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币的收藏故事

出版时间:2011-12  出版社:故宫出版社  作者:段忠谦  页数:143  字数:120000  
Tag标签:无  

前言

北京收藏家协会钱币专业委员会的同志们在一起玩了几年了,大家都本着相互学习、热心事业的精神,相处得非常和谐愉快。同时也琢磨着把玩古泉这点事记录下来,整理整理出本书,也好留下点资料。恰好协会领导有安排,说是应北京新浪大江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之邀,请各专委会把不同门类的收藏成果总结成文,出版收藏系列丛书,这样既可满足更多群众需求,又展示一下北京收藏家协会几年的学习、寻宝、鉴宝的收获,于是就着手筹备了。    钱币专委会成员大多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同志,说是北京收藏家协会成员,其实大多数同志是半路出家,是业余爱好,很难修炼成“家”。充其量只是一个玩的时间较长的民间收藏者罢了。有些体会也是点滴,更无成书经验,编著此书全靠大家东拼西凑,当然也证实了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真能顶上诸葛亮”的俗理了。    本书为一人牵头、大家撰写自己的亲历故事,文章所有涉及的作者除编著者本人外,其它朋友所撰部分在这里一并列出。《隶篆双文“直百五铢”》《形似开元通宝的突骑施钱》《名目繁多的“罗汉钱”》《历史悠久的“套子钱”》《我收藏的“埏环钱”》《一枚“大泉二千”》《真假“泰和”合背钱》《正德龙凤钱》《两枚南明钱币的故事》《千里寻红钱》为陈康先生撰;《古币样册丢失,逼他走上收藏之路》《凭古钱推断古墓年代》《难解的“契刀五百”刀头之谜》《珍贵的“福寅”、“福戌”钱》《三招鉴真假》《背附铁块的“济阴”玉环钱》《家传的“天启通宝”》《老侯玩古钱一波三折》为张秉文先生撰;《掘到一座古币“金矿”》为董梦知先生撰;《废品站不收“五铢’谤《古币一串》《相国寺里买“大钱”》是李成志先生撰;《两枚小小“半两”》《咸丰“珍”宝铜铁钱一对》《巧遇“锑币当十”》为杨永仁先生撰;《“宋元通宝”的上挑与下挑》为卢千先生撰;《花钱收藏二三事》为王铠先生撰;《我的“摇钱树”》为吴宝龙先生撰。    素材经过取舍,回味一下还真有点意思。我认为至少突出了四个亮点:    一是以古钱为红线,将历史沿革、历史故事穿起来,力图体现古钱币的连贯性、知识性、趣味性。    二是在收藏古钱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有苦辣酸甜的体会,力争把感受最深的说出来,快乐同分享,教训共吸取。    三是启发广大的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收藏是知识、是快乐,其次才是财富,一定要以一个平常心来收藏”。当然,玩收藏是要投资的,特别是在赝品满天飞的背景下,收藏难免“交学费”。只要勤奋好学,增知识、长眼力,才可争取少交、不交学费。    四是随同文字安排百余张照片,力求真实有据、图文并茂,以飨读者。    另外,还值得一提的是,在编写过程中受到协会领导王钧、李俊、王晓霞诸同志的支持和鼓励,编著经验丰富的张秉文、刘明杉同志的指导帮助以及好友张有贤先生提供一些实物拍照,在此一并表示谢意。    由于编著水平有限、时间仓促,本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指正。    段忠谦

内容概要

  本书讲述了作者自己收藏中的心得及所见所闻所感,本书既有作者成功时的快乐,又有作者遭遇挫折时的苦恼;流露出作者对古币品、收藏古币品格和心态,在当今赝品横行的收藏环境下,应如何迅速地掌握基本的古币收藏技巧,如何购藏古币,如何尽快提高自己的鉴定水平。那就敢快来看本书交你如何收藏古币。

