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面撞上禅3

出版时间:2013-1  出版社:现代出版社  作者:明一居士  页数:284  
Tag标签:无  

前言

禅与心的智慧    古人用禅心解烦恼,现代人同样可以。因为禅心超越千年,熠熠生辉,从未老去。曾有人问五代十国时期的大龙智洪禅师:“什么是微妙的禅?”    禅师答:“风送水声来枕畔,月移山影到窗前。”    空中,梧桐落叶飘零;眼前,萧瑟秋花凝霜。一位秀才问唐代禅宗大师赵州从谂(shen):“此情此景,如何感悟人生?”    赵州淡淡地说:“不雨花犹落,无风絮自飞。”    另一位唐代禅师投子大同与嵇山章禅师在室外品茶。大同禅师指着茶杯中倒映的青山绿树、蓝天白云说:“森罗万象,都在里边。”    章禅师将茶水泼在地上,然后问:“森罗万象,在什么地方?”    大同禅师说:“可惜了一杯茶。”    这就是禅,禅者的态度,禅者的智慧。    一位僧人向赵州禅师请教:“怎样参禅才能开悟?”    百岁高龄的老赵州像是有什么急事,匆匆忙忙地站立起来,边向外走边说:“对不起,现在不能告诉你,因为我内急。”    刚走到门口,禅师忽然又停住脚步,扭头对僧人说:“你看,老僧一把年纪了,又被人称为古佛,可撒尿这么一点小事,还必须亲自去,无法找到任何人代替i”    僧人恍然大悟:禅是一种境界,一种体验,如人饮水,冷暖自知。禅的感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想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必须亲口尝一尝。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唐肃宗问身为国师的南阳慧忠:“禅师!你跟随六祖慧能学到了什么禅法?”    慧忠指着天空中自在的白云说:“陛下,您看空中那片白云,是钉着的呢,还是挂着的呢?”    云,因其没有挂碍,没有羁绊,所以能够自由舒卷,任意飘游,随时变化。同样,禅无定法,因此而自由,而活泼,而生动。禅者或者说有禅心的人,生活自洒脱、逍遥、自在。    唐代另一位禅宗大师黄檗(bo)希运对其师爷马祖道一的禅风十分敬佩,师父百丈怀海问他是否要继承马祖的禅法,黄檗禅师大摇其头:“我若继承马祖,会葬送我的儿孙!”    百丈招招手,说:“你走近一些,我来对你说……”    想来黄檗禅师那样的话是要挨师父巴掌的,然而他却一个箭步过去,闪电似的给了百丈一个响亮的耳光。奇怪的是,百丈不但不恼,反而拍掌大笑:“莫道胡须赤,更有赤胡须!”黄檗禅师故意用一个无理的问题勘验师父,百丈也自然懂得,所以对那“欺师灭祖”的话语和耳光大加赞赏:“见与师齐,减师半德;见过于师,方堪传授。”    禅,超佛越祖,历久弥新。    禅,全称是“禅那”,梵语“静虑”的汉语音译。那是两千五百年前,灵山法会上,佛祖释迦牟尼手里拈起一枝金莲花,默然示众。千百万人莫名其妙,只有大迦叶尊者破颜微笑。于是,最神奇、最微妙、最不可思议的禅从此诞生了。“以心传心,不立文字”也就成了禅宗的要义。    禅是心语。    