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学和社会学中国化的探索

出版时间:2011-10  出版社:中国社科  作者:聂蒲生  页数:374  字数:297000  

内容概要

  《抗战时期专家对西南地区的调查研究:民族学和社会学中国化的探索》以民族学和社会学理论为指导,运用一般理论与个案实例相结合的方法,以实地社会调查的方法和步骤为主线,由宏观(导论、总貌)到微观(民族学调查研究、社会学调查研究、综合调查研究)再到宏观(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20世纪上半叶民族学的中国化),系统而深入地描述了抗战时期专家对西南地区的民族学和社会学调查研究的历史状况,对其历史意义作了切实的评价,并指出调查研究中的不足之处。

作者简介

  聂蒲生,男,汉族,1966年生,湖南衡阳人。历史学硕士、博士、博士后。贵州高校人文社科基地贵州财经学院中国西部现代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贵州财经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教授(仅以两年时间从副教授破格晋升教授),硕士生导师。贵州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学术带头人。中南民族大学硕士,师从侯献瑞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博士,师从罗福惠教授;南京大学博士后,师从陈谦平教授。已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CSSCI期刊和国家核心期刊16篇,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民族问题研究))全文转载2篇。出版专著3部,获省部级优秀科研成果奖1项。主持并圆满地完成贵州省高层次人才基金课题1项,2009年荣获教育部重点科研项目立项,此项目位居全国榜首。

书籍目录

导论
第一节 引言
第二节 本课题学术研究现状
第三节 进一步研究本课题的意义
第四节 本著的写作思路和主要方法
第一章 总貌
第一节 以实地调查为中心的社会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史
一 民族学田野调查在中国的发展
二 社会学社会调查在中国的发展
第二节 对西南地区开展实地调查的必要性和组织实地调查的重要机构
一 对西南地区开展实地调查的必要性
二 组织实地调查的重要机构
第二章 民族学田野调查研究
第一节 抗战时期在昆民族学家对云南各民族的田野调查研究
一 徒步穿越湘黔滇:中国传说学术(特别是人文科学)转向现代学术
二 对云南各民族的田野调查研究概况及其取得的辉煌成就
三 吴泽霖教授在云南开展的民族田野调查研究
四 袁家骅教授对云南路南县的民族田野调查概况
五 开展对云南各民族田野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
第二节 抗战时期在昆语言学家对云南各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
一 云南民族语言研究的传统
二 对云南汉语方言的调查研究及成果
三 对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调查研究及成果
四 邢公畹对云南少数民族语言的田野调查及其成就
五 对民族学研究的贡献
第三节 抗战时期吴泽霖教授对贵州少数民族民风民俗的调查研究
一 对贵州仲家生活——食俗的调查研究
二 对贵阳苗族跳花场的调查研究
三 对海根苗中的斗牛的调查研究
第四节 抗战时期四川的民族学研究
一 历史沿革
二 抗战时期四川的民族学研究
三 抗战时期四川的民族学研究主要成果
第三章 社会学社会调查研究
第一节 陈达领导的清华大学国情普查研究所对云南环湖户籍示范区的人口普查研究
一 对本土人口资源的认识
二 中国现代人口普查的重要开端
三 从普查结果推导当时中国人口概况
四 陈达领导的人口普查研究的重要意义
第二节 费孝通对抗战时期禄村农田的调查研究
一 费孝通与“魁阁”研究室
二 对禄村农田的研究
三 禄村调查研究中的方法和经验
四 费孝通的云南农村社会经济调查
第三节 张之毅对抗战时期玉村农业和商业的调查研究
一 玉村农业耕作和蔬菜种植
二 土地所有和土地使用
三 织布和养鸭
四 家庭消费和积累
五 农村人口的外流
六 传统社会中财富的猎取
七 商业资本的活动
八 资金利用与土地权的集中
九 费孝通对四种类型社区的比较研究
第四节 陈达和史国衡对抗战时期昆明工业和劳工问题的调查研究
一 陈达对抗战时期昆明工业和劳工问题的调查研究
二 史国衡对抗战时期昆明一国营工厂劳工问题的调查研究
第五节 抗战时期四川的社会学研究和人口学研究
一 抗战时期四川的社会学研究
二 抗战时期四川的人口学研究
第四章 综合调查研究
第一节 曾昭抡率领西南联大川康科学考察团步行考察大凉山
一 考察准备
二 考察地点介绍和简要考察经过
三 考察内容
四 考察过程中体现的严谨治学精神
第二节 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对云南石佛铁路沿线的调查研究
一 南开大学边疆人文研究室的创建及其刊物《边疆人文》
二 陶云逵教授领导的对石佛铁路沿线的综合调查研究
三 陶云逵教授学术研究之综合评价
第五章 调查研究的重要意义和20世纪上半叶民族学的中国化
第一节 抗战时期在西南地区专家调查研究成果对学科发展的意义
一 民族学家对西南各民族的田野调查研究——民族学中国化的积极探索
二 社会学家对西南的社区研究——社会学中国化的积极探索
第二节 抗战时期在西南地区专家调查研究工作的社会意义
一 江应棵、吴泽霖等民族学家的田野调查研究推动了西南边疆建设
二 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严谨治学的学风
三 培养和锻炼了一大批开展实地调查研究的骨干,有如群星灿烂
四 调查研究工作的美中不足之处
第三节 20世纪上半叶民族学的中国化
一 民族学中国化的问题
二 抗战时期民族学在中国的本土化
三 抗日战争胜利后民族学在中国本土化的曲折之路
四 20世纪上半叶民族学中国化的特点、经验、问题和影响
参考文献
后记

章节摘录

  除了通过田野调查资料说明各民族文化的成就之外,一些民族学家也著文呼吁改变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对少数民族的轻视和偏见,力主改善民族间相互隔阂和敌视的关系。江应棵在研究广东北江的瑶族时,在《广东瑶人之今昔观》-文中指出:“今日之中华民族,绝对不是以一般所谓之汉民族可以概括一切的,也不是如一般所谓之汉满蒙回藏五族可以概括一切的,把汉族看作主人翁来代表中华民族是绝大的错误,把中华民族分为汉满蒙回藏五族更是绝大的荒唐……今日之中华民族,实是整个的,同一的,而无所分歧的。能对于中国领土中全部民族的各个分子均有一个彻底的明了认识,方能说得到了解我们自己,方能说复兴中华民族之道。”许多民族学家努力通过对中国各民族及其文化的研究,将学术探讨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联系起来。在这个意义上说,许多学者所从事的民族学研究实践正是为现实服务的努力的一方面。  1937年筹划的全国风俗简易调查,也可以视为与现实有关的研究。这项调查的目的之一是供给政府制定社会政策法令之参考。调查的筹划者在《举办全国民俗简易调查方法》中认为,当时“亟须巩固社会组织,建设心理国防,故对于民众教育、礼俗改良、新生活运动、经济建设运动等,均特加注意.此种社会政策之施行。其成效如何,胥视所订法令是否适合社会实际情形以为断。惟欲求法令适合社会实情,自有待于全国各地实际材料之搜集,以资参证。……今日民众教育之推行及礼制等草案之拟订亦需此种实际材料,更有进者,民族复兴以民族团结为前提,如何破除民族间之隔阂,以沟通民族文化,自亦当以民族研究为基础工作,而民俗调查为不可缓也”。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民族学和社会学中国化的探索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条)

 
 

  •   老作家写的书,都是深入实际一线的经历,好像亲身体会一样。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