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袂飘然曹溪风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作者:易菁  页数:321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六祖坛经》涉及很多的公案、禅门的故事、人物,非常生动,是以六祖惠能大师的生平事迹作为经典的主线的。你不要问这些人物、故事是从哪里来的,有没有历史的考据。我告诉大家,佛教,尤其是禅,不是历史学,不是考古学,不是哲学,而是用来解脱生命生死的学问与实践方法。不要偏离主题去抓住细节不放,这对于我们学禅的人没有任何的好处,反而会给我们带来很多的障碍。

作者简介

  易菁先生,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一个书香门第家庭,系晚清军机重臣张之洞的后代。上世纪90年代初皈依少林寺老方丈、近代禅门曹洞宗大德释德禅门下,不仅获其知识传授,更继承了大德以华夏文明济世救众的无我精神。自1998年在江苏徐州创办华夏传统文化学校并担任校长至今,已出版《<大学>之道》《琉璃慧光:药师经讲记》。

书籍目录

前言
行由品第一
六种成就示缘起 开宗明义直指心
金刚般若闻法音 初礼五祖显佛性
祖令作偈觅传人 神秀思量拂尘偈
惠能作偈世希有 无相偈颂震寰宇
无住生心证自性 顿教衣钵付传人
殷切咐嘱留谶语 迷时师度悟自度
众人舍法夺衣钵 惠明舍衣现本性
韬光养晦十五载 不二之法立顿教
般若品第二
开演般若波罗蜜 摩诃自性含万法
一切处行到彼岸 烦恼本来即菩提
智根差别有大小 迷悟不同现顿渐
万法尽在本心中 因缘化导归自性
同见同行勿匿法 无相偈颂皆依修
疑问品第三
梁武求福非修佛 祖示法身真功德
随其心净佛土净 东方西方尽极乐
在家心净即西方 依颂见性成佛道
定慧品第四
定慧等持体相用 一行三昧不住法
无念无相及无住 为宗为体及为本
坐禅品第五
自性不动离二元无相坐禅不著境
忏悔品第六
自性五分法身香无相忏悔灭诸罪
自性四种宏誓愿无相三皈觉正净
法报化现佛法僧清净圆满无量亿
一颂顿灭积劫罪离诸法相心中洗
23
机缘品第七
诸佛妙理非文字怀会止藏应谶言
法海悟彻心即佛定慧双修等持门
法达诵经未达法心迷经转悟转经
三身四智智通问五八果上六七转
智常存见未了悟祖破虚空性光现
志道不明寂灭乐圆明寂照大涅槃
行思印证绍佛法怀让豁然阐禅宗
永嘉绝学闲道人一宿觉著证道歌
智隍禅定有出入能所俱泯性如如
方辩本因为善塑塑性佛性焉有别
顿渐品第八
志诚北来现二元祖阐三学归一宗
放下屠刀行昌彻了悟真常圆妙音
神会戏论迷心性回向本源立教门
护法品第九
帝诏请祖师辞疾护法护国利群生
付嘱品第十
付嘱门人传法要三十六对三科门
用离两边贯万法随缘应对不失宗
欲离世间显法性慈悲演说动静偈
衣脉不计单传训顿悟华情果自成
法咐有道无心通娑婆一脉递流传
临别复宣大法音寂寂荡荡万法空
金刚不坏示空有法宝绵绵忆祖师

