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有意思的老头儿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杨耀文 编  页数:23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我们收录了二十多篇文章,这些文章的作者都是响当当的文化名家,更可贵的是,他们大多与写作对象有多年的交往或比较亲密的关系。这样的文字一方面更真实可信,一方面也更能表现出真情实意来。例如,我们在季羡林先生所著的《回忆陈寅恪先生》、《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丰子恺先生所著的《怀李叔同先生》等文中,就能真切地感受到敬爱、怀念、感激师辈的浓浓情谊;在黄苗子先生所著的《王世襄其人其书》,冯亦代先生所著的《天真的小丁》等文中,能使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作者与被写者之间长期交往所产生的深深友情。

书籍目录

写在前面的话……
文心如水的老头儿
回忆辜鸿铭先生……罗家伦
回忆陈寅恪先生……季羡林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季羡林
我与胡适先生……周汝昌
俞平伯……叶兆言
吴世昌小记……林非
佯狂未必不丈夫……王开林
八部书外皆狗屁……王开林
吴雨僧先生二三事……汪曾祺
闲情雅趣的老头儿
玩物不丧志……启功
王世襄其人其书……黄苗子
笔下生花的老头儿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季羡林
哭佩弦……郑振铎
朱自清……张中行
……
翰墨飘香的老头儿
润物无声的老头儿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真是无巧不成书,我的德国老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同寅恪先生在柏林大学是同学,同为吕德斯教授的学生。这样一来,我的中德两位老师同出一个老师的门下。有人说:“名师出高徒。”我的老师和太老师们不可谓不“名”矣,可我这个徒却太不“高”了。忝列门墙,言之汗颜。但不管怎样说,这总算是一个中德学坛上的佳话吧。我在哥廷根十年。正值二战,是我一生精神上最痛苦然而在学术上收获却是最丰富的十年。国家为外寇侵入,家人数年无消息,上有飞机轰炸,下无食品果腹。然而读书却无任何干扰。教授和学生多被征从军。偌大的两个研究所:印度学研究所和汉学研究所,都归我一个人掌管。插架数万册珍贵图书,任我翻阅。在汉学研究所深深的院落里,高大阴沉的书库中;在梵学研究所古老的研究室中,阒无一人。天上飞机的嗡嗡声与我腹中的饥肠辘辘声相应和。闭目则浮想联翩,神驰万里,看到我的国,看到我的家。张目则梵典在前,有许多疑难问题,需要我来发覆。我此时恍如遗世独立,舌欤?乐欤?我自己也回答不上来了。经过了轰炸的炼狱,又经过了饥饿,到了一九四五年,在我来到哥廷根十年之后,我终于盼来了光明,京西法西斯垮台了。美国兵先攻占哥廷根,后为英国人来接管。此时,我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医目疾。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出乎我意料地迅速,我得了先生的复信,也是一封长信,告诉我他的近况,并说不久将回国。信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说,他想向北大校长胡适,代校长傅斯年,文学院长汤用彤几位先生介绍我到北大任教。

编辑推荐

《那些有意思的老头儿:文化名家笔下的大名家》:季羡林、启功、林斤澜、何西来等眼中的数十位现当代名家在晚年所展现出来的智慧、童真、淳朴片段,让人敬佩而无距离、洞悟却不教条。这些精美短文汇编成册,使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也。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那些有意思的老头儿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4条)

 
 

  •   季羡林、启功、林斤澜、何西来等眼中的数十位现当代名家在晚年所展现出来的智慧、童真、淳朴片段,让人敬佩而无距离、洞悟却不教条。这些精美短文汇编成册,使人,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也。
  •   “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在中外众多学者中,能给我这种享受的,国外只有亨利希.吕德斯,在国内只有陈师一人。”季羡林在“回忆陈寅恪先生”一文中如是说。

    黄永玉在写钱钟书先生时,写道:“再高级、再高级的人物总是要死的,不过,我以为钱先生这位人物真不平常,读那么多书都记得住,作了大发挥,认认真真地不虚度时光地劳作,像这样的人剩下的不多了。”

