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库1203

出版时间:2012-6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作者:张立宪 编  页数:317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本辑《读库》一共包含八篇文章。
第一篇《一辈子的战争》试图从普通个体角度揭示战争残酷的真相。战地记者李玉谦根据自己二十多年拍摄的影像记录,重新寻访老兵,继续拍摄他们的战争口述,记录他们的生存状态。
第二篇《未亡人和她的三城记》摘录作者收藏的一本日记本。一个普通人平常的流水账本,记叙了一个寻常家庭1991年前后一年多的日常起居,生活琐事,从二十年前一位普通公民对于生活和世事的种种态度中,体会她的喜怒哀乐,也体会九十年代整个社会的喜怒哀乐。
第三篇《旅美三学者》是作者李怀宇延续访问名家的脉络,对余英时、张灏、林同奇三位学者的采访交流。
第四篇《弟弟王小波》是王小波的哥哥王小平回忆弟弟当年读书、生活与文字结缘的经历。
第五篇《蒋经国上海打虎》讲述四十年代后期蒋经国到上海治理通货膨胀、进行货币改革等原委。
第六篇《越轨的笔致》是作者蔡小容继《白蛇严歌苓》、《魔旦》之后又一解读严歌苓的作品,探讨严歌苓小说中女主角们的性格。
第七篇《巴黎画派中的黄皮肤》介绍了巴黎画派中的日本画家藤田嗣治的生涯与艺术。
最后一篇《德国的世纪诉讼》通过对德国2010年一场涉嫌强奸案始末的记述,为人们反思行使“第四权力”的媒体对刑事诉讼报道的最低界限何在提供一个例子。

书籍目录

01-57 一辈子的战争 刘青松
58-86 未亡人和她的三城记 云从龙
87-124 旅美三学者 李怀宇
125-164 弟弟王小波 王小平
165-182 蒋经国上海打虎 李辉
183-198 越轨的笔致 蔡小容
199-287 巴黎画派中的黄皮肤 刘柠
288-317 德国的世纪诉讼 周翠

