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美国上小学

出版时间:2011-4  出版社:黑龙江教育  作者:孙若珈  页数:214  
Tag标签:无  

内容概要

  小作者用她那略显稚嫩但流畅、活跃、明快的语言,详细介绍了从学前班至六年级美国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儿童俚语、社会交往及各种传统节日等,全面深入地展现了美国小学课堂的概况,美国小学与中国小学有什么异同。阅读中慢慢就会发现小作者那颗纯朴诚挚的童心和阳光积极的心境跃然纸上···
本书以留美中国小学生的独特视角,描写了美国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对我们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大有裨益。

作者简介

  孙若珈,纽约市第194初中学生。5岁时,随同在我国驻美大使馆工作的父母来到华盛顿,在使馆附近的默奇小学上学前班。同时在我使馆办的“阳光中文学校”学习中文。四年级时,父母在美国的工作结束回到北京,入北京团结湖小学上四年级。一年后,父母去联合国工作又来到纽约,在纽约市第20小学读五年级的最后两个月,随后进入纽约市第194初中上六年级(按纽约的学制,初中从六年级至八年级)。

书籍目录


前言
第一章 课堂学习
 一、英语课
 二、社会课
 三、数学课
 四、科学课
 五、体育课
 六、选修课
 七、课堂纪律和自由活动时间
 八、换班记
 九、课后补习班
 十、我的老师们
第二章 校园生活 
 一、安全第一
 二、学校的一天
 三、就餐
 四、衣着
 五、校车
 六、我的美国同学们
 七、族裔
 八、同学们的兴趣爱好
 九、俚语和网络语言
 十、卖学校彩票
 十一、毕业年活动
第三章 校外活动 
 一、读书的乐趣
 二、学下国际象棋
 三、夏日的乐趣
 四、黄石公园之行
 五、美国孩子的节日
 六、自己动手
 七、美式快餐
 八、阳光中文学校
第四章 北京一年
 一、“同心结”之旅(我与奥运之一)
 二、迎奥运英语演讲比赛(我与奥运之二)
 三、升旗、观赛和参加闭幕式(我与奥运之三)
 四、“希望号”奥运星搭载活动
 五、十渡之行
 六、秋游记趣
 七、购物和拍大头贴
 八、中队委和课代表
后记

编辑推荐

  一个小学生致信总理说“我没有童年!”  《我在美国上小学》的目标读者是全国三线以上城市的学生家长、在校中小学生、家庭教育工作者及社会读者。  在这一目标读者群中,存在着众多家庭殷实,追求西方教育的父母以及向往自由、快乐学习的中小学生,他们想要了解的就是大洋彼岸的美国孩子在最该快乐的年龄是什么样子的······  《我在美国上小学》正是为了这个庞大的读者群而倾力打造!

图书封面

图书标签Tags

评论、评分、阅读与下载


    我在美国上小学 PDF格式下载


用户评论 (总计103条)

 
 

