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的谎言

出版时间:2009.12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美] 詹姆斯·洛温(James W. Loewen)  页数:429  译者:马万利,刘北成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极其令人信服地揭示了教育的真相。<br>  ——《旧金山纪事报》(SanFranciscoChronicle)<br>  《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自1995年出版以来,一直畅销不衰,先后获得“美国图书奖”和“奥利弗·克伦威尔·库克斯‘杰出的反种族主义学者奖’”。该书的不同版本总计销量超过100万册,这在目前的历史社会学著作中堪称绝无仅有。<br>  詹姆斯&#8226;洛温发现,美国课堂上使用的教科书都充斥着错误的信息和短视的见解。本书针对这一现象写作而成,它改变了我们与美国历史的关系。在书中,洛温详细剖析了美国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并对教科书中的谎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展示了历史的生动性与复杂性。他从前哥伦布时代着笔,涉猎重建、海伦&#8226;凯勒、第一个感恩节、梅莱大屠杀等多种人物与事件,对现有的教科书提出了令人大开眼界的批评,对美国历史进行了令人着迷的重述,指出了美国历史应该如何以及能够如何向美国学生讲授。他指出爱国主义是谎言的主要温床,为了宣扬爱国主义,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不惜“肢解”历史,英雄化历史人物,如哥伦布、杰斐逊、帕特里克&#8226;亨利、海伦&#8226;凯勒、威尔逊、林肯,等等。洛温痛心地指出,爱国主义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br>  在这本修订版中,洛温进一步考察了初版《老师的谎言》问世之后出版的6本中学历史教科书。他以一种独特的手法,为每章添加了新的素材,指出了这些新版教科书哪些地方更为正确,哪些地方仍有严重的错误,哪些地方反而变得更遭了。修订版中,洛温还增加了一章,分析教科书如何对待2001年恐怖袭击以及伊拉克战争。

作者简介

詹姆斯·洛温(JamesW.Loewen):美国著名学者,佛蒙特大学社会学退休教授,现居华盛顿。  詹姆斯·洛温的其他著作有:  《谎言遍布美国:我们的历史景点中的错误》(LiesAcrossAmerica:WhatOurHistoricSitesGetWrong)  《老师告诉我的关于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谎言》(LiesMyTeacherToldMeAboutChristopherColumbus)  《密西西比华人:夹在黑人与白人之间》(TheMississippiChinese:BetweenBlackandWhite)  《密西西比:冲突与变革》(Mississippi:ConflictandChange)[与查尔斯·萨里斯(CharlesSallis)等合著]  《重新思考我们的过去:识别美国历史中的事实、虚构与谎言》(RethinkingOurPast:RecognizingFacts,Fiction,andLiesinAmericanHistory)  《审判席上的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intheCourtroom)  《日落之镇:美国种族主义的隐秘向度》(SundownTowns:AHiddenDimensionofAmericanRacism)  马万利: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硕士、博士,现任职于南昌航空大学,从事学术译介与历史教学。另译有《行为辩证法》等作品。  刘北成: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译有(德)安德烈·贡德·弗兰克《白银资本:重视经济全球化当中的东方》、(英)汤因比《历史研究》、(美)彼得《启蒙运动百科全书》等二十余部作品。

书籍目录

第二版导言<br>导言 有些事情大错特错<br>第一章 被历史致残:英雄的塑造过程<br>第二章 1493年: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的真正意义<br>第三章 感恩节的真实来历<br>第四章 红眼人<br>第五章 《飘》:美国历史教科书隐瞒种族主义<br>第六章 约翰·布朗和亚伯拉罕·林肯:美国历史教科书隐瞒反种族主义<br>第七章 机遇之地<br>第八章 看看“老大哥”:教科书是这样讲联邦政府的<br>第九章 不见罪恶:教科书选择不讲越南战争<br>第十章 探索记忆之洞:消失了的近期历史<br>第十一章 进步是我们最重要的产品<br>第十二章 历史为什么要这样教?<br>第十三章 这样教历史的后果是什么?<br>结束语:未来的谎言——兼论我们该如何应对<br>附录<br>索引<br>图片索引<br>译后记

章节摘录

  海伦·凯勒积极参加妇女选举权运动。她在1912年的这次示威中处于中心位置,这说明她的重要地位和对这项事业的热衷。图中盾牌都来自西部各州,在那里,妇女已经参加选举。    事实上,海伦·凯勒是一个激进的社会主义者。1909年,她加入了马萨诸塞州的社会党。早在从拉德克利夫学院毕业之前,她就是一位社会激进分子。她本人强调,这并非由于在那里所受的任何教育。俄国革命爆发后,她对这个新生的共产主义国家大唱赞歌:“在东方,一颗新星冉冉升起!在痛苦的挣扎中,新秩序从旧的秩序中降生。看哪!在东方,一个男婴降生了!向前!同志们,齐向前!奔向俄罗斯的营火!迎接黎明!”凯勒在她的书房书桌上方悬挂了一面红旗。后来,她逐渐成为社会党的左翼,成为一名“沃布利”(Wobbly),即“世界产业工人联合会”的成员,这是一个遭伍德罗·威尔逊迫害的工团主义者联盟。    凯勒致力于社会主义,源于她作为残疾人的特殊经历,以及她对其他残障者的同情。起先,她简化字母表,使之适合残障者使用;但是她很快意识到,单纯地解决失明问题,是治标不治本。通过研究她发现,盲人并非随机分布在各种人口中,而是集中在社会底层。穷人更容易由于生产事故或者得不到充分的治疗而失明。有些穷人沦为妓女,又多了一种因梅毒而导致失明的危险。于是,凯勒认识到,社会阶级制度控制着人一生的命运,有时甚至决定他们是否会失明。凯勒的研究并非书斋式的:“我参观过糖果店、工厂、棚户区。就算我看不见,我也闻得到。”

