岐黄传人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作者:王琦  页数:47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岐黄传人:我的中医之路(王琦医书十八种)》为王琦教授自述近50年中医之路的经历与心得,从“拜名师、读经典、做临床、重思维、从科研、事教育、尚文化、赴海外、依长友、融亲情”十个角度,检索了50年中医治学之路的南来因果,兼及人生文化情怀,娓娓道来,亲切平实,却给人以深思启迪。《岐黄传人:我的中医之路(王琦医书十八种)》还收录了王琦教授写于2006年的《万里云天万里路,一重山水一重天——我所走过的中医治学之路》(从学术的角度总结了作者几十年读书治学、立言创新的方法与成果),《王琦著作及发表文章索引》、《王琦科普文章索引》、《王琦新闻稿索引》、《王琦及其科研成果的媒体报道索引》等具有史料价值的文章,大量珍贵的历史老照片、名家题词作序书信交往的手稿以及社会各界的题赠字画,使得全书具有丰富的文学性、史料性、艺术性,为50年精华之作。

作者简介

王琦,男,1943年2月生,江苏高邮人。我国著名的中医学家,近50年坚持在中医临床、科研、教学第一线,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医疗方面是主任医师,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被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遴选为全国名老中医。有良好的医德医风,对待普通群众和国家政要及外国元首均认真负责。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为其建立王琦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北京市中医管理局为其建立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以传承其学术思想和学术经验,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王琦名医传承工作站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站。科研方面是研究员,任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重点学科中医基础理论学科带头人,主持国家级科研课题9项(包括“973”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省部级科研课题6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部级一等奖7项,二等奖5项,发明专利6项(以上均为第一完成人)。主编专著63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90篇,被引用5000余次。其中,外文25篇,SCI收录15篇。教学方面是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临床人才指导教师。先后培养博士后、博士、硕士、学术经验继承人80余名。《王琦医书十八种》是王琦教授近50年来临床、科研、教育等方面丰硕成果的总结,还包涵了诗词、歌赋、散文、杂谈等,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从不同侧面反映王琦教授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醇厚的人文情怀,展现了一代名医学术探索的心路历程。

