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与中医药

出版时间:2010-7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作者:白瑞  页数:197  译者:张美成  
Tag标签:无  

前言

  欣闻白瑞博士的著作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And China:the Modernization of Traditional Knowledge即将付梓,十分高兴,特以此序为贺。  目前,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等现代化潮流正在席卷全球,这种潮流正在加速包括中医在内的传统知识(1"EK)的持续大幅减少甚至耗竭,这种形势令人担忧,在中国尤甚。更为严重的是,不少人认为现行环境法和其他相关法律足以保护传统知识。但实际情况是,无论是中国的环境法还是外国和国际的环境法,都不足以保护传统的文化,克服传统文化所遇到的危机。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统称,距今已有3500余年的发展历史。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长期与自然、疾病作斗争的过程中反复实践、总结而逐步形成的一套理论体系和方法,是一种宝贵的传统知识、技术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之瑰宝,是中华民族对世界人民的巨大贡献。几千年的医学实践证明,中医药学不仅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过重大贡献,而且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传统医学理论最系统、内涵最丰富、应用最广泛、保留最完整的突出代表。  该书认为传统生态知识对全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的可持续利用至关重要。人类和动植物物种一样都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依赖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文化多样性的丧失将导致生态衰退。传统生态知识是指由若干适应性过程演化的知识、习俗和信仰的集合体,通过文化传播代代相传,它注重人与人之间、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环境的可持续性,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所在。与西方某些科学知识相比,传统生态知识往往提供更完整、更准确的地方环境知识。现代全球化形式及现行知识产权的实施对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生态知识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其经验性的证据越来越令人信服,必须采取措施扭转这一趋势。

内容概要

本书联系中国传统中医知识和中药事业的实际,通过对国际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知识产权的法律文件的比较分析,深入探讨了知识产权法对传统生态知识的影响,充分揭示了现行知识产权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传统知识(特别是在中药和中医)方面的不足和弊病。     该书从环境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角度研究知识产权问题,填补了知识产权法和环境法之间关系的空白,开拓了环境法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深刻阐明了土著人民及其传统知识,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发展生物技术市场方面的作用;分析了平衡理论和新古典主义经济方法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发展生物技术方面的不足,提出了在知识产权执法和环境法中纳入可持续发展原则、保护传统知识和中医中药的主张。

作者简介

白瑞,小时候,白瑞最大的愿望就是成为波士顿红袜子球队的接球手。等长高点时,他又日思夜想能被波士顿凯尔特人队招入麾下。当他成为美国职业运动员的美梦未能遂心如愿时,他也成年了。于是,他把一切都投入到有关中国的学习、研究和写作之中。在著述间隙中,他在香港玩了十二年的职业篮球。2003年,他成了第一个在中国内地获得法学博士学位的外国人。本书昭示了他三个最为重要的学术兴趣之所在:中国、知识产权和环境保护。他目前在北京生活和工作。当然了,他还在一如既往地著书立说,也没有忘了打篮球。

书籍目录

缩略语列表序/蔡守秋撰自序第一章  绪论  1.导言  2.传统知识或传统医药  3.知识产权的作用  4.本书的结构第二章  传统知识的国际规范  1.本章引言  2.人权  3.《生物多样性公约》  4.世界贸易组织  5.世界知识产权组织  6.国际劳工组织  7.国际项目  8.本章小结第三章  中国专利法  1.本章引言  2.专利法历史    2.1  第一个阶段    2.2  第二个阶段    2.3  第三个阶段  3.与专利法有关的机构    3.1  国家知识产权局      3.1.1  中国专利局      3.1.2  专利复审委员会      3.1.3  专利行政部门    3.2  法院体系    3.3  海关    3.4  卫生部    3.5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3.6  公安局与检察院    3.7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3.8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科学技术部  4.专利申请  5.专利实施    5.1  权利要求解释      5.1.1  等同原则      5.1.2  专利档案禁止反悔      5.1.3  全面覆盖原则      5.1.4  多余指定      5.1.5  自由公知技术抗辩    5.2  实验利用免责    5.3  证据问题  6.本章小结第四章  当代知识产权法的移植  1.本章引言  2.作者性与创造过程  3.经济学与创造过程  4.中国文化与审美观    4.1  个人主义与中式审美观    4.2  中国审美观的衰退  5.改革建议:文化可持续性发展  6.本章小结第五章  当代中国对传统中医药的管理  1.本章引言  2.“开放源程序”:封建社会时代  3.现代社会    3.1  “公开秘密”时期:从1949年到20世纪80年代晚期    3.2“封锁秘密”时期:改革开放时期      3.2.1  宪法      3.2.2  国际法      3.2.3  专利法        3.2.3.1  专利法的保护客体        3.2.3.2  所有权        3.2.3.3  可专利性      3.2.4  有关传统中医药保护的法规      3.2.5  商业秘密      3.2.6  医药管理法规      3.2.7  植物多样性管理办法      3.2.8  商标法规      3.2.9  生物技术      3.2.10  著作权  4.本章小结第六章  结束语——也许找到了对症良方参考文献法律渊源与案例

章节摘录

  在决定中国有关专利和制药的法律体制是否有效的问题上,并不只是中国是否推行了知识产权法的问题那么简单。事实上,中国在专利法的表述和执行方面正取得缓慢但是稳步的进展。如果中国全盘采用旨在促进生物技术创造的西式专利法模式,那么一个更有深意的问题是:法律本身的质量如何以及该法律是否有利于中国制药革新的最大利益?分析研究中国与制药有关的知识产权法,目的是探索是否可找到补充的、可替代的本土方法以改进中国现有的专利法,从而既保护经济、鼓励刺激又尊重创造的文化过程。在此分析过程中,本书必须涉及有关传统知识的国际专利法规定、与制药行业相关的专利法的执行情况、评论为何西式专利法形式不能完全保护传统知识、深度分析中国对传统医药的管理并对专利改革提出建议。  全书共6章。第二章详细阐述了管辖传统知识的国际法,为理解有利于中国管理体制改进的方方面面提供背景知识;第三章研究中国的制度体系,对中国既无专利文化也无能力保护知识产权的观点作出答复:审视专利法、概括论述专利法的条文表述和探究专利的不成熟执行状况;第四章着重论述现代专利法在传统医药管理规定方面差强人意的情况,尽管中国在现代专利法的改编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建议在考虑知识产权和传统中医药的问题时可以考虑采取补充方法;第五章详细讨论了中国以往在管理传统知识方面的立法努力,以清楚了解当前体制的长处和不足;第六章认为,尽管当前的体制奠定了有益的基础,最佳的选择应当是一个更加全面的补充管理体制,只有这样,才能既巩固现代专利法又承认传统医药真实发明人的精神权利。  因为中国正努力把传统中医药产业与现代制药过程结合起来,所以本书的核心法律问题是,中国的专利法体系是否足以应对市场的新挑战。一方面,有必要探索和明确专利法在与传统医药企业结合的过程中将如何继续保持制药创新的商业动力,从而在经济上减低发明风险,弥补研发成本;另一方面,专利法必须包括其对保护传统中医药内在的生物和文化遗产方面将产生的影响。由此,本书试图探讨知识产权是否能够或应当借用国际环境法的概念,促进“文化持续”的新形式。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知识产权与中医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值得专业人士阅读,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   首先了制度上是西方的发达
    但是对于中国的中医药文化好像了解不够啊
    但是角度很好
    资料很详实
    值得一看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