书籍目录

出版前言

第一章 古钱史话
一 中国最早古钱源于夏商时期的贝币
二 春秋战国时期古钱四大体系
三 秦汉到隋朝实行“铢两”记重钱
四 唐代开始创立钱币“通宝”体制
五 两宋钱币称“四最”
六 辽、金、西夏少数民族钱
七 元代流通纸币“孔方兄”类多量少
八 明朝铸“通宝”钱
九 清朝每位皇帝只行一种年号钱
第二章 币海撷珠
一 古今第一铸币能手
二 铁划银钩瘦金体钱
三 北周三品
四 隶篆双文“直百五铢”
五 形似开元通宝的突骑施钱
六 西夏钱文是怎样辨认的
七 八思巴文钱的来历
八 名目繁多的“罗汉钱”
九 历史悠久的“套子钱”
第三章 藏家珍闻(上)
一 古币样册丢失,逼他走上收藏之路”
二 凭古钱推断古墓年代”
三 难解的“契刀五百”刀头之谜”
四 珍贵的“福寅”、“福戌”钱”
五 三招鉴真假
六 背附铁块的“济阴”玉环钱
七 家传的“天启通宝”
八 我收藏的“埏环钱”
第四章 藏家珍闻(中)
一 一枚“大泉二千”
二 真假“泰和”合背钱
三 正德龙凤钱
四 两枚南明钱币的故事
五 千里寻红钱”
六 掘到一座古币“金矿”
七 废品站不收“五铢”
八 古币一串
第五章 藏家珍闻(下)
一 相国寺里买“大钱”
二 两枚小小“半两”
三 咸丰“珍”宝铜铁钱一对
四 巧遇“锑币当十”
五 “宋元通宝”的上挑与下挑
六 老侯玩古钱一波三折
七 花钱收藏二三事
八 我的“摇钱树”
第六章 收藏辨伪
一 钱币收藏
二 古钱辨伪
编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八明朝铸“通宝"钱明朝为力求货币稳定,其铸造发行流通管理大权全部由朝廷控制。明朝初年,企图以纸币(宝钞)作为主要货币,并禁用金银、废止铜钱,但因钞法措施不利,币信不立,只好对银锭和铜钱放开并行。在铸行钱币方面,早在朱元璋建明之前称吴王时,就在应天府设立宝源局铸“大中通宝”。后在江西等地设宝泉局续铸大中钱。太祖洪武六年(1375年)确立由官府统一铸钱,称作“制钱”,铸行“洪武通宝”。因为要避讳朱元璋名字中的元字,所以确定铸钱一律称“通宝”,而不再称元宝。而且一个皇帝仅铸一种年号钱,如明成祖时铸“永乐通宝”、宣宗时铸“宣德通宝”。之后,又因推行宝钞而停铸钱币,所以“正统、景泰、天顺、成化”四个年号都没铸钱,弘治十六年才恢复鼓铸“弘治通宝”。为使铸钱方便易成,在铜水中加锌而呈金黄色,所以明钱自弘治以后,铜钱都为黄铜钱。正德年间似乎没铸过年号钱,而流传数量、版别并不少,推想是民间私铸和后代补铸。直至世宗嘉靖六年(1527年)始,不仅铸大量不同种类的“嘉靖通宝”,还曾补铸从洪武到正德九个年号的钱。嘉靖之后的“隆庆、万历、泰昌(光宗泰昌年在位仅几个月未铸钱,而由熹宗即位后补铸)、天启、崇祯”都铸通宝钱。崇祯钱是中国钱币中最复杂的一种,其大小、轻重、厚度、文字、制作千变万化,单背面文字就有几十种。明末诸王都曾铸钱,俗称“南明钱”。鲁王铸“大明通宝”,福王铸“弘光通宝”,唐王铸“隆武通宝”,永明王铸“永历通宝”(其中篆、行书体的“永历通宝”是郑成功在台湾所用,请日本人所铸)。此外,明末许多农民起义军都曾铸钱,如崇祯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在西安称王时,铸“永昌通宝”小平和当五钱;张献忠同年在成都即位,铸“大顺通宝”;另外,张献忠义子孙可望在张献忠被杀入滇后,曾铸“兴朝通宝”钱。明末辽东总兵吴三桂,不受已攻入北京的李闯王招降而引清兵入关,并为清兵镇压川陕农民起义军,被封为平西王。后又进攻南明云贵地区杀永历帝,奉命镇守云南,形成一股强盛的割据势力。在清朝初年撤藩王时,叛清自称帝,僭号大周建都衡州改元昭武,曾铸行“昭武”、“利用”大小钱,死后孙吴世潘继位时又铸“供化”钱。不久即为清朝所灭。同期,靖南王耿精忠叛据闽中时曾铸“裕民通宝”等大小钱。九清朝每位皇帝只行一种年号钱清朝承袭明朝钱制,由户部和工部负责官铸钱。大体上是银、钱并行本位制,大额用银子,小额用制钱。早在清人入关之前,努尔哈赤就铸行过老满文的“天命汗钱”和汉文“天命通宝”钱,皇太极铸过老满文“天聪汗钱”。从顺治元年(1644年)仿明制,由工部设宝源局、户部设宝泉局,开铸“顺治通宝”,先后铸行五式钱,即一式光背仿古钱;二式为背面仅一汉字,标明局名;三式是采行一厘钱(值银一厘),即背面左直书一厘,右分别为十七个局名;四式背为左“宝”、右“局”(都是满文);五式是背面左满文、右汉字都为记局名。康熙钱分两种,京师所铸背为两个满文(即宝泉、宝源)的顺治四式;外埠所铸采用顺治五式,即背面左满文、右汉字记局名。遗留下来的康熙钱除宝源、宝泉两种外,还有各省局二十余种,其中宝西、宝巩、宝密字最少。康熙年问,宝泉局还曾铸另一种“熙”字少一笔、铜色金黄的钱,俗称“罗汉钱”。雍正以后,制钱都沿用顺治第四式,保持了十七个局。乾隆时保持了雍正时十七局中的十五局(宝河、宝巩两局已停),另设立了宝直(直隶)、宝伊(伊犁)局以及回疆的叶尔羌、阿克苏、乌什、库车等局。新疆各局铸钱采用红铜材质,由过去的普尔钱形制改为方孔钱,又称“新疆红钱”。这种钱背面左满文、右回文,连正面汉文共三种文字并用。嘉、道期间各铸制钱十九种。咸丰时币制最复杂,前有王莽宝货制,后有咸丰时的钱钞制,是铸钱史的两大奇观。其特点一是随币值下跌,使大小错出、轻重倒置。二是各局所铸文字不同,如福建局文字除记值,还有记重文字。三是文字种类繁多。四是币材种类多,王莽时用金银,而咸丰朝金银、铜钱、纸币都用。单就铸币来说,还有铁钱、铅钱、铜钱,铜钱中又有紫、红、黄铜。记值方面,还有当四、当五、当八、当十,甚至当百、当千等十六种。一般制钱称通宝,大钱还有重宝、元宝,打破了“通宝”定制。咸丰十一年,英法联军侵华,咸丰帝躲在热河。帝病危时宫中展开了一场暗斗,帝同肃顺等大臣谋立长子载淳为皇太子,待帝死后,载垣等人辅政,改元“祺祥”。但李莲英告密西太后,不久辅政大臣等就被西太后所害,废“祺祥”年号改称“同治”。这一历史事件反映在钱币上,只存工、户两局的“祺祥通宝”小平钱和“重宝”当十样钱,不曾正式流通。同治年问铸钱很少,只有户、工两局的当十“同治重宝”较多,回疆继续鼓铸当十红钱。光绪初年仍铸当十“光绪重宝”大钱,中后期才铸“通宝”小制钱。宣统年问只有宝泉局用旧法铸钱,另有宝广、宝福两种机制钱和一种有圆孔的“大清铜币”,因当时铜价昂贵,各省竟铸新式铜元,一枚当制钱几十枚甚至百枚。