南北朝时,西来的达摩在嵩山面壁经年,为禅宗在中土的初祖,经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传至盛唐,讲求“顿悟”的慧能的南禅宗,战胜讲求“渐悟”的神秀的北禅宗,取得禅门正统的地位,慧能为禅宗六祖,其充满灵性的“顿悟成佛”的大旗一举改变汉传佛教的格局,确切意义上的禅宗时代由此开始。后经中唐时代的马祖道一、石头希迁两大禅系,名师高徒森森如林,打造了千年禅宗的不老传奇。    从盛唐到南宋,是中国禅宗最伟大兴盛的时代,由一花分五叶:临济宗、沩(wei)仰宗、曹洞宗、云门宗、法眼宗。其中,临济宗又分出杨岐、黄龙二派。这一时代,伟大禅师层出不穷,一个个神奇的故事,一则则智慧的禅声,一如云霞灿烂。    北宋时,王安石问同僚张方平:“孔子去世百年,生亚圣孟子,但之后却没有人了,为什么?”张方平说:“怎么能说没人呢?当然有,而且超过了孔、孟。”王安石问:“谁?”张方平说:“中唐时在江西传播禅法的马祖道一禅师。”王安石不解,问:“为什么?”张方平说:“儒门淡薄,收拾不住,皆归禅宗。”    禅,改变了中国的文化和思想,改变了人们的心灵和精神。没有禅宗,就没有宋明时的新儒家学说。所以后人评价宋明理学时,喜欢用“儒外禅里”、“儒表禅骨”这样的说法。    唐宋以来,从思想到文艺,再到生活,无不有禅的影子。它引得诗风嬗变,画意超然,它使生活洒脱,心灵高拔。    禅,就是这样生机勃勃,意趣盎然。    早在唐宋时,禅就以自己独特的魅力,开始向我国周边传播。在日本,禅被认为是其传统文化的三大主流之一,其精神已渗透到日本民众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0世纪50年代,禅,更以其独特的东方神韵,征服了美国的青年,“垮掉的一代”无不从禅中寻找心灵和生活的新方向,进而成为世界上一道奇异的风景,这种热潮风靡欧美,至今仍不衰。到中国来寻找禅的祖庭与灵根,成为很多西方青年的向往之事,并且正在路上。    禅,何以有如此的魅力?    因为禅的精髓和实质是智慧。    禅的智慧,是自然的规律,是人生的真谛,它超越形象与逻辑而讲求灵感和顿悟的思维方式,可以使人奇妙地把握到生活和事物的本质。现代人尤其是都市人压力无边,禅正是解除这种内心纷扰与焦虑的灵丹。其实,禅,不是教你如何放下,而是教你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使我们本不如意的人生充满惬意与机趣。    禅,其实是一种生活实用化的智慧。    但禅的思维并不神秘,每个人都能将灵感顿悟的直觉显发出来。“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受我们都曾有过。因此,禅不是一枝不可亲近的美丽花朵,而是你我都可留在心里的智慧的种子。只要我们愿意,它就可以长成参天大树,荫庇和滋润我们的生活。    本系列丛书由四部构成,笔者从中国古代上千位著名禅师的上万则机趣百出、意味无穷的禅机公案中,精选出一朵朵最美的智慧之花,奉献给广大的读者朋友们。此外,在每则禅机公案后,链接相关的故事作为“景深”,最后再附以感悟心语,努力使全书达到浑然一体的阅读效果。    唯有禅不老,中有大智慧。    对活在当下的我们而言,遇到困惑与迷惘时,感到压力无法承受时,怕什么?在写字楼里,在家里,在路上,闲暇的时候,读读禅吧。它会给你无穷的力量。因为,你背靠的是上千位古代禅师的智慧……