媒体关注与评论

  洛温详细剖析了美国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并对教科书中的谎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展示了历史的生动性与复杂性。他指出爱国主义是谎言的主要温床,洛温痛心地指出,爱国主义无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南方都市报》广州,11月22日  我发现,洛温先生成功地证明了那些空洞的教科书中所讲授的大量历史,是按照最安全的标准写就的。在删减了大多数具有争议的内容之后,再以发生先后的次序对标题进行排序,以便最大可能地满足当局的需要。教科书业及其学术同盟们最终抽去了历史的内容,使其往往有失准确,而且与学生们的个人生活毫无瓜葛。  ——《新闻晨报》上海,11月22日  詹姆斯洛温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当你揭穿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那些谎言时,美国不会因此就变得可憎起来,尽管像哥伦布这样的历史人物将变成争议的话题,但是他们不会因此而成为恶棍。与此相反的是,充满冲突的美国历史会展示出它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  ——《福州晚报》福州,11月24日  《老师的谎言》作者詹姆斯洛温发现,美国课堂上使用的教科书都充斥着错误的信息和短视的见解。所以,此书正是针对这一现象写作而成。在书中,洛温详细剖析了美国现行的历史教科书,并对教科书中的谎言进行了细致入微的分析。  ——《新京报》北京,11月24日  抽丝剥茧,还原真相,《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里的历史“谎言”看得人心惊肉跳。其实想来大可不必,美国的历史教科书也是“人”编的。一些教材专家、政治家混搭,粉饰真相、“为尊者讳”也不算稀奇,掌握主流话语权者自说自话,见怪不怪。  ——《京华时报》北京,11月27日  詹姆斯洛温所著的《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用令人吃惊的细节描述了美国历史教科书在过去许多年中蒙骗、误导美国人的事实。洛温解释了为何美国的教育系统避而不谈坏消息、轻率的言行和争论,反倒将重点放在虚伪的爱国主义以及白人对美国的历史所起的有益作用这些故事上。  ——《新快报》广州,11月27日  近年来,我们经常看到一些纠正历史错误或者常识错误的书籍,但詹姆斯洛温在1995年出版的这本《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显然是其中最辛辣的一本。近日,该书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引进出版,中国读者也将可以从这本书中,去认识历史的真相。  ——《信息时报》广州,11月29日  1989年,我为学生上第一节课时,给他们做了个小测验,要求他们自由回答一个问题:“谁在越南打仗?”几乎1/4的学生说交战双方是北韩和南韩!我惊呆了,这就好像问:“1812年英美战争始于哪一年?”居然回答“1957年”。事实上,很多近年毕业的高中生对1812年英美战争的了解多于对越南战争的了解。  ——《天天新报》上海,11月29日

编辑推荐

  本书荣获“美国图书奖”  奥利弗·克伦威尔·库克斯“杰出的反种族主义学者奖”  《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  每个教历史的老师、学历史的学生,每个公民,都应该读这本书。  ——霍华德·津恩  历史是一系列尚待解答或尚待完善的问题,而不是一系列确定的答案。  詹姆斯·洛温是一位多产作家,也是一位畅销书作家。美国历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洛温的一个主要关注点。《老师的谎言》延续了洛温的一贯作风,文风尖刻,但是辛辣中不乏风趣;更主要的,洛温的书籍是“实证”的,他亲自考察了美国现行的历史教科书。本书一经出版,便在美国引起轩然大波。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谎言是言论自由的产物甚至标志;同样,在一定程度上,戳穿谎言更是言论自由的结果甚至要求。  《老师的谎言》提供了一部内容真实且丰富的历史,使其能够完全忠实地展现美国历史上所发生的事件。詹姆斯·洛温得出的正确结论是:当你揭穿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那些谎言时,美国不会因此就变得可憎起来,尽管像哥伦布这样的历史人物将变成争议的话题,但是他们不会因此而成为恶棍。与此相反的是,充满冲突的美国历史会展示出它的丰富多彩和独特魅力。掩盖和歪曲这些冲突,如同告诉孩子他的父母是完人一样。孩子不仅仅会对这些陈词滥调感到厌烦,而且很快会发现那是假的。如果孩子意识到他的父母犯过错误,他不仅不会讨厌他们,或许他会更加赞赏他们的人性,并从他们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历史也同样如此。  《老师的谎言》给我们带来的最大启发应该是:问题人人都有,所不同的,一是程度的轻重,二是问题能不能被提出、被批评、被改进。  阅读人群:  ·适合广泛阅读。  ·中学教师,特别是语文和历史教师。  ·大学生,以及大学教师。  ·对美国历史感兴趣并对中国历史有所思考的人。  图书卖点:  ·全球畅销100万册,在美国掀起强大的历史阅读热潮,在中国也将同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美国网站星级图书,近四百条读者评论,近两百条五星评论,持续畅销十余年;  ·先后获得“美国图书奖”和“奥利弗·克伦威尔·库克斯·杰出的反种族主义学者奖’”;  ·揭露了美国历史中不为人知的秘密,打破了大众流行的历史观点,与现有的历史知识结构形成强大的冲击;  ·打破了人们的常规思维,引发人们对周边事物及自身知识结构的探索和思考。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老师的谎言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96条)

