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经济发展之路

出版时间:2012-8  出版社:董磊、 李炜光 经济科学出版社 (2012-08出版)  作者:董磊 著  页数:205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对于计划经济,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在其著作《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中的概括是:“计划的整个综合思想,就本质而言,在方法上是理性主义的,结论上是国家干预主义的。”计划经济不相信自然演进,相反,它把各种资源和要素统统“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以便经济体系能依照有目的的制定且合理协调的政府政策朝着其所要求的方向运动。”保罗·萨缪尔森甚至一再预言,苏联的计划经济将会超过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然而,历史给出的结论却是,自由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加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繁荣和自由。计划经济的两个大本营——苏联和中国也都先后放弃了这个过于理想化的体制,转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人类深刻反省自己的发展道路而得出的经验和结论。

作者简介

董磊,1978年生,致公党党员,天津市青年联合会委员。2006年毕业于早稻田大学亚细亚太平洋研究所,现就职于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系。本人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经济学、经济发展史。

书籍目录

20世纪40年代   1945年 布局1   1946年 摇摆的《就业法》4   1947年 第三次革命与创新之源泉 6   1948年 第一次衰退与马歇尔计划8   1949年 北约建立 11 20世纪50年代   1950年 韩战15   1951年 意味深远的一年18   1952年 “婴儿潮”20   1953年 萨缪尔森 23   1954年 布朗判决 26   1955年 萧条、景气与危机 28   1956年 《全国州际和国防公路法》31   1957年 衰退与艾森豪威尔主义 33   1958年 《小企业投资法》35   1959年 疲弱的制造业与贸易变局37 20世纪60年代   1960年 第一次美元危机 43   1961年 减税与新西部 46   1962年 沃尔玛登场 48   1963年 我有一个梦 51   1964年 越战53   1965年 伟大的社会 56   1966年 金融新疆界 58   1967年 战时景气 61   1968年 英特尔元年 64   1969年 倒下的“挑战者”66 20世纪70年代   1970年 另一个“挑战者”69   1971年 特里芬难题与尼克松危机 72   1972年 “外交家”与东方 74   1973年 第二次美国革命 76   1974年 阴谋 79   1975年 阴谋ⅱ与通胀 81   1976年 芝加哥学派 83   1977年 苹果们85   1978年 布局ⅱ 88   1979年 高利率时代 91 20世纪80年代   1980年第三次浪潮 95   1981年 里根主义 99   1982年 衰退中的强势债权人101   1983年 复苏、景气与新问题 104   1984年 反垄断与科技扶持 106   1985年 广场协议109   1986年 《格兰姆法》与再减税 112   1987年 格林斯潘与企业家时代 114   1988年 《1988年综合贸易竞争法》116   1989年 挑战者再次登场 119 20世纪90年代   1990年 老布什衰退与新希望123   1991年 第一智囊团 127   1992年 趋势与大选130   1993年 克林顿与信息时代133   1994年 金融改革与创新135   1995年 疯狂与反思138   1996年 网络泡沫与非理性繁荣141   1997年 隔岸观火144   1998年 合并、破产与“繁荣”148   1999年 打开的潘多拉盒子151 21世纪   2000年 破裂的网络泡沫157   2001年 多事之秋 160   2002年 美国房市163   2003年 新格局 166   2004年 债务帝国169   2005年 扁平世界中的热门商品173   2006年 改朝换代175   2007年 金融炼金术178   2008年 十年轮回 181   2009年 危机蔓延与希望184   2010年 争锋187   2011年 事情正在起变化191   2012年 《2012》195 参考文献200 致谢204

