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样风流民国奇才怪杰悲喜录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团结  作者:王学斌  页数:27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张爱玲曾在小说里说“出名要趁早”,好多人都将其奉为至理名言。然而,当一个心智未全的人突然间暴得大名之后,足否依然能够谦虛低调?踏实做人?掌控稳人生之舵?这似乎很唯,翻遍历史,少年得志而变得轻狂无羁之辈比比皆是,而不慕虛荣者寥寥无几。刘师培便是最好的例证。二十岁便已众呈捧月,升至高嵮,却在一片叫好声中失去方向,走向极端,于是一再失足。跌入深渊,不能回头。可怜?可惜?可悲?可叹?

书籍目录

饕餮未必非名士:梁实秋与吃
 美食世家
 西餐生活
 “酒中八仙”
 晚年谈吃
徐志摩: “佳丽误我?”还是“我误佳丽?”
 开明包办
 美丽邂逅
 余情未了
 致命诱惑
 短命情种
林纾:笑骂由他我自聋
少年里社目狂生
百部虞初救世心
我意何曾泥典坟
九死不忘故主恩
柳亚子:“留当他年诗史看”
 欲凭文字播风潮”
 “斯人不出奈苍生”
 “翻身别写中华史”
刘文典:我狂故我在
 三位“狂”师傅
 两尊“真”偶像
 悲喜诸同事
 庞大粉丝团
 狂人已绝种
刘师培:为何总是我失足?
少年得大名
不甘当老二
失足成惯性,
坠落的流星
刘半农:教我如何不想他
独门绝技打油诗
北平高校走马灯
大学教授也疯狂
舍身忘我为国计
吴稚晖:我是大佬我怕谁
 “骂人神功”
 蔑视国故
 超级怪癖