章节摘录

  七连荣誉室,灯光眩目。面对墙上十六位烈士的照片,李玉谦双 手合十,举过头顶,身体前倾,仆倒在地,行五体投地大礼,三遍。燃一炷香,青烟袅袅。李玉谦含泪与烈士们对望,喃喃道:“我 能感觉到,他们就在这里。”陪同的军官请李玉谦题词。李玉谦挥毫写下:死一人,卫一国。千秋社稷,亡者几多,共祭之。我们一行乘车去食堂。一路都是士兵们训练的呐喊声。操场上立 着大字标语:枕戈待旦,准备打仗。食堂包间,一桌冷菜和空瓶。酒酣耳热。李玉谦举杯:“今天是 2012年3月30日,清明快到了,我有两个祈愿:一是祈愿世界和平,二 是祈愿人类免除灾难。”李玉谦想起了二十七年前的那场酒。1985年11月25日晚,云南老 山主峰脚下的磨刀石,战斗前七连各班的出征酒。二十七年来,在很 长一段时间里,对于那场酒,那群人,那次战斗,那场战争,李玉谦 有意回避。他从不看战争片、战争小说,从不跟七连的人联系。他希 望忘了那一切。1985年,李玉谦二十三岁,是中央电视台驻济南军区记者站的记 者。十六岁高中毕业那年,他虚报两岁,在家乡山东莒县报名参军。入伍不久,他考上军校,学新闻。毕业后分配到济南军区政治部宣传 部,开始自学电视摄像。他爱读书,爱钻研,不爱说话。这个文学青 年,对自己的定位是“一个孤苦者”。“我背负着苦的重载在人生的 道路上跋涉。我的每一个脚印都将蓄满泪水。”他在战地日记里写 道:“我的内心很复杂,我被一种无以名状的感情折磨着,我在积蓄 自身的力,我在呼唤缪斯的临降,我要歌颂威武的英雄。”这一年,中越边境防御作战已经进入第七个年头。1985年3月12日,山东淄博周村火车站,参加轮战的济南军区某 部七连官兵,准备登上一辆开往前线的闷罐列车。这个连队名头很 响——1947年国内战争期间的河北正定攻城战,七连首先登上城头,立集体一等功,荣获“登城先锋连”称号;1949年开国大典,七连是 从天安门广场走过的第一个步兵方队;历年的军事训练,七连都在全 军名列前茅,被树为全军标兵连队。火车站人山人海,老乡们敲锣打鼓来送行。十八岁的回族小伙 子马军入伍才一个多月,轮战命令下来,本应进行三个月的新兵训练 提前结束。在他看来,这是脱离苦海,不用每天再为训练受罪了。和 绝大多数战友一样,马军没告诉父母自己要去打仗。他是家里唯一的 男孩。后来,到了前线,部队给每个战士家里发了一封信,父母才知 道。他当时不知道,妈妈开始夜夜失眠,身体垮了,落下病根。副连长张长岭的妈妈也是夜夜失眠,一年间,头发全白了。原本 不信神的妈妈,每月初一、十五都要到马路上烧纸拜神求保佑。后来 张长岭从前线平安回家,妈妈把这个习惯一直保持了下来。置身送行的人群中,大家唱起了《再见吧,妈妈》:“军号已吹 响,钢枪已擦亮,行装已背好,部队要出发。你不要悄悄地流泪,你 不要把儿牵挂。当我从战场上凯旋归来,再来看望亲爱的妈妈……”二十一岁的孙卓诗唱不下去,和来送行的当过兵的大哥抱头痛 哭。一位战士跪在送行的父母面前,哽咽着说:“爹、娘,也许孩儿 再也不能孝敬你们,无法报答养育之恩,望你们多加保重。请放心,我是不会给家人丢脸的。”说完,连磕三个响头,起身登上列车,不 再回头。连指导员展奎华的爱人挺着大肚子,紧紧握着丈夫的手,两眼 红肿,一言不发。“回去吧,让我们的爱情经受战火考验。”展奎华 轻声说。汽笛鸣响,妻子从挎包里取出一双绣花鞋垫,放到展奎华手 上:“愿它能保佑你平安凯旋。你带着它就像我在你身边一样。”人 群中,一个战士喊道:“嫂子放心,我们会把指导员完好地交还给你 的。”闷罐列车缓缓开动。二十岁的老兵陶世德心慢慢沉下来。他羡慕 那些出征前能和亲人见上一面的战友。他当兵四年了,出征前,本想 回家探亲,但连队规定不允许。他思绪翻滚:“为什么要告别昵?我 要活着回来,我要立功回来。”闷罐车厢里黑咕隆咚,每节车厢吊一盏马灯。地板铺着干草,作 为床铺。在这局促空间里,战士们每天还要训练俯卧撑、仰卧起坐。休息的时候,人人沉默。车声隆隆。车迂回向南,走得很慢。走了十来天,到达云南广通车站。广通 中学的女学生们来送水慰问。一个女孩子来到担任警戒任务的陶世德 面前,请他在笔记本上签名留念。陶世德激动得有点不知所措。他觉 得,签名是大人物和名人的事,“我只知道中国女排拿了世界冠军,上春节晚会时在一个排球上签名。我有资格给人签名吗?”他想了 想,写道:“战士的爱是蓝色的,他来自于天一样的气质和海一样的 品格。”P1-3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读库1203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0条)

 
 