    书中展现了很多名家大师的另一番风采,值得学习。
  •   名家写名家,很精彩的
  •   名家写名家,自然有看头
  •   尤其是关于黄侃的那一篇好看。季羡林的文笔还是太拔高了,不够朴实
  •   名家的经典啊!颇有益处!!!
  •   这本书里的可爱的老头儿都是大师级的,我最喜欢民国时的。看老头儿的生活点滴,就明白那时的人是精神充实的。
  •   大家们一个个远去,希望那种不同于今的浓浓文风常驻。
  •   很有意思的,书如其名!
  •   “他是一个真正了解中国文化生活和民俗学的人。他做学问爱搞些‘偏门’,人弃我取,从不被注意的角度上反映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人研究自己的明式家具而卓有成就、蜚声国际的,独此一人。
  •   感受文人的丰富的生活
  •   几乎是一口气看完的,特别有意思
  •   帮我老公买的,老公说这书内容很好,很好看。
  •   一本非常的好书
  •   季羡林、启功、林斤澜、何西来等眼中的数十位现当代名家
  •   书本人很有意思,就是品相已经不太好了。很脏,而且有股臭臭的味道。
  •   记述嬉皮大家之间的相互认识。
  •   书前面几十页都印歪了……就算这是偶尔的个例……可我书的装订也不行,书都快散架了…
  •   商家发的坏书,大家千万不要买!还有当当基本上不处理的
  •   放在床头慢慢看的书。。。
  •   我出于想看传记。速成。内容不错哦、
  •   把那些有意思的老头儿写得活灵活现~凡大家大多有点儿脾气或怪癖,但这丝毫不能阻止他们成为大家。对一件事情发自内心的爱和执着,注定着他们的成功。而现今世界又有几个人能坚持自己的理想与追求呢?唉...
  •       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真是无巧不成书,我的德国老师瓦尔德施米特教授同寅恪先生在柏林大学是同学,同为吕德斯教授的学生。这样一来,我的中德两位老师同出一个老师的门下。有人说:“名师出高徒。”我的老师和太老师们不可谓不“名”矣,可我这个徒却太不“高”了。忝列门墙,言之汗颜。但不管怎样说,这总算是一个中德学坛上的佳话吧。
        我在哥廷根十年。正值二战,是我一生精神上最痛苦然而在学术上收获却是最丰富的十年。国家为外寇侵入,家人数年无消息,上有飞机轰炸,下无食品果腹。然而读书却无任何干扰。教授和学生多被征从军。偌大的两个研究所:印度学研究所和汉学研究所,都归我一个人掌管。插架数万册珍贵图书,任我翻阅。在汉学研究所深深的院落里,高大阴沉的书库中;在梵学研究所古老的研究室中,阒无一人。天上飞机的嗡嗡声与我腹中的饥肠辘辘声相应和。闭目则浮想联翩,神驰万里,看到我的国,看到我的家。张目则梵典在前,有许多疑难问题,需要我来发覆。我此时恍如遗世独立,舌欤?乐欤?我自己也回答不上来了。
        经过了轰炸的炼狱,又经过了饥饿,到了一九四五年,在我来到哥廷根十年之后,我终于盼来了光明,京西法西斯垮台了。美国兵先攻占哥廷根,后为英国人来接管。此时,我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医目疾。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出乎我意料地迅速,我得了先生的复信,也是一封长信,告诉我他的近况,并说不久将回国。信中最重要的事情是说,他想向北大校长胡适,代校长傅斯年,文学院长汤用彤几位先生介绍我到北大任教。
      
  •      这是一本回忆、怀念、记述那些有着盛名的大师的散文集,作者和
      写作对象都是响当当的文化名家,也就是说是大家描述另一个大家,比如季羡林写胡适、老舍、陈寅恪;黄苗子写王世襄、沈从文;汪曾祺写吴宓;丰子恺、夏丏尊写李叔同。他们之间有多年的交往或比较亲密的关系,文字真实可信,使我们清晰地感受到两者之间长期交往所产生的深厚情谊
      
       季羡林、启功、林斤澜、何西来等数十位现当代名家在晚年所展现出来的智慧、童真、淳朴片段,让人敬佩而无距离、洞悟却不教条。羡慕他们的魅力,渴望他们的高度。虽不能至,心向往之。读这本《那些有意思的老头儿》,我正是怀着这样的心情来读的,正像本书前言中写的:“文中所及的很多名家大师,已经离我们而去了。读这些文章,一方面是缅怀他们,表达我们对其学识和专业的推崇和敬佩,一方面学习他们对学问的执着和热爱——即使做不到他们的万一,只要能懂得‘心向往之’也是好的。”
      
       凡大家大多有点儿脾气或怪癖,但这丝毫不能阻止他们成为大家。对一件事情发自内心的爱和执着,注定着他们的成功。这本书把那些有意思的文化名家老头儿们写得活灵活现,展现了很多名家大师的另一番风采,好看极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