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儿童文学传世经典

出版时间:2011-7  出版社:中国少儿  作者:海明威  页数:146  

前言

返璞归真的智慧书    海明威一生名作很多,但为他赢得诺贝尔文学奖殊荣的却主要是这本薄薄的小书。全书只有两万多单词,译成汉语四万余字,但分量却堪比巨著,这不仅因为小说文笔精炼,信息密度高,更因为它浓缩了海明威一生的体悟。对比他早期的名作《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我们会发现,海明威在这本书里脱胎换骨了,不再有现代主义作家的那些迷惘、颓废和没来由的厌倦情绪,也不再拘泥于20世纪上半叶风行的那些技巧。语言纯净透明,没有丝毫晦涩;感受深沉细腻,毫不故弄玄虚。可以说在这本书里,他的艺术已臻于“不隔”的最高境界。    评论家们已从各个角度探讨过本书的主题,并在书的细节中找到了支持各种象征化解读的线索。这些阐释的努力无疑丰富了我们对作品的理解,但归根结底,正如海明威自己在一封信中所说:“海就是海,老人就是老人。小男孩就是小男孩,鱼就是鱼。”小说首先是尽可能逼真地塑造一个老渔夫的形象,在此过程中,作者对人生、艺术、自然、宇宙的体验自然会渗透其中。    乍看起来,书的主人公令人惊讶。按照世俗的看法,这位打鱼为生的老人显然“一无所有”。他没有家庭,妻子去世了,也没留下孩子;他没有钱,房子是用王棕的苞壳搭成的,家徒四壁,甚至船帆都打满了补丁;他没有“文化”,除了偶尔看报上的棒球新闻,他只是打鱼度日;他失去了青春,身体已经衰老。这样一位主人公能给世界贡献什么智慧?    但他的确是智慧的,虽然仍不能免于困惑,他的冷静、坚韧、自尊与谦卑却让哲学家汗颜,这是一种直接源自生存、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智慧,不是那些书斋里生产出来的幻想和偏见。书中大量的意识流、独白和心理描写全面地呈现出老人丰富的内心世界。    他与自然的关系真正做到了“天人合一”,但这种和谐是冲突中的敬重,是对抗中的共存。有多少哲人鼓吹回归自然,实际上却只能躲在城市里,因为他们根本不具备在自然中生存的能力。生存无疑是第一位的,人若不能生存,所谓体验自然便只是死者的遗言。老人品格坚毅,又能随机应变,在种种危险和困难面前,总能从容应对,绝处逢生。但他从不把自然视为敌人,他对大海、对飞鸟、对自己捕杀的大鱼都怀着深挚的情感。自然是生存的居所,即使对抗和冲突也改变不了这一点,而且生存也是衡量冲突是否合理的标准。书中虽然有让生态主义倡导者难以面对的杀戮,但老人是为了生存和自卫,而不是出于贪婪,这与仅仅为了追求特别的美味就残酷虐杀动物的人有天壤之别。他生活在自然中,呼吸着自然,他就像一部百科金书,海流、天气、鱼类、鸟类、海藻、浮游生物,他都了如指掌。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热爱自然的人,才会感觉到,“在海上没有人是真正孤单的”。他从没有“人是万物之灵”的狂妄认识,而是谦卑地承认,自己能打败大马林鱼和鲨鱼只是靠了“诡计”和好的武器,认为比起人来,动物的品行往往更高贵。他始终把大马林鱼看成自己的兄弟,当它的尸体遭鲨鱼群袭击时,他像自己遭袭一样痛苦,甚至因此有一种负罪感。    这位老人与他人的交往也是有优雅风度的,他善良、平易、宽容、有恩必报。他八十多天没打到鱼,别人开他的玩笑,他毫不生气,他相信谦卑无损于真正的自尊。他一贫如洗,却惦记着将打来的鱼肉分给常帮助他的酒馆老板。他和一位小男孩的忘年交尤其令人感动。他是完全把小男孩当做大人平等对待的,小男孩也尊敬、喜欢他,两人互相关心,如同家人。在远离陆地的海上打鱼,老人最想念的就是小男孩。当他经历种种艰险回到港口时,想起镇上的人对自己的关心,他知足地告诉自己:“我住的这个镇子好啊。”一个没有权势、地位和财产的人,心里没有丝毫自怨自怜,没有丝毫嫉妒和愤恨,始终自信自爱而又平易近人,这难道算不上智者的胸襟?    他对成败的态度也是理性而现实的。他年轻时曾是附近力气最大的人,有“冠军”的绰号,但他从不以此自夸。他并非如某些人那样,装作不关心成败。他当然关心成败,作为一位渔夫,他为打到大鱼作了周详的安排。在出海捕鱼的过程中,他心思缜密,聚精会神,全力投入,智勇双全,所以才能最终如愿。然而一旦成败已定,他又能超脱出来,不再耿耿于怀,因为他知道自己已尽力了。他相信,人不能控制运气,但自己要做到无可挑剔。失败了就坦然承认,让自己放弃重负。正如他所说,“吃了败仗,上床睡觉是最轻松的。”成败是事实,却不能影响他的态度,就态度而言,他永不言败:“你可以毁灭一个人,却不能打败他。”    老人的智慧中最令人赞赏的一点是终极的乐观精神。他从不逃避和否认生活中的痛苦、懊恼、沮丧之事,但从不因此否定生活本身;他的内心也有矛盾、困惑、迷茫,但从不因此怀疑一切;他知道人有局限,人不能操控命运,但总是认真地、勇敢地承担自己的责任。直面生活的复杂,珍惜拥有的一切——自然、经验、回忆、情谊,珍惜生命本身。从这个角度看,他又是何其富有的人。    《太阳照样升起》中的主人公寻欢作乐,却无法疗治战争的创伤;《永别了,武器》中的主人公失去爱情就失去了一切;《丧钟为谁而鸣》的主人公在政治的旋涡中看不到牺牲的价值。《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却知道,虽然捕来的大鱼被咬得只剩骨架,出海的那几天仍然是有意义的;虽然生命终归要寂灭,活着的每一刻仍然是有意义的。