 
 

  •   社会学教授詹姆斯?洛温感到惊讶,为什么对许多中学生来说,美国历史是他们最讨厌和最易忘记的学科。毕竟,历史上原住民与欧洲移民之间的冲突、欧洲移民之间的冲突、美国革命及共和制的建立、血腥的内战、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与朝鲜和越南的冲突、以及数百年的种族矛盾,这些都使美国历史天生具有强烈的戏剧性。此外,在学生们中间有这些一种现象,那些数学和其它功课成绩很好的少数族裔学生,往往在美国历史课上表现平平。通过对众多具有代表性的教科书内容的研究,洛温发现了美国历史课程问题之所在,这门课程教学的枯燥、空洞,而且许多内容包含着谎言和不真实。更糟糕的是,这些课本都过分简化,具有太强的宣传色彩,其难度更适合低年约学生,而不是那些将要进入大学的高年级学生。 洛温所举的最简单的例子是关于海伦?凯勒的,几乎每个人都知道,她的一生就是一部战胜残疾并获得成功的感人故事。你汤姆?索亚一样,她少女的形象永远地刻在了我们的脑海里。但是,真实的凯勒长大成人了,成为一名站在劳动阶级和穷人立场上坦率直言的辩护者。事实上,她成为一名激进的社会主义者。作为一种象征,凯勒的形象是平面化的,几乎像一个移动电视电影中的人物。一个活生生的凯勒,她也是一个完整的人,与人分享她为什么同情下层,在1920年代显示出支持全国有色人种协会的巨大勇气,甚至因为流露出对俄国革命的支持而陷入尴尬的境地。 类似凯勒的例子,还有历史教科书中删去的关于伍德罗?威尔逊的事迹(他的种族主义和帝国主义,以及,我猜想,他与像西奥多?罗斯福那样的进步派的长期不合),与下面的事实相比则相形见绌了。历史书中提到美国大陆的“发现”和“开发”,而本书则对一个数百年来已有居民居住的大陆能否被称作“发现”和“开发”提出了中肯的置疑。被历史书所广泛忽略的另一个问题是,可能存在的对居住在北起斯堪的纳维亚南至非洲广泛地带民族的侵略。美国的历史教科书视历史为神圣,那些探险者为典型,而无视哥伦布的贪婪和对阿拉瓦人犯下的罪行。将他描写成一个真正的探险家,却忽视他全副武装地进行“探险”,事实上,当发现新大陆时他和他的随从什么都没了,只剩下裹体的破布。 谎言无处不在,从哥伦布到对近代史的粉饰,比如民权运动以及越南战争。历史教科书中出现多处惊人的错误:他们告诉我们的是无耻的谎言。他们使那些流行的神话(例如第一个感恩节)得以永固。他们撒谎遗漏。他们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例如,民权运动与1965年的民族法案之间不存在因果联系)。他们甚至避免来自一手资料的负面影响(例如,哥伦布同时代人厌恶其迫害印第安人)。他们未能描绘出整个民族(例如,林肯和道格拉斯的形象是经过细致加工的)。他们歪曲历史事件和态度(例如,南方重建)。他们不异一切代价掩盖冲突和矛盾。根本上,他们回避所有可能将历史、人民和人民运动置于一炉的真相。他们未能给历史加以批判的联系(就像民权运动与民权法案之间的关系一样)。他们还未能做到知识分子应当做到的:吸引学生并要求学生检验历史,最终让学生就历史 可信性、原因及其后果做出自己的结论。相反的,学生们(在害地)记住了那些有意为他们树立的典型和神话,完全没有思考过这些历史的可能性和可信性。并且,学生们也没有参与原始材料的编写,没有接触过编写历史的人,这样看来,学生们记不住任何历史并且觉得历史与今天无关也就不足为奇了。 历史教科书是怎么走到这一步的呢?症结在于,从心不在焉和无关紧要的作者,到希望卖出课本的出版商,到利益集团,再到国家——比起真相来他们更喜欢神话,他们都只关心自己的事情,当然,我们,每个学习这些神话的人,相信它们就像“查理?布朗的感恩节”一样无法企及。流行文又使它们得以巩固。诚然,老师们也承载了过多的管理和才华责任,而不仅限于教好书。洛温还提到,教数学和自然科的教师一般都拥有相关领域的学位,历史学的优先地位于此靠后,以至于历史老师的地位常常只与一名体育教练相当,后者仅仅是站在老师的位置上分配男孩或女孩在运动中的角色,而不管他们是否得到过训练。 洛温也提出了许多改正的建议。例如,他建立减少教学内容。是否有必要记住每一位欧洲探险家都“发现”了什么?或者意义更大的是,了解哥伦布的远征的影响不仅局限于美国人,同时对欧洲、非洲和伊斯兰世界的文化、经济和未来影响深远。比起回味历史事实,学生能学到批判思考的技巧——如何检验作家和讲述者带有自己观点和偏见的一手或二手资料的可信度,如何将这些资料置于广泛的历史背景之下。 正是因为历史,我们才走到这里走到今天。与其将历史歪曲于“表面光鲜”的民族主义嘴脸,我们更需要学习的是怎样对待历史。我将这本书介绍给每一位对美国历史有严肃兴趣的人,以及每一位对当今美国历史教育可悲现状感到忧虑的人。
  •   ***.jyb*** 2011年01月13日 作者:马万利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0年影响教师的100本图书”入选书目
      ****://***.jyb***/book/xzsz/201101/t20110113_410524.html
      
