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车暂借问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钟晓阳  页数:237  字数:150000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书以中国东北为背景,从四十年代写到六十年代,从东北写到香港,以“妾住长城外”、“停车暂借问”、“却遗枕函泪”三部曲叙述了赵宁静一生的浪漫爱情传奇。一九八二年,《停车暂借问》先后在台港两地出版,引起轰动,名盛文坛。近三十年来,再版无数次,深受读者喜爱,已成为一代经典。
  《停车暂借问》大事记
  1979年开始构思酝酿故事,找寻东北的相关资料。在所念中学附近的中山图书馆觅得钱公来所著《东北史话》,如获至宝。
  1980年十七岁,随母亲回沈阳探亲,亲见东北山河。年底用十几天完成“赵宁静的传奇”第一部《妾住长城外》,写完病了一场。
  1981年十八岁,台北《三三集刊》《自由日报》,香港《大拇指半月刊》同时刊载《妾住长城外》。同年,完成第二部《停车暂借问》,8月开始在《联合报》副刊连载,轰动一时。9月赴美求学,完成第三部《却遗枕函泪》。
  1982年 十九岁,《却遗枕函泪》在《联合报》副刊连载。三部曲结集为《停车暂借问》,由台湾三三书坊出版。
  1984年 二十一岁,由香港奔马出版社出版。
  1986年 香港版版权转移至天地图书公司。
  1988年 由中国舞蹈家舒巧改编为舞剧,由香港舞蹈团演出。
  1992年 台湾版版权转移至远流出版公司。
  2002年 由刘德凯改编为电影,周迅、张信哲主演,在香港及中国大陆公演时更名为《烟雨红颜》。
  2007年应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再版提议,对内文做了全面修订,添写《车痕遗事》一文。
  2008年《停车暂借问》修订版在香港出版。7月,沉寂十年后首次公开露面,在香港书展上发表演讲。10月,由台北时报文化公司再推出25周年纪念版。
  2011年《停车暂借问》诞生近三十年后,由新星出版社首次正式出版简体字版。

作者简介

  钟晓阳,1962年12月在广州出生。1963年随父母移居香港。十三四岁即开始写作,1978年以小说《病》获香港第五届青年文学奖初级组推荐奖,1979年以散文《祝福》获第六届青年文学奖初级组优异奖,1980年以小说《荔枝熟》获第七届青年文学奖小说初级组第二名,1981年以散文《明月何皎皎》获第八届青年文学奖第一名,另一篇散文《贩夫风景》获第二届香港中文文学奖第一名。
1980年,随母亲回沈阳老家探亲,亲见东北大地风物人情,年底完成“赵宁静的传奇”第一部《妾住长城外》,1981年完成第二部《停车暂借问》、第三部《却遗枕函泪》;1982年,三部曲结集为《停车暂借问》,先后在台、港两地出版,引起轰动,名盛文坛。近三十年来,深受读者喜爱,已成一代经典。
另著有短篇小说集《流年》《爱妻》《哀歌》《燃烧之后》,散文集《春在绿芜中》,长篇小说《遗恨传奇》,诗集《槁木死灰集》。
此外,为王家卫、潘源良、林岭东等导演的作品编剧,兼做翻译,填词作品《最爱》入围第二十三届金马奖最佳原创电影歌曲。

书籍目录

致中国大陆读者
第一部 妾住长城外
第二部 停车暂借问
第三部 却遗枕函泪
后记 车痕遗事

章节摘录

  “奴是那二八满洲姑娘,三月里春日雪正融,迎春花儿花开时……亲爱的郎君你等着吧!……”  奉天城里有一条福康街,福康街上有一座四合大院。这宅院门前是两棵大槐树,槐叶密密轻轻庇荫着两扇狮头铜环红漆大门。门内两旁是耳房。从大门起,一条碎石子径穿过天井迤逦到正厅。天井花木扶疏,隐隐一带回廊透出兴趣无限,东西两侧分别是左右厢房。  而歌声是从左厢房里袅袅传出,十分闺阁秀气,委委弱弱的一丝儿,像绣花针曳着绒线在园中刺绣,却又随时要断。  房门“呀”一声开了,赵宁静一手卷玩着发辫梢,一手拨开珠帘跨出来,恰见乳母江妈在打扫偏厅,手里一把鸡毛掸子孜孜拂着桌椅,虽不见得有什么尘,可还是让人觉得尘埃纷飞。  “江妈早!”宁静笑嘻嘻地招呼道。  江妈亦道了早,说:“我给你端稀饭去。”  “江妈别,我到外面吃去。”  对过的房里传来几声浊重的咳嗽,和“喀啦”吐一口痰,能想像到那口痰哒一下落在痰盂里的重量。  宁静凑前问:“妈昨晚怎样了?”  江妈道:“今早过来喘得什么似的,敲门不应,咱也不敢进去。”  宁静明知是怕传染,不好揭破,又问:“永庆嫂呢?”  “昨晚服侍太太一晚上,现在床上歪着呢!”  宁静欲要进房,看天色尚早,母亲一夜不曾熟睡,此刻进去恐不相宜,便闷闷地出了庭院。这时春阳烂漫,照在一草一木上寸寸皆是光阴,又时时有去意,要在花叶上滑下来的样子。园中的茉莉、牵牛、芍药、牡丹、夹竹桃、石榴、凤仙……要开的已经开了,要谢的还没有到谢的时候,放眼望去腾红酣绿,不似斗丽,倒是争宠。她走到碎石子径上,细细碎碎尽是裂帛声。院后洋井叽啦叽啦响,有点破落户的凄凄切切,胡弦嘎嘎。一回头原来是吴奎在引水浇花。  她跨过门槛,一脚踩在整片槐花上,才知两树槐花早已开得满天淡黄如雾起,而那香气是看得见、闻不到的。拐出口,一牖牖都是里黄外黑的窗帘,把春天的脸拉得老长,那是为怕夜里暴露目标而设的。到了小河沿前的一列小吃摊,她买了一个热腾腾的煎饼果子,漫漫走着吃。刚进小河沿,听得有人“小静、小静”地唤,却是张尔珍急步趋近,远远地便问:“上哪喀儿?”  “蹓跶蹓跶。”宁静说。  ……

