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皇帝传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中国人事  作者:晏振宇 编  页数:342  

内容概要

  中国的皇帝,不管是雄才大略的“英主”,也不管是一辈子嘴边流着洽喇子的白痴;不管是草菅人命的暴君,也不管是弱如绵羊的傀儡,当他们一坐上“龙椅”,他们就是“封建地主阶级的头子”,是“万乘之尊”,“家天下”的封建格局就决定了他们具有生杀予夺的至高无上的权力!“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封建集权制度,使“天子”们的一举一动,对历史的进程发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因此了解了这些“口含天宪”的“朕”们的活动,对了解中国封建历史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这就是晏振宇主编《中国皇帝传》的初衷。  《中国皇帝传》从秦始皇起,至溥仪止,涵括中国的全部皇帝的传记。其材料基本来自正史,也兼采别史、稗史的记载;每个皇帝独立成传,每篇既带有浓厚的传记色彩,也不乏神奇的趣闻、生动的细节。而每传(主要是大传)前的一段议论性文字,即是编撰者力求用现代人的眼光审视历史,以新的价值观念评判历史人物之所为,相信对读者是有所裨益的。

书籍目录

秦、汉、三国秦(前221年-前206年)秦始皇 赢政秦二世 赢胡亥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高祖 刘邦惠帝 刘盈文帝 刘恒景帝 刘启武帝 刘彻昭帝 刘弗陵宣帝 刘询元帝 刘爽成帝 刘骜哀帝 刘欣平帝 刘衍孺子 刘婴新(公元9年-公元23年)新帝 王莽更始帝 刘玄建世帝 刘盆子东汉(公元25年-公元220年)光武帝 刘秀明帝 刘庄章帝 刘炬和帝 刘肇殇帝 刘隆安帝 刘祜顺帝 刘保冲帝 刘炳质帝 刘缵桓帝 刘志灵帝 刘宏少帝 刘辩献帝 刘协三国·魏(公元220年-公元265年)文帝 曹丕明帝 曹{驭齐王 曹芳高贵乡公 曹髦元帝 曹奂三国·蜀汉(公元221年-公元263年)昭烈帝 刘备后主 刘禅三国·吴(公元222年-公元280年)大帝 孙权会稽王 孙亮景帝 孙休乌程侯 孙自矿晋、南朝、北朝、十六国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7年)武帝 司马炎惠帝 司马衷怀帝 司马炽愍帝 司马邺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元帝 司马睿明帝 司马绍成帝 司马衍康帝 司马岳穆帝 司马聃哀帝 司马丕海西公 司马奕简文帝 司马昱孝武帝 司马曜安帝 司马德宗恭帝 司马德文南朝·宋(公元420年-公元479年)武帝 刘裕少帝 刘义符文帝 刘义隆孝武帝 刘骏前废帝 刘子业明帝 刘或后废帝 刘昱顺帝 刘准南朝·南齐(公元479年-公元502年)高帝 萧道成武帝 萧赜郁林王 萧昭业海陵王 萧昭文明帝 萧鸾东昏侯 萧宝卷和帝 萧宝融南朝·梁(公元502年-公元557年)武帝 萧衍简文帝 萧纲元帝 萧绎敬帝 萧方智南朝·陈(公元557年-公元589年)武帝 陈霸先文帝 陈蓓废帝 陈伯宗宣帝 陈顼后主 陈叔宝北朝·北魏(公元386年-公元534年)道武帝 拓跋畦明元帝 拓跋嗣太武帝 拓跋焘南安王 拓跋余文成帝 拓跋溶献文帝 拓跋弘孝文帝 元宏宣武帝 元恪孝明帝 元诩孝庄帝 元子攸长广王 元晔节闵帝 元恭安定王 元朗孝武帝 