内容概要

  公元600年,石头希迁降世,完美继承了六祖的衣钵。石头禅师枯坐寻思十数年,终于彻悟得道。后又有大颠禅师奋力弘扬、丹霞禅师烧木佛取暖……禅的智慧渐趋饱满,足以鼓世人之心帆而破世道之浊浪。
  千百位禅师的灵感,帮你打碎烦恼人生的重重恶浪。禅,助你发现心灵的内在依靠,使难以排解的焦虑自然消散;禅,引导你实实在在地撞破魔障、认识自我、超越自我。

作者简介

  明一居士:当今著名禅宗学者、禅学作家,现任河北禅文化中心研究员。居士潜心研修佛教、禅学20余年,对于禅的理解不仅精通于知见层面,更有真修实证的功夫。曾参与由国学大师南怀瑾作序的《虚云和尚全集》编著工作,先后著有《河北佛教史》《读佛即是拜佛》等19部作品流传于海内外。
  《迎面撞上禅》系列是居士辛勤笔耕几十年的智慧精华,向现代人全面细致地介绍了禅宗在漫长历史中淬炼出的精髓。这是禅智慧在时空里的一次“大挪移”,从浩浩千古源源不断地向每一位现代读者奔涌而来。

书籍目录

自序 禅与心的智慧
第一章 不失本性认准方向
 1.问题出在“我”身上
  六祖说:自个儿寻思去!
 2.在无声中你谛听到了什么
  石头希迁的“十年辛苦”和乔布斯的“本心”
 3.去除偏见,尊重事实
  反佛的韩愈归了禅
 4.放平心态定位自己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第二章 真我捧出大智慧
 1.挣脱浮表的束缚
  禅师烧佛取暖
 2.及时“转身”迎来转机
  晶体管与圆珠笔里的禅意
 3.活路要在生死中求
  再艰难也不要忘记赶路
 4.智慧从来在教条之外
  苹果成功在“直指人心”
第三章 事情有你看不到的那一面
 1.阴晴圆缺都是完美
  努力不抱怨环境
 2.到别家去买
  好对手比好朋友还难得
 3.避开愚笨和聪明
  药山禅师“思量个不思量”
 4.心放开了,一切看得明白
  思想家李翱的几首诗
第四章 心帆破浪,在等待中把握住当下
 1.戒律是为你服务的
  高沙弥与佛陀的遗训
 2.薪火相传,才能生生不息
  德诚摆渡觅徒儿
 3.面对问题切忌浅尝辄止
  爱迪生的终生憾事
 4.打开智慧的龙头
  证严法师的魅力
第五章 人生境界的方与圆
 1.与人交往,须用心,须有爱
  朋友的四种类型
 2.幽默带来的生趣
  凡事别钻牛角尖
 3.在相互切磋中共同进步
  辩论时要用心,别用意气
 4.必经苦痛挣扎,才能化茧成蝶
  那些愚顽的孩子家长
第六章 把诚心和自然融到一处
 1.收获自在耕耘中
  20年准备,才召唤出天王星
 2.大自然中有真谛
  慧忠国师与“无情说法”
 3.灭去烦恼之火
  有关凶宅的小花絮
 4.用全新眼光看待情谊
  大师家信和熟鱼放生
第七章 有时需要一点执拗和勇敢
 1.没有大事,也没有小事
  死猫的头最贵
 2.为什么痴迷
  龙牙居遁反复找打
 3.言外之意和弦外之音
  释迦牟尼连续头痛三天
 4.心无挂碍得大自在
  智慧比舍利高级
第八章 胆识和才华的几张脸
 1.千金难请好人才
  曹洞宗与福特公司的人才危机
 2.在危局前屹立
  从大阳禅师到日本和尚
 3.扶植竞争对手的好处
  让欧阳修叹服的奇僧法远
 4.看破与放下
  芙蓉道楷的大真诚
第九章 千年灵光的启悟
 1.艺境与禅境
  军阀来了,和尚走
 2.木桶里的玄机
  宋朝面条和日本美女尼姑
 3.静静地卸下困扰
  天童正觉留给现代人的偏方
附录 本书主要禅师法脉传承表