媒体关注与评论

  钟晓阳是“今之古人”,能用现代小说的形式包装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情思,其中尤其擅长描绘流离的哀伤。相较于决定台湾文学史发展的张爱玲的精警叙事观点,钟晓阳的叙事手法明白突显感伤的情愫。  ——文学评论家 王德威  晓阳的才情之高和出手之大气魄,真叫人惊心和佩服。对于晓阳的才华,我只能说是如星粲空,如月炫宵,如日丽天,是说真的!  ——著名作家 朱天心  我是十年前读到这本书,后来还将读书的感受放到了唱片里。初读很像张爱玲,又比张爱玲多了份温暖,少了些尖刻,可以让人一直沉浸、回味。  ——著名演员 黄磊 

编辑推荐

  钟晓阳十八岁成名作  三十年华语文学经典;  有人说她是张爱玲的真正传人,有人说这是《红楼梦》的现代版本;  周迅、张信哲主演电影《烟雨红颜》原著小说;  王家卫、张艾嘉、黄磊、林青霞、马家辉、张大春、司马中原、朱西宁、朱天文、朱天心、王德威、詹宏志、陈雨航……两岸三地最重要的作家、导演、演员、评论家联袂推荐!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停车暂借问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0条)

 
 

  •    本书以中国东北为背景,从四十年代写到六十年代,从东北写到香港,以“妾住长城外”、“停车暂借问”、“却遗枕函泪”三部曲叙述了赵宁静一生的浪漫爱情传奇。一九八二年,《停车暂借问》先后在台港两地出版,引起轰动,名盛文坛。近三十年来,再版无数次,深受读者喜爱,已成为一代经典。
      钟晓阳是“今之古人”,能用现代小说的形式包装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情思,其中尤其擅长描绘流离的哀伤。相较于决定台湾文学史发展的张爱玲的精警叙事观点,钟晓阳的叙事手法明白突显感伤的情愫。 ——文学评论家 王德威
  •   这本书以中国东北为背景,从四十年代写到六十年代,从东北写到香港,以“妾住长城外”、“停车暂借问”、“却遗枕函泪”三部曲叙述了赵宁静一生的浪漫爱情传奇。用现代小说的形式包装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情思,其中尤其擅长描绘流离的哀伤,用叙事手法突显感伤的情愫,文字优美,十分好读。
  •   寻常的爱情故事并不难写,但把故事置于抗战时的白山黑水中,一个女子的生活自然有了时代意义。
    钟晓阳的文笔让人惊艳,虽是个令人怅惘的故事,字里行间却有着铿锵大气的点缀,想必是东北的寒气捂热了一支妙笔,写出的话都丝丝地冒着白气。看书时最大的感受是馋,那时的东北怎会有如许多好吃的,绿豆丸子、凉粉、粘红果、稻香村的自来白,居然还有煎饼果子,真是眼花缭乱,让故事满满地有了生活气。
    看书的时候常想起《红楼梦》,赵宁静是有些黛玉的脾气,脑海中总浮现出黛玉午睡醒转叹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小性又有些爱猜疑造成了她与爽然的误会,就如同宝黛的遗憾。作者最后的题外讲述让人回到现实,国仇家恨下的东北,战后辗转变迁的生活,至今遥望的故乡,又想起最近看的《巨流河》,一样的故土难离、情深难舍。那些朗朗上口的歌谣带着哀怨离愁,裹挟着大时代中的小人物滚滚向前,再回首已是他乡异客,于是一曲乡愁付与《停车暂借问》,谱就赵宁静的传奇。
  •   停车暂借问(张爱玲的真正传人,写下现代版的《红楼梦》!著名导演王家卫特别推荐的纯爱小说!)
  •   大学时,教当代文学的老师曾经在课堂上向我们隆重推荐过钟晓阳,推荐《停车暂借问》。
    得知新经典出这本书时,心里别提多高兴了。充满期待地下单,书到手上时,让人喜出望外,装帧精美极了。
    迫不及待地拆封,靠在南窗下的沙发一角,一头扎进赵宁静的世界里。读罢掩卷,满室的暖阳已变换成薄薄暮色,正如此刻的心情。
    钟晓阳的文字之美,令人羡慕到嫉妒,故事的分量,又让人难以相信,这居然出自一个18岁女孩之手。
    一本着实的好书,极致的美文。
  •   多年前看过一部电影,叫做《烟雨红颜》。情节其实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那时的周迅,有双水灵灵的大眼睛,和两把黑油油的麻花辫。还有那部电影总是氤氲着江南的水雾。
    买《停车暂借问》的时候,才恍然惊觉,原来它们是同一个故事啊。
    更惊讶的是,这个故事竟是出自18岁的少女钟晓阳之笔。
    “我曾以为,有你的地方就是天堂;后来我终于明白,自己的心跳,才是故乡。”
    为作者的才情叹服,也许正因为少女情怀总是诗,这本书,字里行间,才蕴藏着让人如此怦然心动的情丝缕缕。
  •   很喜欢钟晓阳,一开始喜欢她是因为她的哀歌,后来才看的停车暂借问,十八岁写这本书,实在是早慧。如果大陆能出她的哀歌就好了。
  •   小时候看过一本叫《斜阳芳径里》的小说,十几年之后才发现原来那是山寨《停车暂借问》的,剧情很无奈,电影版找张信哲做男主角,虽然表现一般,但的确很适合。
  •   看了一遍,实在喜欢钟晓阳的文风,用字字珠玑真不为过,当然推进故事的能力也很自然。

