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面教员梁漱溟

出版时间:2011-9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汪东林  页数:208  
Tag标签:无  

前言

费孝通:梁漱溟先生之所以成为思想家    梁漱溟先生是我一向尊敬的前辈,是当代中国一位卓越的思想家。我学生时代就读过他的书,虽然没有全都读懂。但梁先生的确是一位一生从事思考人类基本问题的学者,我们称他为思想家是最恰当不过的。    梁漱溟先生在他自己1984年出版的《人心与人生》一书的第27页这样说:“我曾多次自白,我始未尝有意乎讲求学问,而只不过是生来好用心思;假如说我今天亦有些学问的话,那都是近六七十年间从好用心思而误打误撞出来的。”    好一个“好用心思”,好一个“误打误撞”!这几句简单的心里话,正道出了一条做学问的正确道路。做学问其实就是对生活中发生的问题,问个为什么,然后抓住问题不放,追根究底,不断用心思。用心思就是思想。做学问的目的不在其他,不单是为生活,不是为名利,只在对自己不明白的事,要找个究竟。宇宙无穷,世海无边,越用心思追根,便越问越深,不断深入,没有止境。梁先生是一生中身体力行地用心思,这正是人之异于禽兽的特点,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属性。人原是宇宙万物中的一部分,依我们现有的知识而言,还只有人类有此自觉的能力。所以也可以说,宇宙万物是通过人而自觉到的,那正是宇宙进化过程本身的表现。进化无止境,自觉也无止境。思想家就是用心思来对那些尚属不自觉的存在,误打误撞,把人类的境界逐步升华,促使宇宙不断进化。    我正是从梁先生的做学问和他的为人中,看到了一个思想家之所以成为思想家的缘由。他的思想永远是活的,从不僵化;他可以包容各种学科,各科学说,从前人用心思得到的结果中提出新问题,进行新思考,产生新的学问。环顾当今之世,在知识分子中能有几个人不惟上、惟书、惟经、惟典?为此舞文弄笔的人也不少,却常常不敢寻根问底,不敢无拘无束地敞开思想,进行独立思考。可见要真正做一个思想家,是多么不容易。正因为是物以稀为贵吧,我对梁先生的治学、为人,是一直抱着爱慕心情的。    我认识到他是一个我一生中所见到的最认真求知的人,一个无顾虑、无畏惧、坚持说真话的人。我认为,在当今人类遇到这么多前人所没有遇到的问题的时刻,正需要有更多的这种人,而又实在不可多得。什么是文化,文化不就是思想的积累吗?文化有多厚,思考的问题就有多深。梁先生不仅是个论文化的学者,而且是个为今后中国文化进行探索的前锋。限于我本身的水平,我对这位思想家的认识只到这个程度,仅能提供与会的朋友们、同志们作参考。    (选自费孝通先生1987年10月31日在北京梁漱溟思想国际学术讨论会上的讲话)

内容概要

《反面教员梁漱溟》是《1949年后的梁漱溟》的增订本。
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新儒家的开创者,也是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
1953年9月,梁漱溟在中央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期间,当众与毛泽东就农民问题发生激烈争辩。此后,毛泽东认为他可以继续当全国政协委员,还有充当活教材的作用,梁漱溟“反面教员”的称号不胫而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梁漱溟生平所作所为都堪与“反面教员”的声名相称:坚持独特的思想和学识,特立独行,讲真话,表里如一,不随大流。但发生在梁漱溟身上的种种与众不同的经历和遭遇,都有其深刻而复杂的思想和社会背景,不可简单言之。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许多认识需要更久远的时间和实践的验证。
《反面教员梁漱溟》作者汪东林曾长期在梁漱溟先生身边工作,他的讲述或许可以为您提供一些了解梁漱溟、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线索。

作者简介

汪东林,男,汉族,曾用郑直淑、郑言、汪洋波等笔名。中国作协会员,祖籍安徽徽州。196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62年至2004年4月在全国政协机关工作四十余年。历任全国政协机关干事、秘书、副局长、巡视员,并担任《人民政协报》副总编辑和高级读者,现兼任《百年潮》、《群言》杂志编委。是第八届北京市政协委员。主要作品有:《李宗仁归来》(与他人合作)、《宋希濂今昔录》、《梁漱溟问答录》、《名人传记集萃》、《十年风暴中的爱国民主人士》等,约一百余万字。