  •   读库1203
  •   不错的书,多读书,读好书,关键是便宜
  •   大概会有反驳说
  •   一直在读的书,印刷精致,内容别致。
  •   就同上喽
  •   每期必买的一种杂志书
  •   读库一直买
  •      开篇《一辈子的战争》,战争对我而言是遥远的,更准确的说不过是历史书的纸张的页数而已。即使知道战争的残酷和恐怖的,并没有切身经历过的人我想大概也只是一名词而已。
       在阅读的时候,眼泪常不经意的流出来。这眼泪的一部分代表着愤怒,更多的是为他们的感动。对我们而言他们是历史书上的英雄,而对他们而言只是历史他们推到刚好的时候。借用书上的一段话,这世上并没有英雄,只有普通人。对参战的队员来说,他们是为了他们的战友,为了他们身前和和身边的人。
       本为国家付出生命代价后,国家却没有付出相应待遇,这着实让人感到愤怒,文中揭露了许多不为人知的事情,我阅读的时候想如果他们知道国家会如此对待他们,他们还愿意拼命吗。只可惜历史没有机会翻阅。
       我们需要真实的历史,我们应该知道他们的存在,他们的命运。及对他们的尊重而不单单是给他们一个评称。
       《未亡人和她的三城记》 通过日记的形式还原个人在历史的状态。
       《旅美三学者》 对他们做学问的态度感到佩服,追随一生,潜心研究不问功名利禄。反观自己,恨不得一口吃成大胖子。生病之后慢慢想通了一些事情,如果你把事业当做一生来做又何必急于一两年的时间,何不把急躁的时光用在每天的积累上,总有一天时光会为你加冕的。停住,看看周围,看看落日和周围的落日。
       《巴黎画派中的黄皮肤》 把嗣治一生刻录在书中,读来也蛮有趣。你的一生又如何来抒写呢。消极的面对疾病,积极的面对。痛并快乐。
  •     之所以借阅是因为其中有一篇是关于王小波的。对于王小波我依然怀有热情的,愿意花时间去了解与他相关的事。读完这篇很荣幸地想,对世事的认识,我和王小平的感悟完全一致。
      写严歌苓的那篇也通读了一遍,写的浅,所以文章也短,读得快。完全没看过她的文字。带着一颗8卦的心去读,知道她经历有些传奇,原来如此。
  •     今天把这本书读完了,有一种酣畅淋漓的感觉。书中的几个故事,各自冋异,又有自己的故事脉络,每一个故事都是一段人生的经验与情感。
         《一辈子的战争》一度读到我哽咽,战场,一个令无数男儿热血的字眼,但我们从没有想过它的残酷。文中关于越战的故事的人们,年龄上算是我的父辈,他们作为战士为了保卫国家献出了他们的热血甚至生命,他们为国家,而国家又为他们做了什么?想但到了《集结号》里谷子地战后的生活,活生生地痛苦,经历了战争,他们的未来生活改变了,心理上也创伤了。人权与主权,到底哪个重?所谓战争,如果不是保卫国家正义的战争,那政治家的利益为什么可以凌驾于普通人生命权之上?我接受收入的差距,接受出身的不同,可是不接受被践踏我的底线。作者叙述了这场战争,把真相告诉了世界,同时把战后的故事也讲给别人听,把生活赤裸裸地展现。“而到现在为止,中国军队都没有给士兵配备过正规的身份识别标志。”,中国甚至日本都讲求为国献身,不讲个人。但是作为个体,作为一个人,我有要求生存和生活的权利,我为什么只为了所谓的国家而放弃我生存的权利,而这种奉献也许并不是最优解。生活,也许就是这么残酷地展现,但我们还要乐观地活下去。不为当官的领导,不为打仗的将军,向战斗的展示致敬,无论你是中国的战士还是越南的展示,无论你是侵略中国的日本战士,还是伊拉克保卫国土的年轻人,你们都值得尊重,不从政治上来看,单纯从人的角度出发,经历战争,你们受苦了。
         《未亡人和她的三城记》这篇文章我并没有读出很大的感觉和深意,也没读出来日常生活小事带来给我的巨大震撼。
         《旅美三学者》三位人文历史学的大师,对我个工科生来说却是读着是一种负累,我脑中没有所谓的历史与思想的高度,自然不能融入作者所描绘的欣喜的感觉。但我觉得这世界本来就应该有这些精英去发现改造世界,我作为普通人,跟着欢呼就好了,不妄求达到如此高度。认识接受平凡的自己,挺好。
         《弟弟王小波》不要怪罪本人看书少,只是听过王小波的名字,不知道他写过什么,有何文笔。但就这篇文章,单就他生活的经历来看,却也算是有趣,生活辗转坎坷,很生活。
         《蒋经国上海打虎》怎么说呢,从另一本书中我知道了公平与效率二字的矛盾,但也了解到,要求得平衡,而不能一味求公平。蒋经国打虎,从文字到行为我都不觉得有什么明智之举,国家领导的儿子留学归来,身居要职本无可厚非,但行事之不周全,实乃令我读着痛心。均富不能带来大繁荣,共富才是目标。希望我国在未来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发展中能有更好的选择来达到共富。这篇文章,没时间,就略过吧。
         《越轨的笔致》文章很短,但是让我了解了一个人的名字——严歌苓。一位优秀的女性作家,其他,感觉作者叙述稍显凌乱,当至少让我的眼界扩宽了,知道有这么一位作家在好好地写一些东西,已经入手一本严歌苓的书,读过后再做评论。
         《巴黎画派中的黄皮肤》加藤嗣治,一位日本人,本书中最长的一篇,我分三次读完,介绍了他的人生与艺术。“巴黎,现代艺术的摇篮。……艺术家与巴黎如影随形的关系,催生了西方艺术史上绝无仅有的不以风格命名,而以地名为成为的艺术流派——巴黎画派。”于法国左岸蒙巴纳斯生活开始学习艺术的加藤嗣治的人生就这么慢慢地展开了。他初到法国的艰辛追求艺术,小有所成后热闹与喧嚣,二战之前回到日本的家,为战争创作战争画的无奈与挣扎,以及后来辗转回法如天主教甚至画风渐变,到最后为自己在兰斯建了“和平圣母礼拜堂”以供长眠,一生很长很长,走着走着就走出了意义。我不懂他的画,但了解了他的一生,有坎坷有迷茫,有光辉有失落,起起落落的境遇,诠释了人生。它没有告诉我应该怎样怎样,但我却读出了许多感觉。
         《德国的世纪诉讼》介绍了卡赫曼强奸案的始末,试图通过介绍司法程序来说明司法公正的意义,以及疑罪从无原则设定的初衷。文章中被告原告检方各种证据的收集,以及第四公权力媒体在这场涉及名人案件“推动”作用。尽管不是学法律的,但是面对这场争斗,站在各自的立场上都是为了追求有利于自己的利益站出来说话,没有严格意义上的对与错,有的只是思考。很不错的案件和文章。
  •      这一期《读库》开篇是讲上世纪中越边境那场战争的。
       将偶尔想到的泄在这:
       “他爬上山顶,仰面躺下,天是那么蓝,那么近,突然勃起的阴茎能把天刺穿。和谁最适合在这里做爱?他在脑海里将从小到大的女人过了遍。”
       战争的残酷,死了无知,活着的,就在阴影中。喊着要打仗的人,把你送上战场,然后再没人管你,试试。
      