    很早以前就读过作者的“哀歌”,那种凄美的忧伤,甚至占据了青春的整个画面,觉得她的文字和故事,真的无人能及。可惜在当当只看到她这一本“停车暂借问”,没再见到其他作品再版。若有,会毫不犹豫买来珍藏。
  •   一个晚上外加早上半个多小时,看完了这本《停车暂借问》。看的过程中,喜之乐之忧之伤之。如此纠结的人生,如此无助的孤守,如此无望的坚持,都让人怅恨不已。风华岁月,一任蹉跎,半世追索,也敌不过无常大化。赵宁静,不过是一个凡女子而已,所经历亦且不过是这个荒唐岁月中的万千不幸之一,苦等一世,终又如何?怎一声长叹了得?
  •   封面设计就很古典,拿到手中,还没翻开书页,便已被浓浓的古典气息所浸染,我想这定是一本好书。翻开没几页,便有作家给大陆读者的致辞,活生生的一个作家形象呈现在了眼前。再看书中的第一段文字,便更坚定了是一本好书的想法,这两天一定要看完它。封底的小词也很美。作家很有才华,这毋庸置疑。古典的爱情故事总是让人遐想不断、感动不止。很期待这两天的《停车暂借问》阅读。
  •   停车暂借问 ,张爱玲的真正传人。
  •   《停车暂借问》像是春风,轻轻掠过心田,不着一点痕迹。回首,忧伤却瞬间绽放。静静诉说一位活泼女子忧伤美丽的人生传奇,书中没有曲折离奇的情节,没有风花雪月的场景,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恢宏的场面,淡淡的语调、爱情的辗转、故园的眷恋,一如春风淅淅、春雨纖纖,愁绪细细增添而来,深入心海,蔓延出无尽的伤感。
  •   迄今为止,能让我看着看着要停下来感叹“真好”的书,只有2本,一本是《牧羊少年奇幻之旅》,另一本就是《停车暂借问》,钟晓阳是有赤子之心的人啊。。
  •   终于拿到朝思暮想的《停车暂借问》了,封面的触感一如她的品貌——古雅隽永,又恰似读完之后的余韵。
    一生只爱一个人,何如?一世只怀一种愁,何如?
    或许,在情丝生根的一刹那,便再由不得自己了。尽管经历几十年的岁月变迁,社会的动荡,唯一不能被剥蚀被摒弃的还是那份真情。
  •   停车暂借问
  •   遇见这本书得于一场意外,却很有点儿相见恨晚的意思。知道她的评论少,忍不住就想写点什么。说钟晓阳是张爱玲的传人之类的评语,实在不敢苟同。觉得她不如张爱玲的绝望,反倒生出些温暖。文字细致,语言生动,情景流畅,没看过电影,但日本阴影下的东北大地跃然纸上。
    深以为如果没有第三个故事这本书将是完美的作品。表哥离开,而她却不得不面对要嫁给一个心机深沉的男人了此残生。可惜,和很多为了出书的作者一样,受邀又多加了一个中年的结局,香港这场与表哥的再遇觉得完全没有必要,或许有人感觉不同,我却始终觉得狗尾续貂。
    提不起任何兴趣。但瑕不掩瑜,五星推荐购买这本书,如此商品的年代,书,文字,都是精品。看得出出版社也做得很用心。如果都这样做书,也不必担心出版业已面临黄昏的境地。
  •   故事里的女子,有过两段爱恋,三个男人,都是和停车、借问相关联的,故事的调调和张爱玲真的很像,淡淡的,还有点莫名的哀伤,读完之后久久不能释怀,仿佛还萦绕再脑间....
  •   许多人说钟晓阳的文风像张爱玲,类似的大变革时代背景,同样待字闺中的美丽女子,大家族,失亲,爱情辗转几个回合,接着故事总要发展到香港~~这都是其次,字里行间的像难以言表。我爱这故事,不知为什么“妾住长城外”最令我难忘。女主角该是周迅,果然是周迅。
  •   电影《停车暂见问》也不错的。周迅很有灵气
  •   这个作者陌生,这本小说之前压根没听过。刚看的时候不太能进入状态,有点着迷时故事又已经结束。赵宁静算是爱过2个男人,处过1个。开始带着抗日战争背景的日本人出场不多,后续故事里无影无踪,但是我对他印象深刻,那是差了点缘分带初恋感觉的男子。而后那表哥是差了点运气的有缘人,最后结婚并最终离婚的腹黑男应该只能算是路人一枚,看到宁静离婚决定和心里的爱人,或者只能说曾经是爱人的表哥在一起却最终未果时,不是不感伤,女人在爱情里很弱势,却总是需要做强硬的决定,然后还要接受生活强硬的打击。故事结束还好有好看的后记,有浓浓的东北味。我觉得这宣传里说她是张爱玲的真正传人,这句真是不好评价。其实不一定非要冠一个大家的名,作为独立的个体更吸引人。看罢觉得不像张爱玲,也及不上,不过还是一名好作者,支持支持……
  •   最早看这本书,是国内的盗版。封面是李嘉欣的照片,书名《飘零梦》。以两元价格,在上海旧书店买下,可惜后来被人借走,再也没要回来。

