刮痧疗法

出版时间:2011-3  出版社:杨继军、 佘延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03出版)  作者:杨继军,佘延芬 编  页数:225  

内容概要

  杨继军,佘延芬的这本《刮痧疗法》分上篇刮痧理论、中篇刮痧技术、下篇刮痧应用、附篇4个板块,涵盖了刮痧疗法的起源和发展,刮痧疗法的现实意义和应用现状,痧的现象及其临床指导意义,经络腧穴的基本概念,经络系统的组成,腧穴的主治特点及规律,常用腧穴,刮痧疗法的原理与作用,刮痧器具及介质,刮痧方法,刮痧操作步骤,刮痧注意事项,刮痧禁忌证与晕刮处理,刮痧的治疗原则,刮痧的治疗作用及内、妇、儿、皮外、皮肤五官、肥胖、戒断综合征、疲劳综合征等常见疾病的治疗等内?;附篇收载清·郭佑陶《痧胀玉衡》的节选内容,力求展现古今刮痧的全貌。

书籍目录

上篇 刮痧理论第一章 刮痧的历史发展及其理论基础第一节 刮痧疗法的起源和发展第二节 刮痧疗法的理论基础第三节 刮痧疗法的现实意义和应用现状第四节 痧的现象及其临床指导意义第二章 经络腧穴学说第一节 经络的基本概念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第三节 经络系统的作用及临床运用第四节 腧穴的概念、发展及分类第五节 腧穴的主治特点及规律第六节 特定穴的意义及应用第七节 腧穴的定位方法第八节 十二经脉循行及常用腧穴第九节 督脉、任脉循行及常用腧穴第十节 常用经外奇?中篇刮痧技术第三章 刮痧的器具与介质第一节 刮痧器具第二节 刮痧介质第四章 刮痧的方法第一节 持板方法第二节 刮拭方法第三节 补泻手法第四节 刮拭要领第五节 刮拭后的正常反应第五章 刮痧的操作步骤第六章 刮痧的注意事项第七章 刮痧的禁忌证与晕刮处理下篇 刮痧应用第八章 治疗总论第一节 刮痧治疗原则第二节 刮痧的治疗作用第三节 刮痧处方第九章 治疗各论第一节 内科疾病感冒高热中暑咳嗽哮喘心悸不寐附健忘附多寐胃痛附嘈杂附吐酸痞满呕吐呃逆腹?泄泻便秘胁痛头痛眩晕面瘫癃闭阳瘘遗精郁证自汗、盗汗面痛震颤第二节 妇儿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闭经带下病脏躁遗尿小儿惊风小儿食积小儿腹泻小儿厌食小儿多动症第三节 皮外科疾病斑秃乳癖痹证颈痹肩痹痿证扭伤腰痛第四节 五官科疾病耳鸣、耳聋咽喉肿痛失音鼻渊牙痛近视目赤肿痛第五节 美容痤疮黄褐斑雀斑酒糟鼻肤色暗哑面部皱纹第六节 其他单纯性肥胖症戒断综合征疲劳综合征附篇参考资料清·郭佑陶《痧胀玉衡》(节选)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在古人认识的基础上,许多中医学者对于“痧”的解释作了进一步探讨,赋予了新的内涵。痧是指循经走穴刮拭后,在皮肤上出现多形的,红色、紫色、暗青色或青黑色的斑点、斑块。刮痧时,体内致病因素由经脉、络脉溢出脉外,积聚皮下,出现状如沙粒,或散在,或密集,或成片,或融合的“痧”,亦称“痧毒”。痧是渗出于脉外含有大量毒素的离经之血,出痧的过程是排除体内毒素的过程。西医学认为,在许多疾病的病程中,由于细菌病毒的侵害,产生毒素、毒性的物质,或当人体组织器官功能减退,发生疾病时,代谢产物不能及时排除体外,在体内出现不同程度的潴留,成为危害机体健康的内毒素,这些毒素使毛细血管通透性异常,以致黏膜、肌肤之下呈现充血或充血点,与中医认识不谋而合。三、临床指导意义刮拭皮肤出痧是刮痧疗法的特点,也是刮痧疗效立竿见影的原因。临床观察中发现健康人刮拭后不出现痧;一些自我感觉良好而有潜伏病变的人刮拭后会出痧;患病者一般会因患者病变部位、病情轻重、病程长短不同,刮出的痧的部位、颜色、形态亦不同;同一种病证出痧的部位、颜色、形态又有一定的规律性,这种规律性多与经脉的循行分布、全息穴区与同名器官及脏腑经络的病理状态有直接的关系。(一)体内毒素与痧的关系机体的代谢废物通常通过呼吸、汗液、大小便等形式排出体外。当代谢废物不能通过正常渠道排除,在体内积聚称为毒素,则会污染体内环境,并成为致病因素使经络气血瘀滞,导致脏腑功能障碍。体内毒素既是病变的结果,又是疾病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原因,通过刮拭出痧的方式可以有效排除体内毒素,调理脏腑,通畅经络,促进气血运行,提高抗病能力,加强新陈代谢。

编辑推荐

《刮痧疗法》:新世纪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创新教材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刮痧疗法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还不错,是教材,实用性不强
  •   书质量很好,送货也快,很满意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