  •   一、为谁而学:
      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
      二、育人目标: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
      三、课堂:
      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美国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中国的课堂讲纪律,美国的课堂讲人权。
      四、师生关系:
      在中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刚踏入学校就知道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美国人不承认权威。中国孩子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总是对的,中国的老师喜欢保持威严,不苟言笑,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关系。
      考试制度不同
      五、考试制度:
      美国的考试经常是开卷,孩子们一周内交卷即可,而中国的考试则如临大敌,单人单桌,主监副监严防紧守。在中国,考试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淘汰;而美国的考试目的在于寻找自身存在的不足,查漏补缺,以利于今后的发展。
      六、班级人数:
      中国虽明文规定每班不超过45人,但乡镇及县级学校班级人数平均60人之多,法律并不能约束什么。而在美国,一个班的人数不超过30人,31个人就属于违反教育法,不同的是美国人看重的是诚信——自我信誉度,故不敢越雷池半步。
      七、时间:
      在一年中,中国中学生有8个月是上课时间,每天11个小时左右的在校时间。美国学生每年只有1000个小时左右。上学时间短、课业负担少,这是让孩子做自己感兴趣的事,孩子有了更多的自由安排时间还能让孩子学习自己安排时间。
      八、成绩单:
      成绩在美国属于“隐私”。老师给家长看成绩单,他只给你看自己小孩的成绩,不会公布全班的成绩。在中国,行政部门会想方设法的公布学校成绩。教师的考核也要看学生的升学率、优秀率。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就在这样的机制下长达12年之久,心理压力之大是显而易见的。
      九、教材:
      美国的教材浅显,对孩子没有严格的要求,特别是数学,导致许多的成年人离开计算机对数字就没了概念,连日常生活的计算都成了难题,看之非常可笑,但是他们注重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国的教材一味的强调夯实基础,才导致机械重复的作业一堆堆,其结果是造就了一批有一批的高分低能的人才。
      十、课外生活:
      中国一般不太允许小孩参加真正的社会活动。但在美国小学生一旦走进校门就开始真正参与社会活动了。美国的课外活动是学生自发参与,经费也是大家共同出资、共同寻求赞助。比如,8岁的孩子会帮人家清洗洗衣机,一次8美元,为别人演奏等等,把赚到的钱拿来搞活动。当然并非所有的活动都是为了赚钱,也有很多是打义工的。美国让小孩接触社会环境的方式非常多,他们认为教育即生活。
  •   听说作者孙若珈只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我很好奇地想看看,这么小的孩子会写出什么样的文字,还这么厚一本书。
    仔细看了几十页,这孩子还真是不简单。文字很通顺、流畅,18万字写下来,真不简单啊!
    说说内容吧,感觉美国孩子是真幸福啊,孙同学上学前只会数数,上学之后,小学几乎所有的课(英文课、社会课、科学课、体育课等等)都和做游戏差不多,对孩子的要求很宽松。
    比如英文课,多的是阅读的时间,并且让孩子自己自由地写,自由地装饰自己的本子,拼写即使错误,老师也不会纠正,因为大家读书多了,自然知道了自己的错误了。美国老师真会保护孩子们的写作热情。
    想到听说国内的语文课,考试要考某个字的第几划是“撇”还是“捺”,连笔顺都要求如此之严格,真是觉得太无聊了!孩子会认、会写、会读、不影响理解字义,非得要求记住笔顺,有什么必要?!难道靠这个能开发孩子的智力?不如用记笔画的精力去引导孩子们多去阅读!
