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学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王文全 编  页数:281  字数:41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资源学》以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以培养适应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人才为目标,在吸收相关教材和专著精华的基础上,融汇近年来中药资源及其相关学科领域新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成果,构建了中药资源学的框架,分模块编写了基本理论和生产技术内容。全书分为10章和附篇及附录,其内容主要涵盖了资源与中药资源的基础知识,中药资源的构成、自然分布和调查方法,中药资源的化学成分、开发利用和质量评价,中药资源保护、管理与可持续发展,代表性药用生物资源分种各论,以及中药资源学教学实习指导和国内外重点保护的具有药用价值的野生动植物名录。本书借鉴了中药学、资源学、农学和现代生物技术等相关学科知识,完善了中药资源学的理论知识体系,强化了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应用技术,介绍了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重在学生系统性知识的学习和操作技能的培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资源概述
一、资源及其分类
二、自然资源的概念和类型
三、自然资源的基本属性
四、自然资源的价值与价格
五、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节 中药资源的属性和作用
一、中药与中药资源
二、中药资源的属性
三、中药资源的地位和作用
第三节 中药资源学及其学科任务
一、中药资源学
二、中药资源学科的形成和发展
三、中药资源学的主要内容和任务
四、中药资源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二章 中药资源的构成
第一节 中药资源的物质构成及分类
一、中药资源的自然物质构成
二、中药资源的社会属性类别
三、按生产特点和来源划分的类别
四、本草典籍中药物的分类系统
第二节 中药资源的基原植物构成
一、低等植物中的药用植物类群
二、苔藓和蕨类植物中的药用植物类群
三、药用裸子植物类群
四、药用被子植物类群
第三节 中药资源的基原动物与矿物构成
一、动物类中药资源
二、矿物类中药资源
第三章 我国的中药资源
第一节 中药资源形成的自然环境
一、我国的地形地貌特征
二、我国的气候和土壤
三、我国的动植物资源和植被
第二节 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与中药区划
一、我国中药资源的自然分布
二、中药区划的基本方法和分区系统
三、中药区划分区的资源特征
第三节我国的道地药材资源
一、道地药材的概念及特征
二、道地药材的形成和发展
三、道地药材资源的分布
第四章 中药资源调查
第一节 中药资源野外调查方法
一、中药资源调查的分类
二、野外调查工作技术方法
三、野外调查工作基本内容
四、药用植物资源野外调查
五、药用动物资源野外调查
第二节 中药资源调查的资料分析和报告撰写
一、调查资料的标准化与归类处理
二、调查资料的统计分析与保存
三、撰写调查报告
第三节 “3S技术”在中药资源调查中的应用
一、“3s技术”的概念
二、地理信息系统原理及应用简介
三、遥感技术原理及应用简介
四、全球定位系统原理及应用简介
五、“3S”技术集成及应用简介
第五章 中药资源的化学成分
第一节 中药资源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
一、生物代谢与药用活性成分的生物合成
二、乙酸途径形成脂肪酸和芳香类化合物
三、莽草酸途径形成的芳香族氨基酸和苯丙素类
四、甲羟戊酸途径和脱氧木酮糖磷酸酯途径形成的萜类和甾体
五、生物碱
六、肽和蛋白质及其他氨基酸类衍生物
七、糖
第二节 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布特征
一、糖类和苷类
二、苯丙素类
三、酚类及醌类和黄酮类
四、萜类和挥发油
五、甾体化合物
六、生物碱和鞣质
第三节 药用动物的化学成分及其分布特征
一、胆酸和脂肪酸类
二、黏多糖类
三、蛋白质及肽类和非肽含氮类化合物
四、酶类和甾体激素
五、其他化合物
第四节矿质元素与药用矿物
一、矿质元素对人体的作用
二、矿质元素在生物体内的分布
三、药用矿物的组成
第六章 中药资源评价
第一节 中药资源质量的基本特征
一、中药资源质量的概念
二、药用生物资源质量的特征
三、药用矿物资源的品质特征
第二节 药用生物资源质量的形成及其影响因素
一、生物生长发育与药用部分或器官的形成
二、生物的代谢活动与药材质量的形成
三、影响药用生物资源质量的因素分析
第三节 中药资源评价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一、中药资源评价工作的分类及方法
二、中药资源的数量和品质评价
三、中药资源的经济性和生态价值评价
第七章 中药资源开发利用
第一节 中药新资源的探寻开发
一、利用信息资源寻找新资源
二、利用植物的亲缘关系开发新资源
三、利用活性成分化学结构的相似性寻找新资源
第二节 中药新资源的现代开发技术
一、中药新资源——替代品开发使用的古今观
二、利用现代生物技术开发药用植物新资源
三、药用动物资源替代品的开发
第三节 中药资源的综合利用
一、中药资源为原料的非中药产品开发
二、非传统入药部位的综合开发利用
三、中药药渣资源的开发利用
第八章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第一节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
一、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概念
二、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体系及其构成要素
三、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第二节 中药资源保护
一、珍稀濒危药用生物及其评价
二、药用生物资源保护的技术途径
三、中药资源保护策略
第三节 药用生物资源的抚育更新
一、药用生物资源的再生性