元惰北朝·东魏(公元534年-公元550年)孝静帝 元善见北朝·北齐(公元550年-公元577年)文宣帝 高洋废帝 高殷孝昭帝 高演武成帝 高湛后主 高纬幼主 高恒北朝·西魏(公元535年-公元556年)文帝 元宝炬废帝 元钦恭帝 元廓北朝·北周(公元557年-公元581年)孝闵帝 宇文觉明帝 宇文毓武帝 宇文邕宣帝 宇文赞静帝 宇文阐十六国(略)隋、唐、五代、十国隋(公元581年-公元618年)文帝 杨坚炀帝 杨广恭帝 杨侑唐(公元618年-公元907年)唐高祖 李渊太宗 李世民高宗 李治中宗 李显睿宗 李旦武后 武则天玄宗 李隆基肃宗 李亨代宗 李豫德宗 李适顺宗 李诵宪宗 李纯穆宗 李恒敬宗 李湛文宗 李昂武宗 李炎宣宗 李忱懿宗 李濯僖宗 李儇昭宗 李晔哀帝 李祝五代·后梁(公元907年-公元923年)太祖 朱晃末帝 朱填五代·后唐(公元923年-公元936年)庄宗 李存勖明宗 李宜闵帝 李从厚末帝 李从珂五代·后晋(公元936年-公元947年)高祖 石敬瑭出帝 石重贵五代·后汉(公元947年-公元950年)高祖 刘嵩隐帝 刘承佑五代·后周(公元951年-公元960年)太祖 郭威世祖 柴荣恭帝 柴宗训十国(略)宋、辽、金、西夏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太祖 赵匡胤太宗 赵炅真宗 赵恒仁宗 赵祯英宗 赵曙神宗 赵顼哲宗 赵煦徽宗 赵估钦宗 赵桓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高宗 赵构孝宗 赵奋光宗 赵悖宁宗 赵扩理宗 赵昀度宗 赵椹恭帝 赵燕端宗 赵星末帝 赵呙辽(耶律氏)(公元907年-公元1125年)太祖 耶律阿保机太宗 耶律德光世宗 耶律阮穆宗 耶律琛景宗 耶律贤圣宗 耶律隆绪兴宗 耶律宗真道宗 耶律洪基天祚帝 耶律延禧金(完颜氏)(公元1115年-公元1134年)太祖 完颜曼太宗 完颜晟熙宗 完颜宜海陵王 完颜亮世宗 完颜雍章宗 完颜琛卫绍王 完颜永济宣宗 完颜殉哀宗 完颜守绪西夏(略)元、明、清元(孛儿只斤氏)(公元1206年-公元1368年)太祖 孛儿只斤·铁木真太宗 孛儿只斤·窝阔台定宗 孛儿只斤·贵由宪宗 孛儿只斤·蒙哥世祖 孛儿只斤·忽必烈成宗 孛儿只斤·铁穆耳武宗 孛儿只斤·海山仁宗 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英宗 孛儿只斤·硕德八刺泰定帝 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天顺帝 孛儿只斤·阿速吉八文宗 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明宗 孛儿只斤·和世琼宁宗 孛儿只斤·懿磷质班顺帝 孛儿只斤·妥懂帖睦尔明(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太祖 朱元璋惠帝 朱允蚊成祖 朱棣仁宗 朱高炽、宣宗 朱瞻基英宗 朱祁镇代宗 朱祁钰宪宗 朱见深孝宗 朱裙樘武宗 朱厚照世宗 朱厚熄穆宗 朱载重神宗 朱翊钧光宗 朱常洛熹宗 朱由校思宗 朱由检清(爱新觉罗氏)(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太祖 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太宗 爱新觉罗·皇太极世祖 爱新觉罗·福临圣祖 爱新觉罗·玄烨世宗 爱新觉罗·胤稹高宗 爱新觉罗·弘历仁宗 爱新觉罗·颐琰宣宗 爱新觉罗·曼宁文宗 爱新觉罗·奕宁穆宗 爱新觉罗·载淳德宗 爱新觉罗·载滞宣统 爱新觉罗·溥仪

