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视阈下的语言与翻译研究

出版时间:2012-9  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作者:侯敏  页数:228  字数:301000  

内容概要

侯敏编著的《认知视阈下的语言与翻译研究》尝试着从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角度阐释体验为基础的翻译观,同时结合实例分析与翻译比较来说明认知的共性方面构成翻译的前提与基础,而认知的差异则形成翻译中的诸多问题。语言学与心理学相结合共同解释和分析翻译问题亦是本书一大特点。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认知与翻译
第一节 认知哲学
第二节 西方认识论研究简述
第三节 客观主义语言学与非客观主义语言学
一 客观主义的主要观点和特征
二 非客观主义的主要观点和特征
三 体验哲学三原则
四 传统语言学哲学观与当代认知语言学哲学观的对比
第四节 翻译研究现状
一 传统语义学的翻译观
二 结构主义与后结构主义语义学的翻译观
三 认知语言学与翻译
四 认知语言学模式下的翻译实例分析
第二章 翻译研究的哲学取向
第一节 各理论学派对翻译研究本体的认识
一 传统语言学派对翻译研究本体的认识
二 文化学派对翻译研究本体的认识
三 解构主义学派对翻译研究本体的认识
第二节 翻译研究中主体、主体性理论的黄昏
一 对西方世界主体性理论的讨论
二 我国对主体性理论的哲学讨论
三 主体性理论与翻译研究
第三节 主体间性理论的黎明
一 主体间性理论
二 翻译主体间性理论之再认识
三 翻译主体间性特征在翻译研究本体中的体现
第三章 词汇层面的认知翻译
第一节 范畴理论与词汇
一 范畴、范畴化、原型范畴理论
二 原型范畴理论对一词多义的解释与翻译
三 原型范畴理论对词性的解释
第二节 框架语义学理论与词汇
一 框架语义学理论
二 框架语义学对一词多义的解释
三 框架语义学理论对词语新义的解释
四 框架理论对词汇搭配问题的解释
第三节 图形背景理论与词汇
一 图形背景理论
二 图形一背景理论对词性转变的解释
第四节 翻译认知心理学与词汇的解读模式
一 译者心理词库与心理词汇组织
二 译者双语词汇模型
第四章 句子层面的认知翻译
第一节 原型范畴理论与句子
一 原型范畴理论对句子时态的分析
二 原型范畴理论对句子语态的分析
三 原型范畴理论对句型的分析
第二节 框架语义学理论对句子的解释与翻译分析
一 框架语义学中的视角、视点理论
二 视角、视点理论对句子的解释与翻译
第三节 焦点、背景理论对句子的解释与翻译分析
一 焦点背景理论
二 焦点、背景理论对分裂句的解释
三 焦点、背景理论对主从复合句的解释
四 焦点、背景理论对英语被动句的解释
五 焦点、背景理论对倒装句的解释
六 焦点、背景理论对翻译的启示
第四节 翻译认知心理学与句子理解
一 句子认知加工模式
二 句子理解策略
三 句子语义分析策略
第五章 篇章层面的认知翻译
第一节 语篇研究的语言学理论
第二节 语篇的衔接与连贯
第三节 语篇连贯的认知分析
第四节 认知世界分析法
一 理想化认知模型(ICM)的特征
二 基于认知世界分析法的语篇翻译实例分析
三 从认知世界的角度看翻译技巧
第五节 翻译认知心理学与语篇理解
一 语篇翻译认知要素
二 翻译语篇理解加工步骤
三 语篇理解建构整合模型
第六章 翻译过程认知解读
第一节 认知语言学翻译观对翻译过程的解读
一 翻译的认知语言学模式
二 翻译过程中的多重认知世界
三 运用翻译实例解读翻译过程
第二节 翻译认知心理学对翻译过程的解读
一 翻译认知研究的理论基础
二 翻译认知过程研究的主要内容
三 翻译过程中的语言认知与思维
四 翻译过程中的思维模式
五 翻译的心理过程
六 理工科学生翻译过程中的认知思维调查
第七章 修辞认知与翻译
第一节 修辞认知视角——象似性
一 语音象似性修辞与翻译
二 顺序象似性修辞与翻译
三 数量象似性修辞与翻译
四 对称象似性修辞与翻译
五 倒叙象似性修辞与翻译
第二节 隐喻修辞意象及其翻译
一 隐喻的认知研究
二 隐喻的分类
三 隐喻翻译
四 认知隐喻研究所面临的问题
第三节 通感意象及其翻译
一 通感修辞的特点
二 比喻和通感的区别
三 通感意象的认知功能及翻译
第四节 双关修辞及其翻译
一 双关修辞的类型
二 双关修辞翻译
参考书目

章节摘录

  以交往行为理论为基础,哈贝马斯首先着手研究语言问题,并建立了他独特的语言哲学理论——普遍语用学。哈贝马斯认为,“普遍语用学的任务是确定并重建交往的基本前提”;重建普遍语用学的“出发点是交往经验(理解)”,“理解则指向话语的意义”,“以理解意义为己任的译解者在与其他个体建立起来的符号化主体间联系的基础上,基本上是作为交往过程的参考者从事经验的”既然理解经验所面对的是一个由符号建立起来的世界,那么,理解主体和被理解对象之间的主体间性关系也就变成了建立该世界的主体之间的主体间性的关系。哈贝马斯以“言语”作为普遍语用学的基础,同时也是普遍语用学研究的对象。  哈贝马斯以语言的可领会性为基础,通过明确言语行为的有效性要求,建立了一种以语言为中介的交往模型。言语是运用语言的行为,要保证人们交往沟通的有效与合理,必须遵循一定的条件。这里所要求的规范和条件就是言语行为的有效性要求。有效性要求包括可领会性、真实性、真诚性和正确性。哈贝马斯具体解释道:“言说者必须选择一个可以领会的表达,以便言说者和听者能够相互理解(可领会性);言说者必须有提供一个真实陈述的意向,以便听者能够分享言说者的知识(真实性);言说者必须真诚地表达他的意向,以便听者能够信任他(真诚性);最后,言说者必须选择一种正确的话语,以便听者能够接受。”  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概念涉及的是“至少两个以上具有言语和行为能力的主体之间的互动”,“行为者通过语境寻求沟通,以便在相互谅解的基础上把他们的行为计划和行为协调起来”,“通过协商对共识的语境加以明确”。言语者就一件事情和他者达成理解是一种交往行为,其中交流符号的意义和交往行为是互为规定的。主体间在语言理解的基础上,承认并服从交往行为中共同的规则或规范以及言语行为的有效性要求。交往行为理论既关注主体间交往中意义的变化性,又研究决定这些变化的规律性。因此,这种研究导致把语言纳入广泛的生活背景和人与人的交往关系之中进行考察,从而更突出语言的社会性。  ……

图书封面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认知视阈下的语言与翻译研究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