    非常推荐这本书,同时非常讨厌“张爱玲的传人”这种说法。

    钟晓阳用极为浓烈的手法,写了一个东北女孩子的爱情故事。我很难把这个故事归类,从女性的角度而言,年轻时候的赵宁静有着那种“你来走毕全程,我站在原地不动”的矫情,可惜她面对的两个男人,都没法配合她的节奏。

    蹉跎了红颜。
  •   一生只爱一个人,一世只怀一种愁。这是年少的我们都曾仰望的梦,是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发出的最真切的声音,只是世事变幻,风云不可测,我们大多都在颠沛流离中遇见其他人,爱上其他人,他们会将我们的生命打上与前人截然不同的另一种印记,有爱,也有伤。赵宁静遇上吉田千重,她是爱他,只是在错的时间遇上,就注定了分离的结局,那个年代的爱情,不只是爱情,所有的事所有的感情都被打上了家国的烙印,因为背负了太多罪孽仇恨,就没有理由光明正大的在一起,乱世里的爱情,大多都是遗憾。赵宁静遇上林爽然,是她孤单生命里一段闹热欢快的烟花雨,过分美丽却转瞬即逝,他优秀,做事沉稳,却在她面前如此孩子气,他有未婚妻,她也会闹脾气。他们都不完美却是活生生的在爱着,因为爱,所以都可以原谅。因为误会,因为种种,这段感情最终没有善终。再见之时,她是人妻,他仍孑然一身,她仍爱他,他却说想要一如这多年来平静安定的生活,但在她频繁的往来中,他也会微笑,也会感受到这样的温暖。不是不爱吧,但因为自己有病,怕拖累了对方,怕她的半身荣华因为他变成浮云一般不实。印象最深的是他们在看电影时宁静开玩笑说女人比男人有作为时爽然的讥讽,在宁静生气转身欲走的时候他急促拉住她,低声道歉,“小静,我老了,脾气不好。”看到这里,泪涌眶而出。后来,爽然说去美国出差,两个星期,很突然,却并不多疑。她抛下曾经,与熊应声离了婚,在爽生租的房子里等他回来,却收到他的邮件,说,不回来了。是怕拖累吧,怕她在今后长久生命里因为他的疼痛而疼痛,以为自己的离开是一种成全,以为这样会好一点,却是给她留下了真正的孤独,长久生命里真正的孤独。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一定要离开呢?都自以为是的以为是为了对方好,以为是为了成全,但你又不是她,如何知道这就是成全?可能是因为我没有爱过,没有真真切切的感受过爱是如何让人疼的撕心裂肺,便不知道他们最后为什么会选择这样的结局,但不可置否,这是一个好故事,不倾国倾城,不轰轰烈烈,却是平实生活中的震撼。我以为爱,不过是陪君醉酒三万场,不诉离殇。
  •   我相信这是很多人的爱情,每一段爱情在我看来都应是一段传奇,作者用浪漫婉约的手笔给我们娓娓道来一段属于赵宁静的爱情传奇。有人说一个人要有一段初恋,一个真爱,还有一段婚姻,赵宁静都拥有了,是完满了吗?为什么我觉得那么遗憾唏嘘甚至心口痛痛的?
    期待钟晓阳的其他小说的简体出版!
  •   本来是先看的《烟雨红颜》周迅和张信哲主演的电影,很是喜欢。后来发现时钟晓阳的作品改变,买来书看了之后就更加喜欢了,尤其喜欢钟晓阳的书。
  •   文字极美
    一直想,老天爷是偏心的。他给予某些人额外多的才华,供他们潇洒地挥霍。
    钟晓阳成名极早,是三十年华语文坛的传奇人物。两岸口耳相传,终于出了简体版。
    最近,越来越多港台作家的作品被引入大陆,如朱天文,朱天心等,是好事。我们可以一睹港台作家丰富多姿的文学作品,以另一种视角审视社会变迁下的人物、风物。
    文字美,书做的也美,阅读起来很享受。
  •   很神奇的三部曲,虽然第一部稍显薄弱,当时仍然不相信是18岁的人完成的,仅仅是靠一次的考察,就把东北的风土人情都描写到位了,
    中部很精彩,确有张爱玲的感觉,下部确实仓促了,好像要故意结束似的。
    与现在在言情风格完全不同,看腻现代风格的读者可以换换口味。
  •   纯爱的传奇总是发生在过去,在青春里。比预期的要好看得多。
    从没看过这样的东北故事,不带红色气息和如今流行的泥土味,其中的东北味道却在我等南方人看来如此鲜香。
    每天睡前在床头读一段,梦里都能回味到其中生活化却宁静唯美的气氛。其实不那么像张爱玲,虽然有相似之处却不觉得是模仿,流畅的文字里只尝到未染俗套的才气。总有几句文字惊鸿一瞥,翻过几页还念念不忘,忍不住翻回来再品几回。