章节摘录

  “自性无上佛道誓愿成”。佛说法为无上道。何为无上?无上就是包容一切法,一切都为方便断烦恼而说,度了众生就度了自己,度不了众生也就度不了自己,普度心内心外一切众生。  怎么度心内的众生呢?通过外化的众生你可以看到心内的众生。比如说有一个人对你发脾气,你要看到是你心中有嗔恚,他就是你的一个投影。如果你的心中没有嗔恚,他怎么跟你发脾气呢?整个宇宙世界就是一个阿赖耶识。这时你拿什么度心内、心外的一切众生呢?忍辱啊,忍辱就是度嗔恚的。但如果你忍了一个人的辱,却又到另外一个人那里去唠叨,是没有用的,忍的功德就正好给你放掉了。  经常有人在我面前说,平时在单位受窝囊气,或是单位里什么活都他干,老是抱怨。我听了以后,就给他编故事。我说:“你说的没错,众生真是难度,你受了委屈,我那天也是这样的,然后我就跑到地藏菩萨那儿去说。结果到了地藏菩萨那儿一看,地藏王菩萨正安忍着呢。”你觉得是不是我们到地藏王菩萨那儿可以领个赏?没有呀,都是自作自心呀!你忍辱是你得因果。  当你以无我的心度了外在众生的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你也将自己心中的这一切给度了,自性佛道无上誓愿成。无上佛道是自心觉性中彰显的,是本自具足的,是以前三度为因,最后自然结果的。  这里,六祖将忏悔和发愿同时并举,这是告诉我们在修行中不仅要忏悔,还要发愿,这两者是一体的。发愿的能量,可以让我们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就像铺好了轨道,火车想出轨都不大容易,愿力会推动着你。不管你是懈怠,还是犹豫,还是改变方向,愿的力量可以把你推向正轨,延续你的正法之缘。  愿一定要从自己的内心深处发出来。所谓的四弘愿是共愿,所有的菩萨都发的,但同时都又发各自的别愿。药师佛因中十二愿度人天,成就了东方净琉璃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成就了西方极乐世界。愿力可以生天生地。不管是忏悔还是发愿都要发自内心,所以自性自度,外在仅仅是缘,决定的因素是你自己。  又烦恼无尽誓愿断,将自性般若智,除却虚妄思想心是也。又法门无量誓愿学,须自见性,常行正法,是名真学。又无上佛道誓愿成,既常能下心,行于真正,离迷离觉,常生般若,除真除妄,即见佛性,即言下佛道成。常念修行,是愿力法。  六祖说:“怎么度烦恼?除去妄想心即是度烦恼。何为法门无量誓愿学?见自性,行正法,就是真学。何为佛道无上誓愿成?能以谦下之心行于真性,行于正道,迷也不执,觉也不执,依般若真也除,妄也除,这样才能见到佛性,言下即可以见道,不须他日。心中常念修行,就是愿力之法。”  为什么达摩祖师说禅光在震旦,就是因为中国有儒道的文化基础,所以给佛教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思想基础。这本经是唯一一部属于中国人的经典,所以这里面儒家思想非常多,比比皆是。你不要离开我们的文化背景和人性去谈修行,不要用狂傲、高攀的心去对待修行,这叫高不可攀、高推圣境。你就把人的立意点立好,成佛是多简单啊!  所谓能以谦下之心行于真性,行于正道,这谦下之心必须是从内心深处发出的。什么是傲慢心?傲慢心不一定表现在说自己很好,批判别人也是一种傲慢,因为它隐含着“我很好”。法象照妖镜,把人的心里精灵古怪的状况照得很清楚。所以大家当自省,时时刻刻要提防,不是别人,要提防自己。我们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一切的障碍来自于自己,不是外在。  这里说真也除妄也除,说得真好,生怕你执著。当你执著的一刹那,真即是妄。执著就是妄心,不管执著什么都是妄心,只要一执著,虚妄便生起,所以叫你真也除妄也除,真才显现。这样才能见到佛心,言下即可以见道。  ……

编辑推荐

  这不仅仅是本坛经心得,还是人生智慧之书,更是精彩曼妙的随笔。易菁先生以女性独有的特质和证悟者的智慧,娓娓道来惠能大师的智慧人生与慈悲胸怀。  立足生命的真实受用,达到明心见性,以般若入如来藏 用空性破诸烦恼。《六祖坛经》以叙事的方式娓娓道采,看似皆是人生中的平常小事,然而其中便隐藏着了生脱的禅机,于生活中透禅机,在心性见如来藏,直指人心,了了常明。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衣袂飘然曹溪风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易菁老师的书值得一看。坛经心得,人生之书,精彩的随笔明心见性,直指人心,了了常明不仅值得阅读,更加值得收藏。
  •   精神文明建设方面的又一大餐!
  •   语言简洁明了,与期望的一样。
  •   好书。难得一见
  •   其实已经看过两遍了,这次买了是送朋友的。好书!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