二、药用生物资源的更新与恢复
三、影响种群更新和恢复的主要因素及技术措施
第四节 中药材规范化生产
一、中药材规范化生产法规及实施情况
二、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主要内容和关键技术
三、中药材生产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
第九章 中药资源管理
第一节 中药资源的市场和信息资源
一、中药材交易市场资源
二、中药文献资料信息资源
三、中药资源的信息收集及数据库资源
四、中药资源调查及其数据库
第二节 中药资源相关的知识产权
一、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作用
二、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范围
三、中药知识产权保护的形式
第三节 中药资源管理的基本內容
一、中药资源的管理
二、中药资源产品及信息管理
三、中药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政策与法规
第十章 中药资源分种各论举要
第一节 药用地下器官的植物资源
一、人参
二、大黄
三、丹参
四、甘草
五、板蓝根
六、当归
七、巴戟天
八、葛根
九、地黄
十、麦冬
十一、郁金
十二、知母
十三、黄连
十四、重楼
十五、半夏
十六、天麻
十七、川贝母
第二节 药用地上器官的植物资源
一、金银花
二、西红花
三、山茱萸
四、枸杞子
五、薏苡仁
六、枇杷叶
七、石韦
八、石斛
九、肉苁蓉
十、青蒿
十一、广藿香
十二、厚朴
十三、沉香
十四、阿魏
第三节 药用动物和真菌资源
一、茯苓
二、冬虫夏草
三、鹿茸
四、牛黄
附篇:中药资源学教学实习指导
一、区域环境条件调查
二、药用植物的种类分布调查
三、药用植物资源蕴藏量调查
四、调查资料处理和报告撰写
附录一 国家重点保护野生药材物种名录
附录二 我国进出口监管的部分药用濒危野生动植物名录
附录三 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公约)附录
附录四 中药资源及其生产和商贸活动图片
主要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   1.道地药材品种的发展 道地药材初期形成时,是以产地论优劣,因受当时政治、地理、文化、交通、科学技术、临床应用及植物分类水平等诸多因素的限制,并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它真实的性质。因而,在历代本草等医药书籍中,对某些道地药材的记载常出现名称较为混乱甚至误传的现象。经过反复的临床验证和本草传播,人们逐渐发现原本草记载的不足和错误,并加以更正、更新。有些道地药材最初仅有一大品种名称,而后伴随时代的变迁,道地药材的品种也会不断分化或更新。如药材贝母,在明代以前仅言贝母而无川、浙之分,仅有少量产地和临床疗效的不全面记载,《本经逢原》即有“贝母川产味甘,最佳;西产味薄,次之;象山者微苦,又次之”之说。至《滇南本草》苦马菜条附案中首次出现川贝母名。当人们逐渐认识到川、浙所产贝母在功效上的明显区别后,贝母即被分化为川、浙两大类。《本草正》首先将川贝母与浙贝母分条论述,《本草纲目拾遗》也将浙贝母单列一条。目前,贝母品种又进一步分化,《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主产于四川等地的川贝母、主产于浙江的浙贝母、主产于新疆的伊贝母、主产于东北的平贝母进一步分条记述,这是由于功效不同所致品种分化。药材菊花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神农本草经集注》记有两种,《本草衍义》记有20余种,《本草纲目》记有百种,反映了对菊花较全面的认识。时至近代,因产地不同和加工方法有别,菊花出现了主产于安徽亳州的亳菊、主产于安徽歙县的贡菊、主产于安徽滁州的滁菊、主产于浙江桐乡的杭菊等各具特色的道地药材。 近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道地药材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在品种来源上有了更为科学的鉴别和评判,这对新资源的发现提供了良好条件。紫草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历代本草所记载的原植物均为紫草科植物紫草Lithospermum erythrorhizon Sieb.et Zucc.。经多年的研究和临床验证,现今紫草商品分为硬紫草和软紫草,前者为历代本草记载之物种,后者为同科植物新疆紫草Arnebia euchroma(Royle)Johnst.。而软紫草是20世纪以后才在新疆地区发现并大量利用的中药材,其根条肥大,松软易碎,气味特殊,色素含量为硬紫草的3.5倍,其抑菌种类和强度也大于硬紫草,因而现代人认为软紫草品质更佳。 2.道地药材产区的变迁 道地药材与其主要产区密切相关。由于自然地理条件和人类生产活动等多种因素的变化,有些道地药材的产区也会发生变迁。目前人参的道地产区在东北吉林等地,而乾隆皇帝曾在为人参所写颂诗的自注中说:“昔陶弘景称人参上党者佳,今惟辽阳、吉林、宁古塔诸山中所产者神效,上党之参直同凡卉矣。”可以认为,人参的主要产区在清代由早期的上党、辽东并立,而变迁为东北了,直至今日。地黄原出陕西咸阳,《名医别录》载“地黄生咸阳川泽黄土地者为佳”。而后来河南怀庆(今河南温县沁阳等县)栽培的地黄发展为道地产品,称怀地黄。《本草纲目》载:“今人唯以怀庆地黄为上,亦各处随时兴废不同尔。”

编辑推荐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中药资源学》以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为核心,以培养适应中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人才为目标,在吸收相关教材和专著精华的基础上,融汇近年来中药资源及其相关学科领域新的理论、技术、方法和成果,构建了中药资源学的框架,分模块编写了基本理论和生产技术内容。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药资源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条)

 
 

  •   为什么平邮最后还得交一块钱?
  •   中药资源学,非常好。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