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小洋楼

出版时间:2011-1  出版社:天津教育出版社  作者:天津日报传媒集团 编  页数:216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由天津日报传媒集团编著、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发行,迄今为止最全面介绍“天津小洋楼”名人故居历史文化的丛书——《天津小洋楼——名人故居完全档案》于新春之际,与广大读者见面了。这套丛书以兼具阅读和收藏价值的贺岁书身份为津门的兔年新春留下一个滋味隽永的文化印记。
  这套丛书是在天津日报传媒集团《城市快报》“小楼春秋”系列报道基础上编写而成的,共4卷,约127万字,近500幅图片。丛书采用16开全彩印刷,收录现存天津近代名人故居小洋楼218幢,消失的小洋楼33幢,全景再现了251个名人家庭跌宕起伏的沧桑往事。
“小楼春秋”是天津日报传媒集团《城市快报》2010年元月推出的大型系列报道,经搜狐网、天津网同步转载后,立即引起强烈反响,《中国新闻出版报》《中国日报》均刊发消息重点推介,使得天津小洋楼的故事不仅打开了天津本地读者尘封已久的记忆,也让国内其他省市的读者了解到天津丰富厚重的文化底蕴;更通过网络为很多海外华人和国际友人构架起寻根桥梁。“小楼春秋”主创人员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并经重新考证的基础上,按照五大道地区、小白楼地区、中心公园地区、鞍山道地区、意式风情地区、德式风情地区的顺序和以先道后路,按照门牌编排的体例,编辑出一部迄今为止天津名人故居小洋楼最详尽的“身世档案”。其中第一卷收录了“五大道地区”马场道、睦南道和大理道三条道路共计59幢小洋楼。记述了潘复、刘冠雄、吴新田、朱启钤、颜惠庆、孙殿英等一批北洋军政高官,李烛尘、李赞臣、李勉之、卞俶成、周叔弢等一批近代中国天津的实业名家,张克忠、金显宅、林必锦、林崧等一代科技卫生先驱的人生故事。第二卷收录了“五大道地区”常德道、重庆道、成都道和新华路四条道路共计58幢小洋楼。爱国将领张自忠,为父报仇的“侠女”施剑翘,爱国教育家赵天麟的精彩人生均在这一地区留下印迹,还有来自奥地利的建筑设计师盖苓,他为天津留下了两百余幢建筑精品;更有从天津走向世界的奥运冠军李爱锐,小洋楼里记录奥运冠军出生、成长、工作、结婚的点点滴滴。第三卷收录了“五大道地区”范围内河北路、桂林路、云南路、昆明路等14条路段;“小白楼地区”浦口道、泰安道、浙江路、唐山道等11条路段;“中心公园地区”花园路、赤峰道、辽宁路等六条路段共计69幢名人故居小洋楼,描述了民国总统曹锟,风云外交官顾维钧,抗日名将吉鸿昌、关麟征、马占山;北洋军阀张绍曾、孙传芳、倪嗣冲、陆洪涛;洋行买办梁炎卿、陈祝龄、郑翼之、李吉圃,少帅张学良等人物的居津生活。第四卷收录了“鞍山道地区”鞍山道、河北路、陕西路等五条路段;“意式风情地区”民族路、胜利路、平安街、博爱道等10条路段及“德式风情地区”共计32幢名人故居小洋楼和消失的小洋楼33幢。溥仪、段祺瑞、袁世凯、冯国璋、梁启超、曹禺等历史名人的人生大戏也在此上演。
  这套丛书以“挖掘城市文化,擦亮城市名片”为宗旨,本着寻访名人后代,讲述最真实“洋楼故事”的原则,避免了以往部分资料“道听途说”的遗憾。由于众多被访者提供了大量珍贵的老照片,读者得以一窥百年前的天津风貌,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融入了更多的学术味道。

