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

出版时间:2011-2  出版社: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李津京 著  页数:222  字数:200000  

内容概要

  国有经济治理与一国基础性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将“合理划分政府、社会和市场三大主体之间的权力结构,乃至主体间的权责关系并促成它们之间相互合作”的基础制度安排纳入国有经济研究视野,我国国有经济就很难突破对公司化改革的路径依赖。《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以西方国有经济的重要组织性治理工具——公企业的制度变迁为主线,重点研究了政府、社会及市场三方之间及各自内部间的权力结构差异即基础制度环境差异如何决定了我国与西方国有经济组织性治理工具的不同选择。
  本书适合从事相关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阅读。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一、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路径
  二、对我国国有经济公司化改革的评价
  三、从国企公司化改革看我国政治、社会体制改革进程
  四、西方国有经济的组织性治理工具——公企业制度理论与实践
 第二节 基本理论的说明
  一、权力理论
  二、制度变迁理论
  三、公共选择理论
  四、产权理论
 第三节 逻辑结构、方法与内容
  一、本书的逻辑结构
  二、研究方法的说明
  三、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简图
  四、主要研究内容
 第四节 相关文献综述
  一、政府治理工具与我国国有经济组织形式的研究
  二、权力视角的经济研究
  三、公企业治理的研究
  四、西方公企业民营化的研究
第二章 公企业的基本特征
第三章 权力、权利与制度
第四章 基于政治权力的分析
第五章 基于经济权力的分析
第六章 基于社会权力的分析
第七章 权力与治理——特定产业治理案例分析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由于历史原因,我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为庞大的国有企业并面临着艰巨的体制转轨和国有经济改革重任。经过了初始阶段的摸索与试错,我国遵循了将国有企业转变为公司制企业的改革路径并一直延续至今。这一改革思路在竞争性产业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在非竞争领域,尤其是基础产业领域并不成功。一方面,某些领域的过度市场化降低了公共提供的水平,如医疗市场;另一方面,某些领域市场化进展缓慢,仍维持着国家垄断经营的局面,如铁路。这不仅阻碍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度推进,还加剧了诸如特殊利益集团衍生、分配不公平等社会问题。我国正处于新的权力结构及其所代表利益阶层的形成期,通过理性选择组织性治理工具形成合理的制度安排使各种权力及利益诉求在法治框架内合理表达,是国有经济改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一、我国国有经济的改革路径自1978年起,我国走上了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的渐进式改革道路,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调后,改革进程快速推进。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主体的构建是一个基本问题。政企分开是构建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市场主体的必要前提,成为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原则。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国有企业改革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竞争性领域的国有经济,尤其是制造业是较先启动改革进程的领域。竞争性领域政企分开后,国有经济改革采取了建立与西方国家接轨的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典型代表的现代企业制度。经过20多年的改革,在整个社会及相关个体承受了贫富差距急遽加大、大规模下岗失业等巨大的痛苦之后,竞争性领域的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为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用的公司制企业成为该领域绝对主导的组织形式。

编辑推荐

《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是北京交通大学基础产业研究中心文库,现代运输经济学丛书之一。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国有经济治理与一国基础性制度安排密切相关。如果不能将“合理划分政府、社会和市场三大主体之间的权力结构,乃至主体间的权责关系并促成它们之间相互合作”的基础制度安排纳入国有经济研究视野,我国国有经济就很难突破对公司化改革的路径依赖。《权力视角下的公企业与国有经济治理研究》(李津京编写)以西方国有经济的重要组织性治理工具——公企业的制度变迁为主线,重点研究了政府、社会及市场三方之间及各自内部间的权力结构差异即基础制度环境差异如何决定了我国与西方国有经济组织性治理工具的不同选择。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