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文明村建设进程评价及运行机制研究

出版时间:2012-4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李宪松,王俊芹 著  页数:207  字数:180000  

内容概要

  《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文明村建设进程评价及运行机制研究》由李宪松、王俊芹所著,以对太行山区现有文明生态村的调研结果为依据,以相关农村发展理论为基础,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构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理论分析框架基础上,针对河北省太行山区第一轮文明生态村建设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依照我国文明生态村建设需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者高度统一这一原则,结合新农村建设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包括经济发展、生态改善、村风文明和村容整洁四个方面24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生态文明村的建设与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并通过文明生态村内涵的界定,借鉴国内外生态村建设的经验,构建符合河北省太行山农村特点的文明生态村运行机制和模式。

书籍目录

1.引 言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2.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主要理论
2.2 文明生态村的涵义与特征
2.3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主要内容及原则
3.河北省太行山区文明生态村建的背景
3.1 时代背景
3.2 区域背景
3.3 人文背景
3.4 国际背景
4.河北省太行山区文明生态村发展现状
4.1 经济发展状况
4.2 生态改善状况
4.3 村风文明状况
4.4 村容整洁状况
5.河北省太行山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特色与效应
5.1 河北省太行山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特色
5.2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效应
6.河北省太行山区文明生态村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6.1 文明生态村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6.2 文明生态村未来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难题
7.河北省太行山区文明生态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设计
7.1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和原则
7.2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
7.3 评价指标目标值的确定
8.河北省太行山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综合评价
8.1 数据搜集和标准化处理
8.2 达标进程的测算及整体评价
9.河北省太行山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影响因素
9.1 影响因素的定性分析
9.2 影响因素的定量分析
10.河北省太行山区文明生态材发展模式
10.1 西柏坡模式
10.2 顺平模式
10.3 岗底模式
10.4 柴厂模式
10.5 前南峪模式
11.国外生态村建设经验对太行山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启示
11.1 建筑节能
11.2 生态循环模式
11.3 文化、体育与社区文化的构建
11.4 与乡村旅游、红色旅游、民族旅游的结合
11.5 与生态农业的结合
12.河北省太行山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原则和运行机制
12.1 文明生态村建设的原则
12.2 太行山区文明生态村建设的运行机制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翁伯奇在持续农业基础上,提出生态农村。成升魁在研究生态农业中提出应当从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环境改良的角度来发展农业,更多地考虑社会和经济因素,将视野由农业生态系统扩展到农村生产系统。成升魁将生态农村定义为:运用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通过农村生态系统结构调整和功能整合、农村生态文化建设与生态产业的发展,实现农村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与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与生态村相比较,其区域范围不仅仅只局限于单个的行政村或镇(乡)。  (3)文明生态村  “文明生态村”这个词,是海南省2002年3月中旬在全国范围内最先提出来的。在此之前,全国和全世界尚无以此命名的村庄或区域。而基本内涵大致相同的“生态村”和“文明村”的名称,国外和国内其他省市则大体上要比海南更早一段时间提出。海南于1994年命名循州市和庆镇美万新村为“海南生态第一村”。此前的10多年,国内外已出现一些由环保志愿者自发创建的“生态村”,或政府命名的“文明村”。虽然美万新村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发展生态农业的经验引起国内外专家的重视,遗憾的是,海南没有能够借此势大力推进生态村的建设。直到1998年,澹州市在大力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时,才又建了一个生态村,即王五镇的历还村。因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工作相衔接,称之为生态文明村。此后,生态文明村这个词便在海南迅速传播开来,直到2002年3月下旬正式改称为文明生态村。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河北省太行山区生态文明村建设进程评价及运行机制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