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全五卷)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当代中国出版社  作者:当代中国研究所  页数:全五册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五卷本)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1日举行开国大典,到1984年10月20日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加快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步伐这35年的历史。
《国史稿》共分五卷。第一卷(1949—1956)讲述从新中国开国奠基到确立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第二卷(1956—1966)讲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艰辛探索发展道路的历史,第三卷(1966—1976)讲述“文化大革命”十年的历史,第四卷(1976—1984)讲述从“文革”结束到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的八年历史。为了使读者全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由来,在第一卷之前设立序卷,概述新中国成立之前的中国历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建立社会主义新国家的伟大征程。
本书2010年—2012年经过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30个国家机关、部委和研究机构专家三次审稿。2012年9月,中宣部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
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 王伟光:
  经中央批准的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问世了。这是继大型丛书《当代中国》之后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的又一部重要成果,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中的一个创新成果。
  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探索史、奋斗史、创业史和发展史。在这一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发生了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中国屹立在世界东方,中国人民实现了当家做主,中华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赞颂和讴歌了这一段辉煌的历史,深刻地揭示出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具有以下几个鲜明的特点。
  第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继承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史学,为党和国家写史,为人民立传。
  实事求是,秉笔直书,传之于世,是史学著述追求的最高境界。要真正做到这一点,就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上,全面客观地反映历史本来面目,深刻辩证地揭示历史本质特征及其发展规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紧扣时代发展主题和历史发展主线,紧紧围绕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主要矛盾的发展演变,深入剖析这些矛盾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外交等方面的具体表现,深入阐述由这些矛盾决定的基本历史任务及其曲折复杂的实践过程,全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全书突出一个主题,即中国人民和代表人民意愿的国家政权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遵循一条主线,即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把握一个主流,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成功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础上,开展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伟大胜利的历史。深刻揭示了党与人民群众在创造和推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中的地位、作用与联系。
  第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主题鲜明,为学习、研究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一部优秀历史教材。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是我们党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不断探索和回答的一个带有根本性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当代中国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进步并取得伟大成就,关键在于我们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从而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以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前35年历史为主要研究对象,回顾和总结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和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进程,深入阐述了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的根本政治前提与制度基础;深刻分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历史由来与优越性;深刻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向世人充分展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发展的历史图景,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形成和发展的历史画卷。
  第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彰显民族精神,为新时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提供了一部优秀历史读本。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精神纽带,是中国发展进步的精神动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共同意志。它蕴涵于中华儿女共同缔造中华民族和创造中华文明的历史长河之中,特别是近代以来抵御外侮、救亡图存、振兴中华和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政治民主、强国富民的艰辛探索与奋斗之中。“历史是启发爱国心的一门科学”。一部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特别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就是一部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丰富、发展和升华的历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贯穿着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全书既体现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又深刻揭示了在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保家卫国、勤俭建国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团结、友爱、互助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精神和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创新精神,以及中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和维护国家统一、反分裂斗争精神……历史留给我们的这些宝贵精神财富,激励着中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彻底改变旧中国“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些精神财富,不仅具有深邃的历史内涵,而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凝聚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大精神动力。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进一步端正历史观、世界观和人生观,进一步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者和实践者。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出版,对于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编纂出版启示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回答问题,是推动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本前提。自有人类文明以来,唯物史观是唯一科学的世界观,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先进思想武器。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坚持和贯彻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仅能够科学地认识历史、研究现实,而且能够科学地预见历史发展大势,并找到解决人类社会问题、推动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正确思路与对策。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首要的任务是需要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牢固地树立唯物史观,自觉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和其他错误思潮。只有这样,哲学社会科学才能不断涌现符合中国国情、能够解决中国问题并贡献于世界的科学研究成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编纂出版启示我们,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不断发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提供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实践素材和思想养料。我们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和实践自觉,进一步将哲学社会科学融入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中,深入研究和科学阐释党的创新理论,推进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编纂出版还启示我们,创新是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动力,创新是科学研究的灵魂。《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的编纂出版之所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研究和学科建设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又面临各种挑战。我们必须以极大的勇气和决心,大力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体系建设,努力在学习借鉴人类文明成果的基础上,用中国的理论研究和话语体系解读中国实践、中国道路,形成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和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理论体系和学术话语体系。

