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判与启示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王岩  页数:635  

内容概要

本书《批判与启示: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研究》以马克思主义实践哲学精神为指导,以当代中国政治文明建设为旨归,从基本理念、逻辑理路、演进脉络、理论困境及整合超越等维度,对西方近代以来主要政治哲学流派进行了批判性的深入剖析与全面总结,揭示了近现代西方诸政治哲学流派之价值立场、社会功能及其理论得失,滤括出近现代世界政治哲学流派与政治实践之间的内在联系及相互作用机理,呈现了支撑近现代世界政治生活的观念基础与理论图景,为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中国特色政治文明等,提供了重要启迪与深刻启示。
《批判与启示: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研究》由王岩、施向峰等编著。

作者简介

王岩,男,1964年生,哲学博士,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特聘教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博士点学科带头人。任教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辩证唯物主义学会常务理事。出版《整合·超越:市场经济视域中的集体主义》、《西方政治哲学史》等学术著作7部,在《哲学研究》、《马克思主义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近百篇,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国家级项目5项。主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获国家级精品课程。获第六届国家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施向峰,1978年6月生,江苏海门人,法学博士,现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讲师,多年来从事政治学、法哲学与政治哲学教学与研究。参与国家级、省级科研基金项目多项,主持市级科研基金项目3项。曾在《中国行政管理》、《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道德与文明》、《国外理论动态》、《学海》、《理论探讨》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书籍目录

绪论
第一节 关于政治哲学若干基本问题界定
第二节 政治哲学之学科属性及本质特征
第三节 政治哲学之学理范畴及研究框架
第四节 政治哲学之基本功能及作用机理
第五节 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之批判反思
第一章 契约论政治哲学多维透析
第一节 自然法与契约论之逻辑前提
第二节 经验论与契约论方法论基础
第三节 契约论政治哲学之基本理路
第四节 人民主权与契约论逻辑结论
第五节 契约理念之历史与现实反思
第二章 自然法哲学视域中的宪政观
第一节 自然法哲学演进脉络、基本理念及理论困境
第二节 自然法哲学的先验之维与宪法权威观之确立
第三节 自然法哲学的人权之维与科学人权观之确立
第四节 自然法哲学的契约之维与科学权力观之确立
第三章 西方分权学说省察
第一节 西方分权学说之发展脉络
第二节 西方分权学说之基本理念
第三节 西方分权学说之理论贫困
第四节 西方分权学说之当代启示
第四章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解析
第一节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之历史流变
第二节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之基本理念
第三节 功利主义政治哲学之理论超越
第五章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省思
第一节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之演进脉络
第二节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之当代境遇
第三节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之基本理念
第四节 自由主义政治哲学之当代启示
第六章 权力意志主义政治哲学内在理路
第一节 权力意志主义政治哲学之理论始点
第二节 权力意志主义政治哲学之理论核心
第三节 权力意志主义政治哲学之逻辑延伸
第四节 权力意志主义政治哲学之理性反思
第七章 乌托邦政治哲学及其启迪
第一节 乌托邦政治哲学之渊源及特征
第二节 乌托邦政治哲学之价值性诉求
第三节 乌托邦政治哲学之缺陷及超越
第四节 乌托邦政治哲学之现实启迪性
第八章 保守主义政治哲学批判与启示
第一节 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学理基础
第二节 保守主义政治哲学基本理念
第三节 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之分歧
第四节 对当代政治文明建设之启示
第九章 “民主社会主义”批判
第一节 “民主社会主义”历史沿革
第二节 “民主社会主义”基本理念
第三节 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批判
第十章 社群主义政治哲学探析
第一节 社群主义政治哲学思想溯源
第二节 社群主义政治哲学基本观念
第三节 社群主义政治哲学内在缺陷
第四节 社群主义政治哲学当代启示
第十一章 “意识形态终结论”批判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第一节 意识形态特质及其基本功能
第二节 “意识形态终结论”发展脉络
第三节 “意识形态终结论”历史成因
第四节 “意识形态终结论”理论实质
第五节 我国意识形态安全之维护路径
第十二章 女权主义政治哲学评介
第一节 女权主义之理论运思及其实践应用
第二节 中国女性权利历史缺失及现实回归
第三节 社会性别意识形态消解与政治文明
第十三章 生态政治哲学与和谐社会构建
第一节 生态政治哲学背景、渊源与主张
第二节 生态政治哲学中的“红绿”之争
第三节 生态政治哲学与和谐社会之构建
第十四章 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与政治文明建设
第一节 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之缘起
第二节 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之观点
第三节 后现代主义政治哲学之反思
第四节 对当代政治文明建设之启示
后记

章节摘录

版权页:   反对分权学说,但基于对自由的珍视与渴求、对“人生而自由,然无往不在枷锁之中”的人文困境的同情与救赎,卢梭断然否定了“主权在君”的主流认识,提出“主权在民”论。自此,主权归属观念发生了质的飞跃:卢梭将主权无限且不可分理念与人民而不是君主或贵族相联系。既然主权在“民”,再行“阶级分权”已无必要;倘若人民或者人民代表掌握绝对权力,则也不存在侵犯人民自由之政府了,分权反而不利于政府高效率地“为人民服务”。其理由也一目了然:“与全体相联合的个人又只不过是在服从其本人,并且仍然像以往一样地自由。”如此,集权对自由就不仅不是一种威胁,而是一种更为必要而有效的保护。可见,如果说布丹、霍布斯因其君主专制主张而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先天不足,那么卢梭的开创民主理论新纪元的“主权在民”观念在民主化浪潮日益汹涌的当代,无疑对分权学说构成了持久而有力的冲击。 (二)“权力分配”:凯尔森规范主义理论对分权学说之冲击 “凯尔森通过颠覆传统的权力概念来消解分权理论,这是一个‘釜底抽薪’的办法。”周永坤先生所讲的凯尔森对分权学说的“釜底抽薪”式的颠覆,主要通过以下三步来完成的。凯尔森首要的工作是否定作为三权分立基础的三种国家职能的存在。他指出:“国家的基本职能并不是三个而只有两个:法律的创造和适用(执行),并且这些职能并不是对等的而是上、下等的。”如此,不仅三权分立之“三权”不复存在,就连“两权”(立法权与执行权/“两院”与“一府”)之间也基于“一边倒”的非对等关系而不可能真正形成相互制衡局面。紧接着,凯尔森又指出即便是“创造法律”与“适用法律”这两种职能的边界也是模糊不清的: 确定将它们相互分开的界线也是不可能的,因为法律的创造和适用之分,作为基础的立法权和(最广义的)执行权的二元论,只有一种相对的性质,国家的大多数行为都同时既是创造法律又是适用法律的行为。将法律的创造分给一个机关而法律的适用(执行)又分给另一机关。

编辑推荐

《批判与启示:西方近现代政治哲学流派研究》试图从不同层面对西方近代以来主要政治哲学流派进行多维透析和理性批判,力图在全面准确介绍各种政治哲学流派的基本内容和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揭示它们与西方社会政治发展模式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这些流派的阶级实质、社会功能以及理论得失,为我们理解西方社会的政治生活提供一个基本视角,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提供必要借鉴和启示。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批判与启示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物流很快,书是正版的,但是书面很脏,后面还有黑色的印记。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