章节摘录

版权页:秦始皇焚书坑儒统一天下后,赢政知道,仅靠武力统一的天下并不一定长久。于是,他以秦国制度为蓝本,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实行全面改革。自然,确定赢政的地位和权力成为首要任务。他认为“王”含义狭小,必须更新方可彰显自己的无量功德和人君的至上权威,于是责成群臣议举尊号。群臣和博士认为,秦王平定天下,功业空前,远超五帝,鉴于古有三皇而泰皇最贵的传说,建议尊号更为“泰皇”,命为“制”,令为“诏”,自称为“朕”。秦王赢政觉得自己功兼三皇五帝,决定从“三皇”“五帝”中各取一字,号为“皇帝”,并批准“制”“诏”“朕”作为皇帝专用术语,不许他人染指。不可一世的秦始皇还说:“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千万世,传之无穷。”但秦始皇的理想未能变成现实,秦王朝二世而亡。之后,秦始皇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分为36郡,并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套有利于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的行政机构。这套制度对国家统一、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都起到了重大作用。此后的历代封建王朝都以此为蓝本,加以发展和完善,使中国的封建君主专制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为完善的封建制度,但正是这样的制度阻碍了中国的发展,在19世纪以后,中国的科技文化水平远远落后于后来居上的欧洲,国门也因此而被西方的坚船利炮打开,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这套制度保证了中国在此后两千年的历史中统一的因素占主导地位,即使在长期分裂中,人心也趋向统一。秦始皇为了维护秦朝的统治,又先后进行了迁富豪、毁兵器、毁城防、筑驰道、订秦律、车同轨、书同文等有利于国家统一的措施,巩固了帝国的统一。秦始皇的统治是异常残酷的。他的身世对他后来的统治影响很大。秦始皇从出生,就作为人质生活在异国他乡,童年时代又在逃避赵国的追捕中度过。回到秦国成为太子,他的境遇大有改观,一下子从惶惶不可终日的“质子”(人质)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其间的世态炎凉、人情世故也只有他自己才能深刻体会。待到熬上秦王之位时,权力又被母亲赵太后和吕不韦所把持,而自己的亲生母亲又与假宦官嫪毐勾搭成奸,还给自己生下了两个同母异父的弟弟,贵为君王的秦始皇当然不可能忍受这样的耻辱。对于秦始皇而言,他只有采取残酷的镇压政策,才可能以威服众。此后,秦始皇又重用战国末期“法家”的代表人物李斯,其治国思想受到了李斯的影响。而统一天下后,面对六国贵族势力的反扑和民心不一的局面,秦始皇也只有采取残酷的统治措施,才可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做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皇帝的秦始皇,面对自己前无古人的伟大功绩,自以为大地皆在他脚下,只要守好国门,从此便可高枕无忧。于是,征发七十万人建造骊山陵寝,以备后事,又征发三十万人修筑长城,以御匈奴。而经过战乱的百姓急需休养生息,秦始皇如此大兴土木,惹得民怨沸腾,一个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民间流传,结果长城没哭倒,秦王朝的大厦却被哭塌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后代——士人,对秦始皇大加挞伐。士人的指责,引起了秦始皇的不满。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站了出来,他在一次庆祝宴会上重新提出,分封制度不能废除,他认为不按照古代的规矩办事是行不通的。李斯提出了反对意见,说:“现在天下已经安定,法令统一。但是有一批读书人不学现代,却去学古代,对国家大事乱发议论,在百姓中制造混乱。如果不加禁止,会影响朝廷的威信。”李斯又给秦始皇上了一封奏书,建议“命令史官将《秦记》以外的史书统统烧毁。除博士官掌管收藏以外,天下所有的《诗》《书》和诸子百家书籍,一律送到郡中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人杀头,以古非今的灭族。官吏知情不报同罪。下令30日不烧即判刑。保存医药、卜筮和农书不毁。如果有人想学法令,拜官吏为师”。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奏书,全国各地便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焚书”活动。焚书并未能封住士人的口。大量焚书,引起不少读书人和方士的不满,他们继续大造舆论,谩骂、攻击秦始皇,秦始皇大怒,派御史进行调查。结果犯禁者460余人,秦始皇把他们全部坑埋在骊山深谷。因为其中多为儒生,所以史称“坑儒”。秦始皇的长子扶苏进谏说:“天下初定,远方的黔首还没有安下心来,诸位先生都诵法孔子,陛下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望陛下三思。”秦始皇怒扶苏多嘴,把他轰出咸阳,让他到北边的上郡(今陕西榆林东南)去执行监军任务。秦始皇的暴政,引起老百姓的不满。楚地流行着“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歌谣,诅咒秦王朝灭亡。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东郡(今河南濮阳一带)落下一块陨石,有人在石上刻了一行字:“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知道后,派遣御史追查刻字人,由于无人承认,便把陨石附近的居民全部杀死,然后销毁陨石。秦始皇一方面自认为功盖三皇五帝,另一方面又认为自己必须得以长生不老,方可将秦王朝的统治延续下去。所以在他的一生中,为了寻求能长生不老的仙药,总是接连不断地出巡。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开始了他的最后一次巡游。他从咸阳出发,首先来到南方的云梦(今洪湖、洞庭湖一带),在九嶷山祭祀了虞舜。然后顺江东下,由丹阳(今安徽当涂东)登陆,来到钱塘(今浙江杭州),绕道向西120里渡江登上会稽山,在山上祭祀了大禹。然后下山,经吴中(今江苏吴县)北上。秦始皇一行从江乘(今江苏镇江)渡江,一直沿着海边向北,又来到琅邪。他总想能在海边有所收获,遇见仙人或得到仙药,所以一直靠着海岸走,然而仍一无所获。最后求仙无望,便决定返回咸阳。连日的旅途劳累,加上途中遭到张良等人的伏击,秦始皇心情沮丧,到平原津(今山东平原附近)就病倒了。于是秦始皇和随从一路疾驰,准备赶回咸阳,不料到了沙丘(今河北广宗县西),就病逝了。时为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七月。秦始皇在位37年,称王25年,称帝12年,终年50岁。安葬于骊山。

编辑推荐

《中国皇帝传》是由中国人事出版社出版的。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国皇帝传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