书籍目录

费孝通:梁漱溟先生之所以成为思想家(代序)
一、“反面教员”梁漱溟
二、梁漱溟与毛泽东
三、梁漱溟与毛泽东1953年历史公案补遗
四、在反右斗争中梁漱溟何以沉默不语
五、梁漱溟1958年向党交心
六、20世纪60年代初期的梁漱溟
七、1964年:梁漱溟谈自己的思想问题
八、1965年:梁漱溟重申不随大流
九、梁漱溟在“文革”风暴中
十、梁漱溟与赵朴初
十一、梁漱溟与冯友兰
十二、梁漱溟的晚年生活
附录一:辛亥革命前后的梁漱溟
附录二:蔡元培破格任用梁漱溟
后记
增订本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梁漱溟在年轻时也曾热衷于西方的宪政制度,包括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美国的总统议会制,他对政治民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以法治国的做法,一直是赞同的。但后来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研究,尤其是几十年来中国的现状,使他对欧美式的政治,特别是两党制(一上一下)发生了疑问,认为未必符合中国的国情。梁漱溟有自己的主张和想法,但在当时的重庆却无人可说,说了也未必有人听。于是他想到了中共,想到了毛泽东,能不能到延安去向中共领袖们陈述一下自己的想法,即使没有什么结果吧,也可立此存照。况且离上次去延安,八年过去了。多么不寻常的八年,中国终于打败了日本,如同八年前毛泽东所说。现在再去延安看看,兴许会很有意思的。主意已定,提出要求,二赴延安很快成行。梁漱溟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的安排下,先搭飞机到北平,然后再由北平赴延安。同机的有美国驻延安的代表,还有画家尹瘦石等。梁漱溟到延安第二次见到毛泽东,寒暄后即提出,他希望能有一个机会,请毛泽东找十位中共领导人(包括毛在内),听他陈述自己对当前中国的一点意见,如能满足,感激之至。毛泽东当即同意了。梁漱溟这次赴延安,虽然也是一个人,不代表任何人,但他现时的身份与上次不同。1938年初赴延安,他是社会贤达,无党无派,现时,他却是民盟出席政协会议的代表,又是民盟总部的常务委员、秘书长。

