。如人体构造和功能属于生理学和解剖学的对象;蒸汽机运行是热工学和机械学的范畴;我们掌握的很多星体运动知识从属于天文学。这些零散的认识都从属于某一门学科。    可是一个环绕的未知领域却和这些部门连接着。只要进入这个领域,人们就从科学走进玄想的境界,哲学就是一种探索玄想的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讲,哲学的探索是科学的各个领域的开始。除去方法和边缘问题,只要某门科学有坚实的基础,就能够有一定的发展。但探索过程并不都是这样的,它仅仅是不停地走下去,去寻找新的可用的地方。    对哲学和玄想我们必须要区分开。希腊人曾说,哲学是为自己服务的猎奇活动。哲学解决不了困难,也拯救不了灵魂,因此不存在礼仪、教条和神圣存在的问题。对待未知,人们一般会有两种态度:一是从别人已知的知识中接受;二是用科学的态度去亲身实践。    哲学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特点是:所有哲学的定义都有争议。假如有人问数学的定义,我们会依照字典解释为“数的科学”,无论是谁都容易理解。有了明确的知识,任何领域都可给予定义。但哲学不然,它不存在明确的定义。只有从事哲学,才能明白哲学。    对于不解之谜,人都会自己思考而不是轻信预言家的回答。哲学的任务就是探索甚至解决这类问题。因此,人会自问:生命是否有意义?地球是否会老化?历史会朝什么方向发展?甚至会问,这些问题是否都无聊?    接着的问题是:是否有规律制约自然?自然是否会保持某种秩序?世界是否有精神和物质之分,它们是怎样结合的?    那么关于人呢?人是否只是一种在不重要的行星上无依无靠地蠕动的生物?是否会像化学品一样被任意摆弄?是否会像哈姆雷特所说的:“人在理智上高贵,在才能上无限”?抑或许,这些兼而有之?    有关善与恶的道德问题即随之而来。生活是不是可分为善恶两种?这两种形式对生活有怎样的影响?如果有善的生活形式,是否可以通过学习获得?有没有看似智慧的东西实则内在恰巧相反?    这些都是困惑人的问题,在实验室里无法得到解答。精神状态独立的人不会轻信别人的说法。在这类问题上,哲学史能提供答案。研究哲学史时,我们参考前人的想法,从而进一步了解他们。因为他们对哲学的看法是对生活的一种高度概括,最终我们会根据这些有限的指点去更好地生活。    哲学谈什么    哲学的人生观、世界观是两种因素的产物:一是传统的宗教与伦理的观念;一种是科学的研究。这两种因素在哲学家的体系中所占比例各不相同,只有这两者同时存在才能构成哲学的特征。    哲学这个词在广义和狭义上都有人使用,广义上的哲学介于神秘和科学之间。就像神学一样,它包含着人类对迄今为止还无法确知的事物的思考;另一方面它又能揭示给人们一些理性的东西,而非传统的或启示的权威。只要是确切的知识都从属于科学,只要是超越确切知识之外的都属于神学,在两者之间受两面攻击的则是哲学的领域。思辨的心灵、感兴趣的问题都是科学的不解之谜;而神学家们所谓的最完美的答案也无法令人信服……也许你想知道为什么要浪费时间在这些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我们可从历史学家或孤寂的个人身份来解答。    历史学家们认为,从人们可以思考开始,他们的很多行动都依赖于自己的善恶观与世界观、人生观,从古至今都是这样。若我们要认识一个民族,就需要认识这个民族的哲学,而认识这个民族的哲学我们就要懂哲学。‘在此就有一种互为因果的关系,即人们的生存环境与哲学彼此间相互影响。    但是,还有一种较个人的答案。科学为我们讲述的事物,是人类已知却有限的事物,但是当我们不能感悟到未知之事实际上如此之多时,我们就会变得麻木不仁。另外,神学带来一种狂妄武断的信念,认为人类对未知的事也很了解,这导致了人类用一种傲慢的态度面对。不确定但却鲜明的希望与恐惧,让人感到痛苦;要想摆脱这种不确定,且继续生活,我们就必须有神话故事来进行行安慰。不管是忘却这些哲学提出的问题,还是我们自认为找到了正确的解决答案,均是无益的。或许哲学在这个时代能为人们做的主要事情就是教导人在不确定时怎样摆脱不确定与犹豫,继续生活下去。    