      ----------------------------------
      
      《老师的谎言》在美国的成功表明,作为民主国家,美国最大的优点不在于没有谎言,而在于允许戳穿谎言。该书的中译本也得到好评,很多读者在震惊之余,发现中国也有着类似的“谎言”问题。
      
        去年9月,我来到美国做访问学者,有机会与《老师的谎言》作者近距离接触,对其书其人,又多了几分感悟。
      
        首先,我感到,这样一本针砭时事的书籍在美国能卖到100万册,还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中译本今天也能够获此殊荣,这都反映了时代的宽容和读者认识水平的提高。
      
        作者詹姆斯·W.洛温(James W. Loewen)调侃说:“资本主义引以为豪的一点就是,到处都有愿意出版任何书籍的出版商,只要他们能从中获利。”
      
        3年前,经清华大学刘北成教授引荐,青豆书坊苏元女士把这本书2007年和2008年的英文版送给我,让我翻译。在翻译过程中,我一直有两个隐忧:第一,“老师的谎言”这个书名是不是太刺眼,会不会触动人们一直以来神圣化的“老师”观念;第二,中译本读者会不会误解作者和译者的意图,用这本书来厚己薄人。
      
        2009年,中译本问世后,很快引起社会关注,一些重要网站和报纸都对其予以了报道。在与一些媒体的接触中,我感到,时代宽容了,人们开始注意谎言,人们被允许对它们发出不同程度的批评声音。我甚至隐约感到,一种重读历史、揭露谎言的潮流,正在来临。
      
      
        一些读者的反应也让我意外地高兴。他们虽然奇怪美国的历史教科书里竟也有谎言,但很少有人以此沾沾自喜地讥讽美国的民主及学校教育水平。他们在震惊之余,很快冷静地认识到,中国也有类似的问题,中国也需要一本这样的书。在这里,“以史为鉴”又多了一层“互鉴”的意义。
      
      其次,以书为媒,我与作者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在比较与对照中,又多了一些对人生与历史的体会。
      
        在翻译此书过程中,我随时就该书的内容及翻译问题向作者发电子邮件讨教、求助,作者都及时、耐心地予以答复,并且表示“欣赏”我的问题,希望有机会面谈,大有相见恨晚之意。
      
        但我与作者还曾有过一段误会。我曾邀请洛温为中文读者写一篇中译本序言。洛温一开始婉言谢绝,理由是他认为可能没有人愿意出版他的“刻薄”言论,同时他还要求自己的文字不能被删改。我向他信誓旦旦地保证:中国改革开放几十年,出版自由以及读者的思想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可是,收到洛温寄来的中译本序言时,我犯难了——这个序言言辞太激烈了,特别是关于中国历史的一些问题。我只好不顾自己先前的承诺,硬着头皮恳请作者能否运用“伊索文体(Aesopian),把序言的内容与措辞修改得委婉一些。作者的不快是可以想象的。但是后来,他还是进行了一些修改,只不过,仍很难让我们“满意”罢了。
      
        得知我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做为期一年的访问学者后,作者邀请我们一家3口去他在华盛顿特区的家中作客。于是,去年的万圣节,在洛温的接待下,我们在华盛顿度过了3天难忘的美好时光。
      
        洛温的家位于华盛顿郊外。令我们诧异的是,他的家并没有显出美国中产阶级的那种富足。我们的客房在二楼,这一层简直就是个图书馆。洛温先生是个热情而精力充沛的人,每天晚睡早起,都已经是退了休的人,还总是那样孜孜不倦地奋斗在电脑前。洛温太太是个慈祥的好人,总是用很慢的英语招呼我的妻子和儿子。
      
        我没忘记此行的一个重要目的:向作者就中译本序言道歉。洛温是一个随和的人,而且极富幽默感。实际上,或许是由于相识已久,在相处的两三天里,《老师的谎言》并不是我们的主要话题。我们倒像故友重逢,只话渔樵了。
      
        星期六的晚上,洛温陪同我们在肯尼迪艺术中心看舞台剧。我们惊叹,这个举世闻名的艺术中心,居然几乎每晚都有公益性演出。我们观看的剧目叫Lo***otion(我将之译为《驿动》),讲述的是一个名叫朗尼的11岁男孩的故事。这个有思想、有创造力、爱听“拉普”(Rap)的男孩,经历了双亲在一场火灾中逝去的痛楚后,最终在寄养中心重新树立了对自己的信心。
      
        洛温没有到过中国,只在去年上半年到过越南。他对中国的认识,还停留在“红色”的想象中。星期天早餐后,我给洛温讲了我的一件陈年往事。很多年前,我还在读小学的时候,一天早读课上,班主任走进教室,让全体同学拿出语文课本、墨汁和毛笔。老师让我们跟随他将书翻到某页,用颤抖但坚定的语调说“撕掉!”我们全都愕然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但亲眼看见老师已撕下一页后,也就跟着做了。我心里还想:“平时不让我们撕书折大炮(一种将纸折成“大炮”赌输赢的儿童游戏),今天自己带头撕起来了。”接下来,老师又命令我们,翻到某某页,从第几行到第几行,用毛笔涂掉。我们又都跟着做了。这件事发生在高湖小学,一所普通的农村小学,那一年是1978年,上头指示,清除课本中“四人帮”的“谎言”。
      