书籍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辉煌灿烂的文明古国
第一节 广袤富饶的山川
第二节 悠久的历史和绚丽的文化
第三节 英雄的人民
第四节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第二章 近代中国的社会沉沦与救亡图存
第一节 晚清统治的腐朽与资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
一、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二、资本一帝国主义的野蛮侵略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
第二节 近代中国的农民反抗斗争
 一、震撼清王朝的太平天国起义
 二、抗击外国侵略的义和团运动
 第三节 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
 一、洋务运动的内容和性质
 二、洋务运动的结局与作用
第三章 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
第四章 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第五章 抗日战銉 与人民政权的发展
第六章 中国两种命运的历史性决定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民权主义为“创立民国”,即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同盟会的《军政府宣言》中具体提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方案:“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由此可见,民权主义的实质内容是建立共和。 民生主义为“平均地权”。孙中山赞成英国经济学家约翰·穆勒在《经济学原理》中提出的主张,认为解决土地问题的最佳方案是“定地价”;“核定天下地价。其现有之地价,仍属原主所有;其革命后社会改良进步之增价,则归于国家,为国民所共享。”他试图以“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民生主义反映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了发展资本主义而解决土地问题的愿望。但是,这种主张未能深刻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无法满足广大农民的土地要求,故而难以成为发动农民投身革命的理论武器。 同盟会纲领是第一个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纲领,远远超过了此前中国近代各种革命力量提出的口号,标志着中国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同盟会成立后,一方面同改良派进行革命与改良的论战,一方面组织反清武装起义。 康有为、梁启超等改良派以《新民丛报》为喉舌,鼓吹中国“国民恶劣”,不备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力和资格,“智力低下”,如果实行共和,非亡国不可。因此,中国只能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在《民报》上坚决予以回击,指出民主共和是世界潮流,人心所向。中国不是“国民恶劣”,而是“政府恶劣”,只有“兴民权,改民主”,才是中国唯一出路。 改良派认为,进行革命,只能导致国内纷乱和外国瓜分,“亡国灭种”,因此,只能改良、立宪。革命派则强调,朝廷已是洋人的政权,革命必不可免,只有革命才能避免瓜分,使国家走向独立和进步。同时又驳斥政良派关于革命要“杀人流血”而不可革命的谬说,指出:“革命不免于杀人流血固矣,然不革命则杀人流血之祸可以免乎?” 针对改良派的立宪方案,革命派还批驳说:清政府已是一个极端反动腐败的政府。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不能再指望清政府进行任何改革。必须一举推翻清政府的专制统治,实行民权立宪的新制度。 这场论战,划清了革命和改良的界限,以革命派的胜利而结束。从此,民主共和的思想日益深人人心,促进了革命形势的发展。

媒体关注与评论

新华社北京9月23日电经中央批准,当代中国研究所编写的多卷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日前由人民出版社、当代中国出版社出版,在全国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共四卷,记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自1949年10月成立到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这35年的历史。该书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中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和中央有关重要文献为依据,展示了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开展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为使读者全面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由来,该书还设立序卷,概述了中国共产党自1921年成立以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奋斗历史。该书编写历时20年,凝聚了几代国史工作者的心血和智慧,是研究新中国历史的重要成果。该书的出版发行,对于发挥国史研究以史鉴今、资政育人作用,对于帮助人们系统学习新中国的历史、了解新中国的发展历程,深刻认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辉煌成就和历史经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义。

编辑推荐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套装共5卷)》2010年-2012年经过中共中央办公厅、中共中央宣传部组织30个国家机关、部委和研究机构专家三次审稿。2012年9月,中宣部正式批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出版。历经20年,共和国历史最权威版本。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全五卷)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28条)

 
 

  •   史书都是隔朝代的人编写上一朝代的史书,如:清朝人编写"明史",元朝人编写"宋史"等等!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了!而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史稿"恰恰是由当代人编写的,实属首创.很好,很权威.很多史实可以由尚健在的当事人核实,确保真实,客观!我们这些年近七旬的读者读来很亲切.好好好!
  •   中规中矩的史书,我觉得应配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阅读。
  •   这套国史稿,有特色,有新意,与党史对照起来读,会相得益彰。党史的特点是比较详细,国史的视野更开阔,内容更丰富。这套书要言不烦,提纲挈领,重点突出,观点鲜明。许多分析很深刻,话虽不多但分量重,富于启发。
  •   比较真实客观地反映历史事实,不避讳,不掩饰,比较难得。
  •   国史研究的权威著作,专业人士必读。对于国史爱好者也很值得一阅。权威研究,可以澄清真相,以正视听。
  •   权威学者多年研究的成果,资料翔实,立论公允
  •   印刷、纸张都不错,是一套很权威的国史教科书
  •   粗粗翻了下,还没有仔细看。很传统的正史。里面有很多具体数据。还是不错的。
  •   非常专业的一套书,很适合专业人士使用。不错。
  •   大概翻了一下,感觉是最满意的一次购书,绝对正版好书,
  •   质量可以,到货及时,不足之处是其中一本书脊有点破裂。
  •   恢弘巨著!很喜欢的一本书!不贵。很满意!
  •   非常值得收藏的书。
  •   书很厚,留在家里慢慢看
  •   看看我们是怎样站立起来的
  •   不过最好别太官方了,那就太假了
  •   很不错,客户很喜欢
  •   确实是正版,看得很舒心,就是没有好看的书签
  •   还来不及读
  •   帮同事买的,很详实,值得一看。
  •   消防官兵先发给你香港那边
  •   单位购买的书,比预计的晚到一天
  •   同类题材中首部官方著作,值得看
  •   不错的书,就是纸张差了点……
  •   给长辈买的,应该喜欢
  •   少送了一本,真的没货吗?发票也不对头,少了100多元!可否把运费一起入账开票?
  •   这本书太官方了,和《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相比,大同小异,甚至深度还差一些。
  •   考虑政治因素,过于简单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