章节摘录

美食世家    很多研究梁实秋的专家都认为他之所以能取得日后巨大的文学成就,能翻译出卷帙浩繁的《莎士比亚全集》,能拥有家喻户晓的“雅舍家族”,与其良好的家学紧密相关。这种观点很有道理。并且此观点也可以用来解释梁“贪吃”的缘由,因为他从小便生活在一个美食世家。    梁家地处北京东城内务部街,此处恰好是京城繁华富庶之区。街东口是东四牌楼,那里商铺林立,车水马龙,各类买卖煞是兴旺。其中自然少不了经营各种小吃的商贩。梁实秋记忆最深的是他念小学时每逢走过这条街,总是饶有兴趣地站在羊肉床子旁边看宰羊,或者跑到切面铺买“干蹦儿”或者糖火烧吃。    梁实秋的父亲梁咸熙是个顶呱呱的美食家。经常光顾北京的那些有名的饭庄、酒楼,对其中的美味佳肴如数家珍,信手拈来。当然,令梁咸熙最钟情的当属厚德福饭庄。由于经常在此处推杯换盏、品尝美食,于是他同掌柜陈莲堂逐渐熟识,并发展成为莫逆之交。后来,梁咸熙更是频频给陈支招,为饭庄的发展献计献策,两人竟共同合伙在沈阳、哈尔滨、青岛、西安、上海、香港等地设立了分店,将厚德福的旗号推向了全国。梁咸熙经常去饭庄吃饭谈事,作为儿子的梁实秋自然要随侍在侧。其实说句实话,名义上是陪同。实际上多半乃为改善伙食,犒劳一下自己的馋嘴。梁实秋六岁时的一天,随父亲去煤市街的致美斋赴宴,异想天开地竟端起酒盅,喝起了酒,父亲微笑着未加禁止。在父亲看来,“有其父必有其子”,自己酒量似海,儿子也应是千杯不醉的“仙人”级选手。岂料几盅落肚,梁实秋便醉眼惺忪起来,“先君禁我再喝,我一声不响站立在椅子上舀了’一匙高汤,泼在他的一件两截衫上。随后我就倒在旁边的小木炕上呼呼大睡,回家之后才醒”。梁实秋从此深深地为自己这次饮酒致乱而懊悔不已。长大之后,应酬多了,饮酒的机会也多了,但有了过去的那次惨痛经历,他再不肯也不敢饮过量之酒。“花看半开,酒饮微醺”,《菜根谭》上的这句话,成了他饮食征逐场上的箴言,以为那“才是最令人低回的境界”。    父亲能吃善喝,堪称饮食行家,而梁实秋的母亲也身怀绝技,是一名烹饪高手。直到晚年:梁实秋还对母亲的厨艺念念不忘,赞不绝口。母亲有好多拿手的绝活。平常她是不下厨房的,但如果父亲或他人苦口相劝,她方才挽起袖子亲操刀砧,“做出来的菜硬是不同”。是故,每逢母亲下厨掌勺,梁实秋和他的兄弟姐妹们便早早的坐在饭桌前,睁大眼睛,双手托腮,恭恭敬敬地等待喷香的饭菜端上来。等菜上齐了,一家老少各就各位,拿起筷子,一边夹菜,一边称赞,其乐融融,这真可谓最美好惬意的时刻啦!梁实秋记忆十分清楚的是,一次合家喝核桃酪。起因是这之前父亲带领全家人到以核桃酪闻名的玉花台吃午饭,祖孙三代,济济一堂。正菜吃罢,伙计送上一钵核桃酪,端的是“色香味俱佳,大家叫绝”。大家都狂喜不止,但母亲却淡淡地说:“好是好,但是一天要卖出多少钵,需大量生产,所以只能做到这个样子,改天我在家里试用小锅制作,给你们尝尝。”言下之意玉花台的手艺不过尔尔。话音刚落,便立即提起了大家的兴趣,于是你一言我一语,使用激将法怂恿母亲“出山”。母亲也决不食言,果然在一天做了一顿令全家人经久难忘的核桃酪。据梁实秋回忆,母亲做的核桃酪,“微呈紫色,枣香、核桃香扑鼻,喝到嘴里黏糊糊的,甜滋滋的,真舍不得一下子咽到喉咙里去。”    正是父母的熏陶,梁实秋自小便对饮食之道产生了超凡于常人的兴趣。他开始走出家门,走街串巷,来往在三教九流之间,流连于饭庄酒肆之中,打听各色食品的名称、沿革、制作、销路,揣摩其背后的文化底蕴,渐渐地,功夫不负有心人,由纯乎兴趣到形成学问,梁实秋触摸到了北京饮食文化的三昧。    “豆汁”是老北京最普通且又最具代表性的饮食。所谓豆汁,不过是绿豆渣经发酵后煮成稀汤,淡草绿色而又微黄,稠稠的,混混的,热热的,味微酸又带一点霉味。喝时须佐以辣咸菜。午后啜两三碗,愈喝愈辣,愈辣愈喝,终至大汗淋漓,舌尖麻木而后止。若在乡下,豆渣只有喂猪的份,乡下人从不懂喝豆汁。但北京人没有不嗜豆汁的。因此梁实秋十分肯定地说:“能喝l豆汁的人才算是真正的北平人。”    北京城里有一种卖“面筋”的小贩很奇特。每到下午,就开始沿街叫卖,高声喊着:“面筋呦!”他口里喊的是“面筋”,但主顾呼唤他时却须喊“卖熏鱼儿的”,待到了面前,打开货色一看,垒垒然挑子上摆放的却又都是“猪头肉”。有脸子、只皮、口条、脑子、肝、肠、苦肠、心尖、蹄筋等等。梁实秋最欣赏的,是这种小贩“刀口上手艺非凡”。有了顾客时,只见他“从夹板缝里抽出一把菲薄的刀,横着削切,把猪头肉切得其薄如纸,塞在那火烧里食之,熏味扑鼻”!梁实秋给予的评价是:“这种卤味好像不能登大雅之堂,但是在煨煮熏制中有特殊的风味,离开北京便尝不到。”    能与之媲美的,是傍晚出现的街头的卖“羊头肉”的。卖羊头肉将刀板器皿同样刷洗得一尘不染,切羊脸子时片出的那一片薄肉同样是一手绝活。而后从一只牛角里洒出一撮特制的胡盐,沾洒于肉片之上,包顾客满意。梁实秋对此也有评论:“有浓厚的羊味,可又没有浓厚到膻的地步。”    还有零食小贩的叫卖,亦是北京的一绝。许多零食小贩的叫卖功底已颇有些专业水准,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只消照原样搬上舞台,便具有极高的欣赏价值。梁实秋早注意及此,通过细心观察,他发现北京零食小贩的叫。卖似乎与京剧的流行还大有关系,并且能区分出不同小贩的不同声口、不同韵调、不同节奏,“抑扬顿挫,变化颇多”。但大体而言,其主要类型不外以下三项:“有的豪放如唱大花脸,有的沉闷如黑头,又有的清脆如生旦”。P4-6

编辑推荐

王学斌编著的这本《别样风流(民国奇才怪杰悲喜录)》生动描述了梁实秋、徐志摩、刘半农、林纾、刘文典、刘师培、柳亚子等诸多民国名人的奇闻轶事。     梁实秋的美食生活,徐志摩的爱情之路,刘文典的狂傲,刘师培的失足……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别样风流民国奇才怪杰悲喜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很好,老公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