        临近中午,我们与洛温夫妇辞别,洛温太太对我的孩子乐呵呵地比划着说:“等你长这么高了,希望还能在美国见到你,我会围着你们送的围巾迎接你们。”洛温也说:“孩子,照顾好你的妈妈。”多么细腻的长者,我很难将他与“惊世骇俗”(horrifying——《丹佛邮报》书评)的斗士联系在一起。
      
        (《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美]詹姆斯·W.洛温著,马万利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12月出版。本文作者马万利系该书译者)
  •   这是一部试图给高中历史教学注入充满活力的争论的著作,因为这位历史学家意识到了这种不确定性,并考察了关于美国的多项史实。作者给出了一些案例研究。第一个是关于在多数知名人士人中存在的,用来掩盖他们的瑕疵的“英雄主义”。教科书在讲到海伦&#8226;凯勒时主要是讲述她的年轻时代,而且主要是赞扬她的“战胜逆境”的精神,但它们都遗漏了海伦后60年的生活,其时她被卷进了许多社会主义者事件中。接下来的章节讲的是哥伦布征服美洲大陆后的丑恶现象。这是个颇具讽刺意味的事实,几乎所有的拉丁美洲国家都知道的由拉斯&#8226;卡萨斯记载的西班牙人的强奸和杀戮,但美国教科书中则是继续粉饰这个时代。洛温也探究了教科书是如何处理种族主义的。洛温抨击了目前很多著作中存在的保守主义意识形态立场,并非真是因为他想分享不同的价值观,只是因为这种片面的方法很枯燥而且不会调动年轻人来更好的理解国家。洛温写到,当年轻人经常听到美国正在沿着一条路线行进时,他们不会感到国家是多么需要他们的能力;如果年轻人不能参与其中,这个国家的政治生活就会遭受损害,这个事实应该使那些保守主义者也感到焦虑。这本书的确令人愉快,它不是一本曲解自由的出版物,而是试图使每个人都参与其中。洛温的书能够鼓励大家摒弃在美国什么都是好的这种陈旧观念,重新回到苏格拉底的争论以及使人领悟的论辩中,这会使得年轻一代带着批判的思维能力和公民奉献精神离开高中。
  •   洛温在这本厚达430页的书中实际上主要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历史是用来学习的,还是用来思考的?在他看来,历史是一系列尚待解答或尚待完善的问题,而不是一系列确定的答案。实际中,这是一个全球共通的问题。人们总是习惯于将自己的前辈描绘的尽可能完美——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神话和传说,从而作为激励后来者的动力。但是历史的痕迹却经常描绘出另外的一些画面,而非教科书中所描绘的一面。洛温的这本书实际上展示的就是历史的多面性,这样的书自然要比千篇一律的教科书要好看的多。我们应该理解教科书的编订者,他们永远无法把所有的历史都放到一本书中去,即便这本书像美国的历史教科书一样平均厚达888页。按照不同的取舍标准自然就会有不同的历史,就像口述史中所常常产生的一幕:不同的人对于同一事件往往有不同的表述。但问题是,教科书中并没有告诉我们,历史还有其他的面目或可能性。洛温所着重批判的也正是这一点。当历史只成为试卷上一个个客观的答案的时候,历史已经僵死,而历史本来应该是鲜活的。学习历史的目的不是为了牢记事实,况且那有可能并不是事实,而应该是学习一种方法,通过对历史的思考来帮助现在社会更好的发展。从内容上讲,尽管洛温写的是美国的历史,但这并没有让我感觉到距离,不仅是因为书中的13章大都是我所浅知一二的,洛温在书中以大量的事实和图片帮我进行了丰富,而且因为我在书中看到的更多的不是批判,而是对于历史的一种思考和探究。正如书的封面上写的,建议:每个教历史的老师、学历史的学生,每个公民,都应该读这本书。
  •   我得承认我只看了一半,毕竟书的厚度在那摆着呢,但这本书是我今年读过的最令我印象深刻的一本书。这本书不只阐述了美国史教科书为什么是糟糕的——因为它们自相矛盾的使命(它们是为了创造爱国的孩子而写,也为了避免惹恼有关力量而写)。洛温先生还做了大量的研究,提出了可以填充空白的可靠资料,并讨论了教科书遗漏这些资料的原因。从这种意义上说,它可能是一本“乔治&#8226;华盛顿并没有砍掉樱桃树”的书。他描写的那些事件,比如伍德罗&#8226;威尔逊的种族主义(他曾非常公开的想将所有黑人驱逐出政府,而且他的演讲导致了3K党的重建)和军国主义(美国出兵俄罗斯并站在白俄罗斯人一方)是经常被刻意忽略或掩饰的。而延续至今的欧洲中心论在书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一个比较好的例子是,当“定居者”到来时,他们也带来了杀死95%美洲土著人的瘟疫。这导致了混乱,尤其是信仰上的混乱,再加上先进的武器,这使欧洲人通过故意发动的灭绝性战争(在100多年的时间里)把本土人赶跑并占领了这块陆地,就如《与狼共舞》中所体现的那样。我知道我的美国史课本提到这个史实时用的修辞是“边疆探索”观,而不是“奴化本土人”。历史是强大的,有吸引力的,关键看它被如何讲述。