  •   我先生目前在美国纽约,要工作满三年才可回国。我和儿子准备年后过去,儿子现在六岁半,要在美国上小学,通过这本书让我对美国的小学有一个了解,对儿子以后要面对的情况了然于心。这本书对我帮助很大。
  •   书还没看完,但已被开头的章节深深地吸引了,书中讲述的美国小学老师的奖励方法很独特,值得我们当老师、当家长的借鉴学习,实操性也比较强。虽然作者年龄还少,文笔比起成人还有一定差距,但也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中西教育的不同,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小朋友的想法,从他们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观察人生,总体来说很不错的一本书
  •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觉得这本书让我大开眼界,虽然没有走出国门,但是可以近距离地了解美国的教育情况,学习一些可以借鉴的地方。虽然目前我国的课堂不可能像美国的课堂那样自由开放,但是可以在允许的范围内,去发挥孩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美国的小学生在校时间短,一般上午7点半上学,下午2点就放学了。美国小学总课时很少,每个教学日只有6.5个小时,每周只有32个小时,每节课只有30分钟,上下午各有一次户外游戏活动,老师很少或几乎没有布置家庭作业,有时布置一点点作业也只要求几天后才交。
  •   虽然没有机会让孩子去美国上小学,但是看这本书可以知道美国的小学生是怎样学习的,开阔眼界,有一种国际视野。
  •   1.为谁而学  美国教育告诉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让学生自己去想,想学什么东西,因而学生一般学得主动、灵活、高兴。而中国的教育总是要事先给学生做出细致繁琐的各种规定,该学什么,学多少,什么时候学,该怎么学等等,中国的学生视学习为功利,因而习惯于应付,学习是家长、老师的事情,是为升官发财找工作而学,学得被动、教条、无奈。2.育人目标: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3.课堂:  中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总结,把学生教到无问题就好;美国的教育善于给孩子一个启发,把学生教到能不断提出新问题。中国的课堂要举手发言,美国的课堂鼓励自由发言。中国的课堂如果对教师的结论不同意会遭受批评,而在美国的课堂上则受到表扬。中国的课堂讲纪律,美国的课堂讲人权。
  •   在上小学5年级的女儿非常喜欢这本书,也很羡慕美国小朋友,她希望能尽早出国读书.
  •   我女儿看了以后很感概,深深为美国小学不同的教育风格与中国的不同发表自已看法,觉得美国的教育比较开放,自由!虽还不到七岁的年龄,却对我说妈妈我能去美国读书多好啊....
  •   非常喜欢这本书,讲得比较全面,以一个孩子的眼光来看,讲了美国的一些俚语,美国小学的教育方法,值得一看。
  •   读这本书是看到了别人的书评,说是很好,介绍来得。
    说实话一开始并没有抱多大的期望,就想了解一下的。但是当我真得读完此书后我发现其实并不是我所想象的。
    我们的印象中一向以为国外孩子很轻松,一直在大骂国内教育如何如何。但是我看完的体会是其实国外的孩子也不轻松。他们也有严厉的老师,也有严格的要求,甚至在我们看来很有难度的作业(比如写书、画漫画)但是唯一不同的是,他们的老师很讲究方法,而且所有的作业也是很有启发性的。抛砖引玉,给你起个头,能让你更好得思考。
    回想国内教育,一直嚷着要减负。的确在校时间减下来了,但是课程主体还是没变。其实我觉得怪不得老师,因为他们也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你问他们什么是启发性思维,估计他们也不懂。如果不懂那怎么教呢!这个还是一个体制、传统的问题!
    书中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我们国内的家长只能在不好的大环境中尽量给孩子创造一个相对舒适的小环境!让孩子健康快乐得成长!
  •   这本书是作者在美国上小学的亲身经历,非常真实地写出了美国小学的样子,让人们很好地了解美国的小学教育。
  •   美国小学是很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而且还有实验室~~~作业很少,但是和家庭互动的作业比较多,家长要配合。
  •   从一个孩子的眼中了解美国小学课堂,希望小学老师好好看看,应该有启发