    当年的电影好像没什么动静,现在想想角色还蛮合适演员的,喜欢周迅,想找来看看。
  •   仔细读过之后,觉得对感情的描写还是有些仓促。文字清新,但不够老道。比如赵宁静为什么就突然喜欢上林爽然了?细节还是缺乏,倒是老看见宁静自己在那里泫然欲泪。

    第三部较差,可能是写的较为仓促。

    钟晓阳好多年不写字了啊。
  •   书中女主角的命运叫人痛心,看到那样的结局,情理之外又是意料之中。
    特别打动我的是女主角赵宁静在从林爽然的母亲那里得知林爽然坚持不娶定亲的那位女子,一心想要和她在一起之后,在战乱的情况下,她答应熊应生去了香港,这么做只是为了活下去,留着一条命等着和林爽然的再次相遇。但机关算尽,还是逃不了命运的安排,可叹。
  •   最早的时候是在网上读过这本书。
    那时候并不知道钟晓阳是谁,不知道这是她的成名作,不知道那年她只有17岁,也不知道别人冠予她“张爱玲传人”的衔头。我只知道安安静静地读完这本书,内心很平静,然后很惆怅,久久的惆怅。
    钟晓阳的文笔很清新,很流畅,虽然较多东北方言,但更觉朴实。
    于是,下定决心买这本书。
    虽然这本书已经读过不下百次,但仍然值得买来收藏。
  •   这本书让我回到那些荒烟蔓草的年代。
    这本书,是写给有情人的,这本书,却也是写给绝望的有情人的。
    一生只爱一个人,是一种无可比拟的幸福,也是一种彻骨的悲哀。
    赵宁静拥有这种幸福,更幸福的是,她爱的人也爱她,可她的爱,却飘落在朝代的风雨里。最后只能欲哭无泪。
    他们的开头,是一个俗套的开头:世家的交情,耳鬓厮磨中相爱。
    就像一个不曾出过家门的水晶般的女孩,娇嗔地爱上邻家的小哥哥。这种爱,任谁也阻止不了,任谁也难以忘掉。
    可是,他们却分开了。不得不分开,这就是小说。然而现实比小说更小说,在那个年代,这样的感情何其多。可是赵宁静,她偏偏死也不肯忘了,到天涯海角,也不肯忘了,人到中年,抛弃夫子,也不肯忘了。
    这是赵宁静的悲哀,是天下所有真爱的悲哀。
    真的爱,不如不得到罢,得不到,它才是最美的。
    真爱一个人,不如离开他罢,离开了,才是最可怀念的。
    相爱做什么?不如不相爱罢。不爱了,才不会失去爱呀。

    这是我看到的最像张爱玲的小说家。
  •   相思的种子一旦种下,便如蓬草蔓生,不可遏止。忘不了千重那双幽磷磷的黑眼睛,那样不依不饶地凝注她、缠住她。默默,而又坚定。教她如何不落入彀中。宁静与千重的一段情,是娇花照水、明月深灯的八月节颂,是桂枝初绽、细风徐颤的三家子歌。虽笼罩着家国之恨的阴霾,虽常常只能隔窗遥望墙头少年,依然是炽热、柔肠,令人心旌摇曳的如同虹影。
    妾住长城外。长城没能阻断的情意,时间又怎么能让它褪去呢?此后经年,宁静想来再不敢支窗外望了吧。只是不自觉地,留下红笺诗几行。发断一身人憔悴,无端辜负好时光…
  •   第一部是宁静的初恋,更多的描述是对她性情上的铺垫,让读者跟这个女孩熟悉起来,这是所有小说首要要做的事。第二部是感情最为浓烈的。宁静与爽然的互动是天下恋人之间都相似的缠绵,因为背景放在大东北,连带着这份感情也多了些干爽和冷冽。第三部,昔日恋人重逢像极了《半生缘》,委身给自己都看不起的人,爱过的人再遇见感情都不复当初。是不是人到中年就是如此,对一切只感疲惫之态,这样急转直下只能叫人唏嘘不已。我还是爱阳春白雪的结局,爱可以淡去但情还在。
  •   一直很好奇,这么一本书,看上去安安静静,不像时下那些所谓的畅销书一般喧嚣,居然有王家卫、王德威、詹宏志、张大春、天心天文、马家辉、黄磊、张艾嘉……这些人联手推荐。速速买来看,果然非常有质感,从书衣到文字。
    难得的好书。
  •   这本书在豆瓣上收藏了好久,总算等到它现身了。
    那个年代的纯爱故事,是真正的干净、不染烟火的。台湾作家笔下的尤其如此。且不说腰封上那么多的名人推荐,只一个王家卫,再对比当年捧火所谓纯爱小说的某山楂树的某艺谋,孰高孰低其实显而易见。
    它会为你带去一份真正的美好。
  •   钟晓阳算不算张爱玲的传人?我宁愿相信这是图书策划人员的噱头。最喜欢的是书里面的沈阳土话,作为沈阳人,觉得亲切的不得了,偶尔还想要矫正不太准确的土语。这本书,一气呵成地读完,心绪难平,是近年难得的好小说。
  •   纵使有电影版,但还是喜欢钟晓阳笔下美好的赵宁静,阳光的林爽然,好喜欢懵懂的青春
  •   开始还觉得张爱玲的真正传人,是出版商习惯的包装套路,拉虎皮做大旗~~看过小说之后,有些怀疑,就算张转世,其功力也未见得超越本书作者吧,更何况,张也不出这么地道的东北生活!
  •   都很好。。。。内容和质量。。。都很好。。。妾住长城外,听来就想流泪。
  •   非常安静的一本书,封面题目都很喜欢。妾住长城外。
  •   听朋友推荐买的,因为手头还有其他书没读完,本来没准备马上就读,
    结果拿起来翻了几页后,就忍不住地想一口气读完了。
    但是离读完还有一点点的时候,又忍不住上网去看电影,真的是迫不及待想看看这么精彩的一本书电影是如何演绎的。
    周迅演宁静,张信哲演爽然,邱心志演应生,可惜以电影的片段化的表现方式,实在是不如体验文字的精妙和氛围来得过瘾。于是关了电影,接着读书,在书里揪心,在书里为爽然和宁静在感情前的顿步和错失伤心流泪。
    尤其是那段,一个人想求婚,另一个要告诉对方自己订婚了。可是终究,订婚的那个人也没说出口。。。强烈推荐这本书~~
  •   读这本书时的心情,就是那句“念在嘴里倒像有几千斤重的一个橄榄”的感觉。种种滋味都在其中了。
    一生只爱一个人,一世只怀一种愁,虽然有曲折和反复,但那个人永远不会走出她的地图。
    相比据小说改编的电影《烟雨红颜》,文字比影视有更多回味。
    封面很美,我记得自己看到过这幅画的作者介绍,想了又想,但仍是记不起了。
  •   第一次看到有写东北沈阳生活的一部书,很美,让人向往沈阳的生活。
    书的装帧很精致,很美,字体大小也合适,排版很养眼,值得购买。
  •   一本适合秋天的书。
    一个适合秋天的故事。
    秋天到了,人便伤感起来。
    第一读到这个故事,已是十年之前。繁体。
    当时世道纷乱,谁人知晓一个女子在为一个镜中之人悲叹?
    空悲切。