后记

本书是《1949年后的梁漱溟》的增订本。在整理、写作此书过程中,翻选一篇篇散落在报章杂志和旧著中的稿件,不由得又一次勾起我对往事的记忆,再一次缅怀起我曾经多年为他们服务过的梁漱溟、赵朴初、费孝通、程思远、孙起孟、雷洁琼等老一辈爱国民主人士,我的心绪因此久久不能平静。这里,我仅就梁漱溟先生一人多说几句并非多余的话。    梁漱溟先生于1988年6月以95岁高龄辞世。我有幸在他生命的最后26年因工作关系与他结缘,长达20年每周在学习会上相处两三次。得益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被“冻结”多年的梁漱溟先生的社会政治和学术生涯也得以“解冻”,我这个晚生的有心之人也以精心保存的百余本记录本为基础,敢为天下先,最早在报刊发表称道梁漱溟先生的文章。如果从1980年11月发表在《北京晚报》的《一位刚直不阿的老人——梁漱溟先生访问记》算起,迄今已有三十余年。我没有准确统计,几十年来散见于国内外报章杂志关于梁漱溟的文章,数以百篇计是一点也不夸张的。仅以专著而论,就有新旧版《梁漱溟问答录》(旧版15万字,1988年出版;新版27万字,2004年出版)、《梁漱溟与毛泽东》(自1989年初版至本世纪初共4个版本),而最新的一本,即由当代中国出版社2007年7月出版的《1949年后的梁漱溟》,曾印刷两次。    坦率地说,旧版《梁漱溟问答录》1988年出版的时候,在国内不但没有第二本有关梁漱溟先生的书,就是由美国汉学家艾恺撰写的《中国的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在国内也没有翻译成中文出版。正因为《梁漱溟问答录》的出版,而引发包括《人民日报》、《红旗》杂志在内的数十家大小报刊发表评论拙作的文章,开始把有关梁漱溟先生的许多鲜为人知的人和事,逐渐公之于众,广为人知。随着改革开放的大潮滚滚向前,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的十多年时间内,仅就国内而言,撰写梁漱溟先生的专著,或评传,或传记,或儒学研究,或佛学探讨,已有几十种之多。这些著作我大体只是翻阅,有时还是经人推荐才知道的。总的说是件好事,从无人敢言,到众说纷纭,各种著述均有自己的特点,也免不了有充数其中的。但就我而言,所有著作凡引用1949年后梁漱溟先生诸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言论的,均注明出自汪某人的《梁漱溟问答录》或其他著作。仅此一点也可说明,梁漱溟先生自1953年那场政治风波之后,许多言论均被“冻结”而不为人知,而笔者因工作之缘,又确是有心之人,才得以保存了梁漱溟先生历时二十多年唯一政治舞台即以人民政协大小会议上直言的闪亮发光且有史料价值的言论。现在回想,我这个当年的记录员,或尊称为学习小组的秘书,还真的在1979年之后,为梁漱溟先生立传做了许多有益于澄清若干重要史实的事情。    现在再回到这本《“反面教员”梁漱溟》上来。我要向读者着重推介的是,这次新增的数篇文章中,第五篇是17000字的《梁漱溟1958年向党交心》,所谓文如其人,梁漱溟先生一生坚守的“独立思考,表里如一”风骨再一次得到印证。至于《梁漱溟与赵朴初》、《梁漱溟与冯友兰》等数千字的短篇,则勾画出老一辈爱国民主人士的友情、交往和纠葛,相信读者看着也会有趣味的。特别是作为本书《代序》的费孝通先生的仅有1400字的《梁漱溟先生之所以成为思想家》短文,可以说字字千钧,对梁漱溟先生的学术成就、思想品质和人格魅力作了高度评价。应当指出的是,费孝通先生的这番话是当着梁漱溟先生的面,面对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千余位学者、教授、大学生和新闻界人士讲的,说者和听者都肃然起敬,笔者是现场目睹者之一。是的,梁漱溟和费孝通都是20世纪中国的文化名人,他们都是社会活动家,又是知名的学者。他们互相敬重,心心相通,是自然而然的。笔者有幸同他们二位多年相交相知,称得上是忘年之交了。    写到此,悲从心生。我真的深深地怀念他们,毕生忘不了他们的爱国情怀,忘不掉他们的崇高品德,忘不掉他们的尊贵人格……    汪东林    2011年7月31写于灯下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反面教员梁漱溟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86条)

 
 

  •   《"反面教员"梁濑溟》内容简介:梁漱溟是20世纪中国文化名人之一,新儒家的开创者,也是颇有影响的社会活动家。
    1953年9月,梁漱溟在中央政府委员会扩大会议期间,当众与毛泽东就农民问题发生激烈争辩。此后,毛泽东认为他可以继续当全国政协委员,还有充当活教材的作用,梁漱溟“反面教员”的称号不胫而走。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梁漱溟生平所作所为都堪与“反面教员”的声名相称:坚持独特的思想和学识,特立独行,讲真话,表里如一,不随大流。但发生在梁漱溟身上的种种与众不同的经历和遭遇,都有其深刻而复杂的思想和社会背景,不可简单言之。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许多认识需要更久远的时间和实践的验证。
    《"反面教员"梁濑溟》作者汪东林曾长期在梁漱溟先生身边工作,他的讲述或许可以为您提供一些了解梁漱溟、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线索。
  •   口述历史:反面教员梁漱溟(看梁漱溟的铮铮铁骨、毛泽东的宽广胸怀,评不同寻常的思想、复杂曲折的人生经历)
  •   其实,梁漱溟在书里已经说了他是不是反面教员......
  •   梁漱溟是一个大儒,但是却没有受到正规的传统教育,从小上的是现代学校,最后却走上了儒家的道路,他和革命家孙中山有点类似。然而与他相对应的胡适却是从小受到正规的传统教育,最后却走向了民主与科学的大潮,拥抱西方,成为杜威的得意弟子。这其中的身份转换甚是有趣。以后再慢慢讨论他们的一些趣事。