章节摘录

  第三个影响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因素是美联储的态度和政策。作为美国货币政策的决策和执行机构,美联储拥有几乎完全独立的制定货币政策的权力,而此时格林斯潘所率领的美联储表现出对已经明显出现的泡沫坐视不管的态度。2002年11月,在美联储的一次闭门会议上,格林斯潘指出已经出现了“非比寻常的房地产泡沫”,“迅速增长的房地产抵押贷款不可能永远持续到未来。”但是,这些言论直到泡沫破裂的2007年才被公开披露,而格林斯潘在公开场合中则转身变为房地产市场的坚实鼓吹者。同样是在2002年11月,在国会听证会上,格林斯潘解释了就经济的角度看,新生的房地产泡沫是如何帮助化解股市泡沫和扭转美国经济的:“抵押市场在过去的一两年中一直为不景气的经济起到稳定作用,它为房主利用多年来积累的住房净资产进行再融资提供了便利……当其他资产的价格急剧下跌时,住房净值再贷款对消费发挥了积极的支持作用。”对美国而言,此时的房地产成为全新的、神奇的经济推手,房地产泡沫蒸蒸日上时带动经济和股市缓慢复苏,这种复苏又反过来拉动房地产市场,如此往复。以泡沫化解经济萧条,以低利率政策来维持泡沫成为此时美联储刺激美国经济的最主要手段。甚至在2002年11月,美联储又一次将基准利率调低了0. 5%,此时美国的利率水平已经仅为1%。  最后一个助推美国房地产泡沫的因素是美国投资环境的“恶化”。2000年网络泡沫的崩盘和2001年安然公司财务丑闻的曝光让美国股票市场遭遇了自20世纪90年代新经济以来最严重的危机。从2000年3月到2002年10月,高科技股票的价格降低了78%。同时,在安然事件曝光后,美国于2002年通过了《公众公司会计改革和投资者保护法案》(又称《索克斯法案》)。该法案主要从加强信息披露和财务会计处理的准确性、确保审计师的独立性以及改善公司治理等主要方面加强了对上市企业的监管。  ……

媒体关注与评论

  “二战中黑人在城市工业部门中就业人数的增加为之后美国发生的人权运动埋下了伏笔,二战成为美国黑人改变被歧视命运的又一个转折点。”  ——1945年 布局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被美元所绑架,所有国家都被美元‘绑在’了一起,美元的问题也就成为了世界的问题。”  ——1960年 第一次美元危机    “高油价、货币学派产生一一高利率一一大规模美元贷款高利息回报一一债务国无力还债……债务国放松国内投资管制。如果说这一切是预谋的,那么预谋这一切的政治家无疑是具有极高国际视野和政治影响力的;如果这一切不是预谋的,那么我们只能问为什么美国(或美国企业)总是能够成为受益者。”  ——1982年 衰退中的强势债权人    “当一向以‘高瞻远瞩’和‘鼓励创新’为标榜的美国政府依赖不能创造新价值的房地产来拉动经济时,一场不可避免的经济灾难就成为了必然。与日本不同的是,‘美国房市’会成为将世界拉入泥潭的魔鬼,而“自娱自乐”的日本房市却没有这种力量。”  ——2002年 美国房市    “正因为有了争锋,世界才更精彩,我们也才会离“真相”更近。人为地限定某一种观点为真理只会让我们成为井底之蛙,而人为地消灭不同意见的人则更可能走上自我毁灭的道路。这场争锋还会继续,它的结果并不重要,而它的过程则体现了人类一同去追寻真理的努力。”  ——2010 争锋    “世界的未来会怎样,这个问题没有人能够给出正确的答案,但就已经发生的一切来看,美国政界利用手中各种‘武器’来阻碍竞争对手的崛起,进而保卫美国国家利益的能力也没有丧失。美国依然是世界中最强大的经济体,这个事实今天还没有改变。”  ——2012《2012》

编辑推荐

董磊编著的《战后经济发展之路(美国篇)》以时间为轴的编年史写法,思路清晰明朗,内容上面举出大量史实,一个国家能够保持世界第一,60多年,一定有他的理由。这本书中很生动地从政治、经济、科技等各个方面将美国战后独霸世界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内容丰富精彩,绝对值得一读。     对于计划经济,瑞典经济学家冈纳·缪尔达尔在其著作《亚洲的戏剧——对一些国家贫困问题的研究》中的概括是:“计划的整个综合思想,就本质而言,在方法上是理性主义的,结论上是国家干预主义的。”计划经济不相信自然演进,相反,它把各种资源和要素统统“置于政府的控制之下,以便经济体系能依照有目的的制定且合理协调的政府政策朝着其所要求的方向运动。”保罗·萨缪尔森甚至一再预言,苏联的计划经济将会超过美国的自由市场经济。然而,历史给出的结论却是,自由市场经济比计划经济更加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促进经济增长,实现繁荣和自由。计划经济的两个大本营——苏联和中国也都先后放弃了这个过于理想化的体制,转而实行市场经济体制。这是人类深刻反省自己的发展道路而得出的经验和结论。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战后经济发展之路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内容不错观点不敢苟同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