  •   《老师的谎言: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这本书在我案头也有些日子了,只是一直没能读完。当当网友风君发起读后感的讨论,实在无以为告,只好谈一点个人的读史心得。
    胡适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很多人不认同,但是如果说历史是赤身裸体的丑妇人,那么就会符合大多数人的审美观了吗。历史本身来讲,它无在乎美丑,只是一些有意义无意义的事件的积累而已。只是当我们有需要的时候,才会去找出那些符合我们需要的历史来,当然,这还是好的,或者,编出一些符合我们需要的历史来。所以,我们需要英雄,我们需要烈妇,我们需要清官,所以我们一代一代不断的强化这种历史感觉,直到它变成一种类似真理的东西。这只不过是人类对于自己审美需求的一种取舍而已,那些被舍弃的历史就如同不复存在的了。假如有一天,全世界都认为淫荡是人类第一美德,那么我相信当时的人类一定会把我们老祖宗的历史翻个遍,从中找出很多淫荡的人们来加以颂扬。
    这么说,那就是尽信史不如不信史。但是不信史,你又能信什么。历史是会有很多提出反证的人,但是你又焉能知道这些反证是否就一定是真实的呢。所以又还是姑妄信之。信之却不妨疑之。打个比方,史载:马毙犬于道。我们姑且相信它是正史,有这事。但是还是会有人提出疑问:何马?何犬?何道?何状态?
    那么就应该写:奔马毙逸犬于道中。这个就是犬不好了,马在路当中走得好好的,你跑上去,活该。或者:惊马毙卧犬于道旁。这个就是马不好了,犬在道旁卧的好好的,你惊了去踩死人家。当然,有些史家还可以写:健马毙恶犬于当道,呜呼快哉!那就很有感情色彩了。当然还可以索隐或者钩沉:御者何在?研究的结果也许是:失御,那是事故;纵马,那是故意。总之,历史也许就是那么有趣,却又很杂乱。让人不能相信,却又不得不信。
    老师的谎言,只要不戳穿,说说也无妨。
    2010.1.13
  •   书里你将会看到洛温实际上是美国一个勇敢的爱国者。我认为洛温不是说在美国教授历史是为了使平民更容易管理,而是它被“简化”以更合乎教师的口味。关于美国历史的真正的讨论值得比很多历史教师和部门愿意接受的更多的考虑和努力,结果课程被简化到了构成神话的程度。洛温的著作中检查了这些神话。令人惊奇的是,一些这样的神话(如亚伯拉罕&#8226;林肯不同情奴隶的境况)实际上破坏了美国现状,因此不禁会问“为什么教育家还在继续教这些神话?”关于为什么这些神话会在课堂上宣传,洛温提出了我认为是非常令人信服的论证。该书的大约四分之一都是洛温的参考书目单,有力地支持了它的论证。这是一本很好的书,应该要求在我国的每所中学里也阅读。
  •   这是一本内容有趣的作品,适合历史爱好者和小说读者阅读。如果你喜欢看精彩的故事,能够读到一些真实的历史故事一定会让你倍感惊喜,除此之外,书中还附以大量笔记和参考资料,一定会吸引你读下去。我始终认为历史是适合阅读的最佳小说集,而洛温无疑证明了这一点。在整部作品当中,有些领悟堪称令人痛心。即使洛温尽量做到不进行犀利抨击,只是提醒读者一个民主政体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一个到处都是“垃圾探测器”的社会,书中通篇指出有关历史教科书的不实陈述还是会让你大为惊讶。真正令人痛心疾首的地方是有关教科书核准方式的讨论;我再也无法在这个社会冷漠地袖手旁观,容许这么无知的人为了自己的偏见而随意编改历史。如果说读完本书有何感想,它唤起我心中被遗忘已久的责任——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   读完洛温这部有关控诉历史教科书的优秀作品,真正令人不安的结果是我突然意识到,我虽然接受糟糕的历史教育,但直到现在我才稍微明白这个事情。我在高中所受的历史教育大致如同洛温所推荐的方式:借助大量主要史料,在一个历史研究的背景下讨论历史观点。真正的遗憾在于,本书可能会让你意识到脑子里会出现冲突的看法。我本能地会想到某个虚构的历史人物或事件,但同时也会想到高中与大学的高级课程关于该历史人物或事件出现自相矛盾的地方。这种根深蒂固的印象会给人留下多么糟糕的历史教育。看着不安了。
  •   光读导言和结束语就已经有一种出汗的感觉。作者指出美国中学历史教科书的错误,或者“善意的修正”倒在其次,关键在于他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历史教育一样不应该只是一个填鸭式教学过程(给予“数据,时间和事件,并给出结论”的过程),所有的饲料,都经过饲养者自认正确的筛选和咀嚼。应该重视和批判这种历史教科书做法。这种历史的填鸭式教育,以前我们以为只在前苏联存在,其实在美国也存在。