    梁漱溟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在于他曾有过出家的念头,而且在十九岁的时候有过两次自杀的行为,当然最后自杀未遂。他的父亲最后就是自杀而亡,这难道与现代遗传学上讲的家庭里有过自杀行为的人更容易倾向于自杀有关联吗?他的父亲是作为清王朝的遗老自杀的,当时泣涕涟涟,认为中国文化一同清王朝而亡。不得不想起另一位现代新儒家的代表熊十力,在文革中同样也是大哭,认为中国文化到此覆亡,国亦忘。我们作为旁观者总觉得这些人迂腐,但是我们何尝了解他们的内心呢?其实这种人是有骨气的文人与学者,总比那些匍匐在强权下做呻吟的汉奸文人厉害。

    一个没有上过大学的人成为北大教授总让我们觉得奇怪,然而梁漱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   作者的特殊身份,也许可以提供一些了解梁漱溟先生的历史线索。书的封面很好,设计也不错,但是内页用纸较次。
  •   了解梁漱溟、了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线索。
  •   了解了一段历史,了解了一位坚持实事求是的倔老头,一位让人钦佩的大知识分子
    中国的知识分子什么时候能像梁漱溟一样有骨气,国家、民族就有希望了。
  •   是很好,梁漱溟是真正的知识分子。看不出mzd什么宽广胸怀
  •   这本书可以看到梁漱溟的铮铮铁骨、但是某某某的宽广胸怀,真的看不到,大家都懂的,真正有传统的文人风骨的梁老,比很多连三姓家奴都不如的文人(比如郭某某)强不知道太多了。不过书中有些地方有些重复啰嗦的感觉。
  •   想了解梁漱溟
  •   梁漱溟先生是个令人尊敬的大家,也是中国人学习的榜样和偶像。要多学习!
  •   作者对梁漱溟还是有一番研究和见解,留待慢慢阅读。
  •   1949年后的梁漱溟买了,这本也收之,为向党交心。
  •   梁漱溟,惟一一个敢于公开说出毛不是的人。
  •   梁漱溟的有关书籍,买了几本了,还是值得再看
  •   一位著名的国学大师,一位铮铮铁骨的中国知识分子,不畏权势,坚持真理,这样的知识分子在中国太少了。领袖听不得反对意见,是我们建国以来很多政治灾难产生的一大根源。真要加快我们政治改革的步伐哦!
  •   如果毛泽东时代多几个这样的人,社会何至于当时
  •   梁先生代表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学识、人品,值得敬重。
  •   崇拜毛主席,钦佩梁老。这才是中国真正的知识分子。当代的公知都去死吧
  •   真正的大儒。不知建国后象梁先生这样的知识分子还有几人?
  •   为了真理不颂圣、不谄媚,刚直不阿铮铮铁骨,堪称中国文人的楷模典范。很好的一本书,值得一看。
  •   很不错的一本书,了解大师之所以成为大师的缘由,向大师学习为人处世之道,感悟人生!
  •   很好,了解历史原委。
  •   余平生佩服讲真话的人,并坚持到底的人。不讲违心的,不想讲的可以不讲,但是讲出来的,必须是真实的内心想法。
  •   这个老头儿不简单,表里如一,榜样!
  •   内容非常有看点,对了解建国后梁老先生思想风范,很有帮助。
  •   书是不错,就是作者老是炒剩饭!看来,有关梁先生的资源被他快开发尽了!
  •   有士子学者的铮铮铁骨,我辈的楷模啊
  •   铮铮铁骨
  •   已经信手翻阅了一下,写的非常纪实。我觉得作者被大师感化了!领悟了许多东西!
  •   梁先生铁骨铮铮,敢说敢为。逆境时不争辩,不屈服。顺境时保持原则,不人云亦云。不愧为大家风范。
  •   反复的看一些啰嗦话,一件事情说好几遍,抓狂与无奈,气人的笑出来
  •   这种真正的文化人,现在中国还有吗??
  •   梁老一生,成也老毛,悲也老毛
  •   该书是替我父亲购买的,我父亲较喜欢该书,认为值得一看。
  •   喜欢读这些史上大师级人物的故事。
  •   有一定的史料价值,书质量很好
  •   正气傲骨赤胆丹心一代宗师举世皆钦
  •   写的很好,收藏了,写的很好,收藏了,这样的书越多越好。这样的书越多越好。
  •   不错的评论,对了解梁老先生很有帮助,不过感觉重复的地方比较多
  •   很尖锐的一本书,值得购买
  •   八卦一下哈
  •   学习屌丝精神
  •   这个也一样啊,同样没有免疫力