    读过许多遍了,总是想她和他们的事情。那些印迹。那些巧合。那些突如其来的变故。
    总是想起她来。
    她是隔窗之人,亦雾里看花。
    是唏嘘哭泣,还是嗟呀伤悲,都只是一个影子。
    想着,一天,像张爱玲那样,毒毒地在书眉上写下一句:
    人生就是一袭华丽的旗袍,里面爬满了虱子。

    最恨人说钟晓阳像谁。
    她不像谁,与张爱玲无关,她只是她自己。
    顶多,她会像一个清朝的人,一个在湖边吊影自杀的女子。
    你知道的。
  •   明明写的是民国事,却仿佛回到了曹雪芹笔下的大观园。笔触与景象,那么地相似,文字幽然古意丛生,读来又顺畅之极,叫人不忍释卷。急急读完,便已开始想读第二遍。终于知道为什么梁文道啊朱天文啊他们都那么爱读,文字是讲究天分的。而钟晓阳,是上天眷顾的孩子。
  •   18岁的女孩能写出如此老辣的文字,很是佩服,故事也很感人,只是宣传是张爱玲的真正传人,有些不解,原以为文笔似张,其实不然,但仍不失为一本耐看的小说。
  •   的确写的好。。。以个人观点,跟张爱玲的文笔相比,我更喜欢这本小说,而且不觉得她象张爱玲,更不是什么“传人”之类的,她就是她本人,钟晓阳。。。
  •   第一次看钟晓阳的文字,虽被人誉为张爱玲的真正传人,私下感觉他笔下的感情细腻,描述文笔比张爱玲更婉约。看完此书之后,又急来当当网寻他的其它文字,可惜没能如愿。
  •   不知为何,读到最后,竟想起何兆武老先生的《上学记》。
    两者似乎本不太相干,但世事变幻、物是人非的意蕴在那一刻有了共识。
    看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东北,“满洲国”、“中华民国”先后登场,初生在那片土地上的孩童懵懂中从“满洲国”人摇身一变成了中华民国的子民,就想到何先生笔下同期或更早一些的北平,昨日口中依依呀呀刚唱罢北洋军的“三国战将勇,首推赵子龙”,待到明日,便成了“三民主义歌”。
    这段历史是陌生的,也是弥足珍贵的。
    而说到故事本身,唯美、淡雅,令人唏嘘感怀、难以割舍。
  •   人间多少闺门闭/门前落花堆砌/隔窗花影空摇曳/近来伤心事/催得纤腰细
    荒烟蔓草的年代,飘落在朝代风雨里的爱,流离的哀伤,漫天漫地的无奈。钟晓阳的文笔有点象张爱玲,但张的叙事似乎更抽离些冷眼些。这本书,让我想起张爱玲的《十八春》。
    值得一看的好书!
  •   看完了这本。开卷,看到的文字实在太令人惊喜了,人物刻画得如此鲜活,很多很多时候都不忍心看得快。。。对于长篇小说而言,这本太短太短了,只是薄薄的一本,但她带给我的愉悦却无法用言语形容。希望尽快看到到钟晓阳的其他作品。扉页上,作者娟秀小楷写下的纳兰词,以及后记的部分也十分精彩
  •   以前读过张爱玲的小说,读过总会有一些尖锐划过我的心,久久无法平静。而钟晓阳的书却给人一种温暖的感觉。
  •   有人评述张爱玲、钟晓阳的文字美却颓唐,让人深深地陷在悲哀中,愈陷愈深。但也许只有深陷此中才能领略那一般非常的愁,如诗的怨。读完掩卷,字句浮现在意识里,几日不去……
  •   这本书是钟晓阳年少之作。
    所以写法纯真稚拙,感情丰沛盈溢。
    她说,后来曾修订过书中东北话的部分,其他则保留原貌。也是这个道理。
    我爱读这样的作品,真情流露,天才盎然。像钱钟书先生的《围城》,曹禺先生的《雷雨》。
    作家的表达发自肺腑,没有匠气。读者读到的,是没有掩饰的作家本人。通过作品,我们可以对话。
    很高兴,这样的作品终于有了简体版。
    让我们终于有机会认识钟晓阳。
  •   我们的承诺