  •   了解美国小学教育和美国孩子的一本好书!
  •   一个孩子写的书,简要的介绍了美国的一些小学,中学的情况,可以做简单的了解,还是不错的.
  •   大致看了一下,写的很细腻,很真诚,我想一定会有启发和帮助的。美国的小学的确和我们的不一样呢,要好好学习一下别人的优势,取长补短,呵呵。
  •   以前对美国学校的认识是“传说”,看了这本书之后,了解的比较具体了,并且可以从中借鉴许多教育孩子的方法。比如:语文课怎么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先给学生发一个本子,让学生自己装饰,还可以画画,这样学生就对写作有兴趣。再比如说“分级阅读”等。向前面说的培养写作能力的方法,中国家长可以借鉴。“分级阅读”可以用在孩子学英语上。
  •   不能简单地说这本书是好是坏,看过之后发现很多问题,小作者以自己的眼光发掘美国教育的种种,虽然文字很稚嫩,但内容确实不错,自己也可以深思下去,跟中国的教育有什么不同!
  •   对美国小学有了一些了解。小女孩好厉害哦,中英文都很好。
  •   小小年纪,写得这样的好书,真的很佩服,最近有个朋友去了美国, 看到这本书想了解一下孩子眼里的美国,因为孩子是纯真的,从书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孩子心里的世界,感受到中国教育和外国教育的一些差异。
  •   美国孩子是怎么学的?为什么他们那么快乐?我得好好学学好告诉我的孩子!
    总之,我们抛开一些与美国不愉快的东西,她的教学方式方法还是很好的,至少是对我们中国的传统教育是个补充!现在对我们的教育,真是没啥信心了。
  •   美国的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自信,看封面上的小作者就知道啦。
  •   非常不错。一口气读完的。对于了解美国儿童的教育非常有帮助,很系统。值得购买
  •   非常喜欢绘本,给孩子买了很多绘本,其中有的是分级阅读的,也从网上查过相关的分级阅读的信息,但是对这个概念的理解一直都不太明朗。
    书中讲了自己所在小学的阅读课的级别是怎么分的,如果测试,等等,讲得很详细,我终于明白了分级阅读。
  •   还不错,一方面了解美国的教育,另一可以激励孩子们。
  •   挺好的,能真切地了解一下美国的教育
  •   在中国,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孩子刚踏入学校就知道老师总是高高在上,而在美国教授也没有什么权威可谈的。美国人不承认权威。中国孩子盲目崇拜老师,觉得老师总是对的,中国的老师喜欢保持威严,不苟言笑,美国老师很喜欢和小孩一起聊天,是要好的朋友关系。
  •   很好看,对我们的小学教育很有启发
  •   这本书看上去就很吸引人啊,一个小女孩能写出这么一本书来实在难得,看来美国的教育不得不让人佩服啊。
  •   里面很多对美国教育的描述真实,对我们的教育有借鉴意义。
  •   写出美国生活的细节,学到很多东西,
  •   一个几乎在国际范围内达成“共识”的说法是:中国人,一个人是一条龙,两个人是牛蹄子,三个人就是一堆沙,这究竟是为什么?
    学校的老师可能会把责任归咎于社会,仰天长叹:是社会教坏了孩子。如果是1949年哪怕是从那时再往后几年的时候说这个话,我们还可以把这个社会的责任推给旧中国。但是,新中国建立已经半个多世纪了。如今社会中占据主流地位的人不都是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出来的人吗?现实的教育还能够一干二净地推卸自己的责任吗?
    我们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多么应该更多一些务实的内容,根据孩子们成长生理和心理特点,从塑造孩子们基本的人格品质开始,扎扎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让孩子们走向善良、正直、宽容、负责。
  •   了解了一个小学生在外国的感受。
  •   让人吃惊!小学生写出一本书,不是小说!教育就是不一样
  •   孩子的成长,教育是根本!不能让一些落后的制度制约孩子的成长,必须有好的教育模式引导孩子的学习,就是那句话:与时俱进!
  •   很喜欢这位小妹妹的文章 可以看得出来她一定是一位有责任感 细心而且聪明的孩子很谢谢她巨细弥遗地分享了美式教育的精华
  •   刚开始接触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怀疑11岁的小姑娘,如何能够写出这么厚的一本书,后来看完书后,我明白这绝非虚谈,因为作者从小就爱看书,有时一年就要看292本书,这么大的阅读量,难怪作者能够小小年纪就写书呢。
