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姆登村调查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作者:杨聪 编  页数:260  

内容概要

  怒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怒族人口数为28759人,其中95%以上分布在云南省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境内。怒族村庄主要有福贡县的果科、普乐、瓦娃、沙瓦、老姆登、知子罗、棉谷、托平、木古甲、鹿马登、丫朵、米俄罗、加怒等村;贡山县的闪当、迪麻洛、丙中洛、双拉、青那桶等村;兰坪县的兔峨、果力、江末等村;泸水县的浪坝寨等。怒族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1949年前,怒族因其分布地域不同而使用4种语言,即怒苏语、阿怒语、阿龙语、若柔语。这些语言都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但因各自都有方言的差别,因此几种语言之间互相不能通话,仅靠刻木结绳记事或口传。如流传至今的由母女连名到父子连名的64代怒族家谱都是靠口传记下来的。“闷叶潮”是怒苏语族的女始祖,“闷”意为天,“潮”意为降,合起来即为“从天而降生的人”,怒族的64代家谱和45代家谱都是从“闷叶潮”开始的。

书籍目录

第一部分 村庄
 一、概述
 二、历史变迁
  (一)村庄的起源
  (二)民族支脉
  (三)主要姓氏
 三、人口、民族与宗教
  (一)旧时的人口状况
  (二)改革开放后的人口变化
  (三)计划生育工作
  (四)民族与宗教
 四、经济社会
  (一)行政隶属变迁
  (二)经济发展变化
  (三)住房状况
  (四)新农村建设
  (五)村风民风
 五、农业
  (一)自然状况
  (二)季节、农作物
  (三)生产工具
  (四)肥料
  (五)耕作方式
  (六)水资源的开发利用
  (七)林木及林产品
  (八)畜牧业
 六、特色产业
  (一)旅游业
  (二)商业
  (三)建筑业
  (四)交通运输业
  (五)茶叶加工
 七、科技推广
  (一)自然历法
  (二)培养现代科技人员
  (三)人畜饮水工程
  (四)沼气池工程
  (五)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
  (六)住房改造工程
  (七)太阳能的利用
  (八)农作物优良品种推广
 八、教育
  (一)学校、师资和学生
  (二)教育模式
  (三)人才成长及干部输出
 九、经济关系与经济政策
  (一)土地所有权、使用权及其变化
  (二)劳动者权利及其变化
  (三)经济职责与规章制度
  (四)村民与茶厂的经济关系
  (五)经济政策与制度
  (六)扶贫与低保政策
 十、社会福利与保障
  (一)医疗
  (二)疾病预防
  (三)就业
 ……
第二部分 农户
第三部分 村民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老姆登村农田耕作方式从原始的刀耕火种逐渐过渡到了锄挖或牛耕,并使用了小型(手扶)拖拉机。直到新中国成立后,这些耕作方式还曾并存着。旧时,老姆登村的农业生产以原始粗放的刀耕火种方式进行。所谓刀耕,即种地不用锄挖或牛耕,而是用木棍或刀尖戳个洞,丢上种子,再用脚把土盖上,耕种就算完成。火种就是将地里的树林草丛砍倒晒干,用火烧为灰烬,使其成为肥料,然后进行耕种。火烧地耕种两三年后,由于肥力下降,就弃种轮歇,轮歇时间一般要在一年以上,有的是数年。这种轮歇地实为休耕,在一定时期内不种作物,但仍进行粗放管理,借以休养地力。轮歇期间,轮歇地上最繁茂的植物就是茅草及各种杂草,还有灌木。轮歇时间长了,地里还会长出树来。需要再耕种时就放火烧去地里的树木和杂草,以此循环。其实,耕种前烧去的只是地面的树枝和杂草,树根和草根都还留存,对水土保持没有造成破坏。刀耕火种地主要栽种玉米,也可套种一些如豆类、瓜类、蔬菜、高粱、小米等杂粮,一般不薅锄。在风调雨顺的年份,特别是在播种时不遇风灾、鼠害等灾害,是会有好收成的。因此,刀耕火种的方式,在老姆登村延续了数百上千年,起过积极的作用,一直延续到20世纪70年代。后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的落实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的全面实施,轮歇耕种方式已经没有了。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老姆登村调查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