  •   本书作者质疑本国历史教科书,于是自己出了一本小册子澄清事实真相。在所谓“民主、自由”的美国,还发生了政府通过修改历史,蒙蔽民众信息知情权的事件。怪不得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要奋起一搏,抗议美国政府对公民的信息控制。这说明什么?说明历史也是一种控制力。通过这种思想的武器,在少年形成自己世界观的重要时刻,植入思想密码。通过改造思想,达到凝聚人心、教育民众的目的。即使是希特勒这个恶魔,在回忆自己早前教育经历的时候,印象深刻的还是自己的中学历史老师,称老师唤起了自己的民族主义情感。日本人审订历史教科书,也是为了抹去未来一代对于自己国家当年罪恶的记忆。网上流传的越南、韩国历史教科书,不论是真是假,都说明了历史教育的重要性。因此,无论民主与否,修订历史教科书,使其按照自己的意志得以贯彻,这一行为都是很正常的历史现象,是执政者重要的发展战略。绝非历史观不同这个简单的理由可以解释。也正因为如此,“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才显得那么难能可贵。所以从这个观点上看,看一些课外书,也是一件好事。而囫囵吞枣,把答案记住考历史考个高分,不用管什么这啊那啊的,也未尝不是一件坏事,人生识字忧患始,难得糊涂吧。
  •   没想到拿到手的是这么厚的一本书,当时只是对书名很感兴趣,而且在豆瓣看到了书评,觉得蛮有意思的,就下了订单。不过这本书倒是很有意义的一本书,我们的历史有可能都是美化过的历史,但这种良好的愿望不一定能够带来良好的效果。当我们脱离背书阶段开始自己思考的时候,反而会加剧对历史或历史学家的不信任感。关于中国教科书的问题可能目前还不便言说,不过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老师的谎言让我有了一个全新的看历史的眼光。
  •   虽然这本书讲的是美国历史,但一点都不妨碍你欣赏它的出色,我是学历史的,但直到我上了大学我才真正地看到为什么会是这样的,那是我们的历史可成超越了“日期和事实”。在这本书中,作者指出了通过讨论拙劣地包括或忽略的人物、事件和事实来弱智化历史。有时候教授的内容只是完全的错误,那些写这些书的人知道它是错的!!通常这样做是为了避免争论,隐藏讨厌的事实,或避免那些难以回答的问题。不准确的历史,没有解释时代的背景和它今天的后果对于任何事除了宣传以外是无用的。历史被自由主义者和保守的人滥用了和进行宣传。他们忽略了事实或背景,描绘着关于我们过去的或是过于苛刻的或是过于美好的图画。非常好的书,推荐!
  •   我有同事认为这本书是一本修正主义的历史书,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它实际上是批判地分析当前美国中学的历史课本,用修正主义的历史范例来显示这样教授美国历史的方法的缺点。尽管如此,有一些话题和事件还没有被包括进去,主要的讨论围绕着对历史人物的盲目的英雄崇拜,(主要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种族问题
  •   美国历史教科书造假之处,可见一斑
  •   看了这本书,或许你会认为美国的民主也不过如此,的确,这本书揭露了美国历史上太多不为人知并在现在不愿意为人所知的黑幕和错误,而整个国家的发展史也如一位暴发户,手上沾满了太多的鲜血和悲剧。不过,不论如何,美国人能将这样一本自我揭短的书评为国家得奖书,能成为畅销书,就证明美国人还有勇气正视自己的错误,也许只是少数人。
  •   希望书中可以正视美国历史的错误,给读者还原一个真正的社会,有错误不怕,但是要正视!
  •   看到某网站推荐才买的,什么时候出本中国历史教科书中错误就有意思了
  •   我想有人出一本中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错误会使很多人买吧!
  •   历史书的编写不进食关系着孩子的成绩也是关系着一个民族的继承和反思。但是大多数时候我们是活在谎言里的,可是明智如此,我们也无能为力,和谐!
  •   让我们了解了一些“伟大形象”背后的东西。其实,不仅历史教科书,所有的历史书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这样的问题。怎么说呢?总结如下:历史具有多面性,学习历史,掌握历史事实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学会批判性地阅读历史。
  •   该书是写给美国的历史教师的,但对中国的历史教师也很有帮助。
  •   看看美国历史教学书的问题,反思下自身。
  •   我从没读过这么有思想有深度的书,它应该被选为历史教科书,任何学生必读!!
  •   这部书很好!!!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了美国历史,值得一看!!!
  •   很好奇会是怎么样子的一本书。但是,要现在美国历史看一遍。
  •   之前很多次想起国内的教科书中的各种历史谜团,现在看到这本书,顿时豁然,因为历史总是被胜利者写的不是吗?
  •   其实老师的谎言 都是不得已的啦
  •   从小就听说华盛顿有多好多好,比搞终身制的毛泽东伟大,呵呵,看了这本书,才知道华盛顿、杰斐逊都是奴隶主,杰斐逊还拥有237个奴隶,他死前只释放了几名,还因为是他的私生子——说白了,杰斐逊有强暴女奴隶的“自由”~~哈哈,呸,什么人生而平等!