我们应如何思考    世界是探索的对象,并非人造物。我们常常为自己的错误和幻想伤神,却又很难发现自己做错。我们不能把错误的探索结果视作主观。我们只需一点公.正的眼光就会注意到,错误是由人造成的。大自然不做陈述所以不会错,而人类会在构思命题时出错。或许这一事实正是实用主义理论的一个动机之源。如果犯错意念是主观地与犯错的人相连接,且没有什么能够对不再犯错加以保证,那么我们就会觉得犯错完全是一种主观意念,但这完全不对。认为错误往往不由自主地发生与断定我们从来没正确过是两回事。如果我们的言论和事实相符,那么判断就没有加入主观意愿。同样,对错误的情况而言,如果我的确错了,那么“我错了”所涉及的是世界的事实。我必须强调,与利益无关的探索具有客观性,而且,这种探索所追求的真理具有独立性,而那些坚持真理具有主观性的人没有认识到,一旦照他们的观点行事,一切研究都不再成立。另外,他们错认为探索者在研究过程中的收获和用途必然与其好奇心相联系。事实上,只有少数研究属于这一类。实用主义的概念不能说明科学的历史。尊重客观真理能够对那些源于主观偏见的无限幻想起到威吓作用。    这样,我们走向了哲学思考的另一源泉。在此之前我们只讲到了哲学研究的一个题目:科学及其运作的总原则。但作为社会动物的人,除了有兴趣了解世界外,更要在世界规则内行事。科学关注的是手段,而我们考虑的是目的。因为人的社会性,所以必然面临伦理问题。科学能告诉人们如何运用最好的方法达到某些目的,但却无法为人们指明我们应该追求哪一个目的。    对于伦理问题,有着很多各不相同的讨论。柏拉图认为科学的探讨和伦理的探讨最终会走到一起。善就是知识,如果事实如此,那就再好不过,但是,柏拉图的想法太过乐观。这些知识有可能被博学的人用于作恶。任何情况下,即便一个人懂得的知识很多,也不能说明他就一定懂得行事的伦理法则。    因此,这是一般的理性和意志问题。如果有人认为,这两个意志没有机会充分达成一致,那就与奥卡姆的观点——认为两种意志相互独立的观点不谋而合。这不是说它们完全没有关系。虽然理性能够、并且正在控制引导着意志和激情,但是,严格说来,是意志来选择目的的。    由此我们可以推论,科学无法为追求的目标或采用的伦理原则提供证明。只有最初就同意那些伦理,才可进行论证。因此,我们就理所当然地认为,一个人的行动要么必须保护他所在的社会,要么必须推进社会体系的变革。无论伦理前提是什么,只有以此为基础才能对采取何种行动方针进行论证与解释。我们应该注意一个关键问题,即若前提中没有“应该”,我们就无法推演出“我们该做什么”的结论。    很明显,现在每个人的伦理要求都不同。对此观点持反对意见也不奇怪。问题是能否找到在一定程度上普遍有效的伦理原则。为了能够被接受,这种要求不能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由此可得出结论,即若存在范围普遍的伦理原则,那么它们必定适用于整个人类社会。这与“人人平等”不同,因为它并不符合事实。人与人在很多方面都不同,只要进行伦理判断,就会避免把不同的人限制于同一范围内,比如一个人的诚实与其年龄、性别和肤色无关。由此,伦理问题产生了人类是血脉相通的观念。    这种伦理性质适用于大多数有助于文明生活的原则。没有什么科学理论能证明,为什么任意迫害别人是不好的。我认为是不好的东西相信也能被大多数人所赞同,但我却无法为残酷为什么不好提供足够的证明。这些是需要耗时解决的问题,或许总会有适当的答案。但目前我们可以问问那些持反对意见的人,他们所持的反对意见和事实是否有关,我们接着就会发现,所谓的普遍伦理原则,实则只是一点特殊的恳求。    前面已经提到,真正的伦理原则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但并不是一律平等。这一点最明显的表现,就是知识的差别。这里的知识不仅是见闻,还是系统的知识。苏格拉底认为,知识趋近于善,但这一观点太理性化。苏格拉底也承认,个人的知识无论如何丰富,也不过是沧海一粟,人最重要的,还是要懂得求知。善就是与利害无关的研究,它来自于毕达哥拉斯的伦理原则。