书籍目录

天津小洋楼:名人故居完全档案(第一卷)
马场道
潘复旧居 “潘公馆”里的民国往事
香港大楼 楼里有个少年俱乐部
吴泰勋旧居 戴笠在此宣布建立军统天津站
法国教会公寓 金乃千在天津最后的日子
胡若愚旧居 淡然如水的晚年生活
徐氏旧居 一代总统的“隐居”往事
王仲刘旧居 袁世凯的“理财顾问”
雍剑秋旧居 唯有善者留其名
吴新田旧居 吴馆特殊的“小亭子”
李烛尘旧居 为和平解放天津而努力的企业家
骆玉笙旧居 我与奶奶在安乐邮的日子
杨荣环旧居 京剧名角不愿子女学戏
刘松庵旧居 “少爷大夫”美食家
杨珂旧居 从少爷到名医
北疆博物院 一个洋人在津的岁月传奇(桑志华旧居)
达文士旧居 “达文士楼”菲达文士所盏
刘冠雄旧居 海军总长,魂系大海
朱启钤旧居 朱启钤护宝记
睦南道
许氏旧居 这条路,住着张作霖四位夫人
孙殿英旧居 东陵大盗,在此销赃
颜惠庆旧居 最擅经商韵外交官
李赞臣旧居 他的家族捐出了私人花园
张克忠旧居 震惊世界的化学家
张学铭旧居 市长·园长·美食家
林必锦旧居 贫寒出身的名医
林崧旧居 大家林崧方寸藏爱
金显宅旧居 “肿瘤之父”的中国心
纳森旧居 纳森叔侄把持煤牧
李勉之旧居 大宅门里的爱国者
施锡恩旧居 医学博士的美丽人生
卞颖新旧居 儒雅父母,教子有方
卞傲成旧居 他让中药有“标”查循
……
大理道
天津小洋楼:名人故居完全档案(第二卷)
天津小洋楼:名人故居完全档案(第三卷)
天津小洋楼:名人故居完全档案(第四卷)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1928年夏,吴俊升在沈阳皇姑屯被日本关东军炸死。第二年,吴泰勋从东北陆军讲武堂第八期毕业后,在张学良的卫队任骑兵队长。因为吴俊升生前最爱养马,“少帅”骑兵队里的马匹三分之一是吴泰勋家的私产,所以张学良对吴泰勋格外器重,加上两人父亲同时在皇姑屯遇害,更多了一份惺惺相惜的情谊。于是张学良与吴泰勋结拜了把兄弟,这“父一辈、子一辈”的关系更为密切了。“西安事变”之后,在张学良的引荐下,吴泰勋结识了戴笠。戴笠一直想在奉系军阀的上层人物中物色一个特务,而吴泰勋正适合戴笠所需的条件。在戴笠的提议下,张学良、吴泰勋和戴笠也结成了把兄弟。 宫运学说,吴俊升的两个孙子都在加拿大,另有一个外孙生活在中国台湾。多年前,宫馆长曾经接待过吴俊升的这个外孙,他为郑家屯博物馆的吴俊升旧居展提供了很多资料。宫馆长回忆,吴俊升的这位后人曾经留下过联络方式,但随着时间的流逝,这唯一的线索也断了,从此再也联络不到吴氏后人。 戴笠在吴公馆发布五条辅务决策 吴公馆里的故事,除了吴泰勋本人,更多则集中在著名的特务头子戴笠身上。 戴笠(1896~1946)字雨农,小名春风。1926年人黄埔军校,毕业后任蒋介石侍从副官。1928年开始进行情报活动。1930年建立国民党第一个特务组织——调查通讯小组,后建立“十人团”,深得蒋介石宠信。1932年3月,蒋介石为加强特务统治,先组织力行社,后在南京秘密成立中华复兴社(又名“蓝衣社”),戴笠被任为特务处处长。1938年特务处扩大为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简称“军统”),任副局长。1942年,美蒋联合组成特务机关“中美特种技术合作所”,戴兼为主任。 舒季衡是国民党军统特务电台天津站长,天津站是他和妻子徐爱莲共同负责的。新中国成立后,这对军统特务夫妻成为改造的对象,国民党军统天津站活动的情况主要来自于这对夫妻的回忆。 舒季衡回忆,1945年11月下旬,戴笠来天津,随行人员有军统局北平、华北办事处长马汉三等军统特务。天津军统局特务头目、天津警备司令部稽查处处长陈仙洲组成了招待组,负责一切活动和警卫事宜。而戴笠本人居住在原马场道7号的吴泰勋家,同时借用睦南道上张学铭的住宅,作为开会会客之用。 吴泰勋的公馆内外遍布众多“便衣”,闲杂人等不得靠近。这天晚上,戴笠在吴公馆备下晚宴,20多名军统北平局、华北局的高级特务相继到来。登瀛楼的大师傅特备好一桌地道的鲁菜,由专人送到吴公馆。戴笠与各位高级特务寒暄一阵后,神情忽然变得严肃。他轻咳一声,压低声音,一字一句地说:“今天我有重要的事儿要宣布。” 戴笠一共布置了五项工作:一、将日伪时期在津潜伏的特务组织,统予撤销,建立军统局天津站。这是军统局在津的最高特务秘密机构,统辖市内各机关团体的军统特务,任陈仙洲为站长;二、改组天津警备司令部稽查处,改任陈仙洲为处长;三、组成天津肃奸机构,定名为“天津区汉奸财产清查委员会”,主要任务要肃清沦陷时期叛国投敌的日伪汉奸,并查封其财产。由天津市长张廷谔任主任委员,戴笠任副主任委员,时子周、牟廷芳、梁士杰、甘舍棠任委员。名为各单位联合组织共同负责,实际是军统局独揽大权,操纵一切;四、平津区铁路局添置部分铁道装甲车和吉普车,车上装设报话机,由武装路警按时分段巡逻,遇有情况,立即通知附近驻军,进行“围剿”;五、发誓“定把高树勋部再拉回到我们方面来”。 据回忆,戴笠先后三次来天津,都曾经到吴泰勋公馆,除住宿之外,也作为集会和布置工作之所。

编辑推荐

《天津小洋楼•名人故居完全档案(套装共4册)》让你了解更多不为人知的洋楼故事,感受历史人物在特定时期的真实状态。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天津小洋楼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0条)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