  •   看后深受启发,多读书,读好书,终生与书为伴,而现在中国的学生,读书太少了哦
  •   三年级孩子自己读,一二年级孩子听家长讲。
  •   因为存在差异,孩子读起来比较感兴趣。
  •   小作者真厉害,女儿喜欢
  •   对外国的教育限于那么一点脑袋中仅存的记忆,是那么的不真实,能够完整显现外国教育的又有几何,很佩服魏嘉琪老师,给我带来一个不一样的外国教育!
  •   教育无国界,什么方法都是可以参考的,当下的教育不景气,我们可以借鉴外国的教育,让孩子有选择性的成长!
  •   我们全家都看了。孩子很羡慕她的生活。
  •   新视野看教育
  •   我在书店看到这本书,介绍给儿子,他认可,就购买了。收到书,他看得非常起劲,写了读后感,还把书介绍给了他的老师。
  •   坚持写日记有好处
  •   写的真实具体
  •   老师们喜欢
  •   我挺喜欢看的,等儿子大点再给他看
  •   good,local American education.
  •   “没有残疾的孩子,只有残疾的教育!”目前国内传统教育越来越被人所诟病,教育的每个环节环环相扣,无论大学、中学、小学都存在着种种弊端无法改变,而这些弊端从“可有可无”、“以后会改的”······,沿着孩子们不断成长的路线,日积月累,最终演变成无法改变的结构性错误,这些都将影响着我们孩子的成长与成熟。本书的卖点就是引入了美国个性、自由、独立、全面、创新的教育模式,通过中国小孩的眼睛观察美国小学至初中的教育情况,向中国的父母解释为什么至今中国仍没有一位诺贝尔奖得主,为什么在一个小团队中往往美国孩子更受欢迎,为什么在成年后的美国学生往往潜力更大,为什么马克·扎克伯格会在大学期间便成为亿万富翁。本书对有志将孩子送往美国读书并接受系统基础教育的父母有极大帮助,让他们从小就在一个开放、自由、现代的环境中成长,辅之父母教授的传统文化,相信你的孩子也能成为下一个“诺贝尔“,中国的扎克伯格······
  •   作者年纪不大,就出书,而且写得条理清楚,文字明晰,很让人佩服啊。
  •   呵呵,好书要团购,这次一下子买了4本书,都是身边的朋友喜欢,送给朋友们看的。
  •   从一个孩子的角度了解了美国的基础教育!对反思对比国内教育有借鉴
  •   这是我们都觉得很不错的一本书,喜欢看里面的内容,有意思
  •   我在美国上小学,究竟美国的小学是什么样子呢?它的优点是什么,缺点又是什么?
  •   小作者在那么小的年纪就能写出这么有意思的书,真是很佩服
  •   身为学师范的我来说,看看这样的书也是有益的吧
  •   小作者很有才能,笔触生动流畅,展现出来的美国小学生活更让人神往
  •   超级值得家长读
  •   微博里推荐的,确实挺有意思的
  •   送给妹妹,让她好好学习,不要光想着玩,多多学习小作者。
  •   好书没的说了!!很好的内容,喜欢!!
  •   给女儿买的书,真的很不错!非常实用,了解了美国的教育!
  •   好书啊!!一级棒,很好玩,一个小作者写的真情实感,很多都是国内第一次公开的教育秘籍!
  •   听说很好,买了送人用的。
  •   多了解,多比较,心里才能目标明确。孩子,加油!
  •   用孩子的视角写的,写的不错
  •   这本书也是觊觎已久的,一直想了解美国小学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这本书的介绍,我了解到美国老师大都比较和蔼,严厉的老师比较少,老师喜欢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让孩子们学习,美国小学重视阅读,作者在美国读小学期间的阅读量就非常客观。美国小学作文重视形式多样性和实用性,小学一年级就开始教孩子们写诗,后来甚至涉猎人物传记、小说等等文体,非常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美国小学英语老师不纠正孩子的拼写错误,而是叫孩子们在大量阅读中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对我们的汉语拼音学习也很有启示,如果我们让孩子自己去多读拼音读物,多用拼音来写故事、写日记,胜过多做无谓的习题吧! 《我在美国上小学》作者用她那略显稚嫩但流畅、活跃、明快的语言,详细介绍了从学前班至六年级美国小学生的学习生活、校园环境、儿童俚语、社会交往及各种传统节日等,全面深入地展现了美国小学课堂的概况,美国小学与中国小学有什么异同。阅读中慢慢就会发现小作者那颗纯朴诚挚的童心和阳光积极的心境跃然纸上…… 《我在美国上小学》以留美中国小学生的独特视角,描写了美国小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这在国内尚属首例,对我们了解美国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大有裨益。