书籍目录

登临篇:八千里路云和月 第一章博涉医源之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一、读书三阶段——奠基、提高、拓展 二、读书三方法——精读、泛读、研读 三、读书三境界——领悟、升华、演绎 第二章立言开新之路——创三辨理论,立四门学科 一、中医体质学 二、中医男科学 三、中医藏象学 四、中医腹诊学 第三章全科专长之路——求全备而有专攻,致广大而尽精微 一、全科之路 二、专长之路 第四章学科纵横之路——林断山更续,洲尽江复开 一、中医基础理论研究 二、辨证论治研究 三、中医教育研究 四、关于中医现代化建设 第五章万里行进之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第六章未来探索之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后记 学旅篇:一重山水一重天 第一章拜名师以入门墙—— 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则不见百官之富,宗庙之美 附:永远甘甜的清泉——纪念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成立30周年 第二章读经典以奠根基——博极医源,精勤不倦 第三章做临床以得真谛——但有仁术能济世,不是声名亦声名 第四章重思维以创新学—— 将升岱岳,非径奚为?欲诣扶桑,无舟莫适 第五章从科研以获升华——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第六章事教育以育桃李——学无师无以得高明,术无承无以得传薪 附1:2012年新春联欢会学生贺涛及历届学生寄语选摘 附2:教学档案 第七章尚文化以映杏林——贤达文苑春夏秋冬事,足迹医坛东西南北中 第八章赴海外以传岐黄——四海登临知天下,放眼寰宇路八千 附:赴海外讲学及出席会议一览表 第九童依长友以益人生——尊师重道广交游,人心扶持得云梯 第十章融亲情而滋血脉——一门皆医四博士,四代书香三春晖 附1:润物细无声——父亲和我的科研道路 附2:我和我的爸爸 附3:二子书信 附4:我刚六十 附5:电话的故事 附6:元宝 春光篇:惠风和畅春光暖 第一章春风和煦,化育之德 各界领导题词 第二章古之学者必有师 一、院士题词 二、国医名师题词 第三章嘤其呜矣,求其友声 文化名人题赠书画 第四章三尺之台,吾辈传薪 一、中医药管理机构贺信 二、高等医药院校贺信 第五章君子之德,成人之美 学会、杂志社题词、贺信 第六章同师为朋,同志为友 同辈、同学题词 红叶篇:天高云淡层林染 第一章王琦接受媒体专访精选 一、欲望和激情的诞生 二、医中翘楚岐黄传人 三、岐黄之术春暖杏林 四、岐黄之路不寻常 第二章王琦学术著作及发表文章索引 一、中医经典及医史文献研究 二、中医思维理沦研究 三、中医理沦与学术发展研究 四、临床诊疗及方药应用研究 五、中医体质学研究 六、中医男科学研究 七、中医藏象学研究 八、中医腹诊研究 九、养生与治未病研究 十、中医科研与教育研究 十一、医林散墨 第三章王琦科普文章索引 第四章王琦新闻稿索引 第五章王琦及其科研成果的媒体报道索引 未来篇:岁月无边放歌吟 远望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比如治阳痿向来从肾论治,认为是肾虚所致,但我发现多数患者正值壮年并没有肾虚症状,反见肝气郁结,肝失疏泄是主要病机,所以我提出“阳痿从肝论治”,不用补法用通法,收到了很好的疗效。比如治疗肥胖,一般减肥都用减法,节食禁食甚至用泻药,但我认为脾失健运、津液运化不利,是其主要病机,而提出减肥“不用减法用加法”,只要增强脾的健运功能才能纠正异常。一个美国夏威夷女士用了我的药说体重下降不快,但效果很稳定,不反弹,现在体型已经明显改善,精力也很充沛。 以前治疗肥胖主要靠健脾化痰利湿,运用二术(制苍术、白术)三黄(姜黄、熟大黄、蒲黄)、茯苓、泽泻、三子(莱菔子、苏子、白芥子)、海藻、昆布等品。而在看到陈士铎《辨证录》中治肥人用肉桂的记载,我就改进了治疗方法,加入肉桂等益肾温阳之品,标本兼治,临床疗效大增。开拓思路又是“另辟蹊径”。治过敏一般方法是切断过敏原,但我认为万千世界难断其流,提出不治“过敏原而治过敏体”,以纠正调节过敏体质为主方,对过敏疾病起到了很好的预防治疗作用。临床上常见到这样一类病人,找你看过敏性哮喘,但问诊后发现他又患有过敏性鼻炎,早晨起来或闻到特殊气味、遇热遇冷时会打喷嚏,流清水鼻涕,再往深处问时,又发现他身上经常会起荨麻疹,大片大片的红色风团周身可见,瘙痒难耐,只能靠西医的抗过敏药才能控制,可今天吃了药,风团消下去了,第二天又出来了。要按分科较细的西医方法,这个病人就得分别挂上呼吸科、耳鼻喉科、皮肤科的号,吃上六七种药。通过体质学的研究及临床经验的总结,我将这些过敏性疾病归咎于患者的体质:过敏体质。通过方药调理患者的体质可有效解决这一系类的过敏疾病。做临床就是这样,要会跳出来思考问题。 在现实世界中有很多散漫的东西,千差万别,零零散散,科学家的独到之处就是能用一种眼光把它罩住,通过聚类、凝练、提升,就成了自己的认识。做学问是这样,科学的发现也是这样。作家、艺术家也是这样。 比如一个编剧写《月亮湾的笑声》,只写一群农民吃饭打牌下棋赶牛,没有故事没有矛盾冲突,没有提炼出事物的本质,就不叫剧本。摄影家采风,看到荷花拍一堆,没有荷花的神韵,那就不叫创作。要么拍出暴风雨下的荷花情态,要么拍出荷叶上大珠小珠落玉盘的生动状态,才有一种美的感悟。朱自清写月光下的荷花,写出荷塘与月色的交流,如果只有景没有情就没有美,情是“我”赋予他的,是“我”的感悟,是人类智慧的创造。做学问也是一样,要有个体的感悟、思想的灵性、思维的突破,才能达到新的境界,有别样的发展,才是活的学问。

编辑推荐

《岐黄传人:我的中医之路》是王琦教授近50年来临床、科研、教育等方面丰硕成果的总结,还包涵了诗词、歌赋、散文、杂谈等,涉及面广,内容丰富,从不同侧面反映王琦教授深厚的理论功底,丰富的临床经验和醇厚的人文情怀,展现了一代名医学术探索的心路历程。《岐黄传人:我的中医之路》为王琦教授自述近50年中医之路的经历与心得。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岐黄传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太坑了,一百多里面就写点炫耀自己的东西。我都么有兴趣再看他的书了。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