    静静的躺着

    彷徨的时候

    早雾般迷离

    知道在轮回

    在这放手吧

    想着你梦里

    看着我的眼

    轮回在天涯海角

    我希望你在身边

    可你却永远永远也不会回来

    很想要你在身边

    可你不知在后海

    不会再要想你

    我们不可能有以后

    请你不要再挽留

    你远远的看着我

    但我不知在哪头

    我想我不要走你会比较意犹

    我不想再见到你

    你不要再泪流

    我们在依恋但不是永远

    原谅你让我遇见

    我不想再回到从前



    白色的风车
    安静的转着
    真实的感觉
    梦境般遥远
    甜甜的海水
    复杂的眼泪
    看你傻笑着
    握住我的手
    梦希望没有尽头
    我们走到这就好
    因为我不想太快走完这幸福
    很可惜没有祝福
    但爱你并不孤独
    不会再让你哭
    我背你走到最后
    能不能不要回头
    你紧紧地抱住我
    说你不需要承诺
    你说我若一个人会比较自由
    我不懂你说什么
    反正不会松手
    我背你走到最后
    能不能别想太多
    会不会手牵着手
    晚一点才再到尽头
    你说不该再相见只为了瞬间
    谢谢你让我听见
    因为我在等待永远
  •   拿到书时没有想到是这样一本会让我沉浸其中的小说,因为它的时代背景,因为最近网络小说的蔓延,书中质朴真实的描述,对风土人情的描写,对主人公心态的描述,让人感受不同。这个爱情故事不仅仅有爱情,更让人深思的在于其时代背景。作者确实是一个才女,听闻作者写此书时才18岁,天才!
  •   用现代小说的形式包装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情思,叙述了一个浪漫爱情传奇
  •   在网上无意搜索到这本书,看到他的评价可以和张爱玲一起,处于对张爱玲的喜欢,也就爱屋及乌的买了。后来前几个在学校收到了,这几天才看完。可以说是我的情绪变化一直随着书在变,时而愤慨,焦急,时而忧心,纠结,时而心痛,无奈;总之这几天我都手不释卷了。要说真的,我喜欢前面两部分,后面一部分可能是作者太忙了吧,感觉结局有些仓促,我觉得还应该有些情节,可是书就草草的结尾了,有点遗憾。
    人的一生有挚爱的一个人,那是无比幸福的事情。可是为了维持这份挚爱而去伤害另一个人,这份爱就太沉重了。对于宁静我不能说她不好,也无法说她好。她从一开始对千重懵懵懂懂的情感到对爽然的那份坚定,我很开心,她能明白自己什么是需要的,什么事不需要的。宁静对应生没有感情,也不能说没有吧,她不喜欢也不排斥,为了守护爽然牺牲了应生。虽然应生合伙烧了绸缎铺,但我觉得宁静对应生还是有一份歉疚的。嫁给应生只不过是一个傀儡罢了。当生命中的那个人再一次出现时,宁静还是没有把他抓紧。等到一切万事具备,只欠东风,那人已离你远去,宁静的爱,爽然要不起。她是爱在心口难开。毕竟他们都老了。万一有什么差池......爽然不能让她过得安宁,过得舒心,宁静也会痛心的。一切的一切都在错过中错过,也就有了最后的过错。
    爱一个人,被一个人爱,一生挚爱一个人。可是 你们 爱又何必矜持
  •   好美的书……
    拆开包装,这本书的古旧的感觉扑面而来,封面手感很好,有点纹理。
    尤其是很喜欢那几个书法字,很古朴。
    特别感动于封面上得一句话:一生只爱一个人,异世只怀一种愁
    现在这个年代,想想看,感情好像都排在了后面,各种相亲节目让人发笑着心寒。
    一生只爱一个人的许诺,恐怕很难做到。
    开篇作者的话很感人,尤其是写到30年过去,母亲已进入老年,而作者已经“初老”的那一段,
    看得让人心酸又动容。
    书已经看了三分之一,文字很美,一如封面。
    语言很淡雅,娓娓道来的感觉。
    期待看到结局。
    很让人心静的书。
    仿佛有淡淡的怀旧的气味。
    夜晚的灯光下读这本书很美好。
  •   地铁上。看了报纸的书评才买的书。很清新的小说。文笔优美,三部作品的合集,比张爱玲温暖些,但又是宿命
  •   书的纸张很讨我喜欢,到货很快,包装很好,书本给包了两个袋子。古德古德~
    哎,人家钟晓阳十八岁就出了那么本厉害之作,我十八岁还在为高考奋战……汗颜,差距啊
  •   电影《烟雨红颜》几年前就看过了,所以也期待着看看原著。喜欢这一类的作品,希望可以尽快阅读此书。
  •   很喜欢王家卫的电影,看见是他推荐,就想买下来看看这本书的亮点在哪,外包装很文艺,价钱又便宜,果断买啊
  •   刚拿到这本书,就看到申江服务导报的推荐了,据说是第一本最好,第二本很鸡肋,第三本也难重新精彩,好像是为了特意给观者一个交代,而写的结局。