  •     一度想放弃,不再阅读读库,虽然放弃了订阅,但还是坚持从网上购买,因为尽管整体文章质量感觉不如从前,但每期都有一篇让人震撼惊艳,冲着这个惊艳,才让我一直阅读下来。
      这期能够孤篇托起全书水准的当属《一辈子的战争》,那段并不遥远的战争听起来却是那么陌生,陌生也就算了,想不到还有那么多类似“谷子地”的委屈,他们用鲜血和生命捍卫土地,你们却用金钱和权势来稀释烈士的鲜血。郁闷、愤慨是读完这篇文章后最大感受。
      除了这一篇,如果再找出一篇可读的,那就是《旅美三学者》了。同样是写人的王小波哥哥就显得有点差劲了,他连其弟百分之一的文采都不如,行文啰嗦,拖沓,有时候明摆着是在显摆自己知道的多,比如什么大跃进时候的吹牛逼诗歌,这个感觉跟小波完全没有关系,明显是跑题了。出于对王小波的喜欢本来想买此书的,今在这里得以管窥还是算了。
      感觉到两个有趣的现象:第一本书主编似乎特喜欢严歌苓,感觉不是第一次在推介她了。严歌苓写得当然好,但是这种类似读后感的东西放到书里完全没有价值。
      第二个有趣,读库最好的历史类文章都是49年以后的历史,尤其是那些以平凡人的角度写的历史。但是一涉及到49年以前的历史,不知道为什么,个人以为,写得都比较一般,甚至索然无味,比如原来一直刊登那个人写的古代历史。这一期的《蒋经国上海打老虎》虽然也是近代史,但写得十分僵硬,一会抄一段报纸,一会抄一段《蒋经国传》,这样拼凑起来的东西真不知道有什么看头。
      这一期当然也有49年以后的历史,但是和以前经历者的自述不同,这回是一个人在抄他人的日记,写得如同隔靴搔痒。而且一会抄日记,一会自己叙述,晃晃悠悠的讲述,让人完全无法进入状态。
      这种日记我也捡到过,赁房子住的时候,我发现房东媳妇当年写的日记,也差不多都是80年底初的事情。直接读来很有趣,但经别人一转述就好像吃反刍的东西。没意思。
      还有那个写日本鬼子画家的文章,本人格调不高,实在看不明白,只看了里面的黄色图片,也感觉不出啥艺术味道来,放弃不读。
  •     “战争无非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阅毕刘青松的《一辈子的战争》,不由得想到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里的论断。于是,达到目的后,曾经的战争便如政治擦手的湿巾,用过就被丢弃。二十余年之后,有的烈士的骨灰依然不能在烈士陵园下葬,“新一代最可爱的人”多在战争后遗症笼罩下艰难地生活,教科书对那场战争只字不提……原来,战争的残酷性并不仅仅表现在战场。
      身边有位忘年交,曾任随军记者,经我推荐,看过此文,说了两个读后感:一是主人公所在的部队只是轮战了一年有余,而自己当年所在的十四军坚持了整整十年;二是《读库》刊发这类文章,有胆有识。他在转业后,整理了一部书稿《铁血覆盖的丛林——忆“两山(老山、者阴山)”作战》,被多家出版社以“不合时宜”婉拒,甚至连内资准印证也无法获得,最终不得不找了个小印刷厂才解决问题。
      政治之外,如今还有经济之手挤压昔日战争的空间。2007年底,《大河报》报道,“为开发商业墓地,洛阳烈士陵园革命烈士保护区第一区正在惨遭破坏”。得知此消息,曾两次参加解放洛阳之战的部分老兵,托我的舅爷马夫可作文《一群陈(赓)谢(富治)兵团在滇老战士的震惊、愤慨与要求》,随后寄来,让我转交相关部门。当时省内媒体已被要求禁止追踪报道此事,而这份打印材料也未签名盖章,我只好将其发布于博客。后来,洛阳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和我联系,说是在网上看到此文,市委书记十分重视,并向我询问老兵们的联系方式;再后来,舅爷说,洛阳方面给他们打电话解释,此前媒体误报,其实是翻建云云……
      时代变脸,远比婴孩或川剧表演艺术家来得迅疾。【20120818】
      