自泰勒斯时代起,不由自主地追求真理就被视为科学运动的伦理推动力,但这并没有触及发明成果的使用和滥用的伦理问题。不过这确实不可回避。但若是将这些完全不同而独立的争论相混淆,则无助于我们对这些事情的理解。    于是探索者就面临双重问题:一种是不求结果是否令人欣慰,他们都要尽最大力量去探索独立研究对象,就像伦理原则不因人的意志而改变,其结论也不受制于我们的感受一样;另一种是在伦理意义上,如何将发现用于为善的问题。    最后的问题是,如何接受追求真理是善事这一伦理原则。因为并非每个人都能从事科学研究,也不能对所有事情都不作判断。人人都必须思考和行动,但每个人都能做到允许别人对自己不想怀疑的事不作判断。由此可见,抛开利害得失的探究是怎样与自由相连,这也是一种善。研究型社会的一个先决条件是宽容。言论和思想的自由是探求者将真理引进自由社会的推动器。正是在自由的社会中,每个人都能为处于危险境地的善作出贡献。但并不是说我们对每件事的看法都变得一致,而是说,它保证了真理大道的畅通。不加考察的生活,的确不值一过。P2-4

编辑推荐

丁敏翔编著的这本《每天读点大师哲学大全集》集合了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大师的作品,详细地解读了他们的哲学思想,如罗素的道德哲学、弗洛伊德的心理哲学、荣格的性格哲学、马斯洛的人本哲学、阿德勒的人格哲学、叔本华的人生哲学、卢梭的民主哲学,等等。本书在立足各哲学大师经典著作的基础上,总结概括了其思想精髓,阐述深入浅出,明白晓畅。    当我们紧张的情绪需要释放时,当我们疲惫的身体需要放松时,当我们漂泊的心灵需要休憩时,我们拿什么来慰藉我们的心灵,拿什么来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呢?我们需要一个至死不渝的朋友给我们以方向的指导和教诲、慰藉和同情,那就是哲学。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每天读点大师哲学大全集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2条)

 
 

  •   每天让自己的思想活着,就应该读点哲学。这本书通俗易懂。值得一读。
  •   我读了其中的叔本华“了解自己”(书中320页): "智慧 的人生总有一个相似点,那就是处理好现在和将来的关系,这两者之间找到恰到好处的平衡,以保证现在和将来互补干扰。-----我们不应该只是计划和考虑将来,或者一味沉湎于对往事的回忆中。要明白一点:现在才是唯一真实和确切的。"多么睿智的话呀!由此我推断着本书应该很值得看,可以通过对这8位哲学家的文摘,了解他们的思想观点,以有益于自己的人生.
  •   每天读一点,关键能让自己认识各位大师
  •   想每天给自己增加一点精神食粮,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
  •   这本书物超所值!
  •   哲学是智慧的科学,每天学点智慧
  •   雖說是哲學,但心理學者(弗洛伊德、榮格、馬斯洛、阿德勒)的佔了大半、真正哲學家的選擇和理論亦不太夠,像是古希獵那些或者是笛卡兒、康德、海德格或海德格爾統統沒有。如果單憑想對書中8個名家的思想有初步的綜合了解,也許別的書會有更精簡的選擇,這書很多大頁大頁文字的無法讓讀者迅速找到該思想哲學的重點所在。老實說要是針對個別思想的敍述的話沒必要佔上太多篇幅,事實上就解說面也略嫌水份過多(連帶例子解說那些還算可以接受)。就讀者想要在大師身上得到自己用得上的哲學,這本的效率也實在略差些。
  •   指导人生,面对人生
  •   内容蛮有意思的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   虽然买过来就很便宜,只要16.3,但是这个排版实在是说不过去了啊,太像盗版了。买了就后悔了
  •   哲学使人明智
  •   包装非常差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