  •   第一次读钟晓阳的文字,字里行间的细腻婉约还总是透着淡淡的忧伤。我看着看着突然觉得很伤感,无可奈何、无能为力,被一种无可名状的感伤充斥着、包围着......为什么要有这么多的无可奈何?
  •   这本书看过很久了才来评论。 主角的名字依然记得。赵宁静。是悲惨但不失温情的故事,读了之后让人惋惜。
  •   先是在申江报上推荐此书,感觉不错,结果书到手后居然让我爱不释手,一口气读完了,虽然结局有点悲伤,不过一个18岁女孩写出这样的爱情故事,真的很让人佩服,值得一看。
  •   第一部竟然是作者十七八岁的作品,真是让人惊叹。
  •   是不是每个女孩子都会有赵宁静身上倔强欢快,懂事任性,时而犹豫不决,时而又果断不顾?
  •   阅读伊始,一幅画卷就渐渐打开,赵宁静的生活就这样闯入生活,淡淡的忧伤,不胜唏嘘
  •   正品,书很好看~~喜欢第一个章节~~一部清淡的爱情小说,淡淡的泥土味~~
  •   我喜欢张爱玲 喜欢王家卫 这本书有精心雕琢的感觉 不错
  •   钟晓阳经典作品,值得一读再读
  •   第一个故事简直可以独立成篇,第二三个故事才是文本所要表达的主干,第一部分中宁静和日本小伙子的恋爱对于整个故事的发展,有点像是多余。
  •   他的文字如清丽的行云,读来的时候画面感很强就好像一边在看电影一般,描述性文字清新脱俗、对感情的表达也令人动容,钟晓阳文字间似乎有磁性一般、国学功底深厚,继续关注他其他的作品。。
  •   读故事时不免想到故事外的人生,这不只是故事了,喜欢钟晓阳的语言风格。
  •   钟晓阳那么年轻,那么有才华,真是好看的小说啊!
  •   读过,很好,作者很有才华,很难相信这是十八岁时的作品
  •   之前有看过钟晓阳的《哀歌》甚是喜欢,她的其他文字都是在网上查找着看。
    一直期待可以买到书来阅读、来收藏,哈哈,这次真是给力。
  •   看完了。错过你,错过爱。再看看电影版怎么样。
  •   好多年前,读过钟晓阳几乎全部的作品,偶尔在当当上看到这本,惊喜交集!没有再读一遍,存着放在书架上也是一种纪念吧。
  •   每一部的名字都很有诗意,语言挺简洁,生活化的,但情感表达描写细腻。虽是爱情故事,却含了无奈,放手,亲情,老年,热烈,等待,放弃,无奈,相守,最终归于平静。是一个很干净的爱情故事。而且作者是歌曲《最爱》的词作者。
  •   如黄磊所推荐,比张爱玲多了份温暖,少了份尖刻~
  •   一直就爱钟晓阳的作品
  •   写的很好,字字考究,情感深刻,但个人看法,不该为了出版再把这个分离的结尾给续了,多添了几万字并没有让整个故事更出彩。
  •   封面控表示非常满意,何况又是这么出名出色的才女。这本书的形式配得上钟晓阳这个名字。看不看的先收了一本。
    单反穷三代,苹果毁一生,搬家恨买书——但还是忍不住。
  •   很喜欢,最爱第二部
  •   大爱的书 身为东北人太稀饭了
  •   看了两个题目,写的是相爱的两个年轻人终生不再见 和 两个相爱的年轻人错过一生
    久违的难过和惆怅
    冬天的晚上,坐在家里的地砖上看的
    外面是落过雪的夜晚
    屁股下面是舒服的地暖
    书中的那种伤感 仿佛离我很久远了 曾经 我也有过
    谁都不搭理 就这样看自己的小说
    仿佛 我也在那里
  •   很久之前从朋友那里看过台版,对故事的印象非常深刻。
    但当时没留意到这个作者竟然那么年轻就发表了这么优秀的作品,真想不到。
    简体版封面淡雅,很文艺,很适合故事的调调,或许又带着那么点忧伤的情怀。
  •   这本书改变了我对东北的印象.
  •   话说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钟晓阳啊。钟晓阳里的经典之作
  •   算得上张爱玲真正的传人,文字有张氏遗风。但是没有张氏的深刻。悲凉,有一点!
  •   果真张爱玲的味道,
    细腻的文字
    别致的韵味
    凄美的故事
    家乡的往事
    彷佛每天经过的街巷,便有宁静 爽然嬉闹的影子,
    下次回抚顺时便去访访东九条,虽已新宅林立,瞅一眼,也若宁静炭火映红的脸庞,暖~~
  •   不错的书,包装完整,钟晓阳的成名作
  •   在机场读到最后,在公共空间没控制住眼泪。书中提到的沈阳地名,我一边看一边在脑海中勾画出地图,带着一种亲切感。
  •   看了电影,再看小说,还不错
  •   故事唯美动人,感情纠葛牵绊,一部大气回肠的爱情旋律。超赞。
  •   钟晓阳的笔锋是如此清新,如暮晨的空气,又透着淡淡少女的忧愁。扑面而来的古典气息,这是很多大陆作家所欠缺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