  •   原本以为只是小学生,能写出什么来?刚看来《范姜国一的快乐初中》再看一本小学生的书,期望值不高了。但是,这本书我竟然从头看到了尾,认认真真。
    小作者在中美文化、教育的变换中,能找到读者的兴趣,也就是“看点”,带领着我们走进异国教育课堂,并在她描述的场景中思考中美的差异。
    另外,难能可贵的是,小作者依然在书中保持着童真,她把一个小孩的想法原原本本地保留下来,让家长看到了在事情面前小孩的心理。比如说,若伽没有进入优秀生班,她自己觉得没什么,她有普通班里有很多好朋友,所以她没有给大人讲。但大人知道了以后,就经过努力坚决把她调到了优秀生班,她开始因为没有朋友而伤心,但普通班的好朋友冒着被惩罚的危险来看她,她很感激他们……。真实反映了小学生的心理变换。还有一件事,她对日本人同学态度的转变。一开始她不喜欢日本同学凯南,因为那场众所周知的战争。但过了一段时间后,她就忘记了这些,因为“他做什么都很出色”。她几乎成了凯南的女生版。
    同样是两本低龄学生的书,都展现了小作者优秀的文笔,但我更推荐这本书。
  •   小作者将自己在美国读小学的经历写得很详细,详细介绍了美国小学的课程设置、教师和学生的情况,读来觉得还挺受用。
  •   准备去美国读小学的孩子与家长可以读一下,毕竟是第一手资料。小小年纪能写出这样一本书,很值得孩子们学习
  •   看完之后颇有感触,更是羡慕美国小孩的学习环境,灵活的教育体制,活跃的思维模式,能和老师畅所欲言的交流,他们没有严格的考试制度,没有怎么也写不完的作业,他们有足够的时间来思考,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有更多的实践活动,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发掘知识的动力,把学习从被动变成了主动,是一种积极快乐的求知过程,这是我们中国的教育应该学习的地方,不要强加给孩子太多的压力,不要再填鸭式的灌输给孩子了,这样只会适得其反,我们不需要高分低能的学生。
  •   想了解美国小学的家长可以买来看看。
  •   让我看到了美国小学的真实的一面,很有感触。希望当当能进更多这样类型的好书。
  •   作者的成长环境不是其他小孩子可以复制的,从中了解一下美国的学校生活吧。
  •   对美国的教育非常有兴趣,感觉有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反思和学习。
  •   国内也在推广让孩子进行阅读,但是感觉推广的面太窄,不像美国对阅读有一个量化的考察,真正能促使人将阅读落到实处。
  •   看介绍买的,让我们从这个小孩在东西方教育体系下成长的对比了解认知西方的教育体系是成熟的,对幼儿教育很有系统很规范。
  •   好的学习环境不是一般人能有的,所以优秀需要财力的支持,虽然俗但现实
  •   觉得不太适合中国的孩子
  •   孩子看了喜欢
  •   对孩子自立能力培养加关注
  •   是帮姐姐购买的
  •   书不错,有一定借鉴意义。
  •   当当的送货速度现在真快,我昨晚下的订单,今早上班出门前就收到了。书还没细看,感觉还不错。
  •   纸张我觉得一般,内容应该不错,小孩写的书卖得不便宜啊
  •   有些童稚的文笔,可能内容上不太多,不太合胃口,但很有趣!
  •   还可以吧,小孩子的作品
  •   受益匪浅,还行啊,呵呵。
  •   主要想看看外国教师怎样上课的 但描述的不多 不是很有启发
  •   买来自己看的,想多少了解下国际小学生的情况,开阔下视野吧。孩子的视角,写的还可以。
  •   给表妹买的,希望她喜欢。。
  •   想要了解美国小学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的人,看这本书是不错的选择。只是言语间稍显稚嫩了一点,编排上缺乏了一点逻辑性,也许更适合小朋友看吧,毕竟小作者也才只有12岁。不过通俗易懂,真诚朴实还是她的优点,细品之后,深受启发。
  •   小朋友的流水帐,不推荐呀。。但可以感受到美国的一些教育文化
  •   虽然作者年纪小,写书已经很难得,但是内容确实有限。
  •   毕竟是小孩写的 不能从里面挖掘太多的东西 但是我还是很喜欢这个小作者
 

250万本中文图书简介、评论、评分,PDF格式免费下载。 第一图书网 手机版

京ICP备13047387号-7