内容概要

  本书的故事非常简单,描写了一位古巴老渔夫桑迪亚戈在连续84天没有捕到一条鱼的情况下,决定独自去渔夫们此前从未去过的深海打鱼,以证明自己的能力和勇气。在第85天,桑迪亚戈钓到一条大马林鱼,经过艰苦的搏斗,克服了重重困难,他终于在第88天早晨,把渔叉刺进了这条鱼的心脏。然而在返回的途中,老人又遇到了鲨鱼们一次接一次的袭击,他用渔叉、船桨和刀子奋力反击。最后,当他驾驶小船回到港口时,马林鱼只剩下一幅巨大的白色骨架。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叙述简洁,富有象征意味,海明威凭借这部作品荣获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章节摘录

“感觉怎么样了,手?”他问那只抽筋的手,它几乎和死尸一样僵硬,“为了你,我再吃点儿。”    他吃了另外半根肉条。他嚼得很仔细,然后把鱼皮吐出来。    “怎么样了,手?还是暂时没什么变化?”    他又捡起一整条鱼肉,嚼了起来。    “这条鱼很壮,血气旺,”他想,“幸好捉到了它,而不是条海豚。海豚太甜了。这鱼简直没一丝甜味,力道都还在肉里呢。”    不过还是面对现实为好,他想。真希望有点儿盐。我不知道太阳会不会把剩下的鱼肉晒坏或者晒干,所以虽然不饿,我最好也把它们吃光。那鱼现在安静了,没什么动作。我要乘机把鱼肉全吃了,然后就好对付它啦。    “耐心点儿,手啊,”他说,“我都是为了你才吃的。”    我希望也能喂点儿东西给鱼吃,他想。它是我的兄弟。可我必须杀死它,必须为此保持体力。他慢慢地、一丝不苟地把那些楔形肉条都吃了。    他直起身,在裤子上擦了手。    “好了,”他说,“你可以放下钓绳了,手,我单用右臂来对付鱼,直到你这麻烦劲儿过去。”他用左脚踩住刚才左手攥着的粗钓绳,身子往后顶住船板,用背部来承受那股拉力。    “天主保佑,让这抽筋快好吧,”他说,“因为我不知道这条鱼要干什么。”    不过它好像很安静,他想,而且正按计划行动。可它的计划是什么呢,他想。我的又是什么?我必须根据它的计划随机应变,因为它的个头儿这么大。如果它跳出水面,我就能杀死它。但它始终不上来。那我也只好永远陪下去了。    他让抽筋的手抵着裤子揉着,想让手指放松。可手就是张不开。或许太阳能让它张开,他想。或许等强筋健骨的生金枪鱼肉消化了,它就能张开。如果我非得靠这只手,我就要不惜一切代价把它弄开。但我暂时不愿强迫它张开。让它自己张开,自己恢复正常吧。毕竟昨晚我又是解绳子,又是结绳子,使它使得太过分了。    他望向远处的海面,才意识到自己此刻是多么孤单。但他能看见幽蓝海水深处的彩虹色带、面前伸展的钓绳和平静海面的奇异波动。在信风的吹拂下,云块正在聚积,他朝前望去,见到一群野鸭在水面低飞,在天空的映衬下,侧影非常清晰,模糊一阵,又清晰起来,于是他知道了,没有人在海上是真正孤单的。    他想到有人害怕驾着小船到望不见陆地的地方,他明白,在天气变化无常的月份,这种害怕是有理由的。可现在是刮飓风的月份,而在没飓风的时候,这些月份的天气是一年中最好的。如果要刮飓风,而你正在海上的话,你总能提前几日在天上发现那些迹象。在岸上的人却看不见,因为他们不知道该找什么线索,他想。陆地上肯定也有征兆,那就是云的形状。但眼下飓风不会来。P62-64

编辑推荐

《老人与海》通过老渔夫桑迪亚戈与大鲨鱼博斗中体现顽强战斗的硬汉子精神。作品所揭示的硬汉子精神就是敢于向命抗争,向失败和死亡进行挑战的精神;他可能在与大自然,与社会黑暗,与自自身博斗中一次失败,但人的不甘失败精神却是永远也打不挎的。一九五四年,海明威因“精通于叙事艺术,突出地表现在其近著《老人与海》之中;同时也因为他对当代文体风格之影响”而获诺贝尔文学奖。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世界儿童文学传世经典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5条)

 
 

  •   一本好书,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优秀作品。本来买给儿子的,结果我自己却一口气把它读完了。无论大人小孩都值得一读。而且这个版本是全译本,翻译得非常流量畅,一气呵成。书的字体也很大,纸质很好,插图画得很精彩,和原文配合得恰到好处。同时也赞一下卓越的发货速度很快,隔天就收到了。这是我第一次对收到的书打五星评论,很难得!!!
  •   觉得一般,不太吸引3年级的儿子
  •   这是学校老师指定的书籍。
  •   翻译得不错,而且是全译本,字体挺大,我儿子该上四年级了,很喜欢,一口气就看完了。
  •   名著,内容就不说了。比较有特色的是插图,画的很好看,可惜自己不懂画画,说不出更多的东西。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