章节摘录

版权页:   一枚黄叶从高高枝头飘然而下,落在了树下默然静坐的一位青年比丘头上。一只蝴蝶翩跹而来,摇摇摆摆栖息他的肩头。左前方,供奉六祖肉身的木塔下,首座和尚(众僧之首,寺院中方丈之外最重要的人物,可代方丈住持法事)将这一切都看在了眼里,他不禁摇摇头,轻轻叹了口气。他犹豫了片刻,最终还是走了过来,关切地对寂然独坐的青年僧人说道:“希迁,你又在这里坐了一天了吧?是不是又没有吃饭?唉——,你师父六祖大师已经去世十多年了,你这样整天枯坐着有什么用呢?” 两行清泪从希迁脸上潸然而下:“六祖临圆寂之前,嘱咐我要好好寻思。我现在不过是秉承大师的遗训罢了。” 自从十几年前,六祖慧能圆寂,时年一十三岁的希迁的金色童年之帷幕便悄然落下了。出家伊始,自己的业师便溘然而逝,不啻幼年丧父,其悲怆,其凄凉,可想而知。因此,在失去了精神依怙、灵魂导师之后,希迁一直在痛苦地彷徨,求索。一度,他曾上下罗浮,往来三峡,在苍莽大地上寻寻觅觅;然而,得到的却只是凄凉、疲惫与失望。所以,多年以来他总是这样默然独处静坐,一晌,一日,甚至连续几天,忘记吃饭,忘记睡觉,只是这样默默思索着,思索着……由此可见,他的精神渴求该是多么的迫切啊!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十多年漫长的岁月,就这样浸满了“寻思”的苦涩,小沙弥也在如云似雾的思绪中悄然长成青年比丘。 首座和尚说:“你总是这样一个人苦苦思索也不是个办法。大师兄行思在江西吉州青原山开法,他的见地高拔时辈。要不,你就去寻找行思吧。” “去寻找行思?大师兄,行思?寻找行思?寻……思……” “对呀,当年六祖让你‘寻思去’?明明就是让你去寻找行思呀!” 希迁,希冀迁徙;树挪死,人移活。迁移,变迁,变易,就有新的希望! 希迁像一只脱困的雄狮,仰天长啸一声,绝尘而去。 希迁日夜兼程,千里跋涉来到吉州青原山。前面,不远的地方,那片绿树掩映着的古老殿字,就是行思大师传禅的静居寺了。 蓝空辽阔,白云悠然,青山叠翠,碧水清洌。高高山门之前,一抹红墙之外,灼然灿烂着大片黄花。清风徐来,金浪起伏,馨香浮动。最美妙的是,花海簇拥之中,金浪漂浮之上,就这样赫然存在着一位老和尚! 他弯腰,弓背,垂首,头上还顶着一只硕大的斗笠,使人无法看清他的面容。其实,人们也不会去注意他的面孔,因为,他自己已经进入了一种浑然忘我的境界,全部心神都集中在手中的锄头之上。他徐徐挥动着锄头,一心一意在大地上描绘着精美的图画。不知是风的轻拂带动了他的舞蹈,或者满园黄花随着他的锄头的律动一起舞蹈,反正他早已与周围的一切融为了一体,有一种浑然天成的神韵。一切都是那么自然,那么和谐,似乎,若是没了他的存在,天便不再湛蓝,云便不再舒卷,风便不再吹拂,花便不再芬芳……山川大地因为有了他的劳作而生机盎然;而他,因了周围的一切,生命才有意义。

编辑推荐

《迎面撞上禅3:心帆破浪》的内容正是圣严法师、星云大师、净空法师以及延参法师等佛教巨子的智慧来源!禅与现代都市人心的完美对接,千百位禅师的灵感,帮你打碎烦恼人生的重重恶浪。禅,助你发现心灵的内在依靠,使难以排解的焦虑自然消散。禅引导你实实在在地撞破魔障、认识自我、超越自我。禅通天理,禅接地气,在所有关于禅的著作中,还缺少一部权威之作,《迎面撞上禅3:心帆破浪》问世,将使所有同类图书争相效仿。禅类图书开创性的写法:将禅化为实用化的生活智慧,从中国古代上千位著名禅师的上万则禅机公案中精挑细选。并在每篇历史故事后,链接相关的故事作为“景深”,最后再附以“心语”,使全书达到了浑然一体的阅读效果。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迎面撞上禅3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3条)

 
 

  •   什么时候都可以拿来读 不用担心跟不上也不同从头开始读 很好的解心忧的书
  •   书里面的道理让我学会了很多道理!
  •   这是一套不但好看而且很好玩的禅学著作。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