  •   政治上的事情,老人喜欢
  •   看完此书,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文人应该具备的品格
  •   好书,活动时买的,超值
  •   还没看,先存起来。
  •   佩服这些真正的学问家
  •   希望有更多梁老的书能实惠点~
  •   期待读的一本书
  •   这是只向真理低头,粪土权力的真正的人。
  •   这是一本政治方面书 值得每个人一读
  •   不错。已经看完,写得很好。
  •   很好看的一本散文,喜欢
  •   一口气读完了,很好,推荐给大家。反面不反面
  •   个人觉得这本书整体不错,但是有些地方写法略过牵强!如果你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建议你读读!另外觉得题目不是很适宜,其实梁漱溟称不上铮铮铁骨,他只是在保全自己的同时学会了保持自己本性;毛泽东的胸怀也谈不上宽广,可能更多时候M需要梁的这面会说话的镜子!
  •   现在可以说是事后来反思一段历史了。梁漱溟先生是历史进程中的一个标志性人物。其经历的那段坎坷的历史,留给我们很深的反思。本书的内容较为详实,但跳跃性较多,显得不是很连贯。总之,结合其他的历史资料读来,倒也相得益彰。
  •   话说书的内容还没看,不过质量没得说,还挺好的想了解梁漱溟
  •   看梁漱溟的铮铮铁骨,但感觉书中内容重复的比较多.
  •   一点一滴,一个活生生的知识分子、儒家,一个高贵的人
  •   挺喜欢读梁先生的文字,有思想,有内涵。
  •   中国历史,那个年代。
  •   多买几本不同角度了解,当当特价活动好。
  •   还原历史,客观评价
  •   内容很好,对了解梁老很有帮助
  •   非常崇敬这位大师~
  •   书还没有来得及看,不过应该不错,其他都好
  •   佩服这个人,所以买了看看
  •   在强权前能够做到实事求是不易!
  •   大家风貌。敬佩。
  •   这个商品不错,高山仰之影行行止。
  •   还没开始读,学习学习
  •   可惜生不逢时, 遇上茅厕的石头,只能自认倒霉了!
  •   大师经典,值得回味。
  •   大体不错,讲了梁先生“反面教员”的经历,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只是史料的重复有点多,但是对了解梁漱溟先生的人格是很有帮助的
  •   了解了一段历史,了解了一位坚持实事求是的倔老头,一位让人钦佩的大知识分子.
  •   铁骨不铮铮,胸怀也不宽广。
  •   还没有好好地读,但是就重老梁的骨气,就应该买。因为他是一个能维护自己信念的知识份子,硬骨头,硬到心里面了,而不是御用文人。
  •   贪便宜,买了,还没顾得上看!
  •   帮朋友买的,就一本个人传记类读本。
  •   这个真的很一般,写的一般,记录的也一般、
  •   不好,肤浅,内容许多重复,极其失望
  •   梁漱溟先生有“中国最后一位儒家”之称,其主要著作有《中国文化要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人心与人生》、《东方学术概观》等。《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一书被誉为现代新儒学的先驱。80年代后期,90高龄的他仍著文和演讲,继续宣传他的中国传统文化复兴的思想。1955年,铮铮铁骨的梁先生,为了人民的利益,批评当时的农民政策等,与毛泽东激烈争吵,因此遭到政治批判。读了《“反面教员”梁漱溟》这本书后,更加深入了解了这位国学大师的人生经历。做人就应像梁先生这样做人;做知识分子就应像梁先生这样做一个不畏权势、有独立思想的知识分子。鉴此,特推荐此书。
  •   曾为全国政协工作人员的作者,有着多年身为梁老所在“学习小组的专任秘书的优势,又能”留心“于梁老在不同时期的言谈举止;再加上作者后来又出任《人民政协报》的副总编——故此得以获取并收集了极为宝贵的第一手的史料,而我档在控制对自己形象不利的史料方面造诣高超,堪称世界之最。汪东林先生殚精竭力地将这些史料保存下来,并转写出来、公之于众,实在是对国家、人民善莫大焉!
  •   这本是帮爸爸买的,他收到后非常喜欢。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