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辩护与道德困境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韩丹  页数:252  

内容概要

  腐败话语实质上是一种道德判断或者道德评价,指涉一种伦理之恶,标识了一个由好到坏、由善到恶的过程。未经反思的日常语言割裂了腐败与伦理的内在联系,使得腐败判断丧失其规范性。我们在重视实证研究的同时也要赋予腐败研究以伦理关怀。腐败问题的伦理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澄清概念,避免将腐败研究建立在一个不恰当的基础之上;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反腐败的正确观念,避免可能出现的道德混淆。腐败问题的伦理研究为腐败的应用研究提供价值指引。

作者简介

  韩丹:1980年生,女,湖北武汉人,毕业于中山大学哲学系,主攻应用伦理学方向,获哲学博士学位。现为广州医学院卫生管理学院副教授。自从事应用伦理学研究以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全文转载;出版专著一部;并主持多项省市级科研课题。

书籍目录

导言一、研究意义二、资料综述第一章 隐匿的伦理意蕴:腐败的多种面相解读第一节 腐败的基本义项:基于德性和政治制度的两种理解第二节 腐败与德性一、腐败的逻辑第一因:自由的意志二、腐败的意图:选择欲望的意志三、腐败的存在形式:腐败的行动和堕落的意志四、腐败的定位:一种伦理之恶五、腐败的参照系:秩序与过程第三节 腐败与政治制度一、以专制制度为参照系的腐败二、以民主制度为参照系的腐败第四节 从二元结构到多元结构的拓展小结第二章 伦理之维的缺失:惯用的腐败定义质疑第一节 腐败定义概述一、国内研究简述二、国外研究简述第二节 充分必要条件分析一、意图与经济特征二、以政府为中心的倾向与政治特征三、“滥用”的标准与法律特征第三节 定义的修正及其困难小结第三章 伦理阐释:(制度)腐败是什么第一节 参照系与制度一、参照系的一般说明二、作为参照系的制度第二节 与其他腐败形式的区分一、制度腐败,而非体制腐败二、与人格腐败形成交集的制度腐败三、与个体腐败形成交集的制度腐败第三节 与其他不道德行为的初步区分第四节 充分必要条件分析一、后果条件二、主体条件三、责任条件第五节 制度腐败的伦理表达式小结第四章 伦理原则的误用:合理化辩护批评第一节 高贵的腐败一、高贵的腐败是一种特殊形式的不正当行为二、某些高贵的腐败可以得到不充分的辩护三、案例分析:《越狱》第二节 跨文化的腐败一、腐败成因简析二、文化与跨文化三、跨文化与腐败四、案例分析:海外贿赂第三节 肮脏之手一、概念溯源二、命题真伪之辨三、合理性的批评与辩护第四节 辩之惑小结第五章 伦理阐释:为什么反腐败第一节 功利主义论证第二节 道义论论证一、以道德原则的视角二、以道德权利的视角三、道义论的局限小结第六章 预防腐败:美韩日伦理法比较第一节 伦理法的建制背景比较一、《美国政府伦理法》与“水门事件”二、韩国《公职人员伦理法》与“社会净化”运动三、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与“集体渎职”现象第二节 伦理法的内容比较一、《美国政府伦理法》二、韩国《公职人员伦理法》三、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第三节美韩日伦理法体系建制小结结束语附录一 美国1978年政府伦理法(节选)附录二 日本国家公务员伦理法(节选)附录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节选)参考文献致谢

章节摘录

  第二,“高贵的腐败”的准因果性与目的式辩护不兼容。主张“高贵的腐败”可辩护的主要理由是该行为指向一个善的目的。辩护者所凭借的“善的目的”指行为主体在意志中现实化的行为目标或目的。辩护者所赞同的“高贵的腐败”是指帮助这些目的实现的腐败行为。也就是说善的目标的实现必然要以主体意志介入的破坏行为为中介,那些被破坏的对象本身不是行为主体欲求的目标,但是要实现那些目标,有些东西必然要被破坏、被违反。在警察伪造证据的案例中,伪造证据的目的是为了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于法,但是要实现这个目的,警察必须违反其职责要求。显然,破坏制度、违背职责并不是该行为的直接目的,但是警察一定要通过破坏制度和违背职责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目的。也就是说,制造伪证的行为一旦确认,它必然隐含着破坏制度的后果。分析到这里,我们看到了腐败行为是具有因果性的,尽管这种因果性不像“打开冷气,温度就会降低”那样直接;我们也看到腐败行为是具有目的性的,但是这种目的性不足以将腐败行为从不道德行为中甄别出来。谈及善的目的,辩护者怀想的往往是以后果形式呈现出来的好的事态,或者某种假言式意愿。无论是何种情况,腐败的准因果性质决定了目的不能为其提供合理的辩护。  第三,对“高贵的腐败”的辩护不具备道德判断中的优先性。“腐败”隐含着秩序与过程的理念。秩序理念奠基于如下形而上学假定:(1)善与恶的区分是存在的,且存在用以判断善恶的秩序理念;(2)世间的一切要最大限度地被秩序化,且价值内在于秩序系统之中。过程理念以善恶关系为基础,将腐败视为善被剥夺、秩序被瓦解的过程;也是由善趋恶的过程。腐败总是关于过程的言谈,我们从作为善的秩序与关系中去把握这些过程的起点,又从作为恶的表现的异化与错位中去把握这一过程的终点。腐败本身不具有实体性,它栖身于善,更准确地说是依附于作为意义总体的秩序。“高贵的腐败”以“善”之名为腐败辩护时,恰恰误解了“善”的所指。当我们为腐败辩护时,我们必须先确定它所依附的善。只有从善的缺乏和被破坏的秩序之中,我们才能觅得有效辩护的合理性基础。在腐败语境下,对秩序或制度的维护往往优先于对其他诸善的提升。对于伪造证据将犯罪嫌疑人绳之于法的警察来说,伪造证据的行为虽然成就了他自己的私人判断,却破坏了公正客观的司法制度。主张正义的行为诉求并不会改变行为本身不正当的道德性质。所以,即使“高贵的腐败”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辩护,相对与行为正当性而言仍然不具备优先性。  ……

编辑推荐

  《道德辩护与道德困境:腐败问题的伦理学探究》共分六章内容。第一章是隐匿的伦理意蕴——腐败的多种面相解读;第二章是伦理之维的缺失——惯用的腐败定义质疑;第三章是伦理阐释——(制度)腐败是什么;第四章是伦理原则的误用——合理化辩护批评;第五章为伦理阐释——为什么反腐败;第六章为预防腐败——美韩日伦理法比较。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道德辩护与道德困境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