  •      每次收到《读库》,都会闻闻纸张的味道,再用手划动书页,闻闻油墨的味道。虽没到书香的境界,但难得的纸气儿和墨味儿,让我享受。——现在大部分书对纸张和印刷已经不讲究啦。
       《读库》不必篇篇都读,也不必要求篇篇出彩。——也可能是自己的口味局限、知识局限。一本中有一篇想读、读的快乐就够啦。本期《我的弟弟王小波》《旅美三学者》都不错。
  •     第57页
      ”牺牲的战友,一天福都没享过。”高俊忠眼圈红了,“咱回老山去,去哭一哭,一是祭奠战友,二是祭奠我的那条腿。”
      
      是啊,面对如此现实,能怎么样呢,日子要过,柴米油盐要继续,热血也已经过去,生死兄弟也阴阳两隔。那么,就哭一场吧,总比再一次流血好吧。
      献给一个健忘的民族。
  •      选择在官网直接订阅《读库》,而不是贪每期十几块钱的便宜去当当上买,如今看来真是个正确的决定:既因支持了张立宪而欣慰,又能获得每期精美的赠品。特别是,本期的赠品非常特殊:一份“奏折”。
       “奏折”当然不是真的奏折,而是一份入会邀请函。毫不夸张地说,这是我几年来读过的文字最恰当、心迹最坦诚、思虑最周到的信函。一个认真做事、真心爱书又真有想法的张立宪跃然纸上。
       读小库,一个新兴的、小众的、贴心的读者组织,就这样诞生了,不知这一天能否成为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我第一时间报名加入,因为我被其清新的书香味吸引了,被能够接触到更多好书的前景打动了,被张立宪长期以来的认真、辛苦和执着感召了。
       有张立宪这样的人存于世间,真是爱书者的幸运。
      
  •   楼主很实在。
  •   基本全同你对1203的观点,《读库》也确实不如先前了,但只要每期还有一篇赚到,就值得支持下去。
  •   时代变脸,远比婴孩或川剧表演艺术家来得迅疾。
    原来,战争的残酷性并不仅仅表现在战场。
  •   残酷的战争 老兵是为时代牺牲的人
  •   哈哈 我也爱闻
  •   旅美三学者,的确不错。大家的思想
  •   第一篇 永远的战争也不错 残酷的战争
    写给头脑发热的人看不错
    争议问题 政治解决比打仗解决好啊
  •   第一篇太琐碎了,刚开始还能进入,后面就会走神
  •   是的 健忘的民族。。。
  •   不算新兴了,今年已是第七个念头了
  •   恩,这份奏折写的真好真妥贴。
  •   在官网订是多少钱,麻烦吗?
  •   在官网就是原价,不打折。不麻烦,网银支付就行了,你可以试一试。另外,淘宝上也有他们的官方店面。
  •   要是我没买书,可以加入那个什么读小会么?俺们穷学生,只能蹭图书馆的……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