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研究

出版时间:2011-5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张韶辉  页数:216  

内容概要

本书分别从系统科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及其在相关学科领域的研究成果,系统科学理论和方法在经济学研究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以及国外金融发展理论研究中包含的系统科学的思想和方法这三个主要方面,概括分析了有关理论背景,提出了对我国金融系统进行系统性分析的关键解释性变量,即规则简单性、个体多样性、无尺度网络、造度联系强度、外部环境影响性等。全书对我国金融系统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对策建议等,作了较为全面地分析和论述,在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评价指标体系。最后,作者利用金融系统性的观点对美国次贷危机进行了反思。

作者简介

张韶辉1972年生,广东韶关人,经济学博士、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深圳市地方级领军人才。毕业于中山大学、南开大学,分别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经济学博士学位。先后就职于深圳市政府办公厅、深圳市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长期从事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分析、金融研究与服务、重大项目投资和建设等工作,策划和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区域经济合作等若干重大项目,并主持多项课题研究,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
 第三节 本书的结构
 第四节 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系统科学的基本分析
 第一节 系统的动态复杂性
 第二节 系统的规则简单性
 第三节 系统的个体多样性
 第四节 系统的结构特定性一一无尺度网络与系统集群
 第五节 系统的关联程度性
 第六节 系统的环境影响性
第三章 经济学的系统理论分析
第一节 斯密的分工理论
第二节 杨格的报酬递增理论
第三节 熊彼特的创新理论
 第四节 埃奇沃斯方框图分析
 第五节 米塞斯产业经济学分析
 第六节 杨小凯超边际分析理论
 第七节 阿瑟新经济学分析
 第八节 张五常产权经济学分析
第四章 金融发展的系统理论分析
 第一节 金融结构理论一一戈德·史密斯
 第二节 金融抑制和金融深化理论一一麦金农和肖
 第三节 金融与经济关系分析
 第四节 金融系统的市场和中介之争
 第五节 默顿与博迪的功能性分析理论
 第六节 世界银行的专题报告
 第七节 金融资产组合理论
第五章 国内研究现状及评述
 第一节 刘洪海的“金融演进观”
 第二节 周小川的“金融生态观”
 第三节 徐林、青松、张杰的“金融系统分析观”
 第四节 徐诺金的“金融系统性分析”
 第五节 人民银行的《金融稳定报告》
 第六节 中国社科院的《中国城市金融生态环境评价总报告》
 第七节 殷剑峰的“金融系统交易成本”
 第八节 向新民的《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稳定性研究》
第六章 金融系统的系统性分析
 第一节 金融系统系统性分析框架
 ……
第七章 我国金融系统应用分析及对策建议
第八章 次贷危机下的反思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在这一过程中,伴随着新机器、新技术的产生和个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一个国家(或地区)工业化或经济增长的过程,实质上是一个分工水平演进的过程,表现为个人专业化水平加深,生产的迂回程度提高,迂回生产链条上每个环节的产品种类数增加。而这意味着不断出现新的专业和分工领域,“在原料生产者和最终产品的消费者之间所插入的专业化企业的网络越来越复杂”。  因此,杨格认为报酬递增的根源有两方面:一方面来源于斯密提出的每个人专业化程度加深而带来的生产率提高,就是说当一个人生产某种产品时,生产函数显示边际或平均生产率随专业化水平的上升而增加。每个个体的专业化分工收益是报酬递增得以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如果没有这种现象存在,难以想象社会经济会出现报酬递增的情况。另一方面,又不能仅仅从个体或单个产业的角度观察报酬递增的真正根源,因为专业化以及专业化程度的加深只是分工概念的一个组成部分。一个显见的事实是,当一个个体或一个产业从事某种产品的专业化生产时,它必然要求与其他个体或产业之间形成相互联系和交换关系,通过产业间的相互协调、合作以及迂回生产链条的不断加长,产生生产最终产品的效率不断提高的效果,这实际上是在专业化分工收益的基础上产生“分工经济”的效果,出现一加一大于二的报酬递增现象。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国金融体系的系统性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