后记

《收藏的故事》丛书是北京新浪大江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策划的收藏类图书。从约定合作到正式出版,历经了较长的周期。其间,我们反复商讨图书规模、构建书稿框架、制定撰稿体例、设计样稿版式,最终确定了该系列丛书的出版规格。    本系列丛书原本预想为全四色印刷,由于图像来源较广,未能全部达到彩色印刷的要求,囿于丛书统一体例的考虑,采用了单色印刷。为此,有些质量较高的图片也因单色印刷而牺牲了原有的精彩,颇为遗憾。    本丛书的作者为北京新浪大江流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精心遴选,均为文物收藏界较有影响的收藏家。他们将自己在收藏过程的见闻和感受,以流畅的文笔、通俗的语言介绍给广大读者。尤其是作者那些对于相关文物和其收藏的独家见解,代表了他们长期实践后的观点,可以说是他们用时间、精力和财富换取的。    本系列丛书虽为单色印刷,但大量的图像可以充实内容,说明观点,图文并茂。适合文物和收藏爱好者品鉴。    编辑部    二0一一年十二月

编辑推荐

《古币的收藏故事》语言朴实生动,现场感强,亲身体验,特别适于一般的收藏爱好者和刚刚收藏入门者阅读参考。全书以古钱为红线,将历史沿革、历史故事穿起来,力图体现古钱币的连续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书中讲述的每个收藏故事,都有酸甜苦辣的体会,力争把感受最深的说出来,快乐同分享,教训共吸取。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古币的收藏故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条)

 
 

  •   古币收藏工具书,内容挺丰富的。
  •   可以说,故宫出版社的书还是很专业的,这本书没有花哨的配图,文字内容通俗易懂,对于刚对古币感兴趣的我实在是量身打造。
  •   买了一本花钱 再卖一本古币 收集齐了 看故事 欣赏
  •   不错的收藏用书,交流心得,学习学习
  •   好,有趣味
  •   打算看看,但是性价比不高,看看网页就可以了。不值买,书到还可以
  •   可以看看,不是很推荐。意思不大
  •   不错的书,经验丰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