    看了这本书,本人最大的收获是美国人搞意识形态、搞英雄主义是全球第一,比咱的雷锋之类要拨高多少倍。结合好莱坞歌颂的英雄主义,美国人骗地球人的功夫,不服不行。
  •   大学时中法史老师告诉我,历史研究的目的是求真。今天才逐渐明白,原来很多人在传输意识形态。
  •   好书,值得历史老师一读
  •   谎言说了千遍还是谎言。什么时候我们的也出现这样的书,真值得高兴了
  •   首先很佩服作者的一种类似中国历史学家考证的功夫,在考证方面作者做得很好,书中的内容值得中国的历史教师参考阅览
  •   前天在豆瓣首页上看到这本书的书评,很感兴趣,于是订了一本。拿到手后感觉不错,封面很有质感,纸张也很舒服。尤其是里面的内容,让我能够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历史。不错,先推荐一下,等读完后再多谈些感受
  •   在美国这样一个标榜民主的国度,照样有专制。值得一读啊!
  •   这是一本引人入胜的好书。不论是思想还是内容,绝对都是上乘之作~~看后会忍不住回顾下我们所学的历史,随即莞尔,意识到很多东西是如何被扭曲的~~~~~~~
  •   有用的一本书,揭开历史的真相
  •   虽然,翻译的稍显乏味,但是作者真的是花了很大的功夫逐渐还原出历史的真相,这本书并不是凑字数的泛泛之作,言之有物,希望我们能多看到这种好书
  •   推荐历史教师看一下,有借鉴。
  •   历史需要不求甚解者的关怀,这本书不管你信不信,至少是一种态度。
  •   美国不过如此
  •   何谓真实的历史?
  •   看看美帝的历史是啥样的
  •   这本书是我老师翻译的,哈哈
  •   老师推荐买的,有点厚,拿着不方便读
  •   我只能说,虽然挂着通俗的名头,但是带给我的震撼以及思考是少于其他书能够企及的。
  •   书压皱了,但是内容的很不错。引发人的思考!
  •   很多文字需要耐心去看 但是真正对历史感兴趣的会看得津津有味。另外书的质量非常好,还送书签。哈哈
  •   真不错,这种书多应该翻译几本,不盲从,多问几个为什么。
  •   货到付款 书是正版
    书籍制作精美,是一直想买的
  •   书质量很好,刚开始看,期待中
  •   “在历史学领域,真理需要保持神圣性,不管付出什么代价”
  •   应该看下
  •   估计应该是翻译太差,逻辑混乱
  •   略微冗长,非常好的一部书籍
  •   特别长知识,恶补关于美利坚的知识
  •   中国也出一本这样的书就好了!
  •   很好的一本书,内容吸引。
  •   唯一的一本连导言都精彩的好书,中国缺少这样的好书。值得深思!
  •   通过这本书,让我们知道自己国家和西方国家在价值观,教育观方面的异同。
  •   这本书很好。不管是五毛还是美分都可以看看
  •   虽然很厚,我还是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
    我还买了送给朋友。
  •   好奇害死猫。。。被书名吸引来,至今未读
  •   此书很有深度,值得一读
  •   没有多少意思,有些书评说的有些过头。
  •   书很好,一看就是正版,发货速度
  •   书得印刷质量很好,纸张很白,就是字体有点小,不过还是超值的,不然,价格就上去了。我们买书就是要看性价比吗。不少专家名师推荐过。买来看看。值得珍藏。
  •   喜欢说实话的书
  •   很好的书!很好的书!
  •   非常好的书!你值得拥有!
  •   很好看哦 觉得大有启发 呵呵
  •   超好。。。。
  •   收到就打开看了,好看,很有意思。
  •   听说还不错,看了目录,准备抽时间看看
  •   不必多言赞美,只有反思自我
  •   随便翻翻,感觉不错
  •   Very Good!.
    ...................................................
  •   视角很独到,评述也有理有据的,很长见识。
  •   非常好值得收藏,发货快。正版。
  •   刚看了开头,感觉还不错
  •   总体来说不错,价格也比较合理!
  •   果然是一本好书
  •   我们总说,历史是由人民书写的。我觉得这种说法一点也不错。只是历史上人民的定义各有不同。
    本书的作者,作为一个美国人民的一员,揭露了美国历史教科书中的问题。
    每个人都有解读和探索历史真相的权力。但是怎么解读和探索呢?本书的作者无疑为我们展示一种科学的方法——重读历史文献。可以看到,作者几乎每个论点都有历史文献或者其他人的学术著作作为论据支撑。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在质疑的时候,也要学会拿出证据。
  •   每个老师都会说很多谎言,历史教学讲究正面引导,而历史研究才以追求真理为目标!!
  •   本书的作者没有丝毫隐瞒并主观的评价美国的历史,评价十分的客观和严谨,对于被迷惑了的人们有很大的启发,并了解了历史的真相,就算在现在的社会,也是有一定的客观价值的,很多现象在当今也是依然存在并日趋严峻的现实,书很不错
  •   有些内容很震撼人,写得很不错。但是可能因为我们没见过美国历史教科,所以带的的感觉是还不错,没有到非常震惊的程度,很多都是美国的一些事情……
  •   这本书给我们一个正确认识历史和自己的机会,我们反思一下自己的历史,也发现我们的教科书存在很多类似的问题。正确的认识历史,才能正确的认识当代和自己,不过这本书的论证似乎过多,有时候看起来有些费力。
  •   不过主要是针对美国教科书,所以有些地方不大明白
  •   还算马马虎虎,说的东西太零碎,美国毕竟历史太短。
  •   严肃看待历史,特别是教科书中的种种想象
  •   本身是学历史的文科出身,看了多年的高中历史书只觉寡淡无味,皆因书中并没有将出历史的真相,字里行间是出于需要的篡改和编凑。因此,得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论调让人感到鼓舞,感动。是的,历史只有还原到真实才能够让人够“以史为镜知得失”。
  •   书里面告诉了我们一些和我们以前所不知道的历史,或者说是对历史进行了补充。让我们能更加的了解历史。与其说是书,更像是论文集。还有就是里面涉及到外国历史,需要静下心来慢慢看。
  •   还好,从不同的角度,了解美国人。
  •   还是有点难懂哦。
  •   活动不错送货也还是挺快的
  •   非常的好看好用好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