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瘀相关论

出版时间:2011-8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董汉良  页数:220  字数:233000  

内容概要

1963年,我在浙江医科大学中医学院求学时,学习《中医诊断学》中有关“痰”、“瘀”的论述,对“痰瘀”起了兴趣,后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对瘀血致病十分关注。1965年邵宝仁老师(中医教育家张山雷的女婿)介绍了《中医杂志》第二期刊载的化瘀止痛散,用于临床,疗效确凿。后在课余撰写了《痰瘀论》。1968年参加工作,在基层的诊疗实践中,碰到诸多外伤病人,传统的治疗方法是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无论内服、外用,总不出此窠臼。用祛瘀活血之后虽病愈大半,但往往留下外伤后遗症,即俗称“陈伤”,在气候变化时就会发病,出现酸痛等症状。后改用化瘀止痛散(乳香、没药、骨碎补、桃仁、杏仁、韭菜子、白芥子、细辛、
白芍、制川乌)方治疗,解决了这些问题:,由.此引发了对痰瘀相关问题的深入探求。

书籍目录

第一章 概论
一、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形成和发展
二、痰瘀同源的客观性和必然性
三、痰瘀同源、同病、同治的相关性
(一)痰瘀的依存互根关系
(二)痰瘀的相互转化关系
(三)痰瘀的共同消长关系
第二章 痰瘀同病的辨证论治
一、《内经》血枯证中痰瘀同病的辨证论治
二、《金匮要略》中痰瘀同病的辨证论治
(一)津熬为痰,干血内结
(二)脓血夹杂,治痰化瘀
(三)胸阳痹阻,痰滞血瘀
(四)汁沫与血,相搏成积
(五)活血通络,痰水自消
(六)祛瘀化湿,治疸之要
(七)痢下赤白,当治痰瘀
(八)经带同病,痰瘀同治
(九)湿阻血滞,理痰化瘀
三、痰瘀同病的临床辨证特点
(一)异常分泌物
(二)疼痛难愈
  ……
第三章 痰瘀同治方举隅
第四章 痰瘀同治药举隅
第五章 临床各科痰瘀同治的治举隅
第六章 现代中医学家运用痰瘀同治的经验

章节摘录

  7.新绛旋覆花汤(清代《温病条辨》吴鞠通方)新绛、桃仁、归须、丹皮、旋覆花、制半夏、陈皮。  功效:理气化痰,养血活血,宣通胁肋,和络止痛。  主治:胁痛,瘕瘕,肝痈吐血。症见:胸胁痞满,甚则胁肋胀痛或刺痛,嗳气频频,欲按压胸部得以舒畅,舌紫瘀,苔薄白,脉弦细。临床上笔者用于劳累过度的胁肋痛,以及慢性迁延性肝炎的肝区不适或隐痛,除原方外,常加枸杞子、麦冬、白芍、橘络、炙甘草,若脾虚湿滞,食少便溏,口多痰涎者,加苍白术、茯苓、山药。  方解:俞根初《通俗伤寒论》中广为应用的绛覆汤即新绛、旋覆花为伍,本方由仲景旋覆花汤衍化而来。方中新绛活血和络,目前I临床上一般用降香,又称降真香,有行气活血,行瘀定痛之功。《本草逢源》中说:“降真香色赤,入血分而下降,故内服能行血破滞,外涂可止血定痛。”配合桃仁、丹皮、归须活血化瘀,养血和络;旋覆花消痰下气,行水软坚。在《本草正》中记载:“旋覆花,开结气,降痰涎,通水道,消肿满,凡气壅湿热者宜之。但其性在走散,故凡见大肠不实及气虚阳衰之人皆所忌用。”由此可见,本品为祛痰实,行气滞,降冲逆之药,配合制半夏、陈皮化痰燥湿,健脾理气。故此二味合用之即为痰瘀同治之剂,所以俞氏所订绛覆汤实为祛痰化瘀之方。  8.目生浮翳方(明目经验方)五灵脂、海螵蛸等份研细为散,猪肝蘸食。  功效:活血化瘀,燥湿化痰,软坚散结。  主治:肝血不足,目生翳障的外障眼病。症见:目生翳障,视物不清,两目干涩,凡初起者频服之,有防治目生翳障的作用。本方标本兼治,治本之品为猪肝,能“以肝补肝,养肝明目”,所以不能视为可有可无之食物。五灵脂活血化瘀,利水化痰,本为祛痰化瘀之品,配以海螵蛸软坚化积,燥湿祛痰,则目中翳障能潜移默化。若配以外治眼药,则效果更好。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痰瘀相关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1条)

 
 

  •   痰瘀相关论,值得一读的好书!!!!!!!!!!!!!!!!!!!!!!
  •   研究痰瘀论的必读理论书籍!!!
  •   很好的书,希望更多的人来读,当当的送货现在快多了,继续努力
  •   朋友说他读了3遍不过瘾.....看来很.....NIU
  •   业余爱好,学习、珍藏,留给想学医的儿子
  •   仔细看看会有收获的。
  •   好书.....................................
  •   我很喜欢,真是相见恨晚,五折很值
  •   当代很具参考价值
  •   在当当买许多许多书了,一直不想评论,但是董汉良老写的这本书,确实有自己的真知与实践经验,特别是他自己用后的体会,有新见,不似有些书只是收集与罗列,没有自己的真知与酌见。
  •   在理论方面是一个创新,给人一种新的理解。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