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背影民国脸-清末民初的那些人和事

出版时间:2012-1  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诸荣会  页数:261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从晚清走向没落,中国最初的民主共和尝试则起于民国。《晚清背影民国脸:清末民初的那些人和事》撷取的正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转折时期的典型人物。没落的晚清当然是渐行渐远的背影,而扑面而来的则是与以往不同的民国面孔。
  翻开本书,也许你会认为书中的人物耳熟能详,并不新鲜,但是,作者告诉你,这些人物作为呈现在历史坐标中的“点”,你或许就不十分熟悉;如果将这些点连结成“线”,你或许就更不熟悉而这条线清晰地显现了近代中国人应对世界的曲折过程:从理所当然的“死扛”,到无可奈何的“妥协”;从自视天朝的盲目自大,到不得不正视世界而发愤图强,开始了从“洋务”到“改良”到“革命”的求索。本书选取知识分子作为民国面孔,则是因为他们总是得风气之先,他们的面目往往就是那个时代的面目。
  作者以严谨的治学态度追求大众趣味,语言简洁生动,力求“雅”而不“曲高和寡”、“俗”而不“下里巴人”。选择人物一生中的重要基点和拐点、高潮和低谷,进行发掘、揭示和点化,有血有肉的人物记述,让人可感可知可亲。

作者简介

  诸荣会,男,1964年生,江苏溧水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苏省书法家协会会员。早年当过农民,大学毕业后站过讲台,画过广告,跑过推销,编过杂志,闯过深圳,现为江苏某出版社副编审、某杂志社社长兼主编。多年来心系文学,背倚文坛。早年发表过诗歌,近年来以写散文为主,发表作品百余万字,并出版了《最后的桃花源》《秋水蒹葭》《风生白下》《风景旧曾谙》《生怕情多》《标语中国》《江南味道》等作品。

书籍目录

不逝的背影
 林则徐:从悬念到神话
 半道去世的象征意味
 悬念--假如不被革职
 神话--假如不谪戍新疆
 叶名琛:海上苏武
 走出“叶开泰”
 寻求“第三条道路”
 惹火烧国
 饿死不如一匹马
 “六不”总督
 失败英雄
 曾国藩:其实一直很纠结
 终于赢了
 “秀才造反”的宿命
 “书生带兵”的悲剧
 “中西制衡”的悖论
 李鸿章:勇于任事败于事
 仗义挺身,见疑临危建淮军
 两次为恩师“擦屁股”
 洋人的开花弹炸“开”了他的脑袋
 从“甲申”到“甲午”
 假如早死几年
 洪秀全:住进天王府后……
 一个命题
 深入东王府
 小天堂,大世界
 注定的命运
 两个“叛徒”
 张之洞:文化“钉子户”
 潇洒清流
 华丽转身
 真伪命题
 文化“钉子”
 粱启超:一生五个关键词
 医疗事故
 康梁变法
 中华民族
 护国战争
 五四运动
 赵声:民国绿叶
 辛亥枪声
 投笔从戎
 鲁迅同学
 铁三角
 出师未捷身先死
 得归当卧大江湄
 一枚绿叶
复杂的面孔
 胡适:“我从山中来”
 杨林桥头
 ……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插图:神话——假如不谪戍新疆……1841年7月的一天,一个孤独的身影出现在江南古城镇江城外的江边码头上。接到再次被革职且被贬新疆的圣旨后,林则徐随即离开广东,打算先北行再西去。中途他取道镇江,想与老朋友裕谦一见。这倒并非仅仅是因为从此以后“西出阳关无故人”,以就此与老友作一次道别。裕谦此时为两江总督,而两江与两广一样,此时为大清的海防前线,裕谦是朝中众所周知的主战派,这一点可谓与林则徐政见相同。林则徐此番来见裕谦,或许是有着太多的话想要与裕谦交代吧!裕谦在镇江的码头上为林则徐饯行。望征帆西去,看大江东流,宾主的心情都异常沉重而复杂。像这样的送别,一不小心就会催生出一首流传千古的诗篇的,李白的“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大体上即是在这样的情境中写成的吧!那一次送别,林则徐与裕谦有没有作诗我们今天已不得而知,但我们知道的是,那一次送别却催生了一部影响历史的著作,因为那次送别的人中还有一个叫魏源的湖南人。魏源与林则徐也算是老朋友了,他们的相识是因为魏源的父亲魏邦鲁曾是林则徐的下属。当年,魏邦鲁“破除积习,不受陋规”的思想和工作作风给林则徐留下了深刻的印象。1830年林则徐与魏源在北京相遇时,林对这位以批判程朱理学,反对腐败、主张改革而名满京师的年轻人,就有种亲近感。特别是他们两人对另一位朋友王竹屿的正直有作为却仕途坎坷有着相同的态度:不但同情,而且都祝福王能仕途通达。四年后当王逝世后,魏撰(镢淮都转盐运使婺源王君墓表》,林则徐特为王手书墓志铭。1838年林则徐出任钦差大臣到广东禁烟时,魏源不但对此表示拥护和支持,而且对禁烟充满希望。1841年3月,林则徐再获起用,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将魏源引荐给了也是朝中主战派人物两江总督裕谦,魏源得林则徐引荐后毅然投笔从戎,到两江总督裕谦的幕中做了一名幕僚。

后记

历史是有背影的,但许多时候,我们从时间深流中打捞出的常常是一个个历史人物的背影。说来这并不奇怪,因为历史总是人创造的嘛!所以中国的“二十四史”才取“纪传体”——写人即写史,写史必写人。笔者无才,只能亦然!    晚清人物为什么就选这几个人,他们的名字一般人都太熟悉了?    是的,他们的名字我们似乎已很熟悉了,但他们作为呈现在历史坐标中的“点”,或许你并不十分熟悉,再将这一个个“点”在历史的坐标中连成一条“线”,相信你对此更不会太熟悉。而这条“线”正反映了中国入应对世界的曲折过程:从理所当然的“死扛”,到无可奈何的“妥协”;从自视天朝的盲目自大,到不得不正视世界而发愤图强,开始了从“洋务”到“改良”到“革命”的探索——如此便走向了民国。    民国人物为什么选这几个人,且基本都是知识分子?    不可否认,知识分子总是得时代风气之先的,他们的面目往往是一个时代的面目,他们的脊梁往往是一个民族的脊梁。因此本书多选择知识分子而非军政要人作为民国的“脸面”和脊梁。    本书不是一个个人物小传,并非对历史事件事无巨细的原生态式的直录,而是选择人物人生中的那些重要的基点和拐点,高潮或低潮,进行发掘、揭示和点化。    希望本书所表现出的一定历史忧患意识和现实责任感,能开阔普通读者眼界并得到人文熏陶,甚至也期学界人士能从中多少读出些“别样风景”。    感谢我的家人,这么多年来对我写作的支持!    当然,最最应该感谢的,还是书中所写的一个个远去的人物——    他们就是历史的背影!    他们就是时代的重量!    我深深感恩!    诸荣会于南京    2011年11月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晚清背影民国脸-清末民初的那些人和事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5条)

 
 

  •   帮父亲买的,他说书很好,从不一样的角度讲了晚清民国那些名人,对于深入而全面的了解他们很有帮助。
  •   帮父亲买的,父亲很喜欢有关历史的书藉。
  •   好书 不错 第二次买了
  •   有些不同的见解,值得一看
  •   报纸上介绍过这本书,觉得不错,买来看了之后发现,里面的很多内容正是我想要的.
  •   让我们看到历史,回归到往事的本来面目。
  •   前面的内容不错,后面两章明显为了凑字拼上去的,反而影响了整体的质量。
  •   文章写得不错,不枯燥
  •   从里面看到了写没看过的东西,还是有所受益*
  •   书的内容还不错 质量也好
  •   书很好,但是书的质量有问题 到手时书里面就已经烂了,,扉页脱落了。。
  •   装订够烂的,才翻了翻前面的就掉页了!
  •   一般般啦,还可以,角度新,思想独特,文学性更强。
  •   想看的是写实的文字,可是这文章有知音的感觉
  •   是一本好书,从人物着手了解那个时期,行文流畅,阅读性强,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